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工作简报 >> 正文

2020年第10期(总第181期)

2020年10月09日 09:03 徐鹤 点击:[]

燕山大学教务处         2020年第10期(总第181期)       20209302220

     

教学动态

我校新增3名省级教学名师和3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

 

 

河北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决赛)秦皇岛赛区比赛在我校举办

 

 

我校完成第七届“教学标兵奖”“青年教学标兵奖”“教学成就奖”评选工作

 

 

我校组织完成2020年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上半年考试工作和下半年报名准备工作

 

我校积极推进教师本科教学质量考核各项工作

 

 

教务处组织召开2020年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进展汇报交流会

 

学校启用教学质量管理平台开展教学周活动

 

教务工作简讯

学院采风

我校学生在第十三届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中喜获佳绩

 

我校学生在第十五届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中获佳绩

工作提示

 

2021毕业生信息核对及图像采集工作、落实《燕山大学教师本科教学质量考核实施办法》有关要求等

专题聚焦

 

上海打造“课程思政”2.0升级版  全面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首推课程思政教学指南

 

 

融育才与育人 汇思政于课程——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课程思政“领航计划”建设纪实

 

“思政英语老师”徐德伟


教学动态

我校新增3名省级教学名师和3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

923日,根据省教育厅相关通知,我校新增3名省级教学名师和3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至此,我校共有省级教学名师20名,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1个(含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

7月份,学校组织开展了2020年校级教学名师和优秀教学团队评审暨省级教学名师和优秀教学团队推荐工作。经学院申报、教务处审查、学校专家组评审、学术委员会审议通过,最终评选出校级教学名师6名,推荐省级教学名师3名;评选出校级优秀教学团队8个,推荐省级优秀教学团队3个。

今后,学校将进一步加强教学名师和优秀教学团队建设,努力打造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一方面重点实施“名师培育工程”,为国家级“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储备人才;另一方面围绕工程教育认证、创新创业教育、“双万计划”建设等,提升现有优秀教学团队建设,加强国家级教学团队培育,培育高水平教学团队。(供稿人:黄丽、张亚靖)

 

河北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决赛)秦皇岛赛区比赛在我校举办

914日,河北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决赛)秦皇岛赛区比赛在我校举办,校工会、教务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全力配合做好比赛各项保障工作。河北省教科文卫工会主任胡亚杰、唐山教科文卫工会主席孙志恒,市教科文卫工会主席张文利、副主席吴美森亲临比赛现场,监督指导赛事筹备工作。我校工会主席丁华、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主任王晶出席了本次活动。

受疫情影响,本年度全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决赛)的课堂教学环节(时长20分钟)不再集中各地选手进行现场比赛,而是由各地市自行安排时间、地点一次性录制视频。本次决赛,组委会安排秦皇岛市赛区与唐山市赛区开展互相监督、监控全程,省教科文卫工会派员到场观摩指导。我校为竞赛提供场地、安排赛务等,协助秦皇岛市教科文卫工会做好比赛各项保障工作。

筹备省赛过程中,校工会与教师发展中心沟通协调,密切合作,按照疫情防控要求,认真做好各项筹备工作,全力保障各个环节,确保了省赛录制顺利完成。市总工会对本次竞赛的组织筹备给予了高度肯定。

此前,我校承办了秦皇岛市首届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我校李文涛老师、包巍老师以优异成绩分别获得工科组、思政组比赛一等奖。本次竞赛他们代表秦皇岛市参加河北省决赛。赛前一个月,教务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特邀校内选手同学科的专家及历届教学竞赛资深评委对两名选手临场表现及参赛节段教学设计和PPT等材料进行了多轮打磨指导,全方位提升参赛选手教学水平。(供稿人:张亚靖)

 

