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工作简报 >> 正文

2018年第12期(总第151期)

2018年10月19日 17:13 李洪岩 点击:[]

燕山大学教务处         2018年第12期(总第151期)       20181015 

     

教学动态

我校在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取得佳绩


教务处组织完成试卷专项检查工作


2018年春季学期实习执行情况检查通报


教务处举办“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赛前辅导活动


我校教师参加高校教学发展网络(CHED2018年年会


我校教师参加第一期复旦通识核心课程教师研习营


我校教师参加新时代中国在线教育发展研讨会


教务工作简讯

学院采风

信息学院举办《创新创业教育学分认定办法》说明会

工作提示

关于核对及报送2018年春季学期课程评教结果、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相关工作等

专题聚焦

教育部部长:把“水课”变成“金课”(摘编)


天大“金”课频出引领学生成长(摘选)  


挑战性学习课程建设:学校打造“金课”的关键一招


淘汰“水课”、打造“金课”还需讲究科学(摘编)  

高教视点

复旦大学持续改革建设一流本科教育:广培苗圃,也滴灌英才


电子科大依托“新工科”建设培养创新引领性人才  


天津大学积极推进新工科建设


教学动态

我校在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取得佳绩

1012日至16日,由教育部等13个部委和福建省人民政府主办、厦门大学承办的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在厦门大学举行。本届大赛主题为“勇立时代潮头敢闯会创,扎根中国大地书写人生华章”,旨在培养“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大赛共有来自47个国家和地区的64万个团队,2278所高校的265万名学生参赛,1000多家企业和投资机构支持和参与大赛。本次大赛共产生主赛道金奖50个、银奖100个。我校在本届大赛中获得银奖2项(电气学院谢平教授指导的“基于虚拟场景的可穿戴康复训练系统”项目和机械学院王洪波教授指导的“心血管机器人医生”项目)、铜奖2项,获奖数量和质量均位居河北省第一。赛后,河北省教育厅厅长杨勇与我校参赛团队师生合影留念,并寄语我校师生努力实现参赛项目的落地转化,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民生发展。

自今年3月份启动校赛以来,教务处牵头与学工处、校团委、国家大学科技园等相关部门密切配合、通力协作。经学院广泛动员、精心组织,全校共申报项目803个,参赛学生4204人次。教务处和相关学院先后组织了学院初赛、路演答辩赛和重点项目打磨培育等多次活动,邀请了校内外创新创业导师、孵化器投资人等为参赛团队进行多轮培训和指导。

近年来,我校紧紧围绕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这一核心工作,强化学生全方位、立体式、全覆盖的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工作,并主动探索以高质量的一类创新创业竞赛为龙头、以OBE教育教学改革为驱动、以强化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环节为抓手、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为支撑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在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指导下,在相关部处、院系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教务处在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以及创新创业竞赛体系建设等方面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

2019年第五届河北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将在我校举办,学校将以此为契机,继续把“互联网+”大赛作为我校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有力抓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力载体和推动“产学研用”和成果转化孵化的重要平台,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以赛促创,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意思维、创新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供稿人:吴伟龙)

 

教务处组织完成试卷专项检查工作

为全面了解我校本科教学考试试卷命题、评阅、存档等情况,校督导团和教务处于926日启动了试卷专项检查工作,截至1016日,所有学院均完成检查工作。

本次主要检查2017年秋和2018年春两个学期的试卷评阅规范性、存档材料规范性、成绩构成比例及支撑材料、学生成绩分布、试卷命题比例、试卷命题重复度等方面内容。检查范围是公共必修课、学科(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限选课部分试卷。要求每学院至少检查20门课程,每门至少检查1个行政班,并抽取2门课程进行命题重复度检查。

据统计,全校14个学院共检查课程260门次,发现各类问题总计314个,具体情况详见下表:

问题

数量

试卷评阅规范性

缺少存档材料

缺少成绩支撑材料

命题规范性

正负分评阅

有分数更改

无更改说明及签字

客观题命题比例不符

命题重复度不符

门次

16

122

65

17

59

31

4

占比

6.2%

46.9%

25%

6.5%

22.7%

11.9%

15.4%

从检查结果看,大部分教师能按照相关规定对试卷进行命题、评阅、存档,但部分教师在某个或多个环节上仍存在问题,主要体现在试卷分数改动过多,且无更改说明及签字;有多个考核环节的课程,成绩支撑材料不全;客观题命题比例不符;成绩分布比例不合理,部分课程成绩B+B的比例过高。

