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工作简报 >> 正文

2020年第4期(总第175期)

2020年05月07日 16:15 徐鹤 点击:[]

燕山大学教务处 2020年第4期(总第175期) 2020年4月30日

本 期 要 目

教学动态

我校召开2020年春季学期本科教学工作会议


教务处组织开展第一期线上考试培训


我校开学第七周本科线上教学运行状态数据监测报告


我校开学第八周本科线上教学运行状态数据监测报告


教务工作简讯

学院采风

一规一矩一方圆,亦师亦友共成长——《画法几何及土木工程制图》线上教学分享


《管理会计》在线教学效果评价与分析


助力基础面疫不乱,实践教学逆行上线——工程训练中心“停课不停学”积极推进疫情期间实践教学

工作提示

关于2020年春季学期尔雅网络通识课在线考试、修订2020年本科专业培养计划等通知

专题聚焦

小课堂连接百年变局大时代——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创新专题思政课纪实(摘编)


铸魂: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首要使命


围绕情感教育优化高校思政工作(摘编)


探寻高校思政教育新路径

高教视点

“云端课堂”打开协同育人新方式——首都高校逾七成学生对网络授课给予较高评价(摘编)


迈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摘编)


在线教育助力创新思维培养


重回教室无缝衔接重在转换

教学动态

我校召开2020年春季学期本科教学工作会议

4月23日,我校组织召开了2020年春季学期本科教学工作会议。副校长赵永生、各学院院长和教学副院长、工程训练中心主任、教务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处长及相关工作人员等40余人参加了会议。

会上,赵永生同参会人员一起回顾了开学以来本科在线教学工作情况,对各教学单位及相关部门前期工作给予了肯定,并针对当前疫情防控现状,对下一阶段本科教学的难点和重点工作做了部署安排。他特别强调,在开学日期难以确定的情况下,大家要有底线思维,从容应对危机,创新在线教学和考试模式,平稳有序推进教学运行工作。同时,在教学工作中应把握两个关键点:一是“自信”,不管是专业认证,还是一流本科专业和课程建设,都要有闯劲,有干劲,有能干成事的信心;二是“坚持”,继承项目式教学等已有改革成果,深入开展教学改革,提升专业课程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新冠肺炎疫情是全人类面临的一场重大危机。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取得阶段胜利的关键时期召开此次会议,对做好本科教学工作,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有着重要意义。通过会议,各教学单位和相关部门达成了特殊时期共度时艰、创新教育教学的共识,凝聚了力量,提升了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为打赢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战役贡献燕大人的力量。(供稿人:黄丽)

教务处组织开展第一期线上考试培训

为做好疫情防控期间线上考试准备工作,让教师尽快熟悉在线考试平台操作流程,4月26日和28日,教务处组织开展了第一期线上考试培训,参加直播培训教师累计625人次。

参与本期培训的平台有中国大学MOOC平台、学堂在线平台和超星云平台,培训均采用在线直播的方式进行。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各平台考试功能介绍、考试方案设计、试卷制作及批阅等。直播培训结束后,中国大学MOOC平台和超星云平台主讲人还就老师们的提问一一进行了解答。(供稿人:黄丽、李文静)

我校开学第七周本科线上教学运行状态数据监测报告

一、线上教学运行基本情况

1.课程开设情况

开学第七周,按照原定的教学计划,全校应有2335条教学任务开课,其中理论课任务1831条,实验/实践类课程203条,体育课297条,总体比第六周减少6条。除实验/实践类课程外,理论课共有7条任务未按时开课,其中4条任务为外教课。第七周上课教师共975人,比第六周增加2人。具体各学院及招生就业处的开课程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2020年春季学期教学周第七周各学院开课情况

序号

学院

承担

任务数

理论课

实验/实践/

体育课

未开课

任务数

开课

教师数

1

机械学院

135

126

9


84

2

材料学院

36

28

7


25

3

电气学院

119

108

10


98

4

信息学院

123

108

15


77

5

经管学院

99

90

9

4外教

59

6

外语学院

467

463

4


162

7

建工学院

80

73

6


56

8

理学院

289

180

109


88

9

文法学院

73

65

7

1

48

10

环化学院

72

60

12

2

50

11

艺术学院

303

294

8


84

12

体育学院

337

39

298


49

13

车辆学院

35

30

6


22

14

马克思学院

134

134

0


48

15

招生就业处

33

33

0


25

合计

2335

1831

500

7

975

2.学生到课情况

第七周共开课3082门次,相比第六周减少717门次,主要是周一随清明假期放假一天,未上课。开课教师1990人次,相比第六周减少484人次,其中,外语学院开课门次及教师上课人次均最多。按照开课学院任务统计,学生应到课196657人次,实际到课194171人次,学生的到课率98.74%,除周末安排的重修课外,学生们整体出勤到课情况较好。具体各学院开课门次及学生到课率如表2。

表2开学第七周各学院开课门次及学生到课率

学院

开课

门次

教师开

课人次

学生

应到

课人次

未出

勤人次

实际到

课人次

到课率%

1

机械学院

189

126

13635

139

13496

98.98

2

材料学院

42

36

2460

29

2431

98.82

3

电气学院

189

171

14254

250

14004

98.25

4

信息学院

239

170

22947

267

22680

98.84

5

经管学院

151

122

12462

112

12350

99.10

6

外语学院

586

413

21138

76

21062

99.64

7

建工学院

142

101

9490

145

9345

98.47

8

理学院

377

232

38526

820

37706

97.87

9

文法学院

114

91

10058

49

10009

99.51

10

环化学院

94

79

5670

51

5619

99.10

11

艺术学院

426

159

8588

97

8491

98.87

12

体育学院

303

116

12695

176

12519

98.61

13

车辆学院

46

40

2483

26

2457

98.95

14

马克思学院

124

81

15649

205

15444

98.69

15

招生就业处

60

53

6602

44

6558

99.33

合计

3082

1990

196657

2486

194171

98.74

3.授课网络情况

从第七周采集到的教师调查数据看,恢复正常课表上课后,在线教学工作开展的比较顺利,网络顺畅率均达到了94%以上,反馈网络不够顺畅的主要为4合班授课的班级,学生人数较多,网络出现卡顿不畅的现象。具体数据如表3所示:

表3第七周各学院每天开课网络顺畅率(%

学院

47

周二

48

周三

49

周四

410

周五

411

周六

412

周日

机械学院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

材料学院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

100.00

电气学院

95.56

100.00

100.00

95.65

100.00

100.00

信息学院

95.16

100.00

100.00

100.00

77.78

100.00

经管学院

100.00

98.11

95.00

100.00

100.00

--

外语学院

93.65

96.15

90.15

96.69

100.00

100.00

建工学院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理学院

100.00

97.67

100.00

97.47

100.00

100.00

文法学院

100.00

93.94

100.00

100.00

--

--

环化学院

92.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

艺术学院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

--

体育学院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

车辆学院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

--

马克思学院

96.23

83.87

94.44

90.91

--

--

招生就业处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

--

按日期合计

97.38

98.29

96.91

98.71

94.94

100.00

4.各教学平台使用情况

我校教师使用多个在线教学平台开展在线教学工作。目前最主要的在线教学平台有三个,分别是超星平台(学习通)、学堂在线(雨课堂)和中国大学MOOC(慕课堂)。第七周我校教师在各平台上建课及授课情况如下:

(1)超星平台(学习通)

第七周,我校共有1191名教师使用超星平台建课或开展线上教学,覆盖课程1301门次,授课班级2049个,在线学生25148人;新建课程43门。第七周,我校在超星平台(学习通)上的教学情况见表4-表9。

表4开学第七周各学院在超星平台的运行数据

序号

学院

学院访问量

PV

新建课程(门)

上线教师(人)

上线学生(人)

师生资料上传(个)

1

机械学院

4123533

5

164

3201

6952

2

材料学院

1201835

1

21

856

2354

3

电气学院

4462305

6

88

3615

11231

4

信息学院

5052169

0

141

3632

12243

5

经管学院

3790789

6

64

2705

6516

6

外语学院

1723038

6

155

1098

3241

7

建工学院

2309874

1

82

1554

4405

8

理学院

2127156

2

108

1411

5210

9

文法学院

2706211

2

56

1943

3357

10

环化学院

3326480

4

77

1995

5612

11

艺术学院

2285785

3

94

1558

5045

12

体育学院

388300

0

53

237

200

13

车辆学院

1804986

0

39

1343

3809

14

马克思学院

51493

7

49

0

22

合计

35353954

43

1191

25148

70197

表5开学前七周各学院上线教师数据

序号

学院

上线教师数(人)

第一周

第二周

第三周

第四周

第五周

第六周

第七周

1

机械学院

71

96

98

103

71

110

164

2

材料学院

11

23

17

16

17

16

21

3

电气学院

55

61

64

67

77

84

88

4

信息学院

48

86

91

96

88

87

141

5

经管学院

52

68

65

66

71

64

64

6

外语学院

120

143

142

142

142

151

155

7

建工学院

50

70

65

64

66

66

82

8

理学院

75

101

89

96

95

99

108

9

文法学院

38

52

49

47

52

55

56

10

环化学院

35

56

62

65

68

72

77

11

艺术学院

78

85

77

81

84

83

94

12

体育学院

18

50

53

53

51

51

53

13

车辆学院

18

27

25

30

29

33

39

14

马克思学院

33

47

43

42

43

46

49

合计

702

965

940

968

954

1017

1191

表6开学前七周各学院上线学生数据

序号

学院

上线学生数(人)

第一周

第二周

第三周

第四周

第五周

第六周

第七周

1

机械学院

2728

3158

2616

2670

2175

3017

3201

2

材料学院

695

689

676

688

687

685

856

3

电气学院

3099

3209

3031

3147

3207

3172

3615

4

信息学院

3022

3404

3593

3104

3116

3197

3632

5

经管学院

2177

2472

2138

2150

2175

2325

2705

6

外语学院

998

965

1087

1087

1132

1001

1098

7

建工学院

1434

1624

1355

1359

1359

1390

1554

8

理学院

1159

1134

1129

1124

1129

1242

1411

9

文法学院

1716

1629

1607

1627

1627

1849

1943

10

环化学院

1708

1685

1652

1715

1777

1827

1995

11

艺术学院

1387

1371

1317

1329

1389

1467

1558

12

体育学院

197

191

190

236

203

226

237

13

车辆学院

1196

1171

1111

1240

1337

1336

1343

14

马克思学院

0

0

0

0

0

0

0

合计

21516

22702

21502

21476

21313

22734

25148

表7开学前七周超星平台线上教学情况对比数据

线上教学数据

第一周

第二周

第三周

第四周

第五周

第六周

第七周

新建课程(门)

1415

43

32

38

39

126

43

上线教师(人)

702

965

940

968

954

1017

1191

上线学生(人)

21516

22702

21502

21476

21313

22734

25148

第七周,我校教师在超星平台共发布活动数3875个,发帖859个,发布作业数855个,批阅作业17314个;上线学生25148名,共完成学习任务点699730人次,参与活动187099人次,回帖数10162个,完成作业数32037人次。

表8第七周超星平台教师数据

日期

教师使用量

PV

发布活动

(个)

发帖

(个)

发布作业(个)

批阅作业(个)

47

249029

1047

262

279

3348

48

241795

1069

274

209

3984

49

173222

622

91

93

2339

410

201930

923

110

152

2698

411

77053

79

12

20

1727

412

82367

81

58

24

1668

按日期合计

1025396

3821

807

777

15764

表9第七周超星平台学生数据

日期

学生使用量(PV

完成任务点

(人次)

活动参与

(人次)

回帖

(个)

完成作业

(人次)

