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工作简报 >> 正文

2020年第9期(总第180期)

2020年09月18日 17:20 徐鹤 点击:[]

燕山大学教务处         2020年第9期(总第180期)       2020915200C

     

教学动态

“建行杯”第六届河北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决赛在我校举行


我校举办2020年新入职教师岗前培训


秦皇岛市首届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在我校举办


我校召开新一届教学指导委员会成立会议暨第一次全体会议


我校2项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通过结题验收


我校与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2020年暑假教师英语培训班圆满结课


我校召开专业认证相关工作推进会


教务处召开2020年秋季学期课程评估和教师教学能力与水平评估工作启动会


我校142017-2018年度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通过结题验收


教务处组织完成我校2019年在线课程建设项目结题验收工作


教务工作简讯

工作提示

加强第二学士学位人才培养工作、进一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等

专题聚焦

“双创”教育的未来是“三创”——专家学者“云”上共商“双创”创新


大连理工大学:双创教育成人才培养主渠道

教学动态

“建行杯”第六届河北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

大赛决赛在我校举行

826日至27日,由河北省教育厅、中国建设银行河北省分行、共青团河北省委、河北省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等8个部门共同主办,燕山大学承办的“建行杯”第六届河北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决赛在我校举行。

河北省教育厅副厅长张春生,中国建设银行河北省分行副经理史瑞杰,共青团河北省委副书记王丽涛,燕山大学校长赵丁选、副校长赵永生,保定学院党委副书记刘清波,河北省教育厅高教处处长彭继东、调研员高明,中国建设银行秦皇岛分行党委书记、行长李剑以及河北省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等单位领导出席大赛活动和闭幕式。

本届“互联网+”大赛采用线上发布+路演方式举行。河北省省赛分为高教主赛道、“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和职教赛道3个赛道,共有160个项目入围参加省赛决赛。经过在线比拼,共决出金奖项目50项,银奖项目110项。各赛道单项奖由评委会议推荐和大众投票产生。我校有6个项目(含里仁学院项目1项)获得金奖。

大赛闭幕式于827日下午举行,由赵永生副校长主持。省教育厅张春生副厅长在闭幕式上讲话。他指出,河北省面临着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雄安新区建设的重大历史机遇,新时代和新形势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迫切需要教育教学改革特别是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加快培养造就规模宏大、富有创新精神、勇于投身实践的人才队伍。他要求,各高校要以举办“互联网+”大赛和“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为契机,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培养壮大敢闯会创、爱拼会赢的河北双创生力军。

第六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以“我敢闯,我会创”为主题,旨在以赛促学,培养创新创业生力军;以赛促教,探索素质教育新途径;以赛促创,搭建成果转化新平台。本届大赛全省共有近100所高校参赛,参赛学生22.6万人次,申报项目5.2万项,再创历史新高。(供稿人:李轩)

 

我校举办2020年新入职教师岗前培训

827日上午,我校举行了2020年新入职教师岗前培训开班仪式。本期培训为期三天,来自各学院的92名新教师参加了培训班。

开班仪式上,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主任王晶代表学校致词,她对青年教师来校任教表示欢迎,希望大家在培训期间认真学习,尽快适应教师工作岗位,顺利完成角色转变。随后,岗前培训正式拉开帷幕。

首先,赵永生副校长作了题为《学习全国教育大会精神,高阶思维与高阶学习》的培训主旨报告。他在报告中为新入职教师全面解读了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要求全校教师要把握高教形势的“六新”,围绕“立德树人”目标,落实好“三个责任”。随后,他通过Bloom认知领域分类法引入了高阶思维的概念并指出:高阶学习是培养高阶思维能力的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的高阶学习教学模式,教师作为高阶知识的掌握者、学习环境的设计者、教育活动的主导者,应通过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高水平的项目式教学既是一种体验式教学,又是一种研究性教学,也是一种问题导向式教学,具有高阶学习教学模式的所有主要特征。他结合MIT和欧林工学院的案例分析论证了能力导向的高等学校课程教学的主要特征,论证了项目式教学在高阶综合能力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此外,本次的培训内容还涉及高校教师的职业特点、教师思想道德修养、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思政、高校信息化教学、OBE教学理念与工程认证、高校教师赴外交流、大学教师职业礼仪、教务教学管理制度、教师资格认定相关要求等多个主题。