试卷不仅是对学生学习成果测试的工具,其设计情况和学生考核情况更是对教学效果的综合检验,科学规范的试卷可以全面反映课堂教学效果。今后教务处将组织各学院开展常态化的试卷检查工作,努力促进试卷评阅、存档材料的规范性及其他相关要求的有效落实。(供稿人:冯艳)

 

2018年春季学期实习执行情况检查通报

根据相关文件要求,教务处于开学初对2018年春季学期及暑假期间的实习执行情况进行集中检查,主要检查内容包括实习时间安排是否与借款时申报的实习日历一致,实习内容与专业的关联程度以及实习教学任务的饱满程度等方面。

本次共检查110门次实习课程情况,其中有59门次符合教学要求,51门次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实习时间与实习日历安排不一致、实习内容与专业关联度较弱、未按照学校规定提前借款、少数专业只有实习报告没有实习日记等方面。

本次检查的结果已反馈至相关学院,并要求各学院进一步核实,对于存在问题的专业,需要由相关学院做书面说明并提出整改措施。为规范我校实习教学过程,确保实习教学质量,教务处将继续开展实习执行情况的检查工作。(供稿人:霍文刚)  

 

教务处举办“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赛前辅导活动

为积极备战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进一步提升参赛项目质量,提高师生参赛能力,教务处于109日举办创新创业大赛赛前辅导活动。本次活动特邀新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河北分公司服务总监田高峰,北京赢之营创新技术研究院执行院长景大智担任赛前辅导教师,教务处相关负责人以及参赛项目师生参加了活动。

活动中,景大智围绕“目标、角色、准备”等关键词向参赛团队抛出一系列问题,引发队员们积极思考和讨论,针对相关问题景大智给出了详细的解答。活动中参赛团队还进行了项目路演模拟演练,各位辅导教师现场给予了一对一的辅导,重点剖析了参赛项目需要关注的重点,包括市场利润空间、大赛规模及观测点、参加项目要求、如何做好项目路演等方面,并强调指出,抓住比赛规则、社会趋势及项目成长性等关键点能使自己在比赛及今后创业中获得更多优势。本次辅导活动还对项目的市场分析、产品定量及定性分析、特性性能分析、产品服务组合以及营销模式等方面进行了专业性的指导。

参赛项目师生们纷纷表示,本次赛前辅导对项目质量进一步提升有很大帮助,活动后会根据大赛导师的意见和建议对参赛项目进行加工和修改,完善每个比赛环节,努力做好赛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供稿人:刘赫)

 

我校教师参加高校教学发展网络(CHED2018年年会

1012日至14日,由高校教学发展网络主办,西安交通大学承办的第五届高校教学发展网络(CHED2018年年会在西安召开,吸引了来自全国各高校900余名代表参加。我校教务处相关工作人员参加会议。

会议以“研究性学习与创新人才培养”为主题,讨论教师教学发展、教育信息化、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思政建设等方面的发展策略问题。大会邀请西安交通大学副校长郑庆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研究员洪化清做主旨报告。郑庆华阐述了我国高等教育所处的历史阶段和面临的问题,并以西安交通大学为例,介绍人才培养守正创新的做法;洪化清结合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教学改革实践经验,探讨在大数据学习分析基础上,把信息技术与教学过程紧密结合,建立真正以学生为中心的翻转学习模式。大会主旨报告之后,共设置21个讨论分会场。我校参会教师认真听取了大会报告,并分头参加了不同主题的分会场交流活动。

高校教学发展网络(CHED)年会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教学发展中心于2013年共同倡议发起成立致力于增进高校教学发展机构、教学发展工作者以及一线教师之间的交流、分享、协作、互助。现已连续举办五届,逐步成为目前高校教师教学发展领域中最具影响力的学术会议。(供稿人:冯艳)

 

我校教师参加第一期复旦通识核心课程教师研习营

1013日,第一期复旦通识核心课程教师研习营在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召开。会议由复旦大学通识教育中心主办,贵州大学阳明学院协办,超星集团承办。来自全国15所高校的近60名代表参会,我校选派9个学院的13名通识课程骨干教师参加会议。