我校完成第七届“教学标兵奖”“青年教学标兵奖”“教学成就奖”评选工作

6月初,我校启动了第七届“教学标兵奖”“青年教学标兵奖”“教学成就奖”(简称“第七届教学奖”)评选工作。经过前期学院推荐、候选人资格审查以及学校“教学成就奖”提名委员会提名推荐、候选人业绩材料公示、学校评审委员会评审等环节,经校长办公会审议通过,学校于919日发布了《关于对燕山大学第七届“教学成就奖”“教学标兵奖”和“青年教学标兵奖”获得者进行表彰的决定》,决定授予丁喜峰、王洪斌2位教师“教学成就奖”;授予王艳亮、杜义浩、余为、张兴海、金红莲、金福子、郝春雷、胡林敏、侯莉、贺君、黄娟、温淑焕、靖鲲鹏、窦燕等14位教师“教学标兵奖”;授予侯卓沅、俞滨2位教师“青年教学标兵奖”。至此第七届教学奖评选工作顺利完成。(供稿人:张亚靖)

 

我校组织完成2020年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上半年考试相关工作和下半年报名准备工作

919日,因疫情推迟举行的2020年上半年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在我校顺利举办,本次英语及小语种四级考试共计报名4534人,六级考试共计报名9633人。

本次考试为新冠肺炎疫情得到相对控制后我校首次大规模考试,为满足学生的考试需求、保证考试安全有序进行,学校根据河北省考试院相关考试要求以及《2020年河北省社会考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标准和实施方案》要求,制定了《燕山大学“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考点”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实施了若干应对举措。在疫情防控工作方面,学校对考场进行多角度的预案设计和防护:每10个考试增设1个隔离备用考场;为每个考务组配备口罩、一次性手套、防护服、眼罩、测温枪等防护物品;考生进入考场前逐一测量体温,体温高于37.3度的学生禁止进入考场;考场内保证考生间距80厘米以上。2020届毕业生经相关政策允许可参加本次考试,为降低疫情防控风险,学校要求相关考生提供14天体温监测记录、健康证明和7天以内有效核酸检测证明。

在增加考场容量方面,学校于上半年将东校区第二、三教学楼的可用教室均建成标准化考场,增加了31个考场。同时,与里仁学院沟通协调,在西校区里仁教学楼新增75个六级考场,尽全力满足学生的报考需求。

此外,根据《关于做好2020年下半年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报名组织工作的通知》要求,学校于921-24日期间,完成了下半年四六级考试的报名库和考场容量清查等准备工作,其中四级考场容量为9180人;六级考场容量为10530人,较9月份增加了近900人。考生报名已于925日正式开始。(供稿人:马明建)

 

我校积极推进教师本科教学质量考核各项工作

为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加强对教师教学质量的监控与评价,客观、公正、全面地反映教学质量信息,有效地调动教师从事教学的积极性和提高教学效果的主动性,不断提高本科教学的育人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我校于近期公布了《燕山大学教师本科教学质量考核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

教师教学质量考核结果是教师工作业绩考核、专业技术职务聘任以及各类教学奖评选的基本依据。此次“实施办法”明确教师教学质量考核坚持教学过程评价与教学效果评价相结合,学生、督导和同行评价相结合等原则;考核内容包括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中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过程、教学能力与水平、教学目标达成情况等方面;考核方式包括学生评教、督导听课、问卷调查、座谈会和集中评议等多种形式;考核体系包括学生基础性评价、教学督导和同行认定性评价、学院审核性评价三部分。“实施办法”还对考核体系各部分权重要求、考核结果认定、考核工作政策保障等进行了说明。

目前,学校正在组织各学院根据“实施办法”,结合学院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实施细则,明确学生基础性评价、教学督导和同行认定性评价、学院审核性评价的基本形式和要求,并做好教学质量管理平台的相关准备工作。(供稿人:宋歌)

 

教务处组织召开2020年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进展

汇报交流会

根据学校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建设工作安排,924日,教务处组织召开了2020年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进展汇报交流会。2020年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负责人和主要项目成员以及教务处相关工作人员参加了会议。会议由教务处副处长赵春梅主持。