829日上午,培训班结业,全体新入职教师现场签订了《燕山大学教师廉洁从教承诺书》。下午,教务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组织全体新教师分批参观了新落成的校史陈列馆。通过讲解员的专业讲解,新教师深入了解了东北重型机械学院、燕山大学的搬迁史、奋斗史,成长史、发展史,完成了一次深刻的校史教育。

此次培训,教务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邀请了我校2名省级教学名师和多位理论功底深厚、实践经验丰富的教授及资深教学管理人员为新入职教师授课,每位教师都精心设计,认真准备,将多年的教育教学经验毫无保留地分享给新入职教师,使他们在短短的三天内对大学教师的岗位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增强了爱岗爱校的职业使命感和责任感,对于他们今后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理念,培养良好的师德修养和学术规范,掌握基本教学技能,更快适应学校工作起到了较好的助推作用。(供稿人:张亚靖)

 

秦皇岛市首届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在我校举办

86日上午,秦皇岛首届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在我校开幕。市总工会常务副主席孙宝旗出席开幕式并宣布比赛开始,市教育工委书记、教育局局长刘红军出席开幕式并讲话,我校党委常委、副校长赵永生代表学校致开幕辞,来自7所驻秦高校的26名选手及各高校工会主席、大赛评委及参赛教师代表参加了开幕式。

本次大赛由秦皇岛市总工会、市教育局主办,燕山大学承办。旨在为驻秦高校青年教师提供展示教学技能、交流教学艺术的平台,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锤炼教学基本功,充分发挥教学竞赛在提高青年教师队伍素质中的引领示范作用,以赛促教,推动秦皇岛市高校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本次竞赛共分文科、理科、工科、思政专项四个组别,分为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课后反思三个竞赛环节。经过前期各高校初赛选拔推荐,共26名选手参加本次市级竞赛。经过激烈角逐,来自燕山大学的李文涛、包巍、河北科技师范学院的王晶和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的张丽超等4位选手分别获得工科组、思政专项组、文科组、理科组一等奖,他们将于8月底代表秦皇岛市参加河北省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本次竞赛还设二等奖8名、三等奖14名。

教师教学竞赛是对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教学水平的全面展示和检阅。在2018年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首次发布的2012-2017年高校教师教学竞赛状态数据中,我校位居数据全国排行榜第29位,表明我校对于本科教学改革和教师教学技能提升的持续关注和投入收到了良好效果,未来我校将进一步促进教师聚焦课堂教学,全面提升教师育人能力。

本次竞赛是在疫情防控背景下进行的,涉及全市各参赛高校的赛事。校工会与教务处、教师发展中心分工协作,克服各种困难,认真做好各项筹备工作。与此同时,按照学校防控指挥中心的要求,积极协调各参赛高校,严格防控程序,保证了竞赛的顺利进行。市总工会对本次竞赛的组织筹备给予了高度肯定。(供稿人:张亚靖)

 

我校召开新一届教学指导委员会成立会议暨第一次全体会议

继第十二届学术委员会成立大会后,我校于713日组织召开了新一届教学指导委员会成立会议暨第一次全体会议。学校新一届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及秘书处(教务处)工作人员参加了会议。

会上,秘书处宣读了新一届教学指导委员会名单,汇报了新一届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成员组成情况,并介绍了《燕山大学教学委员会章程》主要内容。经委员会主任委员提名、与会委员举手表决,推选经管学院李春玲、教务处金海龙为副主任委员,教务处赵春梅为秘书。

主任委员副校长赵永生在总结讲话中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的成效是检验一切教育工作的根本标准。坚持立德树人也是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的工作准则。他说,当选教学指导委员会的各位委员都是热爱教育事业,倾心于教学的优秀教师,他对各位委员任职期间的工作提出三点要求:一是,要多学习、多思考,提升站位格局,拓宽视野,善于采纳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二是,做教育教学改革的先锋模范,通过自身实践,发挥模范、表率作用;三是,积极探索新工科、新文科建设以及产学合作协同育人等新模式,坚持项目式教学不动摇,不断探索适合我校实际的项目式教学新模式和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最佳路径,推动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努力走在国内同类高校前列。(供稿人:黄丽)