47

10268525

240404

47738

2809

5146

48

10613828

205819

53298

3229

8258

49

6455315

109234

29561

1440

5268

410

7194220

94227

45577

1791

6304

411

2244578

12965

4520

301

1734

412

2413815

13552

5070

403

2485

按日期合计

39190281

676201

185764

9973

29195

(2)中国大学MOOC学校云平台

第七周,中国大学MOOC学校云平台继续保持平稳运行。平台建课数量无增加,除了选课学生人数略有增加,开课数量、选课学生人次、使用慕课堂课程数及使用慕课堂学生人次与第六周相比均出现了下降。具体教学情况统计见表10。

表10中国大学MOOC学校云平台第1-7周在线教学情况统计

周次

平台

建课数

开课数

选课学生

人数

选课学生

人次

使用慕课堂

课程数

使用慕课堂

学生人次

第一周

351

238

15225

12979

144

31378

第二周

354

248

15507

48334

154

33606

第三周

357

250

15560

37110

156

34753

第四周

362

266

15589

34506

153

33882

第五周

363

271

15715

29080

152

32980

第六周

382

266

15755

36211

147

44473

第七周

382

263

15790

29449

125

35445

第七周,各学院均未增加使用慕课堂的课程,一方面部分课程在第七周结课,另一方面新开课不采用慕课堂开展教学,所以使用慕课堂的课程相比第六周减少了22门,出现了较大的下降趋势。各学院具体情况详见表11。

表11第1-7周各学院慕课堂使用情况统计

序号

学院

使用慕课堂课程数

第一周

第二周

第三周

第四周

第五周

第六周

第七周

1

机械学院

1

1

1

1

1

1

1

2

材料学院

11

12

14

13

13

7

6

3

电气学院

59

55

60

60

53

58

58

4

信息学院

34

34

34

28

32

32

23

5

经管学院

26

29

29

31

33

28

24

6

外语学院

2

4

2

2

2

2

1

7

建工学院

1

2

1

1

1

1

0

8

理学院

3

4

5

7

7

7

7

9

文法学院

1

6

4

4

4

5

1

10

环化学院

1

2

1

1

1

0

0

11

艺术学院

0

0

0

0

0

1

1

12

体育学院

0

0

0

0

0

0

0

13

车辆学院

5

5

5

5

5

5

3

14

马克思学院

0

0

0

0

0

0

0

合计

144

154

156

153

152

147

125

(3)学堂在线平台(雨课堂)

第七周,我校共有17名教师使用学堂在线(雨课堂)平台授课,上传课件23份,线上授课45门次,开设课程覆盖3个学院,累计选课学生4009人次,学生在线互动累计5246人次,习题互动3536次,学生投稿694人次,发送弹幕923条。具体教学情况统计见表12-表15。

表12第七周教师使用学堂在线平台数据情况

学院

开课门次

上课师生

互动总数

学生到课率

信息学院

36

3523

7730

98.40%

建工学院

5

285

155

97.6%

车辆学院

4

133

897

97.1%

合计

45

3941

8782

98.3%

受本周一为清明节假期影响,本周学堂在线平台开课数量、到课师生总数较上周有所下降。全校平均到课率为98.3%,反映出师生能够熟练使用在线教育平台进行授课。开学前七周各学院的开课数据对比如下:

表13前七周学堂在线平台开课门次对比

学院

1

2

3

4

5

6

7

材料学院

70

43

43

53

45

45

36

信息学院

6

7

4

4

0

0

0

经管学院

6

6

5

6

7

6

4

建工学院

7

4

7

4

6

4

5

文法学院

0

3

1

1

1

1

0

车辆学院

8

1

0

0

0

0

0

学工处

0

3

1

0

0

0

0

合计

97

67

61

68

59

56

45

表14前七周师生使用学堂在线平台数据对比

学院

1

2

3

4

5

6

7

材料学院

0

118

115

116

109

113

0

信息学院

5830

4058

4287

4792

3778

4751

3523

经管学院

295

62

0

0

0

0

0

建工学院

307

290

334

292

293

289

285

文法学院

587

545

466

460

0

0

0

车辆学院

230

229

183

230

250

228

133

合计

7249

5302

5385

5890

4430

5381

3941

表15前七周学堂在线平台学生互动次数对比

学院

1

2

3

4

5

6

7

材料学院

0

146

30

0

1

25

0

信息学院

16094

11208

12503

14769

8032

8701

7730

经管学院

473

0

0

0

0

0

0

建工学院

670

669

587

1062

581

113

155

文法学院

970

533

261

85

0

0

0

车辆学院

1019

940

744

785

344

793

897

合计

19226

13496

14125

16701

8958

9632

8782

二、学生问卷

第七周,教务处继续开展本科生线上学习情况调查问卷及数据分析工作。4月7日-4月12日,重点征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并及时推送反馈;4月10日进行完整的线上学习问卷调查,共收到问卷513份。

在线教学对学习帮助情况调查,255名同学(约占49.71%)认为帮助很大(第六周比例为49.03%),250名同学(约占48.73%)认为帮助一般(第六周比例为50%),8名同学(约占1.56%)认为没有帮助(第六周比例为0.97%)。进入教学第七周,在线教学情况总体平稳。

在线教学满意度调查(满分为5.0分),第七周同学们对教师课程制作水平表示最为认可(4.24分)。开课以来,教师们为在线教学均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也尽力做好课程平台的多种备选方案,但受限于各在线教学平台的负荷量以及网络通信的实际状况,网络卡顿、线上学习不流畅等因素的客观存在,学生们对学校在线教学整体满意度一直不高(4.00分)

在线教学过程中学生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调查,第七周同学们对在线教学的不足仍然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共有359名同学(占70.00%,第六周比例为70.13%)表示网络拥堵造成了在线教学体验不好、效果不佳,其次120名同学(占23.39%,第六周比例为20.29%)表示学习资源不足限制了在线教学的学习效果。学校将加强与在线平台供应商的沟通,尽量降低网络因素对在线教学的影响。其次,提醒各学院和教师尽力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教学资源,督促学生线上学习和线下自学相结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在线教学期间学习情况调查,大部分同学会主动安排每天的学习(约占61.20%)(第六周比例为59.74%)、积极和同学或老师交流学习(约占62.57%)(第六周比例为59.74%)、认真完成在线教学学习任务(约占66.28%)(第六周比例为63.64%)、对自己学习状况很满意(约占59.26%)(第六周比例为56.33%)、有意识地选择网络资源学习(约占62.37%)(第六周比例为62.5%)、对学习提不起兴趣的学生(约占22.42%)(第六周比例为23.37%)。

线上教学已持续七周,从本周学生调查问卷的数据反馈来看,学生们的学习状态较上周有所回升。希望学院和授课教师精心设计和合理安排教学活动的同时,注重辅导和疏解学生在家学习的各种心理问题,巧妙运用多样化的教学互动,加强对学生线上学习学习任务完成情况的监督、反馈和持续跟踪,给学生尽量提供更多优质丰富的网络学习资源,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确保疫情特殊时期本科线上教学由“保运行”逐步向“提质量”转变。

表16在线教学期间学习情况调查对比

选项

不同意

不太同意

中立

比较同意

同意

会主动安排每天的学习

0.97%

2.53%

35.28%

31.38%

29.82%

对学习提不起兴趣

18.13%

19.10%

40.35%

11.89%

10.53%

会积极和同学或老师交流学习

0.58%

2.14%

34.70%

33.72%

28.85%

对自己的学习状况很满意

0.78%

4.48%

35.48%

31.77%

27.49%

会认真完成在线教学学习任务

0.58%

1.95%

31.19%

35.09%

31.19%

会有意识地选择网络资源学习

0.78%

1.17%

35.67%

31.77%

30.60%

三、结语

我校第七周的在线教学工作总体开展顺利,全体教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坚守教学岗位、克服困难,保证了教学的平稳运行。

我校开学第八周本科线上教学运行状态数据监测报告

一、线上教学运行基本情况

1.课程开设情况

开学第八周,按照原定的教学计划,全校应有2281条教学任务开课,其中理论课任务1777条,实验/实践类课程207条,体育课297条,总体比第七周减少54条。除实验/实践类课程外,理论课共有7条任务未按时开课,其中4条任务为外教课。第八周上课教师共948人,比第七周减少27人。具体各学院及招生就业处的开课程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2020年春季学期教学周第八周各学院开课情况

序号

学院

承担

任务数

理论课

实验/实践/

体育课

未开课

任务数

开课

教师数

1

机械学院

123

110

13


75

2

材料学院

32

25

7


22

3

电气学院

120

110

10


88

4

信息学院

128

113

15


76

5

经管学院

87

78

9

4(外教)

56

6

外语学院

463

459

4


166

7

建工学院

72

66

6


46

8

理学院

286

177

109


89

9

文法学院

65

58

7

1

46

10

环化学院

60

48

12

2

43

11

艺术学院

304

294

10


84

12

体育学院

336

39

297


56

13

车辆学院

36

31

5


24

14

马克思学院

136

136

0


52

15

招生就业处

33

33

0


25

合计

2281

1777

504

7

948

2.学生到课情况

第八周共开课3702门次,相比第七周增加620门次;开课教师2393人次,相比第七周增加403人次,主要是第七周周一随清明假期放假一天,未上课。按照开课学院任务统计,学生应到课235287人次,实际到课232598人次,学生的到课率98.86%,除周末安排的重修课外,学生们整体出勤到课情况较好。具体各学院开课门次及学生到课率如表2所示。

表2开学第八周各学院开课门次及学生到课率

学院

开课

门次

教师开

课人次

学生

应到

课人次

未出

勤人次

实际到

课人次

到课率%

1

机械学院

219

147

16522

192

16330

98.84

2

材料学院

31

27

1704

9

1695

99.47

3

电气学院

254

206

19683

286

19397

98.55

4

信息学院

296

215

29010

397

28613

98.63

5

经管学院

143

122

11712

96

11616

99.18

6

外语学院

768

526

28246

113

28133

99.60

7

建工学院

185

133

10811

146

10665

98.65

8

理学院

460

287

45479

820

44659

98.20

9

文法学院

136

109

12253

58

12195

99.53

10

环化学院

108

93

6211

66

6145

98.94

11

艺术学院

515

197

9847

51

9796

99.48

12

体育学院

303

116

12739

148

12591

98.84

13

车辆学院

54

48

3097

53

3044

98.29

14

马克思学院

165

110

20800

208

20592

99.00

15

招生就业处

65

57

7173

46

7127

99.36

合计

3702

2393

235287

2689

232598

98.86

3.授课网络情况

从第八周采集到的教师调查数据看,恢复正常课表上课后,在线教学工作开展的比较顺利,网络顺畅率均达到了97.5%以上,反馈网络不够顺畅的主要为4合班授课的班级,学生人数较多,网络出现卡顿不畅的现象。具体数据如表3所示:

表3第八周各学院每天开课网络顺畅率(%

学院

4月13

周一

4月14

周二

4月15

周三

4月16

周四

4月17

周五

4月18

周六

4月19

周日

机械学院

100.00

100.00

98.08

94.74

100.00

100

100

材料学院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0

0

电气学院

96.97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

100

信息学院

100.00

98.44

96.15

91.89

98.08

100

100

经管学院

97.37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

0

外语学院

97.74

95.79

94.78

96.92

96.77

100

100

建工学院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97.56

100

100

理学院

99.06

100.00

95.35

97.06

96.20

100

100

文法学院

96.67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0

0

环化学院

100.00

100.00

90.91

100.00

95.00

100

0

艺术学院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

0

体育学院

--

100.00

99.33

100.00

100.00

100

0

车辆学院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0

0

马克思学院

90.70

98.00

100.00

94.44

91.67

0

0

招生就业处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0

0

按日期合计

98.31

98.70

97.98

97.61

98.40

100

100

4.各教学平台使用情况

我校教师使用多个在线教学平台开展在线教学工作。目前最主要的在线教学平台有三个,分别是超星平台(学习通)、学堂在线(雨课堂)和中国大学MOOC(慕课堂)。第八周我校教师在各平台上建课及授课情况如下:

(1)超星平台(学习通)

第八周,我校共有1268名教师使用超星平台建课或开展线上教学,覆盖课程1372门次,授课班级2216个,在线学生23258人;本周新建课程148门。超星平台(学习通)情况见表4-表9。

表4开学第八周各学院在超星平台的运行数据

序号

学院

学院访问量

PV

新建课程(门)

上线教师(人)

上线学生(人)

师生资料上传(个)

1

机械学院

4517846

11

145

2948

6701

2

材料学院

1070548

1

55

778

2441

3

电气学院

4906931

10

93

3183

12450

4

信息学院

5184582

12

117

3292

16532

5

经管学院

3541721

5

67

2616

6602

6

外语学院

1573826

9

155

977

3047

7

建工学院

2475756

11

82

1560

4616

8

理学院

2078807

33

129

1397

6766

9

文法学院

2529240

5

80

1824

4320

10

环化学院

3209192

17

109

1846

6605

11

艺术学院

2245032

2

96

1466

5200

12

体育学院

371445

0

52

236

354

13

车辆学院

1860376

1

38

1135

4548

14

马克思学院

77813

31

50

0

88

合计

35643115

148

1268

23258

80270

表5开学前八周各学院上线教师数据

序号

学院

上线教师(人)

第一周

第二周

第三周

第四周

第五周

第六周

第七周

第八周

1

机械学院

71

96

98

103

71

110

164

145

2

材料学院

11

23

17

16

17

16

21

55

3

电气学院

55

61

64

67

77

84

88

93

4

信息学院

48

86

91

96

88

87

141

117

5

经管学院

52

68

65

66

71

64

64

67

6

外语学院

120

143

142

142

142

151

155

155

7

建工学院

50

70

65

64

66

66

82

82

8

理学院

75

101

89

96

95

99

108

129

9

文法学院

38

52

49

47

52

55

56

80

10

环化学院

35

56

62

65

68

72

77

109

11

艺术学院

78

85

77

81

84

83

94

96

12

体育学院

18

50

53

53

51

51

53

52

13

车辆学院

18

27

25

30

29

33

39

38

14

马克思学院

33

47

43

42

43

46

49

50

合计

702

965

940

968

954

1017

1191

1268

表6开学前八周各学院上线学生数据

序号

学院

上线学生(人)

第一周

第二周

第三周

第四周

第五周

第六周

第七周

第八周

1

机械学院

2728

3158

2616

2670

2175

3017

3201

2948


2

材料学院

695

689

676

688

687

685

856

778


3

电气学院

3099

3209

3031

3147

3207

3172

3615

3183


4

信息学院

3022

3404

3593

3104

3116

3197

3632

3292


5

经管学院

2177

2472

2138

2150

2175

2325

2705

2616


6

外语学院

998

965

1087

1087

1132

1001

1098

977


7

建工学院

1434

1624

1355

1359

1359

1390

1554

1560


8

理学院

1159

1134

1129

1124

1129

1242

1411

1397


9

文法学院

1716

1629

1607

1627

1627

1849

1943

1824


10

环化学院

1708

1685

1652

1715

1777

1827

1995

1846


11

艺术学院

1387

1371

1317

1329

1389

1467

1558

1466


12

体育学院

197

191

190

236

203

226

237

236


13

车辆学院

1196

1171

1111

1240

1337

1336

1343

1135


14

马克思学院

0

0

0

0

0

0

0

0


合计

21516

22702

21502

21476

21313

22734

25148

23258


















表7开学前八周超星平台线上教学情况对比数据

线上教学

数据

第一周

第二周

第三周

第四周

第五周

第六周

第七周

第八周

新建课程(门)

1415

43

32

38

39

126

43

148

上线教师(人)

702

965

940

968

954

1017

1191

1268

上线学生(人)

21516

22702

21502

21476

21313

22734

25148

23258

第八周,我校1268名教师共发布活动数4784个,发帖1148个,发布作业数970个,批阅作业14423个;23258名上线学生共完成任务点342113人次,活动参与225064人次,回帖数11489个,完成作业数32988人次。

表8第八周超星平台教师数据

日期

教师使用量

PV

发布活动

(个)

发帖

(个)

发布作业(个)

批阅作业(个)

413

211535

986

336

145

2364

414

210487

978

181

152

1877

415

240924

1063

266

202

2974

416

313715

606

181

109

2188

417

229314

978

89

156

2318

418

95445

81

52

113

1222

419

86664

92

43

93

1480

按日期合计

1388084

4784

1148

970

14423

表9第八周超星平台学生数据

日期

学生使用量(PV

完成任务点

(人次)

活动参与

(人次)

回帖

(个)

完成作业

(人次)

413

7231907

69230

47334

3131

4515

414

7090560

75717

45433

2300

4832

415

7602362

73770

50895

3075

7739

416

5020084

40008

28113

1180

4075

417

6470394

55847

44659

1236

6807

418

1879768

13348

3103

191

1840

419

2496101

14193

5527

376

3180

按日期合计

37791176

342113

225064

11489

32988

(2)中国大学MOOC学校云平台

第八周,中国大学MOOC学校云平台的教学数据呈现下降趋势,主要原因在于一些短学时的课程已进入结课阶段。平台整体运行平稳,但有两个问题值得注意:一是极个别教师过度依赖学校云平台课程资源,单纯通过提供视频资源让学生自学,正常教学日历上课时间缺乏对学生直播授课或指导,加大部分学生学习难度,导致学生对在线教学的反馈意见比较大。二是部分教师过多占用学生课外时间,增加了学生学习压力,成为了学生不满意在线教学的另一个原因。第八周学校云平台上具体统计见表10。

表10中国大学MOOC学校云平台第1-8周在线教学情况统计

周次

平台

建课数

开课数

选课学生

人数

选课学生

人次

使用慕课堂

课程数

使用慕课堂

学生人次

第一周

351

238

15225

12979

144

31378

第二周

354

248

15507

48334

154

33606

第三周

357

250

15560

37110

156

34753

第四周

362

266

15589

34506

153

33882

第五周

363

271

15715

29080

152

32980

第六周

382

266

15755

36211

147

44473

第七周

382

263

15790

29449

125

35445

第八周

380

259

15799

25072

124

27091

第八周,总体上各学院使用慕课堂的课程数相比第七周减少了1门,各学院的变化都在正常变化范围内。具体情况详见表11。

表11第1-8周各学院慕课堂使用情况统计

序号

学院

第一周

第二周

第三周

第四周

第五周

第六周

第七周

第八周

1

机械学院

1

1

1

1

1

1

1

1

2

材料学院

11

12

14

13

13

7

6

3

3

电气学院

59

55

60

60

53

58

58

59

4

信息学院

34

34

34

28

32

32

23

23

5

经管学院

26

29

29

31

33

28

24

26

6

外语学院

2

4

2

2

2

2

1

1

7

建工学院

1

2

1

1

1

1

0

0

8

理学院

3

4

5

7

7

7

7

7

9

文法学院

1

6

4

4

4

5

1

1

10

环化学院

1

2

1

1

1

0

0

0

11

艺术学院

0

0

0

0

0

1

1

1

12

车辆学院

5

5

5

5

5

5

3

2

合计

144

154

156

153

152

147

125

124

(3)学堂在线平台(雨课堂)

第八周,我校共有14名教师使用学堂在线(雨课堂)平台授课,上传课件8份,线上授课64门次,开设课程覆盖3个学院,累计选课学生5475人次,学生在线互动累计3808人次,习题互动3270次,学生投稿171人次,发送弹幕403条。具体教学情况统计见表12-表14。

表12开学第八周教师使用学堂在线平台数据情况

学院

开课门次

上课师生

互动总数

学生到课率

信息学院

54

3901

6830

82.3%

建工学院

9

596

222

84.7%

车辆学院

1

29

26

96.7%

合计

64

4526

7078

82.7%

开学前八周各学院的开课数据对比如下:

表13前八周学堂在线平台开课门次对比

学院

第一周

第二周

第三周

第四周

第五周

第六周

第七周

第八周

材料学院

0

3

1

1

1

1

0

0

信息学院

70

43

43

53

45

45

36

54

经管学院

8

1

0

0

0

0

0

0

建工学院

7

4

7

4

6

4

5

9

文法学院

6

7

4

4

0

0

0

0

车辆学院

6

6

5

6

7

6

4

1

学工处

0

3

1

0

0

0

0

0

合计

97

67

61

68

59

56

45

64

表14前八周师生使用学堂在线平台数据对比

学院

第一周

第二周

第三周

第四周

第五周

第六周

第七周

第八周

材料学院

0

118

115

116

109

113

0

0

信息学院

5830

4058

4287

4792

3778

4751

3523

3901

经管学院

295

62

0

0

0

0

0

0

建工学院

307

290

334

292

293

289

285

596

文法学院

587

545

466

460

0

0

0

0

车辆学院

230

229

183

230

250

228

133

29

合计

7249

5302

5385

5890

4430

5381

3941

4526

二、学校层面所做工作

1.学院质量监控

截至第八周,由各学院领导、系部主任及学院督导组成的两级临时线上教学督导组,每周跟踪听课,以学生身份进入课程在线教学课堂进行督导和检查,线上教学督导情况见表15。

表15前八周各学院教学督导情况

序号

学院

督导

人数

听课

门次

覆盖

情况

其他监控措施

1

机械学院

36

263

全覆盖

开展学生问卷调查;撰写机械类教指委专业在线教学研究报告;出台《机械工程学院春季学期本科教学工作实施方案》;出台学院毕业设计工作实施方案及各系部教学工作实施方案11个。

2

材料学院

11

34

全覆盖

开展学生问卷调查;开展课程思政教学。

3

电气学院

23

175

全覆盖

开展学生问卷调查;出台《电气工程学院关于2019-2020学年春季学期本科教学工作安排》、《电气工程学院线上教学补充通知》;开展院内教学质量情况通报。

4

信息学院

18

134

80%以上,青年教师全覆盖

设计发放《疫情防控期间居家学习状况调查》;开展部分课程学习情况调查;;为每名湖北籍学生配了一名党员教师作为疫情期间网络在线学习导师,随时解决学生在线学习过程中的问题。

5

经管学院

18

146

--

开展学生问卷调查。

6

外语学院

25

194

--

协同教务处开展学生问卷调查。

7

建工学院

13

104

全覆盖

开展学生问卷调查和课程评价;制定《建筑工程与力学学院本科生线上教学管理办法》;辅导员加入课程学习平台和课程交流群,对学生的上课情况进行随堂监控。

8

理学院

26

133

全覆盖

开展课程学习问卷调查。

9

文法学院

17

106

--

开展学生问卷调查。

10

环化学院

22

100

全覆盖

开展教育部化学、化工、生物教指委问卷调查。

11

艺术学院

14

140

全覆盖

每门课程安排意见调查环节,加入学生反馈;辅导员随堂监控内容。

12

体育学院

7

56

全覆盖

开展学生问卷调查。

13

车辆学院

7

30

--

开展学生问卷调查。

14

马克思学院

14

68

全覆盖

教研部开展了课程学习调查。

合计

251

1683

--

--

2.教学主题的研讨交流活动

为切实保证线上学习与线下课堂教学质量实质等效,各学院、专业积极开展在线集体备课、在线教学观摩、在线教学经验交流与研讨等活动,持续改进,加强对课程内容、教学过程和平台运行的监管,不断提高在线教学质量。各学院开展教学主题的各类交流研讨活动情况如表16所示:

表16前八周各学院教学主题活动开展情况

序号

学院

各类在线教学活动

专题教学工作会议

集体

备课

教学

观摩

经验

交流

编撰教

学案例

编撰学

生案例

1

机械学院

1

1

1

1

5

4

2

材料学院

1

0

0

0

2

1

3

电气学院

8

29

19

16

2

11

4

信息学院

21

31

7

41

6

7

5

经管学院

4

6

6

6

6

1

6

外语学院

24

50

29

153

16

6

7

建工学院

18

27

18

21

12

4

8

理学院

4

6

2

6

1

0

9

文法学院

2

1

4

5

9

9

10

环化学院

4

5

0

7

2

52

11

艺术学院

4

2

6

6

5

36

12

体育学院

8

30

0

18

2

1

13

车辆学院

1

4

0

0

20

47

14

马克思学院

7

20

4

17

9

3

合计

107

212

96

297

97

182

3.在线教学小结与感悟

在线教学以来,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在微信公众平台上开辟了“网络教学进行时之院系速递”专栏,对疫情期间来自各学院及各专业教师关于在线教学感悟和经验总结的图片文字进行了编辑整理,并在公众号上进行了推送。截至第八周,共推送在线教学小结及教师教学感悟相关推文36篇。

三、学生问卷调查情况

第八周,教务处继续开展本科生线上学习情况调查问卷及数据分析工作。4月13日-4月19日,重点征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并及时推送反馈;4月17日进行完整的线上学习问卷调查,共收到问卷613份。

在线教学对学习帮助情况调查,268名同学(约占43.72%)认为帮助很大(第七周比例为49.71%),331名同学(约占54%)认为帮助一般(第七周比例为48.73%),14名同学(约占2.28%)认为没有帮助(第七周比例为1.56%)。进入教学第八周,在线教学情况总体平稳。

在线教学满意度调查(满分为5.0分),第八周同学们首次对互动反馈及答疑顺畅满意度表示最为认可(4.2分),学生们对学校在线教学整体满意度一直不高(3.94分)。

在线教学过程中学生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调查,第八周同学们对在线教学的不足仍然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共有409名同学(占66.72%,第七周比例为70.00%表示网络拥堵造成了在线教学体验不好、效果不佳,其次168名同学(占27.41%,第七周比例为23.39%)表示学习资源不足限制了在线教学的学习效果。学校将继续加强与在线平台供应商的沟通,尽量降低网络因素对在线教学的影响。其次,提醒各学院和教师尽力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教学资源,督促学生线上学习和线下自学相结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表17为在线教学期间学习情况调查,大部分同学会主动安排每天的学习(约占60.52%)(第七周比例为61.20%)、积极和同学或老师交流学习(约占58.73%)(第七周比例为62.57%)、认真完成在线教学学习任务(约占64.27%)(第七周比例为66.28%)、对自己学习状况很满意(约占55.14%)(第七周比例为59.26%)、有意识地选择网络资源学习(约占61.83%)(第七周比例为62.37%)、对学习提不起兴趣的学生(约占25.12%)(第七周比例为22.42%)。

线上教学已持续八周,从本周学生调查问卷的数据反馈来看,学生们的学习状态较上周有所下滑。希望学院和教师关注学生线上学习状态,精心设计在线教学各个环节,促进学生增强自主学习意识,持续关注学生学习效果,充分利用网络教学的信息资源,引导帮助学生高效率、高质量学习。

表17在线教学期间学习情况调查对比

选项

不同意

不太同意

中立

比较同意

同意

会主动安排每天的学习

1.79%

3.26%

34.42%

33.77%

26.75%

对学习提不起兴趣

15.99%

21.21%

37.68%

14.19%

10.93%

会积极和同学或老师交流学习

0.82%

3.92%

36.54%

32.79%

25.94%

对自己的学习状况很满意

2.94%

6.69%

35.24%

33.12%

22.02%

会认真完成在线教学学习任务

1.31%

2.77%

31.65%

34.09%

30.18%

会有意识地选择网络资源学习

1.47%

3.10%

33.61%

32.79%

29.04%

四、结语

我校第八周的在线教学工作总体开展顺利,全体教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坚守教学岗位、克服困难,保证了教学的平稳运行。

教务工作简讯

●近日,教务处组织完成了教育部2019年第二批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的申报工作。本次我校共成功申报了9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截至4月30日,已有其中6项同合作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供稿人:黄丽)

●近日,从河北省教育厅、相关教学指导委员会和行业协会获悉,我校6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获批推荐申报第二批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其中1项与其他高校合作申报)。截至4月30日,全部推荐项目完成在线申报工作。(供稿人:黄丽)

●近日,教务处组织各学院完成2019年秋季学期部分教学运行状态数据统计,主要包括教学研究论文成果、中层干部听课情况和双语课程教学情况。(供稿人:黄丽)

学院采风

一规一矩一方圆,亦师亦友共成长

——《画法几何及土木工程制图》线上教学分享

(文稿来源:建工学院吴吉贤宋坤)

《画法几何及土木工程制图》是土木工程专业最先开设的专业基础课之一,虽然仅有40学时,却包含课堂教学(18学时)、上机绘图(8学时)、手绘制图(8学时)和三级项目(6学时)四个环节,学时少、课程内容信息量大、课程形式多样,对线上教学提出了巨大挑战。为了上好专业“入门课”,保证教学质量不掉线,课程教学团队积极探索教学多媒体平台,精心准备授课资料,及时与学生和辅导员沟通,经过多次探讨,反复推敲,最终形成针对课程特点的线上教学计划,为顺利开展线上教学奠定了基础。

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1、优胜劣汰优选线上教学平台

线上教学平台是线上教学的重要保障,既要考虑线上教学的过程控制,还需兼顾学生设备兼容、网络资源限制等问题。在开课前,教师团队通过QQ学习群,在线与学生进行了学习通直播、学习通同步课堂、QQ群课堂和QQ共享屏幕4种网络平台的测试,通过问卷调查初步确定了以学习通直播为主,MOOC资源为辅的在线教学模式。在授课过程中,由于在线访问量过大导致学习通系统多次崩溃,课程最终确定了以腾讯课堂课程直播平台、学习通为课堂过程控制平台,慕课资源作为辅助资源的混合线上教学模式。

2、多样化网络资源推送

为保证教学质量,提升线上教学效果,教师团队依据教学大纲要求,查阅了大量网络资源,优化改版了课程PPT课件,建立了画法几何习题库、答案库、制图测验库、PPT课件资源、CAD教学视频等学习资源,优选工程制图案例图纸1套,录制计算机绘图视频135分钟,甄选优秀课程教材2册,确定哈尔滨工业大学和河南工学院《土木工程制图》MOOC资源2套,上述资源皆上传至学习通,推送学生作为教辅资料。

二、精准施策,因材施教,提升课堂质量

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有较大不同,授课过程中教师捕捉不到学生对知识的消化程度,难以及时做出教学调整,从而影响教学效果。基于学生学习自主性弹性较大,为保证线上教学效果,教学过程中适当增加课堂过程控制环节。教学团队根据课程各环节特点,采用了不同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观性,进而确保教学质量。

1、课堂教学之画法几何——打开大脑的魔方

画法几何以培养学生空间思维能力、创造性构型设计能力为教学目标。有限的10学时内掌握“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9字箴言不难,但如何使用“上下、左右、前后”3个向度准确表达空间形体,却让很多学生陷入迷茫。教师团队制订了“精讲、多练,反复训练,提升想象”的教学模式,通过教师团队课上讲解,演示精选画法几何例题,学习通定期发放知识点测验,加强了过程控制,巩固了知识要点、难点。

2、手工绘图篇——工程界的技术语言

手绘建筑施工图是课程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化时代,工程图纸主要采用计算机绘制,但唯有通过手绘制图方能让学生将制图的基本要求和规范牢记于心,为后续上机教学和走上工作岗位后的使用奠定牢固的基础。教师团队采取实体建筑实例大测验的教学模式,基于教材中建筑物的平、立、剖面图及相应详图,通过对各建筑图绘制的讲解,加强学生对所绘制图纸的理解深度,将学生独立完成手绘工作的障碍最小化。

3、计算机辅助绘图篇——信息时代的必杀技

计算机辅助绘图是信息时代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工程技能之一,其应用的能力将直接影响工程设计质量,因此,在课程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系统全面的计算机绘图能力培养具有其必要性。计算机辅助绘图教学计划为8学时,鉴于大部分同学没有计算机,最终确定为线上提前讲解,返校上机操作的方式进行。教师团队为增强学生对机制图的认识,除课上讲解AutoCAD制图软件的基本功能、使用方法、注意事项外,还录制了AutoCAD基本操作、建筑平面图绘制等教学视频,并上传至学习通,便于学生对上课内容的回顾,为返校上机和三级项目的实施奠定基础。

4、三级项目篇——爱国、爱家、爱制图

三级项目工程实践历年来以其实操性、趣味性、团队协作等特点备受学生喜爱,项目实施过程有助于学生理解理论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难题,形成团队协作精神。疫情期间,面对学生“各自为营”,绘图工具短缺等现状,三级项目的实施遇到了难点及巨大挑战。教学团队经过多次沟通,充分调研,制定了适用于疫情期间的《三级项目实施指导书》。

三、做好“售后服务”,方为有始有终

教学相长应建立在足够的交流沟通之上,线上教学模式更需加强师生间沟通交流。教学团队教师开通了QQ班级群、QQ班委群、学习通交流群、电话、邮箱等多种沟通交流渠道,全天侯在线答疑解惑。

1、随机过程监控,推送各类公告保证课堂质量

线上教学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具有较大弹性,要求学生有强大的自控能力。教师团队在线上教学过程中随机进行测验、签到活动,并将线上教学成绩加权后计入总成绩。为保证学生按时参加教学活动,课前30分钟在QQ群内通知,课前5分钟再次提醒学生。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签到方式多样,自拍头像、比心手势、ok手势、剪刀手、蓝天白云图,各种折腾,只为让同学们随时用心于课堂之上。对未签到同学,课后通过QQ班委群及时掌握学生动态。除此之外,教师还在QQ群、学习通不定期发布公告,告知学生学习任务、相关要求和注意事项等。

2、答疑解惑,辅助学生畅游知识海洋

大一新生思维活跃,专业概念模糊,加之学生数量众多,在线答疑解惑任务异常繁重。教师团队建立问题接龙文档,在教师的疏导下,学生们自问自答,避免了问题的重复发问,又能通过解决问题扩大学生专业知识面。对于重难点和较集中的问题,教师团队及时给予回复,语言无法表达或被理解的使用图片进行辅助理解,图片所不能解决的任课教师通过手绘图形进行详细讲解,并拍照至学生,直至学生对问题完全理解,深夜12点的我们,依旧奋战在QQ的答疑战线上。

不知不觉中线上教学走过一个周期,教学团队测试了适用于工程制图的线上教学模式,定制了宝贵的网络教学资源,获得丰富的线上教学经验,团队成员也从一个个心怀忐忑、手忙脚乱的小白转变成为一位位处之泰然、驾轻就熟的“直播红人”,蜕变过程艰辛曲折。学生们的认可和肯定是给予教学团队辛勤付出的最好奖赏,也是团队继续前行的最大驱动力。简言之,线上教学需大体量的教学资源,成熟的网络技术平台,必要的过程控制和强有力的沟通交流渠道以确保良好的教学效果。最后感谢学校、学院和同事们给予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未来的日子里,团队将进一步提升自身业务水平,优化更新课程资源,为学院的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管理会计》在线教学效果评价与分析

(文稿来源:经管学院王玉坤)

一、课程概况

《管理会计》是面向经管学院会计学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也是专业核心课程,总学时48学时,全部为理论学时。授课对象是2017级会计学专业113人,双学位6人,2016级会计学重修1人,共计120人。《管理会计》在线教学采用“学习通自建课程+腾讯课堂直播+QQ群沟通”混合方式进行。本课程共11章内容,教师讲授10章,学生自学1章。在学习通平台教师自建了全部课程资源,包括62个视频(其中教师授课49个)、137个文档、110个任务点。本课程自2月初开始建设,截止4月6日,已授课18次(剩余6次),累计访问量22793次,生均190次。开课之前授课教师组织建立了QQ群,用于课程通知发布、讨论沟通、资源共享、授课备用等。经过开课前多种直播软件试用,选定腾讯课堂作为课程直播教学软件。