会上,赵春梅向参会人员介绍了召开会议的目的,强调了2020年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建设任务的紧迫性。各项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负责人(或主要成员)依次汇报了自6月底以来项目的进展情况、建设困难和下一步计划安排。各项目组表示保证在9月底前完成项目整体建设任务并投入试运行的共识。教务处将尽快与第三方公司沟通,搭建完成校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为项目顺利运行提供保障。(供稿人:黄丽)

 

学校启用教学质量管理平台开展教学周活动

为加强对本科生课堂教学的巡视和监督,根据学校《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意见》,教务处于915日完成了2020年秋季学期教学周活动的安排工作。与以往不同的是,本学期学院需通过质量管理平台组织安排本学院的教学周活动,学院领导干部和督导成员在听课结束后需及时通过质量管理平台对听课情况进行反馈,并进行教学评价。

教学质量管理平台是用于教学评价和教学质量过程性管理的一个平台,平台内置八个评价模块,兼具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包含以学生为主体的随堂课程评价、期中课程评价,也包含同行教师、督导、领导听课评价;结果性评价包含以学生为主体的期末课程评价,以授课教师为主体的教师自评和教师评学。通过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为学校建立起常态化的评价与改进体系。此前,教务处已就平台使用开展了培训,并通过实际操作演示、现场指导等方式对学院管理员进行了针对性培训。目前,各学院管理员已掌握了平台的操作流程,为学院顺利开展教学周活动打下了良好基础。(供稿人:黄丽)

 

教务工作简讯

近日,教务处完成了我校第七届和第八届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主要完成人的行政奖励信息统计和报送工作。(供稿人:黄丽)

近日,教务处组织《油藏工程》等8门本科生全英文课程建设项目的负责人签订了项目建设合同。同时,教务处联合国际教育学院为建设项目拨付了首批建设经费。(供稿人:黄丽)

9月份,教务处完成了历年教师教学能力与水平评估及课程评估结果及教师评职使用情况整理工作,为2020年教师评职使用做好准备。(供稿人:徐鹤)

近日,教务处拨付了2019年在线课程建设项目和部分2018年在线课程建设项目的建设经费,共计21.6万元。(供稿人:黄丽)

9月初,学校正式启动了2020年教育部教学状态数据填报工作。目前,已完成近50%数据内容的填报和校内审核工作。(供稿人:黄丽)

 

学院采风

我校学生在第十三届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中喜获佳绩

(文稿来源:信息学院 余扬)

近日,历时半年的2020年(第13届)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国赛结果揭晓,我校共获得国家级一等奖3项,国家级二等奖7项,国家级三等奖9项,国家级优胜奖1项。

今年共有近700所院校组织了约3万件作品参加比赛,经过全国各省级赛区的选拔推荐,共有4646件作品入围国赛。我校最初有71组队伍共计204人报名,通过校内选拔共推荐50支队伍126人次进入省赛。省赛阶段,我校共获得省级奖项40项,其中河北省一等奖7项、河北省二等奖19项,河北省三等奖14项。共有20组队伍59名学生成功晋级国赛,经国赛初评选拔,最终13组队伍入围国赛复评。

由于疫情的影响,本次大赛14个大类70个小类比赛全部采用线上方式展开竞技。我校的校内选拔工作在信息学院、工程训练中心、艺术学院的支持下,通过腾讯会议分组并行顺利完成。省赛和国赛阶段,参赛队制作了精良的讲解视频、详尽的说明文档等材料,全力备赛。此次参赛我校鼓励参赛组队跨学科合作,队员优势互补;各参赛队都做了充分的准备,不断完善作品,精益求精。此外,信息学院、工程训练中心以及其他各学院的老师们倾囊相授,给予参赛队精心指导。此次所取得的成绩是参赛师生共同努力的结果,是我校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较好体现,也是我校重视创新教育、重视教学改革的重要成果。