会上,复旦大学通识教育中心副主任任军锋从教育的历史、危机和目标出发,用数据直观展示了复旦大学通识课七大模块体系的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的选修现状,全面解答了“我们需要怎样的通识教育”的问题。超星集团学术顾问刘莘从在线教育的理念和实践出发,讲解了超星智慧教学系统及其各项功能的设计理念,并进行了操作演示。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徐英瑾教授、化学系王鸿飞教授和中国语言文学系罗书华教授分别作了题为“人工智能与哲学”、“化学的观念”和“《红楼梦》与人生”的公开课,围绕如何开展“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改革,如何提升学生的学习成效,如何训练学生可迁移的能力以及如何开展混合式教学等问题与参会教师进行了深入的研讨和交流。参会代表还就课堂教学法、考核评价依据、如何调动课堂积极性、如何处理与专业课之间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通识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有效的实现方式,在高校的人才培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会后,参会教师纷纷表示,通过参加本次研习营使自己在通识教育理念、思想认识以及通识课程教学和实践等方面受益匪浅。我校今后将继续为通识课教师创造更多与其他高校教师学习交流的机会,促进通识教育高质高效的发展。(供稿人:李文静)

 

我校教师参加新时代中国在线教育发展研讨会

1010日,由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主办,学堂在线承办的新时代中国在线教育发展研讨会在清华大学召开。来自国内外的教育专家、国际知名慕课平台代表、高校教务处负责人及高校教师等600余人参加了研讨会,我校教务处相关工作人员参加了会议。

研讨会设置了主题演讲、嘉宾访谈、产学合作项目现场签约及颁奖等环节。清华大学副校长姜胜耀、MOOC的创建者和奠基人之一乔治·西门子(George Siemens)、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主任袁驷、贵州理工学院校长龙奋杰等专家学者围绕混合式教学、智慧教学、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等方面发表演讲。姜胜耀指出,慕课打破传统教育的时空界限,促进了优质教育资源开放共享,引发中国高校教育教学模式变革,实现了由“以教师为中心”的教与学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与学转变。乔治·西门子认为,应该把重点转向建设一个新的以学习者为核心的生态,慕课平台也应该和更多的学校、企业合作,借助新科技的力量,为学习者提供更丰富的学习内容。嘉宾访谈环节,各位专家就智慧教学、“慕课+”如何助力建设高水平人才培养等话题进行了交流研讨。

我校教师认真听取了研讨会各环节的主要内容,并深入了解部分高校开展混合式教学的相关情况,希望通过学习和借鉴其他高校的经验和做法,促进我校混合式教学改革工作更快更好的发展。(供稿人:黄丽)

 

教务工作简讯

教务处于教学周第7周启动2018年春季学期课程评教工作。据统计,本次共有2891门次课程参加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经各学院基础数据核对与评价,确定2689门次课程的教学质量评价结果有效,目前各学院正在进行优秀课程评选工作。(供稿人:冯艳)

近日,教务处完成了部分质量工程项目和教改项目经费拨付工作,主要包括的项目类别有河北省高等学校工业设计重点建设专业项目、重点建设实训基地建设项目、2018年省级英语教改项目和燕山大学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供稿人:黄丽)

 

学院采风

信息学院举办《创新创业教育学分认定办法》说明会

(文稿来源:信息学院 教务科 张莹)

为更好地学习领会我校重新修订的《创新创业教育学分认定办法》,信息学院于927日举办了创新创业教育学分认定办法说明会,会议特别邀请了教务处创新创业教育管理科科长吴伟龙为主讲人,信息学院各系双创导师,2018级、2017级、2016级各年级学生代表及教务处相关人员共150余人参加了说明会,会议由信息学院副院长齐跃峰主持,信息学院院长任家东出席说明会。

首先,任家东介绍了双创教育在学生本科教育中的重要意义,希望老师和同学们能认真学习和领会最新修订的认定办法,把创新创业教育活动落到实处。整场说明会历时近一个小时,吴伟龙结合多个实际案例,从创新创业教育是什么、为什么要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学分认定的程序、各类学分如何认定等方面为大家做了详细讲解。通过本场说明会,老师和同学们对我校创新创业教育学分认定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会后,吴伟龙及教务处相关老师耐心解答了参会老师和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本科教育教学质量,学校自2016级学生开始全面实行本科生双创教育及学业导师制。随着创新创业教育覆盖面的不断扩大,信息学院将进一步加大创新创业教育的工作力度,努力为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提供更多更好的学习机会和交流平台。

 

工作提示

近期教学工作提示

序号

通知名称

截止时间

备注

1

关于核对及报送2018年春季学期课程评教结果(学院部分)的通知

1018

提交相关资料的纸质版和电子版

2

关于填报2019年度实习计划的通知

1019

提交实习计划汇总表纸质版和电子版

3

关于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相关工作的通知

1031

提交相关资料的纸质版和电子版

4

关于落实2018-2019学年春季学期教学任务及开展教材选用审查的通知

113

提交相关资料的纸质版和电子版

5

第九届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决赛结果


获奖结果公示

6

关于东西校区2018级本科生《计算科学与计算思维》系列课程及大学计算机基础(双语)课程考试安排与考前答疑的通知


请相关学生做好考前准备工作

 