 

我校2项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通过结题验收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结题验收结果,我校赵永生教授主持的“地方高校新工科专业人才培养的路径及其全过程的方法与案例的研究与实践”项目获评优秀项目,姚建涛教授主持的“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智能机器人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项目通过验收。

开展新工科建设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写好高等教育“奋进之笔”,打好提升质量、推进公平、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攻坚战的重要举措。为扎实推进新工科建设,教育部对2018年批准立项的612个项目组织开展了结题验收工作。经项目申请、专家评审,589个项目通过验收,其中96个项目验收结果为优秀。

2017年“复旦共识”吹响新工科建设号角以来,学校积极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2017年,学校在统一思想认识的基础上启动新工科建设调研工作,交流新工科专业建设情况,形成新工科专业优化调整初步方案,同时将新工科战略落实专业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改革上。2018年,学校先后出台了《燕山大学学科优化调整方案》《燕山大学本科专业优化调整方案》和《燕山大学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学院建设方案》,调整了部分弱势学科和专业,整合学校资源建设机器人工程、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软件工程+大数据专业、智慧物联及应用新工科专业(方向)。2019年,学校正式成立了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学院,并完成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学院实践教学基地建设;2020年,学校获批设机器人工程和智能科学与技术两个新工科专业并于同年正式开始招生。2019年以来,学校陆续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北京东方国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展开深入合作,共同探索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今后,学校将继续高度重视新工科建设,进一步深化项目研究,积极探索建立工程教育新理念、新标准、新模式、新方法、新技术、新文化,同时充分发挥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的示范作用,推动新工科建设再深化、再拓展、再突破、再出发。(供稿人:黄丽)

 

我校与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2020年暑假教师英语培训班圆满结课

814日上午,我校与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2020年暑假教师英语培训班结课仪式顺利举行,国际合作处、教务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人力资源处相关负责人以及培训班全体教师参加了结课仪式。

阿德莱德大学英语中心辛普森女士以及各任课教师通过网上连线形式分别发言,她们对于我校教师认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的课堂表现给予了充分肯定,祝贺本次培训圆满结束,希望教师们学有所成、学有所获。我校教师沈秀敏、董荣梅作为教师代表发言,她们真诚感谢学校为广大教师提供的难得学习机遇,本次培训拓宽了她们的知识领域和国际视野,提升了她们的英语应用能力、学术写作和用英语教授专业课的能力,也为她们打开了与世界交流的窗口,增强了她们参与国际交流的信心和决心。

本次培训班为期6周,采用线上直播、小班授课、小组学习与自我管理的教学模式,开设学术英语研究与跨文化沟通技能、全英语教学模式两个课程方向,共计37名教师参加培训,评选出5名优秀学员和2组优秀小组。

本次燕山大学与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教师培训项目是新冠疫情下的新尝试,优质的教学效果和项目反馈为未来的教师培训和国际交流项目打下良好的基础,也打开了我校与海外高校合作的新局面。学校将以此次培训为契机,全心全力为广大师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和更加优质的服务保障,当好广大师生参与国际交流的坚强后盾,为学校的“双一流”建设助力添薪!(供稿人:张亚靖)

 

我校召开专业认证相关工作推进会

为保证专业认证自评报告撰写质量,我校于713日组织召开专项工作推进会,副校长赵永生,认证专家,教务处及相关学院领导、专业负责人参加会议。

会上,相关专业负责人介绍了学院认证工作开展情况及下一步工作计划。赵永生首先分析了目前认证工作竞争激励的外部形势,说明了认证工作需要认证专业所在学院统筹安排、全系动员,认证专业对待自评报告撰写要字斟句酌、分秒必争,以确保自评报告高质量完成。认证专家阐释了认证工作底线要求的内涵,即接受认证专业采用面向产出的教学评价方式及基于评价的教学质量持续改进机制的建立和有效运行,提出要有足够的过程性材料及制度性文件证明专业建立了面向产出的内部评价机制并正常运行,特别要保证机制“面向产出”,分析了目前自评材料中存在的问题。最后,赵永生强调认证工作对加强专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各学院要树立信心、精心筹划,确保认证各项工作顺利推进。