我校从2014年开始参加该项比赛,今年是我校参加组别种类最广、人数最多的一次。由软件工程系教师指导的参赛作品《基于Faster R-CNN的结直肠息肉检测》、《鸟渡:密林行者》、《森之轻语》三件作品获得了国家级一等奖,这是我校在此项赛事上的又一次突破。

该比赛始创于2008年,已经举办了1258场赛事,现为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排行榜的榜单赛事之一,也是我校认定为一类竞赛的重要赛事之一。大赛秉承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旨在“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创,为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服务”。大赛以三级竞赛形式开展,参赛作品需经过校赛、省赛、国赛(初评、复评)的层层选拔,从而评选出优秀的作品。引导学生踊跃参加课外科技活动,既让学生有自我展示的舞台,同时也提供高校师生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平台,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技能的兴趣和潜能,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以及团队合作意识的人才服务。

 

我校学生在第十五届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中获佳绩

(文稿来源:电气学院 呼忠权)

81113日,第十五届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在北京科技大学天津学院举行。全国8个赛区,共有360余所高校,1200余支队伍参赛。经过紧张而激烈的比拼,我校电气学院选拔组建的5支代表队获得国家一等奖1项,国家二等奖2项,省级一等奖2项,省级二等奖3项。

因疫情防控要求,参赛选手们付出了比平时更多的精力和汗水。为了能够正常参赛,同学们想尽办法克服困难,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中搭建赛道,进行车模调试。此外,今年大赛的竞赛方式有了很大变化,采取“分赛区-省赛-决赛”、线上和线下比赛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每支参赛队伍只允许1-2名选手到场参赛。最终,参赛选手顶住了压力,取得了理想的成绩。

教务处和电气学院高度重视并大力支持智能汽车竞赛,把该项赛事作为促进专业学习、进一步抓好学风建设的重要平台。通过参加本次比赛,促进了大学生素质提升、培养和提高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也展示了学校师生的风采,为学校赢得了荣誉。

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是一项由自动化学会主办、以智能汽车为研究对象的创意性科技竞赛活动。本竞赛以“立足培养,重在参与,鼓励探索,追求卓越”为指导思想,旨在助力高等学校素质教育,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知识运用能力、基本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激发大学生从事科学研究与探索的兴趣和潜能。

 

工作提示

近期教学工作提示

序号

通知名称

截止时间

备注

1

关于2021届毕业生信息核对及图像采集工作的通知

109

提交相关材料

2

关于落实《燕山大学教师本科教学质量考核实施办法》有关要求的通知

1018

完成教学质量评价准备工作

3

关于采用题签+答题纸形式印刷试题的通知

 

按要求设计选用题签和答题纸

4

关于推荐教师参加“高校骨干教师能力提升高级研修项目(在线)”的通知

1230

报名并参加培训

5

关于进一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的通知

1231

提交总结报告

 

专题聚焦

上海打造“课程思政”2.0升级版

全面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首推课程思政教学指南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2020918日,任朝霞)

917日召开的2020年上海高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工作推进会上获悉,上海新出台《关于深入推进上海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意见》,全面启动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将对八大类专业全面启动课程思政教学指南研制,着力将课程思政改革内化到学校的治理体系和治理结构中,让改革成果逐步固化为现代大学制度内在组成部分。

经过十余年的努力,上海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核心、综合素养课程为支撑、专业教育课程为辐射的高校课程思政育人体系已初步建成,并向纵深发展。新出台的《实施意见》瞄准思政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的“老大难”问题,进一步巩固确立上海在课程思政建设中的先发优势,重点解决教师不主动做、不知道怎么做、不能长期坚持做的问题。根据《实施意见》,上海将推动高校基于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围绕课程思政建设内容全面修订人才培养方案,重点对高校公共基础课、专业教育课程、实践类课程三类课程的建设提出了针对性的要求。