专题聚焦  

教育部部长:把“水课”变成“金课”(摘编)

(来源:新华社,2018622日)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621日在成都表示,中国教育“玩命的中学、快乐的大学”的现象应该扭转。对中小学生要有效“减负”,对大学生要合理“增负”,提升大学生的学业挑战度,合理增加大学本科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扩大课程的可选择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专业志趣,真正把“水课”变成有深度、有难度、有挑战度的“金课”。

在当天于四川成都举行的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陈宝生指出,要推进本科教育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把“培养人”作为根本任务。本科教育是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关键阶段。高校领导注意力要首先在本科聚焦,教师精力要首先在本科集中,学校资源要首先在本科配置,教学条件要首先在本科使用,教学方法和激励机制要首先在本科创新,核心竞争力和教学质量要首先在本科显现,发展战略和办学理念要首先在本科实践,核心价值体系要首先在本科确立。

陈宝生说,回归常识,就是学生要刻苦读书学习;回归本分,就是教师要潜心教书育人;回归初心,就是高等学校要倾心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回归梦想,就是高等教育要倾力实现教育报国、教育强国梦。

他还表示,教师的天职就是教书育人,教授就得教书授课,离开了教书授课就不是教授。要坚持以师德师风作为教师素质评价的第一标准,把教学质量作为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多维度考评教学规范、课堂教学效果、教学改革研究等教学实绩,在教师专业技术职务晋升中实行本科教学工作考评一票否决制。

 

天大“金”课频出引领学生成长(摘选)  

(来源:中青在线,20181010日,胡春艳)

“欧拉的名字大家都很熟悉,但你们知道欧拉的全名怎么读吗?”随着这样一个问题,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永川教授为天津大学数学学院2016级本科生开设的课程《离散数学》拉开了序幕。

“莱昂哈德·欧拉是近代数学的巨匠。欧拉1707年出生在瑞士巴塞尔。在百度百科大事记中,1707年发生的大事就有一项是大数学家莱昂哈德·欧拉的诞生。同年的大事还有苏格兰与英格兰合并,大不列颠联合王国成立。法国数学家皮埃尔-西蒙·拉普拉斯曾说过:读读欧拉吧,他是我们所有人的导师。德国数学家卡尔·弗里德里希·高斯也评价:研究欧拉的著作永远是了解数学的最好方法。欧拉的研究影响到了几乎每个数学领域乃至数学之外的其他领域。他对组合数学的发展也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陈永川教授从欧拉为什么学习数学讲起,到几位伟大数学家对他的评价,再到欧拉超人的智慧以及对数学的热爱与追求。这种结合了数学史和专业知识的讲授方式,令开始略有些拘谨的课堂渐渐变得活跃起来。

“太精彩了!”2016级数学2班张玉芳感叹道。她告诉记者在刚刚得知陈永川教授会讲授《离散数学》这门课程时,心中不仅有期待还有一丝丝担心,“期待是因为能在本科专业学习中听到院士授课是个宝贵的机会,担心的是他的课艰深难懂。”然而听完陈永川教授的第一节课后,张玉芳心中的忧虑消了,对今后的课程也充满了更多的期待。

坚守本科教学一线精品品质,天津大学高品质的本科课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更注重学生价值观的塑造,学术视野的拓展,成为学生成长的灯塔。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于108日—11日组织专家对天津大学开展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现场考察,全面了解天津大学的本科教育教学情况,天大的“金课”让专家们印象深刻。

在天津大学,院士课堂、杰青大课层出不穷,一大批名师活跃在教学一线,在引领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新课程教材和教学模式、创建教学团队等方面做出了突出成绩。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静康耄耋之年依然活跃在讲台上。她希望通过给学生上好基础理论课,让学生了解自己所处领域和行业的发展趋势,提升学生责任感,让学生知道应该为国家做哪些贡献。她也鼓励团队教师将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及产学研合作项目过程中所做的工程设计等方案作为教学案例,深入浅出地讲授给本科生。

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Fraser教授及其核心团队成员MarkOlson教授、苏纪豪教授积极投身药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全英文课程教学一线,潜心研究适用于中国大学生的国际前沿教学模式,为学生开设了形式多样的化学类课程、培训,得到学生高度评价。理学院开设了一门“有机光电子学”,这门课一共15讲,邀请了11位杰青、两位优青,还有两位业内专家,共同授课,这门创新课致力于让本科生接触到学术最前沿。