2020年暑期,学校将组织3个专业提交自评报告。学校将通过加强专家评审力度,密切跟踪支持专业自评报告撰写工作等保障相关工作开展效果。(供稿人:宋歌)

 

教务处召开2020年秋季学期课程评估和教师教学能力与水平评估工作启动会

为确保我校2020年秋季学期课程评估、教师教学能力与水平评估工作的顺利开展,教务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于93日组织课程评估专家召开工作启动会。课程评估专家组组长及部分2019年新加入专家,教师教学发展中心负责人参加会议。

会上,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主任王晶就本学期课程评估和教师教学能力与水平评估工作情况进行了介绍,包括评估课程类别及门数、评估方式及内容、评估工作安排及要求等,并强调各专家要按照时间节点完成各项评估工作,严把评估质量关,避免出现评估分数虚高的情况。此外,她还介绍了两类评估的区别和联系,希望专家分清评估类别、深入理解评估文件、建立有效沟通渠道、重视听课评估环节、加强证据留存,保证评估工作质量。

本学期学校将组织37位专家对69门课程进行评估,其中,通识选修课立项课程27门、教师教学能力与水平评估课程42门。(供稿人:徐鹤)

 

我校142017-2018年度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通过结题验收

暑假期间,教务处组织相关学院向河北省教育厅提交了2017-2018年度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的结题验收材料。本次共有13项项目申请结题验收,1项项目申请延期。经学院组织专家组验收、学校审查、河北省教育厅高等教育处审核,确定“OBE理念下土建类课程体系改革与教学团队建设”等13项项目完成建设任务,通过结题验收,此外另有1项项目已于2018年提前完成了结题验收工作;“基于OBE理念面向思辨能力培养的英语专业技能课程群建设”项目延期。(供稿人:黄丽)

 

教务处组织完成我校2019年在线课程建设项目结题验收工作

99日,教务处组织完成了燕山大学2019年在线课程建设项目的结题验收工作。2019年立项建设的8门在线课程负责人及主要成员、课程制作公司代表及教务处相关工作人员等参加了项目结题验收。

结题验收会议上,教务处副处长赵春梅代表甲方介绍了项目整体情况,辽宁向日葵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课程顾问刘帅代表乙方对项目完成情况进行了汇报,课程负责人对乙方制作的课程内容进行了确认。经审查,一致同意项目通过结题验收。

下一步,学校将组织建成的在线课程上线校内外课程平台运行,鼓励教师积极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充分发挥在线课程资源的优势,提升教学质量。(供稿人:黄丽)

 

教务工作简讯

暑假期间,教务处完成了2019年校级教学成果奖证书发放工作,共为242019年校级教学成果奖完成人(涉及185位教师)发放荣誉证书。(供稿人:黄丽)

827日,教务处组织认证自评专业和申请专业参加了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组织的2020年工程教育认证第一次培训。(供稿人:宋歌)

914日,我校公布了2020年春季学期教师教学能力与水平评估结果。此次共有57名教师参加评估,最终21名教师获得优秀,26名教师获得良好。(供稿人:徐鹤)

99日,教务处组织了新开课教师的试讲考核。参加本次试讲的是下学期有教学任务的新到岗教师,共14人。试讲由曾获得学校教学成就奖的3位老师担任评委,他们严格审查了每位教师的教学大纲、教案、讲义和教材,并根据每位教师20分钟试讲过程中的表现给出了中肯的评价意见,指出了不足之处。最终,参加考核的14名教师全部通过试讲。(供稿人:朴波)

98日,教务处联合国际合作处发布了《关于组织开展全英文微课建设和国际化人才培养选修课程建设项目立项工作的通知》,正式启动了全英文微课建设和国际化人才培养选修课程建设项目。(供稿人:黄丽)

近日,教务处完成了2020年秋季学期9月份校领导听课安排工作,共计安排430门次本科生理论课程。(供稿人:黄丽)

 

工作提示

近期教学工作提示

序号

通知名称

截止时间

备注

1

关于组织2020年秋季学期本科生助教申请工作的通知

921

完成学生助教的岗位培训

2

关于加强第二学士学位人才培养工作的通知

 

做好第二学士学位培养工作

3

关于填报2020年春季学期部分教学运行状态数据的通知

924

提交相关统计表

4

关于进一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的通知

924

提交实施课程思政的课程名单

5

关于推荐教师参加“高校骨干教师能力提升高级研修项目(在线)”的通知

1230

报名并参加培训

 