《实施意见》提出,要以专业类别为基础单位,结合不同课程特点、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研制课程思政教学指南,建立课程思政操作规范。目前,上海已率先推出交通运输类、地理学类两本课程思政教学指南,分别是同济大学的《交通运输类课程思政教学指南》和华东师范大学的《地理学类课程思政教学指南》。下一步,上海将重点依托课程思政领航高校,对文史哲、经管法、教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以及艺术学八类专业全面启动教学指南研制工作。

据悉,上海还将建立和完善课程思政培养培训体系,推动课程思政培训常态化,建立课程思政集体教研制度,实施课程思政金课名师打造计划,把课程思政建设情况作为教师职务评聘、评优奖励和津贴分配等的重要内容。同时,将课程思政开展状况作为教学督导和教学绩效考核的重要方面,作为各级各类人才项目选拔的重要考核内容。

 

融育才与育人 汇思政于课程

——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课程思政“领航计划”建设纪实

(来源:中国交通新闻网,2020929日,王映)

“造好中国道路、建设交通强国,是走好‘中国道路’的重要支撑。同学们,用你们的才华智慧和道路自信,去构建面向全球、互利共赢的交通开放合作体系,以交通发展凝聚起‘人类命运共同体’,交通强国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星辰大海等着你们去开拓!”这是同济大学党委书记,交通运输部等三部委“国家道路交通安全科技行动计划”总体专家组组长方守恩在全校2020级新生《开学第一课》上的殷切寄语。“既震撼又自豪!”新生郭佳欣说,“作为智能交通与车辆大类的一员,我为祖国交通运输事业做出应有贡献的愿望越来越强烈!”

这样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志的课程,是同济大学课程思政建设的一个鲜活案例。2019年,同济大学5个学院被遴选为上海市高校课程思政领航学院,交通运输工程学院是其中之一,同时该学院的3个团队和26门课程还分别获评上海市课程思政领航团队和领航课程。

领航学院如何引领交通运输工程学科课程思政的航向?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紧密围绕教育部提出的课程思政“干什么、怎么干、谁来干”三个核心问题,率先开始了交通运输工程学科课程思政的探索。

课程思政“干什么”?立柱架梁战略谋划顶层设计

917日下午,2020年上海高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工作推进会在同济大学召开,国内首部《交通运输类课程思政教学指南》在会上隆重发布,上海课程思政改革2.0升级版扬帆再出发。《指南》由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团队编制完成,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从总体原则、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体系等6个方面,首次为国内交通运输类专业课程思政“定标准”,可谓一册在手,应有尽有。

“交通的工程性、社会性、行业性和产业性是我们积极推进课程思政的强大动力。我们越来越意识到,新时代交通强国建设需要的不再是单一的传统工程技术人才,而是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战略科技人才。”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吴兵道出了同济交通人的家国情怀。3年前,正是在这样强烈的育才与育人共识下,学院党政班子带领全体教师在交通运输工程学科课程思政这个全新的领域开始了理论探究与实践验证。挖思政内涵、搭组织架构、编教学指南、建研究中心、立圈层模式……提出与专业认证标准融合的课程思政育人体系、三维度课程思政知识体系、教学与思政融合的课程思政组织架构、“三圈层”课程思政育人模式、三方面课程思政评价体系等一系列创新构想,清晰摹画出交通运输工程学科课程思政的建设蓝图。

这张蓝图中的高亮部分,是经过精密论证后设置的课程体系,是富有鲜明同济特色的“三圈层”课程思政育人模式。

“我们学科对课程思政天然有需求。”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院长凌建明从知识体系角度阐述了交通学科课程思政的重要意义和基础作用,“交通运输行业具有交融天地、联通万物的宏大格局。从我们学院走出去的栋梁之才,既具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和匠心精神,还具备强大的组织、协调和管理能力,更拥有战略思维、全局意识和家国情怀。因此我们人才培养的知识体系除了要有扎实的工科基础,还必须涵盖战略、政策、法规、管理、人文等诸多方面。”同济交通人对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育人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要在厚植爱国情怀上下功夫等六个“下功夫”,将思政教育与专业认证相结合,以学生为中心,以育人目标为导向,围绕六个维度的课程思政元素,开发了社会人文、政策法制、发展理念、管理思维、责任担当和创新实践的六大课程群。