二、教学满意度分析

每次课程直播结束后五个小时内,学生自愿在学习通完成本次课教学效果评价问卷调查。调查内容设置五个选项,分别是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非常不满意。“非常满意”选项占比最大值(98.2%)在第17次课,课程内容是标准成本制定与变动成本差异分析。最小值(80.9%)在第10次课,课程内容是经营预测。“满意”选项占比最大值(19.1%)在第10次课,课程内容是经营预测。最小值(0.9%)在第17次课,课程内容是标准成本制定与变动成本差异分析。“一般”选项共出现过3次课,分别是在第7、12、17次课,各1人。“不满意”和“非常不满意选项”选项均没有出现过。“非常满意”和“满意”选项合计显示,已学的18次课中,15次课“满意”以上100%,3次课“满意”以上99%,总体平均99.85%。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同学们对于教学效果评价还是很高的,初步来看在线教学能够实现课程总体教学目标。

三、在线课程经验总结

1、丰富的在线资源

在开学之前的课程准备阶段,通过对大学MOOC平台的课程资源的考查,决定采用自建课程模式进行教学,这无疑增加了很多工作量,我已经讲授《管理会计》课程10年,而本学期备课的工作量与2009年首次讲授的工作量相当,甚至更多。在课程搭建过程中,课程11章的教学内容建立了40个二级标题、34个三级标题以及5个四级标题,每个末级标题上均有视频、ppt、讲义和习题四个页签,另根据教学需要增加案例、课程思政、实验、管理实践和讨论等页签。截止目前,本课程共发布了62个视频(其中教师授课49个)、137个文档、110个任务点。相比较于静态资源(ppt、讲义、习题等),动态资源(视频、动画、音频)等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另外,去年下半年,在教务处组织下,录制了本课程部分视频,在本次在线教学中发挥了很大作用。

2、完备的教学方案

在开课之前,课程制定了较为完备的教学方案,包括课程网站、课程组织方式、课程考核要求、教学进度、网络拥堵备选方案等内容。

3、适合的在线教学工具

本课程使用学习通搭建学习资源,用于自学、互动和考核。建立QQ群用于课程通知、资源共享和备选教学平台。使用“腾讯课堂”进行在线直播教学,支持课程回放学习。

4、充分的沟通与互动

沟通与互动贯穿于教学全部环节,包括教学工具选择、教学内容调整、教学过程把控、教学进度安排、作业发布、考核与评价等方面。相比较于以前课堂教学,在线课程课堂更便于增加大量互动环节,包括讨论、问卷调查、课堂测试等,教学效果更好。

5、恰当的激励方式

课程激励方式包括教师的口头表扬、互动加分、平时成绩和学生的讨论参与、笔记展示等。

总体来说,在课程开始前两周,开课门数较少,学生们对于在线学习存在新鲜感,同时也担心学习效果,学习动力强弱不一。在开课第三、四周,同学们对于在线教学已经比较熟悉,学习动力明显增强。到了第五、六周,由于新开课程增多,同学们每天忙于上课,自学时间减少,同时教学时间调整(取消错峰开课),造成长达10天的“满负荷”学习,同学们疲劳感增大,学习动力减弱。可以预计第七、八周(本课程后期),由于清明节休息和部分课程结课,同学们学习状况有所好转。

助力基础面疫不乱,实践教学逆行上线

——工程训练中心“停课不停学”积极推进疫情期间实践教学

(文稿来源:工程训练中心刘利刚)

2020年春季学期伊始,面对来势凶猛的疫情,工程训练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在防控工作中始终坚持“一手抓疫情、一手抓教学”,坚持不懈,毫不动摇。在学校党委和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的带领下,积极配合教务处,扎实做好延期开学期间的各项实践教学工作。

根据学校相关要求,针对2019-2020学年春季学期本科实验和实习教学进行了详细部署和周密安排。编写了《写给疫情期间同学们的一封信》,制定了《2020年春季工程训练中心复学实验教学相关预案》《疫情期间日常设备管理及保养规则》《疫情期间办公室值班人员安排及日常防护》等文件。详细制定了教学调整计划,确定了前几批次学生实践教学的补习内容、补习时间安排及补习计划。在疫情期间,中心合理安排值班人员,办公区域定期消毒工作,安全防疫工作无死角。中心组织教职工根据不同工种分批次、分阶段进行原材料、工具、量具的准备以及设备的日常保养与维护工作,为开学教学做好准备。

一、调整金工实习实践教学

1、开展金工实习线上工艺理论教学模式

金工实习是一门实践性的技术基础课,主要培养学生的工程素质、创新精神、创新意识以及团队合作能力。金工实习以实践教学为主,强调通过现场操作提高对理论和工艺知识的理解。面对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2020年春季学期面临延期开学,工程实践类课程网络教学没有现成经验,无法生搬硬套理论教学及其他院校的做法,需要中心进行创新性探索。中心党委积极组织党员干部和老师通过腾讯会议、学习强国等网络会议形式,征集多方意见和建议,探讨实践类教学线上教学新模式,经过多次会议及沟通协商,金工实习理论教学采用“网课教学+在线答疑+问题导向+现场演示”的授课模式。根据不同的实习内容,中心积极组织一线教师进行线上视频会议讨论,寻找网课材料,开展多工种实习教学视频录制、金工教学练习题编写等工作,经过共同努力,基于学习通软件平台,建立了金工实习线上课程(燕山大学工程训练实训课程),内容涉及四个模块,14个实习项目,52个小节,35个任务点,200多道作业题。

2、用“心”战“疫”

为了便于师生交流、学生及时了解教学动态,教学团队建立了多批次金工实习学生微信交流群;为了便于班级管理,及时了解学生的线上学习状态,成立了由指导教师、实习工种骨干教师和学生班长组成班长工作群,及时解决学生线上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中心指导教师开动脑筋,在特定教学环节设置了一些教学“陷阱”,提示学生“此处描述或书写错误,请找出”,小小的内容变化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成立了若干个讨论组,把一个个有趣的实践教学问题给学生们抛出来,供同学们进行话题讨论,最后给出相关点评。由于实践教学的特殊性,对不能及时完成作业的同学采用“弹性”教学模式,积极开通绿色实习通道。

二、计算机基础上机实验

计算机基础实验室承担全校计算机公共课实践教学及多门校实践选修课,经过多年的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目前已形成“基础教学+选修拓展+创新比赛”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锻炼了一支能力突出、敬业爱岗的实验教学队伍。根据疫情情况,实验室提前动员、扎实部署、稳步开展各项在线实践教学,制定不同方案确保课程顺利开展,成为学校最早确定线上实验教学的实验室之一。

2020年春季学期,我校全面推广Python程序设计课程,重点培养学生的编程能力。为全方位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实验室组织开展了“校庆献礼之Turtle创意绘图展示”活动,主要围绕百年校庆这一主题,动员同学们以程序设计语言为“画笔”勾勒自己心中的校门,并重温校训和校史,表达“我以燕大为自豪”的集体荣誉感。

三、电子实验中心

疫情时期,教学状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于以“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培养动手能力”的实践教学来说,更是巨大的挑战,如何能够配合理论教学切实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一直是电工与电子技术实训部思考的问题。

1、本学期以《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为基础课程开展《电工与电子技术A-E》《电工技术》《电子技术》等涵盖全校6个学院77个非电类班级的课程,以及《电路原理及数字电子技术》50个电类班级、《模拟电子技术》8个电类班级的课程。经过多次讨论及论证,制定了“学习通授课+虚拟电学设计实验平台/线下实验室”的形式完成实验教学任务。

2、《电子工艺实习》为全校性质的实习课程,以往学生上课全部在实验室完成项目。由于上课所用套件为零散元器件,考虑到学生在家焊接不方便等问题,教师提前焊好开发板并进行测试,然后邮寄给每一位同学。教师每周需要焊接100多套开发板,然后包装好后寄出。当学生们收到属于自己的设备时,倍感惊喜与温馨,纷纷采用不同的形式表达对老师辛苦付出的感激之情。

3、本学期控制理论课程中开设《现代控制理论A》《反馈控制理论B》、《反馈控制理论A》课程,主要采用线上实验方式进行,在完成实验内容的基础上还设计了答题环节和预习作业,作为线上课程的补充。

“路不险则无以知马之良,任不重则无以知人之德。”病毒无情,课堂有爱,特殊时期的在线实践课是对教师们的一次“大考”,也是对所有实验老师教学工作的集中检验。实践教学是工程训练中心的首要任务,全体实验教师将秉持踏实、严谨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努力开展教学工作的新局面。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只争朝夕、不负韶华,让我们一起加油!

工作提示

近期教学工作提示

序号

通知名称

截止时间

备注

1

关于举办第三届燕山大学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暨第四届河北省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选拔赛的通知

5月6日

请关注相关通知

2

关于组织申报2020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通知

5月15日

项目团队网上报名

3

关于修订2020年本科专业培养计划的通知

5月29日

将完整的培养计划上交至教务处

4

关于2020年春季学期尔雅网络通识课在线考试的通知


请关注相关通知

专题聚焦

小课堂连接百年变局大时代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创新专题思政课纪实(摘编)

(来源:中国教育报,2020年4月20日,赵秀红)

2020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这只“黑天鹅”的全球大流行,给世界带来巨大冲击。面对疫情,我国迅速形成了万众一心的强大合力,为世界提供了关键的防疫窗口期。同时,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发挥大国的责任担当,为全世界早日战胜疫情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为了在疫情防控中讲好思政大课,引导青年学生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战疫”专题思政课应运而生。

舆论场是思政课教师的新战场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和大家一样每天关注疫情,但关注不是我们唯一能做的事情。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在关键时期勇于发声、善于发声是我们的职责。”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战疫”专题思政课第一讲的主讲教师刘娜娜直言。1988年出生的刘娜娜是近几年北航引进的优秀青年教师,曾连续两年获北航“我爱我师·十佳优秀青年教师”称号。这几年,她一直在摸索打造立足学生国际化视野培养的思政课堂。每一次课,她都会引入国际国内社会相关的讨论和分析,选取原汁原味的外文材料,让学生阅读、翻译、讨论、分析,一气呵成。为此,她总是被学生“吐槽”上课需要配备英语教师当外援。在刘娜娜看来,国际视野和批判思维的培养是一个艰难的过程,也是一个必须的过程,对青年学生深化“四个正确认识”大有裨益。

今年1月,刘娜娜注意到,国际媒体高度关注我国抗疫情况,但同时她发现,欧美主流媒体在疫情初期或多或少地带着一种隔岸观火、冷嘲热讽的态度。《华尔街日报》刊登辱华标题评论文章后,刘娜娜和很多学者一样,第一时间写邮件抗议该报的傲慢与无知。“一味地被动忍让显然是不行的,我们还要在国际舆论场主动发声,因势利导。”出于职业习惯,刘娜娜开始搜集整理相关的新闻和论文,还与国外学者、国外留学生联系沟通,不断积累第一手的素材。

2月下旬,在北航党委书记曹淑敏的指导下,马克思主义学院“战疫”系列专题备课组成立。凭借提前准备的笔记,刘娜娜作了急先锋,“人生第一次体验做主播”,通过视频主讲了第一课《疫情初期国外媒体报道中国抗击疫情的三种面孔》。活泼的语言和新颖的内容,牢牢抓住了网络那头的00后学生们,讨论区里热火朝天,在国际间的横向对比中,他们读懂了中国自信。