专题聚焦

“双创”教育的未来是“三创”

——专家学者“云”上共商“双创”创新

(来源:中国科学报,202078日,陈彬)

“尽管我国高校的‘双创’教育已经取得了很多成绩,但与全国人民对建设一批世界一流大学、推出一批世界级重大原创成果、培养一批杰出拔尖人才的期许相比,与世界各知名高校竞相建设创新创业型大学、全面升级大学影响力的发展大势相比,我国高校的‘双创’教育迫切需要提升、换挡,需要改革、发展。”

不久前,在由清华大学x-lab发起举办的“高校双创教育的创新”云论坛上,面对屏幕前数十位高校“双创”教育者和实践者,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副秘书长、清华大学创新创业教育总协调人、教务处副处长刘培表达了以上观点。而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对于高校“双创”教育的考验,以及疫情过后高校相关工作的未来发展,与会的专家学者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科技创业将成重要方向

针对未来高校双创教育发展的趋势,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创新创业与战略系教授、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主任陈劲表示,至少在未来的30~50年内,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主题是比较明确的。“党的十九大发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号召。由此,创新创业发展过程中为现代化强国建设服务是非常重要的。”

正因如此,未来创新创业重视技术产生的能力,通过“双创”解决技术难题,这样的趋势是值得关注的。陈劲表示,技术的创新对创新创业影响非常大,“创业求真,提倡科技创业”也是下一步完善我国高校“双创”教育非常重要的方向。

“目前,国内创业教育太过于集中在服务业、商业模式的创新,而真正进行科技创业的公司太少。”陈劲说,展望未来,我们要重视科技创业,着眼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包括目前国家提出的‘健康中国’、硬核科技驱动的创业,以及那些可以强化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解决问题、创造价值并具有实际应用意义的创业项目,将是我国‘双创’升级探索的重要内容,同时也会令我国‘双创’教育有很大的提升。”

对此,同济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许涛表示,基于创新的创业需要硬科技、深科技的支撑。但全球化背景下的创业不只具有线性和本地化影响,而是要打通全球产品链、价值链、创新链、产业链乃至人才链。

“因此,在‘双创’教育中,我们应倡导大挑战导向。”在许涛看来,人类面临的很多重大挑战,比如新能源、太空开发、联合国2030目标等,其背后在技术创新层面的本质,都是要把稀缺变成富足。“我们要深刻理解在技术涌现期,我们的创新和技术的本质是什么,这些也是我们在‘双创’理念方面需要持续升级之处。”

创业失败源于创新不够

具体到高校的“双创”课程,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创新创业与战略学系副主任、科技创业中心创始主任郑刚表示,如同实体的创业行为一样,高校的“双创”教育也不仅仅是开设几门课程或成立一个创业学院这样简单,而是需要一个“生态系统”。这其中包括课程、师资、活动、校友资源、外部区域环境、政策等一系列至关重要的条件。

然而,即便是各种条件都具备,是否就可以提升学生创业成功率呢?

2019年发布的《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在2018年国内高校毕业生中,选择自主创业的比例为2.9%,但其中创业成功的比例却不到10%。事实上,就在不久前,在回答网友关于创业的问题时,小米科技创始人雷军还直言,自己“特别不主张大学生创业”。

谈及为何很多高校创业项目最终都走向失败,郑刚认为根本原因还在于缺少创新。

“斯坦福大学教授蒂娜·齐莉格曾将创业分为四个环节——要创业就要先创新,要创新就要有创造力,创造力怎么来的?要有想象力。这四个环节紧密关联。”郑刚表示,很多创业者之所以会失败,首先是因为项目缺乏创新力、创造性和想象力。这其实也提醒我们,在进行“双创”教育的过程中,不能只重视最后创业,而是要鼓励基于创新的创业,要创业先创新。

对此,浙江大学在设置创业课程时,最核心的问题是提供优质的“双创”内容,并采取“四课堂联动”的模式。“第一课堂提供体系化的‘双创’优质课程;第二课堂是校内课外实践;第三课堂是本地校外实践,我们积极和杭州本地的一些孵化器、众创空间开展定期合作;第四课堂则是依托浙大的硅谷创业实验室项目,每年暑期选拔十多位优秀学生,去硅谷创业实践,让他们零距离感受‘双创’。”郑刚说。