20206月,通达馆一楼院史馆成了毕业生的新晋“网红打卡地”。一张张青春笑脸在“思行合一,交融成艺”的院训前留下光影,再看一眼学科创建106年来的老照片,带着同路人的精神印记奔赴五湖四海……依托同济大学入选全国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单位的契机,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着力构建“以专业课程构成的核心圈、以创新实践驱动的拓展圈,以及以文化建设为内涵的浸润圈”构成的“三圈层”课程思政育人模式。通过深入挖掘专业课程思政元素,依托实践育人平台促进学生知行相长,以学科文化对学生进行无形浸润,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融为一体。

课程思政“怎么干”?溶盐于汤课堂教学全链融合

在运力紧张的前提下,如何将口罩等防疫物资高效运输到武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如何构筑疫情防控应急运输网络模型?怎样运用专业知识为管理层提供疫情防控期间交通运输的决策依据和科学支持?2020年春季学期开学时,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的《运筹学》教学团队在开学第一课上以疫情防控中的交通运输案例导入,将“烧脑”的专业课变身为爱国主义大课。

学院在绘就课程思政的“规划蓝图”后,还编制了精细化操作的“施工方案”,紧紧抓住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从课程目标设计、教学大纲修订、教材编审选用、教案课件编写等教学各方面科学设计课程思政体系,在课堂授课、教学研讨、实验实训、作业论文等教学各环节抓实课堂教学质量和育人质量协同提升。

“学院在2020年修订的专业培养方案中,明确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融入专业知识体系,目标就是要培养‘思行合一、交融成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深厚的爱国情怀、先进的发展理念、正确的法治观念,具备优秀的人文素养、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和国际视野的综合性交通运输工程专业卓越人才,这就为各门课程大纲的修订树立了‘航向标’。”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副院长肖军华介绍。

在培养方案的统一框架下,学院的专业教师们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宪法法治精神、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等思政教育内容掰细揉碎,巧妙融入一个个专业知识点,嵌入到课程教学大纲,编织进课堂教学设计中,综合运用案例、讨论、问答、作业等教学手段,点燃青年学生心中的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志。

李兴华负责的《交通运输与人类文明》课程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唯物史观指导下,带领学生穿梭于古今与中外、历史与未来交通发展的时空隧道中;叶建红负责的《交通战略与政策》课程以战略思维串起回归初心的责任担当、综合协同的战略视角和精益求精的政策素养;杜豫川负责的《交通科技创新竞赛》课程在第十九届同路人交通科技大赛中特别增设“疫情之下,责任在上”专题赛道,征集了18道疫情防控中的交通运输问题供参赛学生研究;黄世泽负责的《电子技术基础》期末作业请学生结合电路故障分析,畅谈未来工程师应具备的职业伦理和基本素质……交通与思政不断碰擦出火花,为学生奉上一道道富含思政营养的专业知识大餐。“感觉自己正在参与交通强国建设的伟大历史进程,让我增强了把专业知识和社会现实连接起来的能力。”“觉得课堂上的案例和讨论很有现实意义,促使我思考青年交通学子从哪些方面去观察和分析交通问题。”“交通强国,必须有我。”学子的心灵感受到相同的鼓舞。

另一方面,学院持续建设“1234”实践育人平台和学科文化环境,构筑第二、第三课堂与第一课堂协同联动的课程思政育人机制,将广阔的社会天地化为育人育才大课堂。学院“同路人”系列论坛已累计举办478期;坚持15年组织本科生和研究生到贵州赤水开展支教和道路交通踏勘;2019年暑期社会实践项目获得上海市“知行杯”一等奖。