陈永川采取了深入浅出的启发式授课方式,从问题和背景入手,就要点进行细致地讲解。每讲到一个具体的知识点,他就会抛出一个题目给学生思考,并请得出结果的同学上讲台来给大家讲解。陈永川教授强调要学习名家、学习经典。“站在巨人的肩上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学好欧拉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牛顿有资格说自己是站在巨人的肩上,但我们对巨人和圣人的态度只能是崇敬和仰视。”

课堂教学是人才培养的主渠道,天津大学在坚持“严谨治学,严格教学要求”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充分发挥高层次人才汇聚的优势,着力打造高水平课程,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让更多的“金课”引领学生成长。

 

挑战性学习课程建设:学校打造“金课”的关键一招

(来源:电子科技大学,2018107日,向桂君)

在今年621日召开的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特别强调了大学生的学业负担问题。他指出:“对大学生要合理‘增负’,提升大学生的学业挑战度,合理增加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扩大课程的可选择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专业志趣,真正把‘水课’变成有深度、有难度、有挑战度的‘金课’”。为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教育部近期又下发了《教育部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进一步明确要求各高校“全面梳理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淘汰‘水课’、打造‘金课’。”

超前谋划准确把握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动向

20161月,学校启动了2017级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全面修订工作,并在随后发布的《电子科技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全面修订指导意见》明确要求将“增设挑战性学习课程”作为修订的基本原则之一,“通过增加课程的挑战度,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实践与创新能力”。自2016年以来,学校多次召开教学工作会特别就“挑战性学习课程”建设的内涵、类型及方式、学习成效界定和实现等方面进行学习和研讨,并正式发布申报课程建设项目指南。2017年初,学校立项了第一批挑战性学习课程建设项目,目前已开展了两批挑战性学习课程建设,共立项65门。学校大力推进的“挑战性学习课程”建设工作高度契合了“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及《教育部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等会议和文件精神,是学校紧紧围绕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全面落实“四个回归”,努力建设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的一项重要工作。

什么是挑战性学习课程?怎么建设挑战性学习课程?学校提出,挑战性学习课程以有价值的挑战性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高强度互动,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实践与创新能力和快速获取新知识并综合运用跨领域跨学科知识的能力、解决复杂(工程)问题与挑战性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沟通交流、合作研究的能力。同时,让学生形成创新的习惯和能力以及自主学习与终身学习的习惯和能力。挑战性学习课程形态各异,以跨学科知识的集成和综合应用为支撑,且触及前沿,问题有趣、有难度、有挑战。

多元探索挑战性学习课程建设出实招

课程挑战度不足,是我国建设世界一流本科教育面临的瓶颈之一。挑战性学习课程由清华大学首倡并进行了一定的探索与实践,但仍缺乏可供借鉴的成熟模式。可以说,挑战性学习课程建设本身就是一项极具挑战的工作,需要各学院和广大教师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截止到本学期,学校立项的65门挑战性学习课程已累积开课90余门次,覆盖学生达3000余人次。在各学院及各课程团队的努力下,挑战性学校课程建设由“摸着石头过河”到课程形态各异,建设模式各具特色,课程建设经验不断丰富完善。

何松柏教授负责建设的挑战性学习课程“电路分析与电子线路”通过整合优化原“电路分析基础”与“模拟电路基础”两门课程,打造全新课程内容体系,更好地适应了新工科及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发展趋势。该课程以“半导体器件电路特性理解及拓展”为核心形成“挑战性课程”项目,将课程团队科研成果融入课程内容,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工程素养以及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提升。20176月,参与课程的王金辰等本科生参加了在美国夏威夷举行的国际微波会议(IMS)并宣读论文。20186月,王金辰等本科生又在微波、射频领域的国际顶级期刊《IEEE Trans. Microwave Theory and Techniques》发表题为“Co-Design of High-Efficiency Power Amplifier and Ring-Resonator Filter Based on a Series of Continuous Modes and Even-Odd-Mode Analysis”的论文。

国家教学名师李晓峰教授负责的挑战性学习课程“通信原理”,应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探索“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教学,引入“挑战性”实践设计,构建了“实践问道、知行合一”的教学模式。“实践问道”——就是用实践引导探究,通过富有挑战的实验项目使学生遭遇困难,感到所学知识无法发挥作用,由此发现课堂知识体系与理解上的问题,进而研究这些问题;“知行合一”——就是理论与实践融合,通过动手动脑的折腾,打通“静态的”理论知识与“动态的”运用方法之间的隔阂,从而用活理论知识,解决问题,战胜挑战。该课程得到学生的高度认可。课程组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学生在MOOC视频情况”、“选题与教师指导”、“学习负担状况”、“课程带来的收获”、“课程总评价”等方面都有较高评价。  