“三创”教育已成趋势

除了“双创”的话题外,在此次论坛上,有学者也提到了另一个近期十分受人关注的话题——“三创”(创新、创业、创造)教育。

早在201512月,教育部在《关于做好2016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中就指出,从2016年起,所有高校都要设置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推动高等院校开展“三创”教育。而在今年年初,在京召开的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联盟第二届年会暨第三届双创实践新技术高峰论坛,也将大会的主题定位为“培育三创教育新生态,打造产教融合新高地”。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李纪珍坦言,由“双创教育”升级为“三创教育”,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

“未来,我们需要将‘实体’性的‘双创’教育或‘三创’教育拓展到‘云端’进行,并由‘线性’的独立探索走向‘立体’。”李纪珍表示,对于高校而言,这一过程也是“专创并举,专创融合,以专弘创、以创帅专”的过程。“通过实施‘三创’教育,为高等教育植入创新、创业、创造的灵魂,从而使得中国的高等教育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中流砥柱,这不仅是‘双创’教育的未来,也是高等教育的未来。”

 

大连理工大学:双创教育成人才培养主渠道

(来源:中国青年报,2019418日)

实时监测体征健康数据、及时预警突发疾病的手环;移动眼部控制鼠标方向、微笑代替点击的“眼控鼠标”;消耗一度电、行驶百公里的“环保节能个人小电车”……这些听起来不可思议的产品,全都来自于大连理工大学学生的发明创造。

得益于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主渠道的探索,该校培养出一大批拥有着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年轻“创客”。他们正在将那些天马行空的想法变成现实产品,有一天,这些“新玩意”将极有可能普及到我们的日常生活里。

40年来,大连理工的创新创业教育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摸石头过河到形成“创意·创新·创业”融合理念的发展历程,如今学校每年有300余项学生成果获得国家(国际)级奖励,每年有3000余人次获得省级以上奖励。学生在全国(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挑战杯、电子设计等高水平竞赛中屡获佳绩,获得专利累计2000余项。学校先后获评首批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首批全国高校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首批全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国家备案众创空间。

一项课外活动引入创新教育概念

大连理工是全国高校中较早倡导并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学校之一。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部分教师从课堂教学入手,跨院系成立教改小组,开展“三小一环”(小专题、小调查、小发明,并纳入课堂教学环节)教学改革实践,成立了大学生科技协会等学生科技组织,搞起课外科技活动。他们利用废弃的不足300平方米的一间地下室作为学生创新实践基地,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几十名大学生组成的维修部免费为师生和附近居民维修电器。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大连理工在全国高校率先成立“创新教育实践中心”,开办创新实践能力强化班,开设创新教育理论与实践类系列课程,在全国高校中率先将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纳入教学环节,学生参加创新实践可以取得学分。

一个创业基地促成独立学院诞生

在探索如何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道路上,学校从未停下脚步,始终走在时代前沿。

2003年成立的“大学生创新院”基础上,学校于2007年正式成立独立的二级学院——创新实验学院,是全国首批60所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学校之一。2015年,该学院更名为创新创业学院,学校出台了《大连理工大学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成立了以郭东明校长为组长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部门工作职责,建立了校长负责、多部门齐抓共管的联动协调机制,有效推进创新创业工作的开展,开创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新局面。

为了解决学生创新实践场地紧缺的问题,学校提供了创业孵化基地、π空间等供学生创业企业无偿使用,每年投入100万元创业引导资金,实行免收物业管理费和水电费等优惠政策,一批有影响力的大学生创业项目应运而生。201710月投入使用的占地7300平方米的大学生创客基地,按照“创意激发-创新创业训练-创新创业实践-创业孵化”全链条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进行了场地规划,囊括了“兴趣+”创意激发平台、“项目+”创客教育平台、“产品+”创业孵化平台、“课程+”能力训练平台,是国内首个融双创教育、成果转化为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基地。基地坚持“创意·创新·创业”相融合的原则、创新工坊实行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合作共建的原则、创新创业项目与高水平科研团队相结合的原则、创新创业团队实行开放与动态调整的原则,学生在这里既能接受课程教育,又能寻找志同道合的伙伴、与企业交流,还能实现从作品到产品的转化。此外,一个6.87万多平方米的大连理工大学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训练基地正在紧锣密鼓建设中,届时全校大学生将拥有更为广阔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平台。