课程思政“谁来干”?育才育人教师全员赋能胜任

“希望你们疫情防控期间安心在家按照计划工作和学习,以‘生不满百年,常怀千年忧’的情怀,遵守防控纪律,踏踏实实地做好份内之事。等你们重新回到熟悉的校园时,能够说:在这一段国家受难的日子里,我没有浪费时光,我的人格得到了升华,意志得到了磨练……”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杨新安通过一封封情真意切的信,给予学生们莫大的精神支持和激励。他的博士生马明杰在师长们的教导下,关键时刻冲锋在前,带头参加村里的疫情防控,助力复工复产和帮困助学,荣获“上海市2020年大学生年度人物”荣誉称号。

在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有一个像杨新安这样融价值引领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优秀教师群体,其中有上海市教书育人楷模孙立军,上海市教卫党委“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朱兴一,上海市“十佳好人好事”荣誉称号获得者周顺华,优秀援藏干部张轮,上海市教育党史讲解专家、常年坚持党史宣讲的上海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张桁嘉等。2018年,黄世泽以课程思政为主题,在卓越大学联盟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和校内青年讲课竞赛中同时收获二等奖。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已经成为学院全体教师的职业自觉,深深融入到学院人才培养价值观中。

今年6月,2019年同济大学教学成果奖揭晓,交通运输工程学院报送的“专业教师课程思政胜任力提升的有效路径和实践研究”获得一等奖。该课题聚焦课程思政中教师这个关键因素,结合学院教师在专业教育中开展思政教育的历史传承和实践经验,提炼出教师课程思政胜任力的形成机制,以培养一支具备过硬政治素养和课程思政胜任力的优秀教师队伍。学院配套开展师德师风考核评价、专技岗位聘任管理、人才培养贡献评价等方面的制度建设,从制度层面保障教师投入课程思政无后顾之忧,激励广大教师以高尚情怀感染学生,以敬业奋斗鼓舞学生,以自身垂范和教学能力提升课程思政质量。

此外,学院还于今年3月成立了全国高校首家交通运输工程学科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该中心成立后,将专业教师、辅导员、班主任、优秀校友、模范人物等都纳入学科思想政治教育的师资队伍,和教学中心协同承担课程思政领航学院建设职责,推进专业课思政内涵凝练、培养方案修订、课程群与课程链建设、课程大纲修订、思政案例总结、教师胜任力提升、教学方法研讨等全链条的建设。通过合理规划、科学设计、统筹协调,思政研究中心深度参与课程思政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推进,成为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科开展思政教育与研究的“助推器”和“加油站”。

 

“思政英语老师”徐德伟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202068日,陈欣然)

天津理工大学青年教师徐德伟在他的学生中有个绰号——“思政英语老师”。

“一直以来我都无法真正喜欢英语,觉得它就是一种枯燥的工具。然而这学期徐老师让我改变了这种观点。老师总是结合时政来锻炼我们的英语能力,一学期下来我不仅英语水平提高了,而且了解了国家的时政、经济发展状况和人民生活的改变,感觉受益匪浅。”汉语言学专业2018级学生孙昕燃这样说。

被学生们评价如此之高的徐德伟,是天津理工大学一名普通的英语老师,他的不普通在于,他总能带给学生们不同于以往的英语学习体验。徐德伟的课堂上有一个学生喜闻乐见的环节——双语学“习”时间。他事先将习近平总书记的各类讲话整理出来,课上分专题分系列带着学生一起用汉语和英语进行表达。“中华民族历史上经历过很多磨难,但从来没有被压垮过,而是愈挫愈勇,不断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越是面对风险挑战,越要稳住农业,越要确保粮食和重要副食品安全。”总书记的这些经典语句,徐德伟都在课堂上带领学生一一翻译成英文。