任玉琢老师负责的挑战性实验课程“探空火箭设计与制作”,面向全校学生开放,课程内容为设计并制作一枚可以完成特定探测任务、并在弹道终点可抛出降落伞进行回收的小型探空火箭。探空火箭系统的设计,需要在射高和载荷能力的需求下,以稳定性和发动机数量的约束,调整一系列的参数(长度、整体质量、直径、阻力、载荷仓质量和体积等),需要经过一定深入的原理性计算,同时包含多个相互关联的子问题,属于典型的复杂问题。该课程基于决策树,构建了“建立基准—评估各个因素对整体的影响程度—指定权重—重排决策树—形成解决流程”的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法,培养学生对设计类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能力。20186月泰国暑期短期交流学生10人与我校5位同学构建跨文化的项目环境,共同实施了探空火箭项目。

另外一门挑战性实验课程“跨学科挑战—火星生存基地建设”以火星的独特环境构成约束条件(低温、无氧气、强辐射、缺少合适资源等),形成居住、能源、水和氧气获取等一系列复杂问题,希望学生可以在关联的问题中进行问题排序,把握核心问题,围绕核心问题调度资源,进而解决整个复杂问题。学生在课程中应用决策树方法列举相关问题,并对相关因素进行评估,按照因素对问题的影响程度依照从大到小赋予权重,从而明确关键问题,进而形成从关键问题到一般问题的问题解决顺序。

质量检查与认定进一步增强示范辐射

为保证挑战性学习课程有效、可持续和高质量地实施,进一步加强和提高优质挑战性课程的区别度和对学生的吸引力,学校日前发布了《电子科技大学挑战性学习示范课程认定办法》并正式启动了校院两级挑战性学习示范课认定及检查落实挑战性学习课程建设质量工作。根据学校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全面修订指导意见要求,“每个专业每一学年(鼓励每学期)至少开设一门高强度的挑战性学习课程”,通过不断总结挑战性学习课程建设经验并推广,形成示范效应,最终覆盖每个学生。本次检查与认定工作范围为,本学期开课且开课次数达两轮及以上的学校立项挑战性学习课程。学校组织专家组就这些课程的教学关键过程、关键环节和课程质量进行系统的考察,并将优质课程认定为校级挑战性学习示范课。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近年来,学校花大力气打造了一系列研究型课程,除了已立项的65门挑战性学习课程,还立项建设有180门小班探究式课程、81门新生研讨课、140门教学方法与考核方法改革示范课建设项目、92门学科前沿课、63门核心通识课程、26项本科跨学科与集成创新人才培养项目/课程等600多门研究型课程。接下来,学校将分批次进一步加强对已立项系列研究型课程的建设质量情况进行检查和追踪,不断总结建设经验,真正将“课堂革命”向纵深推进。

 

淘汰“水课”、打造“金课”还需讲究科学(摘编)  

(来源:百家号,2018910日)

近日,教育部印发《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要求各高校严抓本科教育,淘汰、打造金课,并要求高校制定教授给本科生上课的专门管理规定,确保教授全员给本科生上课。

高中时期,特别是临近高考那会儿,教师为了激励学生加强课程学习,顺利考上大学,基本上都会说一句考上大学你们就解放了,想怎么玩就怎么玩。事实证明,当学生考上了大学,真没有辜负高中老师的期望,该疯狂玩游戏的逃课玩游戏;该谈恋爱的逃课谈恋爱;该到处旅游的逃课旅游。似乎是被十多年的中小学教育环境压迫太久,原本学术氛围浓厚大学校园已然成了学生们眼中的快乐大本营

逃课翘课也成了每一届大学生的必修课。实际上,你会发现逃课现象不止存在于差生中,连一些优秀学生也会这么做。究其原因,不是因为学生不爱学习,而是认为课程没意思,老师太水,学到的知识有限,还不如翘课自习。

另一方面,高校有一套自己的教师课程评价体系,评价结果和教师的奖金挂钩。如果某位教师上课秩序要求过于严格,课程考核难度过大,通过率低,就会导致学生在教师考核表上打出差评。反而是那些上课不点名、期末考试水水就过的老师受到大肆欢迎,最终导致劣币驱逐良币,高校水课越来越多,学生越来越学不到东西。

这种现象在全国各所高校中都普遍存在,所以,这次教育部印发《通知》,要求高校全面整顿教育教学秩序,严格本科教育教学过程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但反过来讲,打造什么样的金课,淘汰什么样的水课绝不是高校一拍脑袋决定,像那位给学生布置数1亿粒米任务的小学老师一定会被人唾弃。在这里,必须厘清什么是金课、什么是水课、是否全员教授给本科生上课就算是金课了?淘汰水课,打造金课还需讲究科学。