2019级本科生段宇轩来自湖北,他的母亲是这次疫情阻击战的一线医护人员。他亲眼看到母亲疲惫的双眼和脸上被口罩勒出的印痕,见到市里医疗秩序初期遭受的冲击,看到援鄂医疗队的力挽狂澜,他第一次切身感受到什么叫作“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我看到了中国人民同舟共济打赢这场疫情阻击战的信心,这种信心和底气来自我们的制度优势。”

“两个大局”背景下的专题思政课

2017年,党的十九大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判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2017年,也是北航人才培养模式发生巨大变化、成立北航学院实施大类招生大类培养的第一年,如何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解决他们的思想困惑、提升他们的理论水平,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成为学生工作部门和马克思主义学院共同关心的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经过北航学院和马克思主义学院系统谋划,“大国领袖”专题思政课诞生了。

2017年秋季,“大国领袖”专题课首先以北航学院士谔书院的党建工作坊系列党课形式出现,面向入党积极分子开课。经过两轮教学实验和经验积累,2018年秋季学期,该专题思政课正式列入开课目录,向全校开放选课。“大国领袖”课程突出系统化、案例式,以“两个维护”为主题,介绍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和党章党规以及领袖人物的成长奋斗历程,用历史讲理论、用道路讲制度、用誓词讲党章、用人物讲精神。

在课程组织者、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高宁和时任士谔书院执行院长刘科生看来,必修思政课是“面”,而专题思政课则是“点”。比起必修思政课,专题思政课更聚焦时事热点,在内容更新速度上有独特优势,能满足学生的兴趣;而比起讲座报告,它具有课程的连贯性,师生每周见面互动研讨,在理论深度上更进一层。因此,它是新时代思政课教学机制的创新。“学生的听课态度、学习积极性、课堂效果都是空前的。”高宁表示。

思政课焕发出青春活力

“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诲,给北航的思政课创新指明了方向。

近三年来,北航马克思主义学院引进了21名青年教师,学院焕发出了青春活力。这些出生于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年轻教师与00后学生年龄差距不大,他们同样爱刷抖音、爱看B站,他们有多学科综合背景和开阔的国际视野,这样年轻而专业的授课队伍,让学生们读懂了马克思主义的青春底色,正确认识了世界大变局和中国新时代。

亲其师,信其道。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付丽莎的PPT上,经常会结合热点蹦出几条00后们的日常用语,她将其视为与00后学生社交的“通行证”。“学生们看到这些就会露出会心微笑,课堂气氛也活跃了很多。”随后付丽莎便会趁热打铁引导他们思考,“让学生带着困惑来,带着思考走,不断沉淀,获得成长”。

“疫情大考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让全世界看到了中国的大国责任、大国担当和大国情怀。希望你们切实肩负起青年一代的使命与责任,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曹淑敏在参与“战疫”专题课时的叮嘱,更深化了士谔书院2019级本科生李蕊婷对入党的认识。这个看似瘦弱的小女生坚持每天志愿服务五六个小时,在春寒料峭的夜晚守在天津市一个社区门口测量体温、登记人员信息。她在入党申请书中写道:“在这次重大突发事件中,我看到了祖国强大的力量!在疫情防控一线,正是党员们无所畏惧、冲锋在前,我们才有了战胜疫情的希望。作为一名新时代大学生,我迫不及待想成为他们当中的一员,担起新时代的青年责任。”青年学生们正在用多种多样的方式读懂马克思主义。他们正在快速成长,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征程上的生力军。

铸魂: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首要使命

(来源:中国青年报,2020年3月30日)

铸魂育人是一项系统工程,“铸魂”是“育人”的前提和保证。高校思政课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主渠道,是“铸魂”的主阵地。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守为党育人的初心,坚定为国育才的立场,推进改革创新,在改进中持续加强,发挥关键课程作用,切实履行好“铸魂”这一首要使命和神圣职责。

新时代对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教育的首要问题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和迫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这一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深刻阐述了新时代办好思政课的重大意义和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内在要求、根本保证和鲜明特征,深刻阐述了用什么铸魂育人和铸什么魂、育什么人的重大问题。

铸魂育人是一项系统工程,“铸魂”是“育人”的前提和保证。高校思政课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主渠道,是“铸魂”的主阵地。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守为党育人的初心,坚定为国育才的立场,推进改革创新,在改进中持续加强,发挥关键课程作用,切实履行好“铸魂”这一首要使命和神圣职责。

要引导青年学生铸牢信仰之魂

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政党,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灵魂。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三次伟大飞跃都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新时代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团结带领人民实现的。三次伟大飞跃以铁一般的事实证明,马克思主义早已同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紧紧连在一起,它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检验,它的人民性和实践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贯彻,它的开放性和时代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彰显。

马克思主义信仰是灵魂的“灵魂”。对高校思政课而言,铸牢马克思主义信仰之“魂”,既是育人的根本要求也是学科属性的必然要求。要帮助学生掌握领会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要义,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方法论,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要引导青年学生铸牢精神之魂

伟大的时代产生伟大的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之问的科学理论,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和根本指针,是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

高校要加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思政课课程群建设,坚持不懈抓好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帮助青年学生在学懂弄通基本内容的同时,深刻把握这一思想的核心要义及其集中反映出的人民立场、民族抱负、世界责任。引导青年学生增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铸牢精神之“魂”,增强进取心,提振精气神。

要引导青年学生铸牢时代之魂

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新作为,新时代呼唤时代新人,新时代是当代青年学生积极主动响应、锐意开拓进取的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一重大政治论断,是我们党在科学把握时代趋势和国际局势重大变化、科学把握世情国情党情深刻变化的基础上作出的,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新的时代坐标,具有丰富厚重的思想内涵、实践内涵和历史内涵。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历史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担当,只有无愧于时代的人生才是精彩的人生。高校思政课要从历史前进的逻辑和时代发展的潮流、新时代的丰富内涵和重大意义、深刻把握当代中国发展变革的新特征等维度创新教育教学方式,不断提升教育成效。引导青年学生紧密联系实际,与历史同步伐、与时代共命运,铸牢时代之“魂”,响应时代之需,练就过硬本领,以强烈的时代使命感和担当精神创造崭新成就,赢得光明未来。

要引导青年学生铸牢情怀之魂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是国家情怀、民族情怀、人民情怀的统一体,中国梦的最大特点就是把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和每个人的具体利益紧紧联系在一起,体现了中华民族素有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家国天下”情怀和深沉厚重的精神追求。千百年来,家国情怀深深植根于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灵魂之中,铭刻于骨、融化于血,是中华民族赓续传承的宝贵精神财富。

高校思政课要坚持不懈以政治认同、家国情怀、道德修养、法治意识、文化素养为重点,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为主线,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引领青年学生树立全球视野和世界胸怀,自觉地把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民族、人类命运紧密地融合在一起。激励青年学生立志报国,勤奋学习,以有信仰、有情怀、有本领、有担当的积极姿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洪流,在奋斗中书写无愧于时代的人生华章。

围绕情感教育优化高校思政工作(摘编)

(来源:澎湃新闻,2020年4月13日)

作为一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不仅对人们的生命健康安全构成威胁,更对人们的心灵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冲击,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情感体验。高校是思政教育的前沿阵地,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不仅包括传授知识和技能的智力教育,更应该包括建立正确的社会情感认知、合理调控自我情绪和正向体验周边环境的情感教育。

如何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从情感教育维度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厚植爱国情怀,激发昂扬斗志,强化责任担当,是当前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全面开拓情感视野,厚植爱国情怀

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厚植爱国情怀无疑是高校立德树人工作的重中之重。在疫情的防控过程中,有一线的专家和医护工作者,有坚守岗位在第一时间组织防疫的基层工作者,有及时转变方式进行远程办公的工作人员和线上教学的教师,还有坚持在家足不出户自我隔离的普通群众……举国上下团结一致,迅速建立起抗击疫情的统一战线,每个人的行动都体现出拳拳赤子之心和深厚的爱国之情。

德国哲学家费希特曾言:“一个人对自己民族的爱,首先是尊重、信赖和喜爱自己的民族,对自己来自这个民族感到自豪,其次是为自己的民族行动、效力和献身。”反之,情感视野的狭隘往往会导致对自己、他人、社会的片面体验,从而产生消极负面的情绪乃至行为。思政教育工作者必须始终注重培育和巩固学生的国家认同和民族意识,及时有效利用各种信息渠道广泛宣传抗疫最新举措和感人事迹,全方位开拓学生情感视野,厚植爱国情怀。只有突破个体情感体验的局限性,才能够超越“小我”的有限领域进入到国家、民族的“大我”天地,产生积极、正向的社会情感,形成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磅礴之力。

充分发挥美育教育功能,激发昂扬斗志

通过文学创作、音乐、戏剧、雕塑等丰富的艺术形式,人们得以表达或强烈或微妙的情感,从而对实践活动产生深刻影响。在疫情防控这场战“疫”中,涌现出了无数的优秀艺术创作作品。央视春晚主持人带来的疫情下的集体情景报告《爱是桥梁》中的“我们在这儿过年,你们却在帮我们过关”引人泪目,牵动着亿万国人的心,这便是艺术创作的魅力所在。在战“疫”过程中,江苏大学校友邱翔作为一名防疫一线的志愿者,回忆起防疫的点点滴滴,于凌晨三点多创作出《青春的黑眼圈(南京南站执勤版)》,后续创作出《青春的黑眼圈(白衣天使版)》,表达了对奋战在防疫一线工作人员的崇敬之意。锡剧戏歌《白衣阵》、扬剧戏歌《东风春讯》、昆剧《眷江城》再现了江城武汉乃至全国抗击疫情的方方面面,汇成一幅生动感人的抗疫长卷。

在这场疫情阻击战中,诗句、歌曲、戏剧等众多优秀的艺术作品成为了很多人的情感寄托和精神慰藉,为抗击疫情的人们加油鼓劲,发挥了安抚稳定社会情绪的作用。同时防疫过程中不少古诗词重新进入人们的视野,如“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等等,这些都是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散发着历久弥新的生命力,在全民战“疫”的特殊时期更能坚定青年的文化自信。思政教育工作者应当充分发挥美育教育功能,注重价值引导,用艺术传递情感,呵护心灵,引导广大青年学生远离低俗和颓废,提升审美品位和精神境界,坚定战胜疫情信心,激发昂扬斗志。

鼓励正向情感表达,强化责任担当

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背景下,从情感教育的角度充分做好思政教育工作,不仅需要厚植学生的爱国情怀,通过发挥美育教育功能激发学生的昂扬斗志,还需要思政教育工作者营造良好的情感表达氛围,提供合理有序的情感表达平台。要通过鼓励学生进行正向情感表达,强化责任担当,凝聚爱国情怀。疫情防控期间,各大高校的教师和辅导员建立了多种沟通渠道以鼓励学生进行正向情感表达。江苏大学成立班级网上防控小组,每日交流健康信息;有的举行线上主题教育活动,鼓励引导学生积极参加所在地区的防疫志愿服务,分享服务心得体验,增强战“疫”的勇气和信心;同时动员学生通过撰写诗歌作品、制作微视频、同唱歌曲、手写公开信等多种形式来表达自己的社会感情。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没有谁可以置身事外,所有人都是亲历者、见证者和践行者,都在以各自的行动方式影响着这场战斗的进程。“知责任者,大丈夫之始也;行责任者,大丈夫之终也。”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背景下,立足情感教育维度开展思政教育,引导教育广大青年学生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体会3个“0”的来之不易,在社会实践中勇于担当,锤炼品格,切实践行爱国主义精神,真正做到“共抗疫情、爱国力行”,助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社会经济发展双胜利,这是每一位高校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

探寻高校思政教育新路径

(来源:光明日报,2020年2月4日,任春晓)