一开始,学生们觉得以自己的水平翻译起来很困难,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通过徐德伟对其中重点词语的讲解,他们发现,这些看起来特别“高大上”的内容,其实用四级词汇甚至高中词汇就能自如地翻译成英文,学起来很有成就感。

除了每堂课10分钟的双语学“习”时间,徐德伟课上的其余时间也都充满了思政味儿。譬如学到alleviate(减轻)这个词,他会讲“减轻贫困”如何表达,进而引申出“精准扶贫”、“脱贫攻坚战”的英语表达。“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些大家耳熟能详的经典诗词,也经常被徐德伟当作翻译教学的素材。学生们在练习翻译的同时,不知不觉培养了自己的人文素养。

本学期停课不停学期间,为了让学生们及时了解疫情发展态势和疫情防控知识,徐德伟把重要疫情通报、习近平总书记有关疫情的重要指示等内容做成小专题,用英汉双语的形式推送给各班级群,并同时在微信朋友圈发布,有力增强了学生们的疫情防控意识、生命健康意识、家国情怀意识和制度自信意识,在学生中和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随着复课开学,学校目前已全面恢复线下教学,但徐德伟认为,线上教学的小组讨论、大组汇报、个别答疑等教学方式依然可以沿用。线下教学几周来,徐德伟把近期国内外的重要事件、抗疫楷模故事、两会精华等内容带入课堂。课上他带领学生一一攻克难点表达,课下他让学生们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把相关段落翻译成英文,每组派一个代表下节课进行汇报,由他进行点评、答疑,并给出参考答案。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大家都为可以用英语表达时政内容而无比自豪。

讲带思政味儿的英语课,课前要投入大量备课时间,还要时刻关注时事、更新授课内容。为什么要花费如此大的精力做这件事?“因为我觉得新时代的英语课不应该只承担教学生词汇、语法的任务,更应该让他们学会如何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徐德伟说。

有了这种想法后,2011年起,徐德伟开始将自己喜爱的政治、历史、古诗词等内容加入教学中。同时他也在思考一个问题:新时代大学生能用所学的英语为国家、为社会做些什么?

“西方有些国家之所以对中国有各种偏见,我认为还是民间交流不够,他们不了解真实的中国,不了解中国博大精深文化的内涵。所以,需要我们中国人去学好英语,主动宣传我们的国家。”徐德伟说。

2013年,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进行了重大改革,将句子翻译改成了段落翻译,专门介绍中国社会和文化。这印证了徐德伟的观点——走出去,一定要走出去,传播中华文化,发出中国声音。于是,他尝试着把越来越多的思政内容融入到教学之中,并意外地收到了极好的教学效果。

每年开学第一课,徐德伟都会问学生三个问题,他称之为新时代大学英语学习“爱国三问”:你了解中国吗?你愿意对外介绍中国吗?你能对外介绍中国吗?让学生从一入学就了解英语学习的使命。关于三全育人的内容,徐德伟精心打造老徐牌“课堂思政”系列,将传统文化、党史等中国元素融入课堂教学,润物细无声地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人文素养和文化自信。

他还利用课余时间编写了老徐牌大学英语思政辅导教材,旨在为同行提供思政内容进英语课的参考。目前20万字的初稿已经完成。

“从徐老师的英语课上,我了解了传统文化,祖国的发展,国家政策,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青年的要求……希望未来有一天,我能够用英语向外国友人介绍我们伟大的祖国。”天津理工大学电气工程专业2019级学生平康旗的话代表了众多学子的心声。

 

 

编辑:

徐鹤  宋歌

审稿:

王晶

 

上一条:2020年第11期(总第182期) 下一条:2020年第9期(总第180期)

关闭

联系我们

微信公众号:ysujwc 学生意见邮箱:xsyj@ysu.edu.cn 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河北大街438号  燕山大学 066004
Copyright © 燕山大学教务处
技术支持:燕山大学信息技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