打造金课需要广泛征求意见,通过调研、组织学生讨论等方式,挖掘学生的真正需求,例如开设如何用手机拍出大片如何写好求职简历这样的课程也未尝不可,课程内容充满趣味、考核难度小,既然能受学生欢迎,满足学生需求,那就是金课

打造金课需要创新教师授课方式。浙江大学苏德矿把微积分上成抢手课,为了能听上课,有的学生甚至翻窗进教室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用唱歌说段子来教数学,既让学生记得住知识,又让课堂充满趣味。

打造金课需要完善教师评价考核制度。高校教师被评价考核所限制,触动到奖金、职称等多方面的利益,有时候不得不降低期末考核难度,适当水一水,让大家开开心心结束一学期课程,你好我也好。这看似是双赢的结果,实则是教师对学生的不负责。从这点来说,完善教师评价考核制度势在必行。

总的来说,打造金课,淘汰水课是一件利好消息,对于规范高校教育,推动本科教育水平都有着积极作用。同时,这也是一块难啃的骨头,差生需要适应新的教学环境,高校需要多方面调整课程,甚至触动他人利益,但只要学生、高校联动,有壮士断腕的决心,必然能有效改善本科教学环境,取得真正的双赢。

高教视点

复旦大学持续改革建设一流本科教育:广培苗圃,也滴灌英才

(来源:人民日报,2018910日,姜泓冰)

本科生就能得到诺贝尔奖得主的亲自指点,五六人的小组与知名学者“炉边对话”?在复旦大学,这并不是个案。

2006年启动“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到2012年全面推行“书院制”、2017年实现教授为本科生授课全覆盖;从鼓励拔尖人才和专业分层教学的“荣誉项目”,到开通多重“旋转门”、推动多元发展的“2+X”培养体系——10多年来,复旦大学不断深化本科生培养模式改革,努力打造一流本科教育。

新学期开学,复旦大学多个院系的2018级本科新生一报到,就拿到了一份本科“学程项目”规定及解读——学校将试点实施新的“2+X”本科教学培养方案,在这一培养方案下,学生在大学期间不仅能修读自己心仪的专业课程,还能获得更多的发展路径选择机会。

2+X”本科教学培养方案是复旦大学根据“大类招生、通识教育、专业培养、多元发展”原则构筑的新型多元育人体系。“2”指的是前两年以通识教育和专业知识夯实学业基础,“X”指的是多元发展——不是少数学生才有机会的转专业、跨校辅修,而是在本科第二阶段,学生们都可以根据个人特长和人生规划,选择专业进阶、跨学科发展、创新创业等不同路径,实现适合自己的个性化发展。

2+X”方案落地,始于一年前复旦大学推出的“2020一流本科教育提升行动计划”。打破本科四年学习同院系、同专业“齐步走”惯性,压缩专业必修课数量,构建少而精的专业核心课体系,同时提供多种模块化专业培养方案、学分课程组合——这在复旦被称之为“学程项目”。在主修专业之外,学生可以系统修读其他专业的基础课程或特设主题的系列课程,并取得专业学程证书乃至双学位,让跨学科、交叉创新发展有了具体可行的路径。想要“创新创业”,不光有专项课程,还有创新交叉实验室、创新实训湾及各类创新俱乐部等服务平台,将创新项目和实践纳入人才培养体系。

在复旦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如今有一大批“无学分课程讨论班”,每学期还有按不同主题和方向开设的十余门特殊课程。“我们既可以选择加入某个主题的讨论,也可以拉上三五个人,再请一位老师,针对某一篇论文或是某一个问题,自己组织讨论。”在2017年第八届丘成桐大学生数学竞赛中独揽多项奖牌、如今已在斯坦福大学继续攻读的2014级本科生钱列,这样形容让他获益良多的“讨论班”:相较于自己琢磨,老师的指导以及和同学们的讨论让他少走了弯路;相较于老师讲授的单方向输出,双向互动让他觉得更能找到让自己舒服的节奏。

这些讨论班、特殊课程,源于复旦大学2015年起试点设立的本科“荣誉项目”计划——对优秀拔尖学生,学校提供富有挑战性的荣誉课程和高标准的科研实践,使之既具备深厚的专业基础,又充分接触前沿研究,并能够具有宽阔的国际视野和持久的竞争力。这样的学生,毕业时会被授予荣誉证书,拿到校长亲自签名的推荐信。