坐落于浙江宁波北仑的“张人亚党章学堂”是以革命先驱张人亚命名的。这里是宁波市党员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是地方红色文化普及教育的热门“打卡地”。宁波大学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深入挖掘张人亚的革命事迹,从学堂到会堂到课堂,串起了学习教育的有机体系,找到了高校思政教育的新方式新路径。

拓宽视域,让教育者先受到教育。张人亚作为中共早期党员和后来的中央出版局局长兼代中央印刷局局长,深知保存党的活动信息的重要性,于是不顾危险、不怕艰难,把30余件党的文献从上海秘密运送回宁波老家珍藏,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思想火种、精神财富和红色资源。宁波大学党委班子带领中层领导干部、骨干教师来到张人亚党章学堂开展初心教育,让教育者率先接受教育,在行走和实践中学、在参观和讨论中悟,加强了党性修养,坚定了为党的教育事业献身的信念,立志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为全体师生树立了榜样。

拓展内容,使红色文化广泛传播。在张人亚精神感召下,宁波大学音乐学院师生组成的“红色文艺轻骑队”,创作了红色音乐剧《初心晨启·宣言》,并搬上林杏琴会堂的舞台,作为宁波大学“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特色环节,在校园内巡演多场,使全校师生党员受到鼓舞和感染。这支“红色文艺轻骑队”利用暑假,走进城市社区、农村、海岛、企事业单位演出数十场,观众达数万人次。他们还把这个奋发向上的音乐剧带进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理念的浙江省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在传播红色文化的同时,表达青年学子“坚定跟党走”的决心。

拓开格局,与思政课同向同行。2019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提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推动思政课建设的合力没有完全形成,全党全社会关心支持思政课建设的氛围不够浓厚。宁波大学坚持开门办思政课,推动思政课实践教学与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活动结合,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结合,拓开了思政课建设的新格局。张人亚因收藏了革命文献而被革命历史永远收藏,被革命后代永远铭记。在参观党章学堂中同学们的“四个意识”在增强,在演绎张人亚事迹的过程中“四个自信”在巩固。宁波大学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全面提升了学生思想政治理论素养,更好地实现了知、情、意、行的统一。

高校思政教育,要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高校思政教育就像一泓深藏于地底的清泉,只有不懈挖掘才能充分涌流,只有不断引导才能迸发活力。

高教视点

“云端课堂”打开协同育人新方式

——首都高校逾七成学生对网络授课给予较高评价(摘编)

(来源:中国教育报,2020年4月21日,施剑松)

日前,北京市教委通过座谈、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对高校师生疫情防控期间网络教学情况开展调研。调研结果显示,全市66所本科高校网络课程能够较好地完成课堂面授教学的各项基本环节,学生预习、课上出勤、分组讨论、教学互动、课后答疑、作业完成、随堂测验和考试等环节均得到有效保证。85.35%的学生认同网络教学模式,71.5%的学生对本校网络授课情况给予80分以上的较高评价。

一手抓好疫情防控,一手抓实教学工作。2月17日以来,北京市66所本科高校陆续开始网络教学授课,目前开设网络课程超过8.5万门次,参与网络授课教师4万多人,学生选课达到410多万人次。在“云端课堂”,首都高校实现了学校不停课、教师不停教、学生不停学。

聚力“云端”协同育人

学生高认同感、获得感的背后,是首都高校各部门协同的巨大合力。线上教学实施以来,各高校高度重视,所有学校均是书记、校长直接参与到教学组织实施过程中。短时间内,各高校均动员教务处、学生处、信息化技术中心、教师发展中心等多部门通力协作,积极应对线上授课对网络技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带来的挑战,确保在线教学工作安全平稳运行。

北京市教委主任刘宇辉表示,首都高校在线授课呈现出四大特点:一是能根据学生实际需求和不同类型课程特点,合理调整本学期课程教学计划,制定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的网上授课方案;二是出台线上教学质量保障指导性意见,通过开展问卷调查、加强数据分析、反馈问题建议,帮助教师快速改进教学方式方法;三是摸排学生在线学习中的困难和问题,对上网条件受限等具体问题及时加以解决;四是教师倾心投入,全力以赴提升线上课程教学效果。

调研结果显示,首都各高校72.19%的教师认为学生可以完成课前预习,92.51%的教师认为课堂出勤率很高;74.14%的学生愿意参加课上分组讨论,学生对网络教学互动的认可率达到91.61%。此外,学生在“云端课堂”上也积极关注疫情防控等时政热点问题。80.41%的学生表示“有一些讨论”或“经常讨论”,“云端课堂”在思政育人方面同样发挥了重要作用。

主动作为保障质量

清华大学防控疫情领导小组下设教学专项工作组,统一指挥调度疫情防控期间学校教学工作。通过调整本学年春季学期教学安排,对在线教学、教师培训、实验实践类课程、学位审议、毕业生工作等作出统筹安排。学校成立在线教学指导专家组、质量保障专家组、技术保障专家组和学生学习保障工作组,对本学期所有开课教师的教学培训和准备情况逐一摸底,针对不能正常开课和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制定应对预案。

在中国传媒大学,24名教师带来了24场“云上伴读”。从唐诗之美聊到影视剧对原作的改编;从流行音乐谈到新能源;从公众表达、智慧城市、数据奥秘到如何理解《政府论》、品味木心笔下的文字之美……在全力保障在线授课高质量的同时,首都各高校也把关注的目光投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出台各种政策,让寒门学子网上学习无负担。

“云端课堂”教学相长

疫情发生后,来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90岁高龄的陈光教授也开起了直播课堂,并很快跻身直播平台视频聊天专区人气榜第一名。陈光以“活到老,学到老,奉献到老”为主题作线上讲座,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分享了有关无人机残骸拼装仿研以及国家重点发动机的研制过程等,讲述了自己在科研生活中难忘的故事和心得体会,并展示了大量珍贵的照片和资料。

课堂教学在线上别开生面的同时,首都高校学生也利用信息技术和直播平台,讲好战疫故事,助力疫情防控。北京信息科技大学通信学院学生徐云岫发挥专业优势,设计了一套可视化编程数据模型,以形象易懂的方式演绎“现在为何还不能开学”而受到广泛关注。而在北京农学院,学生传统文化工作室携手茗声茶社、惊云书画社、墨眉武术协会、秀绣芳、京昆剧社、博弈论坛等校园传统文化类学生组织和社团,通过微信群、QQ等网络平台激励同学们齐心协力共同抗击疫情。

刘宇辉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以来,首都高校把严峻挑战当成一次转型升级的重大机遇,系统协同努力在网络空间构建了师生们喜闻乐见的‘云课堂’,线上教学效果远超预期,这对于稳控疫情、稳定师生思想、保障首都高校如期完成育人目标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迈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摘编)

(来源:中国教育报,2020年4月26日,李奕)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经过“初期联动磨合”“中期适应调整”两个阶段,确保生命健康、满足成长需求已经成为北京教育系统全力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基本思想,也是未来疫情防控取得全面胜利需要明确和坚持的重要共识。伴随着疫情防控的常态化转变,教育领域复工复产进入启动阶段。这种启动并非实际意义上的线下开学,而是在新时期呈现出转型升级的一种新状态,教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推动教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内生动力

特殊时期学生居家生活和学习的特殊“消费”状态,决定了特殊时期教育供给的特殊性。线上与线下教育在疫情期间的特殊结合模式,促使学生、家长、教师、学校、社会等教育供给主体有意识主动转变理念和思想。

(一)学生的主动转变。学生的体验正在从“娱乐游戏”转变为“学习成长”。以往提到线上教育,很自然地会把它跟使用电脑、平板等终端进行娱乐游戏活动等同起来。疫情期间,学生与线上教育长时间深度“拥抱”,真正感受体验到的是线上的“教育”功能,知识学习和个人成长从线上教育也可以获得支持。

(二)家长的主动转变。家长的认识正在从“抵制限制”转变为“尝试接受”。以往大多数家长对线上教育采取的态度和做法是坚决抵制孩子进入线上教育,即使被迫接触线上教育内容,也需要通过技术设置对线上教育进行限制。疫情期间,家长逐渐发现孩子和网络之间的真实经历是可以尝试接受的,引导孩子开展线上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消解孩子的逆反突围心理。

(三)教师的主动转变。教师的设计正在从“初步使用”转变为“适应融合”。以往教师对线上教育的设计具有浓厚的线性特点,按照教材上已有的单元划分和知识点设计线上教育的内容、流程和结构,线上成为线下的补充。疫情期间,教师对线上教育的设计完全突破了原有班级的限制,学科、年级、群体甚至学生“临时小组”之间的融合已经具备了有序开展的基础,更大范围时空和条件的融合逐渐为教师设计课程所熟知和掌握,逐渐内化为教师自身已具备的素养和能力。

(四)学校的主动转变。学校的治理正在从“单一线上治理”转变为“线上线下统筹治理”。疫情期间,教师的工作场景不仅有线上场景,而且还有线下的学校、居家场景,工作量认定需要线上和线下统筹考虑。学校治理的新结构必然要求新的工作机制、新的人力资源调配机制以及新的资源供给模式。

(五)社会的主动转变。社会参与正在从“直言热议”转变为“理性认同”。随着疫情发展,以往对线上教育是否需要的声音逐渐减少了,如今对如何更好开展线上教育、适应孩子消费需求、让家长读懂孩子的声音逐渐增多了。在这样的过程中,社会的理性认同不断得到凝聚,逐渐向理性参与跨越。

这五大主体对线上教育认知和理解的转变,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孩子的成长需求已经“不知不觉”地跨入了新的周期,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孩子的成长需求是一生健康成长过程中的核心变量,教育供给体系及时甚至超前捕捉这个核心变量,使其转变为核心增量,这才是高质量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

高质量发展阶段激活的新型关系

随着线上教育持续推进以及线上新课学习、在校学习、校外弹性学习的协同推进,新周期孩子成长需求会迅速引发供给主体之间关系的新变化。认识理解这些新变化,对形成适应新周期孩子成长需求的相应举措具有重要意义。

(一)新型的师生关系。在常态化班级学习中,几十名学生面对一名学科教师,形成了“多对一”的师生关系。随着线上教育持续开展,一名学生除了班级学科教师,还有线上辅导学科教师,这些教师不仅可能是其他学校的,还有可能是充当“教师”角色的家长或其他社会人员,形成了“一对多”的师生关系。此次疫情中,北京市中学教师开放型在线辅导有效解决了全市初高中毕业年级学生无法正常到校上课的问题,印证了这种新型师生关系所起到的作用。

(二)新型的家校关系。当前,家庭和学校之间的界限不再清晰,二者融为一体,相互支撑、相互作用,共同聚焦孩子成长。学校中的“课”可以停,家庭扮演起了“学校”的角色,借助互联网使得学校教育的价值更清晰、内容更鲜活、意义更丰富;学校扮演起了“家庭”的角色,借助互联网使得家庭教育的定位更准确、理解更全面、方法更多样。

(三)新型的师校关系。以往教师和学校之间有着较强的“绑定”关系,教师的教学时间与教学实践是在学校完成的。如今,教师的多元角色正在冲破原有学校体制机制的束缚,原来的“绑定”关系逐渐转变为“融合”关系。对于教师而言,针对本班孩子的辅导答疑是“规定动作”,走网辅导答疑以及线上新课的讲授则是“自选动作”,这种混合式的角色模式为教师专业化成长带来了重要发展机遇。

(四)新型的亲子关系。随着线上教育持续介入,家庭教育中增加了学校教育的场景与元素,在原来亲子关系的基础上逐渐叠加上了“师生关系”,形成了一种新型的融合关系。当家长的角色叠加上教师角色后,家长会逐渐改变自己,避免将自己成长过程中的惯性转移到孩子的成长中;当孩子的角色叠加上学生角色后,孩子会产生自我认知,逐渐将家长的言传身教转移到自己的成长中。