一个生态系统打造“三创融合”教育模式

创新创业学院作为大连理工大学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示范区,目标是培养具有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能力、自我获取知识能力和创新创业精神的拔尖人才。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发展,学校基于“创意创新创业融合”的理念,构建了以“兴趣+”“课程+”“项目+”“产品+”四大模块为核心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该系统融合了激发学生创新创业兴趣、构建全面完整的教育课程体系、鼓励学生将奇思妙想转化为现实作品、帮助学生把作品变成产品四个环节,形成了创意激发、创新创业训练、创新创业实践、创业孵化为一体的全方位平台体系。

这里的学生从属不同的学部、学院,但却都有一个共同点——喜欢打破常规思维束缚,热爱动手实验操作,热衷头脑风暴。在这里,创新创业教育绝不是单纯组织学生参加一些课外科技竞赛活动,做些小发明、小创造,而是立足于高素质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而设置相关的课程和实验。

“大二时参加的智能车实践班让我受益匪浅。”国际视觉跟踪竞赛长时组别冠军获得者张允华说,“我比同专业其他学生更早地接触到编程、写代码,这段经历不仅磨练了我的心性,更加锻炼了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对我在研究生期间的科研项目有非常大的帮助。”不久前,张允华刚刚收到了来自牛津大学、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全额奖学金攻读博士学位的邀请,同时,人工智能领域最好的研究院之一FAIRFacebook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esearch)也向她发出邀约。

学校将传统的课外渠道开展的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的主渠道,课内、课外真正融为一体,形成了大连理工大学独特的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

创新创业学院院长卢湖川表示,学院将继续完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与社会建立更加紧密的联系,让企业、社区和众创空间成为新的课堂,企业家和社会创客成为新的导师。

一项教学改革探索“课程思政”之路

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立德树人的教育大计,在创新创业学院,探索“课程思政”建设的教师不在少数。“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制胜者,谓之神。”在创新创业学院开设的《单片机原理与实战》实践课上,教师李胜铭引用《孙子兵法》中的经典语句分享了创新创业路上应具备的思想素质,让听讲的学生们大呼过瘾。

学院党总支书记杨雪岩表示,学院建设德业双馨的教师队伍,以创新创业教育为培养特色,秉承教书与育人相结合,引导教师将个人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思想追求在课堂上生动展现,不断提高教师教书、育人的本领和品德。

为了使课程内容更好地与思政元素相结合,学院积极组织教师开展研讨,率先开展“教学质量提升暨课程思政建设示范课”,反复推敲各门课程中的育人元素,将其以教学大纲的形式固化并丰富起来,引导学生在多元文化的交流激荡中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把创新创业的种子和梦想根植在学生心中,实现课程育人的目标。

与此同时,“课程思政”建设不断反哺师德师风建设。学院制订了“创新创业学院关于建立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实施方案”,帮助全院教师梳理教学任务,明确将立德树人思想纳入到教学环节之中;组织“我的家庭家教家风”活动,引导教师家庭传承践行良好的家训家风;邀请退休教师郗万武教授为青年教师上党课、讲传统,积极开展师德师风大讨论,使教师树立起“四个相统一”的师德师风观,营造“为师先立德,授业正教风”的良好氛围。

教师通过不断丰富课程的思想教育内涵,让学生不断感受着时代的脉搏和国家需求,也更加延伸出知识背后的精神力量,高涨了课堂上师生双方的热情,探讨式、参与式、实践式、参观式、竞赛式的课堂,活力无限,“活”“火”的课程和竞赛不断脱颖而出,更加繁荣了创新创业教育。

 

 

编辑:

徐鹤  宋歌

审稿:

王晶

 

上一条:2020年第10期(总第181期) 下一条:2020年第8期(总第179期)增刊

关闭

联系我们

微信公众号:ysujwc 学生意见邮箱:xsyj@ysu.edu.cn 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河北大街438号  燕山大学 066004
Copyright © 燕山大学教务处
技术支持:燕山大学信息技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