(五)新型的学考关系。当前情况下,学和考转变为主从关系,学主考从、以学定考成为处理学考关系的基本把握,新的学考关系更多体现出从“一考”到“多考”的转变:从“一考”定全部到“多考”显个性、从“一考”定分数到“多考”显综合、从“一考”定能力到“多考”显素质。需要注意的是,“多考”并不是简单的多次重复考试,而是特指与学的过程相结合的考试。这样的考试体现的是以学为出发点的学校全过程治理的一致性和一体化,是学校全过程治理中体现新型学考关系的要义所在。

落实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

(一)建立不同课程的多元混合供给体系。建立不同课程的多元混合供给体系,调整原有绝对的按学科供给模式,适度融合或拆分,提高供给效率和目标达成度。围绕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主线,突出基础、主干和核心课程内容,突出以大概念、大单元、任务群等基本形式,突出知识、实践、育人之间的融合,加强学科内、学科间、学段内、学段间课程融合。

(二)统筹安排线上和线下教学。做好等级区分需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综合考虑孩子的成长消费需求,二是综合考虑供给内容的形式、节奏以及内容之间的逻辑衔接关系,三是综合考虑供给内容与技术条件之间的匹配关系以及技术支持下反馈评价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三)建立全过程管控体系。优化和改造教与学、作业与考试等传统环节的线性逻辑,建立全过程管控体系,把合格性检测融合到阶段过程中,减少重复率,提高效率。积极尝试“大群体集体精讲、小群体个性辅导”以及自主学习、任务学习、先学后教、双课堂融合等教与学方式,促进深度学习发生,避免浅层次、低效率环节,让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真实数据成为判断知识掌握程度的主要依据。

(四)突破界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突破班级、年级、教研组、备课组甚至是不同学科教师岗位之间的界限,统筹安排讲新课、留作业、个别辅导、测验、针对性讲评、个性化指导等环节,发挥教师专长,提高教师人力资源使用效率。结合实际用好北京数字学校、在线教育服务平台、北京市中小学课程教材资源网等平台资源以及国家资源,鼓励区域或校际特色课程共享、线上课程修习、学习社区建设,探索区域、学区、集团等形式的课程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提高教学资源使用效率。

(五)加强教育命运共同体研究。进一步融合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促进理念转变,通过各种方式提供示范案例和专业咨询,体现教育命运共同体的包容互惠特色;基于学生成长需求,综合考虑学生个体、家庭环境、教师专长以及社会资源等各方面影响因素,共同开展和学生学习紧密结合的贯通性育人活动。

在线教育助力创新思维培养

(来源:中国教育报,2020年4月18日,伏永祥)

创新不是毫无根据的胡思乱想,而是在认识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产生新颖的、具有社会价值的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创新思维的发展离不开实践活动,只有在实践中创造性思维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工科大学生有三个显著的思维特点:一是求知欲强,对新生事物都充满兴趣并且积极思考;二是主动性强,抽象思维有很大发展空间,对事物的认知不满足于直观感受,喜欢更多的演绎和推理;三是热衷创新,随着知识的积累,认知能力的提高,对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进一步加深,他们敢于用批判性思维审视不确定的事物。

网络时代,应将“互联网+教育教学”思维嵌入到对工科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模式中。通过在线教育平台,满足他们的求知欲,为工科大学生的创新思维提供知识储备和人文素养,助力学生创新思维的个性化发展;通过线上线下实训课程,发挥他们创新的主动性,在问题解决和项目实践过程中培养创新思维能力;通过建立科技创新竞赛、学科竞赛等科技创新平台,重视他们的创新热情,调动创新的积极性。

线上教育平台为个性化发展提供知识储备

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学生群体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其在智力、思维、情感、生理等方面均存在差异,这导致大学生对创新活动的兴趣、学习能力以及创新意识等方面的差异明显。与此同时,我国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在课程与课程之间的联系、知识的迁移及交叉学科的设置等方面还有许多不足,导致部分大学生对学科前沿了解不够,创新驱动力不够。

此外,高校师资队伍水平也制约着课程内容的前沿性。当前世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从科学发现到技术成果转化的时间不断缩短,工科专业课程内容需要不断更新,将学科前沿研究新进展、新成果及时融入教学内容。工科大学生普遍需要通过文学、历史、哲学和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课程不断提升人文素养。网络时代的信息化教育平台,如爱课程学习网、线上国际学术交流平台解决了以上所述问题。线上教育容许学生脱离专业的限制,依据自己的兴趣跨专业跨学科选课,拓宽知识面,做到知识的交融;容许学生选择感兴趣的创新类课程,获得符合自身发展特点的创新技巧;可以让学生及时获得国内外一流科学家和学科领军人物的上课内容,及时了解当前国际前沿的研究动态、新科技知识和行业发展趋势,在广度和深度上扩充创新思维所需的知识储备。学生还可以通过网络科研学术交流平台,参加各类学术论坛,听取校外专家的讲座,交流前沿技术,达到开阔视野和启迪智慧的目的。

近两年来,南京工业大学累计有18740余名学生参与慕课,包括千余名中外合作办学的学生参加慕课学习已成学习常态。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所有的学生都参与了爱课程等国内、省内网络教学平台的慕课。例如,“创新创业思维与实践”是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基础教育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疫情期间,南工大6000多名学生踊跃参与此课程,其中30%的学生成绩在85分以上,表现优秀;60%的学生成绩处于60分至85分之间,表现良好。“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训教程”通过大量使用行业案例,系统介绍创新创业的基本思维方式、技能等,南工大的2000多名学生积极参与此课程,100%通过线上测试,将线上所学知识与具体实践相结合,在创新创业大赛中拿下了不少省级、国家级的项目。

“知行合一”以问题为导向培养工科大学生的创新思维

大学生在相对封闭的校园里学习,他们的科技创新活动往往缺乏实践验证指导,不利于创新能力的提高。互联网线上线下实训课程融合国内外优质资源,有助于解决这一难题。比如既要打造共建共享的虚拟实训基地,又要建立高校与企业联合培养创新人才的机制,在企业建立学生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实训课程。

近两年,南京工业大学累计有近2万名学生参加虚拟仿真等新形式的实践教学活动,与中国建筑、华润等多家重点骨干企业签署了合作协议,合作内容包括: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的联合培养、项目资金的支持、资源的共享等。每年逾6000名学生在参与解决企业实际问题和项目实践过程中进行了深度学习,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近两年,南工大服务江苏化工转型升级行动,服务了380余家企业,减少千万吨级“三废”排放,帮助企业提升经济效益百亿元。同时,以产业项目需求为驱动,通过实践实训来完善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

组织学生参与科技活动调动创新积极性

为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南京工业大学出台一系列奖励措施并组织如“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等各种竞赛。教师团队积极指导学生参加各种线上线下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等,通过全方位锻炼,让学生更好更快地用创新思维为社会服务。比如:南工大海外教育学院组织学生参加2019年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MCM/ICM),获得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两项。此外,南工大还通过校校、校企、校内合作,建立开放式科技创新平台,开展更广泛的创新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线上教育的优势在于整合了校内外、国内外各种先进教育资源,这有利于工科学生依据自身的特点积累知识,推动创新思维的产生和发展。配合利用线上线下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的实训课程和平台,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得到提升,最终达到全方位培养工科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目的。

重回教室无缝衔接重在转换

(来源:光明日报,2020年4月20日,余清臣)

随着国内疫情的转好,各地教育部门开始着手布置和实施中小学开学工作。在学生长期居家学习之后,一些中小学教育者对是否能够很快做好线上与线下教育的衔接和转换工作表示担忧。要真正消除这种担忧和疑虑,就必须从教育形势的变化上去考量。

不少人常常以这些现象为由,对开学前的教育持消极态度:学生网上学习不知所措、教师线上教学“翻车”、家长被裹挟其中、学校仓皇应对……可以说,这是对开学前教育形势不明所以的反映。从背景、媒介、场景和活动等方面理解开学前后的教育局势及其转变趋势,是避免误解和切实做好开学工作的首要环节。

从背景来看,开学前的教育阶段发生在疫情危急的社会大局势中,开学后的教育阶段对应疫情防控常态化的社会局势。疫情期间,社会的主要挑战是防疫,此时的教育要形成对社会防控疫情的有力支撑,避免成为拖累。开学后,疫情虽没有那么危急,但传播的风险仍然存在,社会进入常态化防控阶段。此时的教育工作既要服务于社会疫情常态防控,又要实现自身发展。

从媒介来看,开学前的教育阶段主要由联结学校等机构的信息技术媒介和家庭内部的面对面交流来支撑,开学后的教育以学校中的面对面交流为主导,并配合使用信息技术。开学后,教育的主要媒介变成了师生和生生的面对面交流。同时,常态化防控疫情也需要学校积极配合使用信息技术作为媒介。

从情境来看,开学前的教育阶段主要发生于以学校为主的虚拟空间与以家庭为主的现实空间的组合中,开学后的教育主要发生在以学校为主的现实空间与由多种教育机构建构的虚拟空间的组合中。在开学后,学校将会成为教育情境的主体,家庭总体回归到配合的地位,由学校和校外机构建构的虚拟空间则成为可融合的虚拟空间。

从活动来看,开学前的教育主要是在家庭临时主导和学校有力介入下的不确定监督性混合学习活动,开学后的教育主要是在学校主导和家庭介入下的较强监督性混合学习活动。相对来说,开学后到校的学生受到的监督自然变强了,线上学习的比重虽有下降但依然需要。

结合开学前后两个阶段的教育局势内涵及其转换实质,中小学做好教育转换和衔接工作需要特别做出针对性的总结、部署和收拢三项工作。具体来说,中小学特别需要采取三个措施做好转换和衔接。

对开学前的教育阶段进行全面总结,特别要对学生的全面成长状况和学校教育维度上的学习效果做出评价。开学前的教育虽从学校教育维度来看并不高效,但更可能让学生学到广博的学识、获得生命的提升以及实现自主学习能力的锻炼。因此,在开学后,中小学校一方面需要从学生全面发展素养的格局来评定开学前的学习效果,另一方面也需要使用考试对学生在学校教育维度上的学习效果进行评定,教师可以根据这个结果进行开学后的针对性教育设计。

结合疫情常态化防控要求对学校教育工作做出精心部署。由于处于疫情常规化防控阶段,开学后的教育并不能完全恢复到之前的无疫情教育局势,而且也需要尊重师生因为经历疫情而实现的成长变化。在这种形势下,中小学校需要根据常态化防控要求、教育资源充分情况、教师线上和线下教育能力、学生线上和线下学习能力等方面的状况做出具体工作安排,特别要考虑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学校能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在校学生的线上和线下学习能力如何、学校教育工作哪些适合尽量在线上完成和哪些必须面对面完成等。

设置过渡期对师生工作学习状态进行收整。疫情期间的漫长居家工作和学习让很多师生已经适应了相对松散的状态和节奏,学校的精密化环境会让不少师生在开学后一时难以适应。这是一个正常的现象,但也是一个需要转变的状态。要做好这个方面的转换,学校不能期待一步到位,而是要以尊重现状的姿态,筹划在一个合理的期限内促成积极的转变。中小学校可以根据不同的学段设置一个过渡期,多则三四周以上,少则一两周。在过渡期中,学校让师生把更多精力放在建立工作学习新常规上,促进师生把自己的节奏、心态和行动调整到与学校匹配的精密化程度。实际上,设置过渡期就是要让学校的机构环境有时间发挥收整师生工作学习状态的功能。

编辑:李洪岩 宋歌

审稿:王晶

上一条:2020年第5期(总第176期) 下一条:2020年第3期(总第174期)

关闭

联系我们

微信公众号:ysujwc 学生意见邮箱:xsyj@ysu.edu.cn 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河北大街438号  燕山大学 066004
Copyright © 燕山大学教务处
技术支持:燕山大学信息技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