物理学系教授周磊说,选修“荣誉课程”的学生约占全部学生的30%,除一般课堂教学内容外,他们需要自主探索相关小课题,在讨论班中汇报相关进展,形成包括理论推导、数值仿真甚至是实验验证在内的完整课程论文,“与一般习题作业中问题都由老师给定不同,做小课题是从发现并描述问题开始的,这是科学家们发现物理规律的最初阶段。”

为配合新的本科培养体系,复旦将本科教学质量在教师绩效分配中的权重提高到超过50%,同时加大投入,鼓励学生参与国内外交流与社会实践。2017年,复旦大学超过60%的学生参与交流学习、国际组织实习,7000余人次参与600多个社会实践项目。

“大学应该在世界竞争格局中思考人才培养的战略意义。复旦要通过改革,培养能够掌握未来的人才。”复旦大学校长、中科院院士许宁生表示。

 

电子科大依托“新工科”建设培养创新引领性人才  

(来源:人民网,20181013日)

工程科技是推动人类进步的发动机,是产业革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有力杠杆,面向第四次工业革命,电子科技大学发挥以电子信息技术为核心的工科优势,以新理念推进“新工科”建设态势,助推创新引领性人才培养,取得了一系列实践成果。

紧密对接创新链、产业链,打造“新工科”专业生态圈

2018年,电子科技大学在英才实验学院数理基科班增设“人工智能”方向。“学院充分发挥自身办学优势和条件,组织优质教学资源,加强数理基础和跨学科交叉应用的能力,以实际行动回应国家和社会需求”电子科技大学英才实验学院院长黄廷祝介绍道,学院借助学校大媒体智能团队、机器智能研究所、人工智能与智慧健康团队、智能视觉信息处理团队等研究团队,建立人工智能导师库,实施一对一的“成长导师”+“科研导师”制,助力人才培养。

近年来,电子科技大学新增布局了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物联网工程、数字媒体技术、互联网金融、人工智能、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智能电网信息工程、智能制造等国家战略发展、社会建设以及公共服务领域民生改善急需的新兴专业和交叉复合专业,逐步形成围绕“电子信息+”的专业生态圈。

全面实施“大类招生、大类培养”,实施多类型精英人才培养改革

电子科技大学依托优质生源,结合办学特色与学科优势,全面实施“大类招生、大类培养”,探索实践了针对学术精英、行业精英、创业精英成长需求的多类型精英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两次转专业机会,打破学科专业边界。

英才实验学院自2007年招收首届“成电英才计划”实验班学生,2009年成立英才实验学院,至今已有8届毕业生。201888名毕业生共发表32篇高水平学术论文,包括ACMMMNIPSICLRICMLIJCAIECCVSIGKDDSIGIRICCIoTTVT等一系列国际顶级会议或期刊。院级层面,学校实施“壹系壹班”“林为干班”“雄鹰班”等18个院级精英人才特殊培养计划,从本硕博贯通培养机制、个性化培养方案制定、高水平导师团队组建、学生国际交流与学习平台搭建、学生遴选制度与分流机制等方面深化改革,助力学生成长。

面向“电子信息+行业产业”的“互联网+”复合实验班、智能制造实验班、机器人特色实验班、电动汽车创新创业复合实验班等特色计划;面向“电子信息+经济管理”的管理-电子工程复合培养实验班;面向“电子信息+生命科学”的生物-信息复合培养实验班……该校以“电子信息+”为抓手,主动融入国家战略、融入区域发展、融入产业进步,实施了一系列“互联网+”复合型精英人才培养计划。

“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根本使命,纵观不同历史时期的一流大学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都及时甚至超前对国家和时代要求做出回应。”校长曾勇认为,2016年学校实施的“互联网+”复合型精英人才培养计划“是在国家战略需求和行业融合发展的背景下,结合学校学科优势实施的一种‘开放性’人才培养模式”,计划实施2年来,产生了良好的口碑和社会反响。

掀起研究型教学课堂革命,提升“新工科”人才培养能力

以“数字逻辑设计及应用”为代表的课程思政改革、以“信号与系统”为代表的小班研究型教学、以“线性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为代表的基于发现的研究型教学改革、以“通信原理”为代表的挑战性学习课程教学改革、以“工程力学”为代表的基于CDIO的课程考核改革……电子科技大学师生共同掀起了一场旨在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课堂革命”。

电子科技大学高度重视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与应用,大力推进翻转课堂与混合式教学等教学改革,截至20186月底,已入选11门首批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在“爱课程”中国大学MOOC平台开课54门,共开课144期,累计选课人数超过183万。期间同时推进示范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建设,以智慧教室建设为抓手,以高清触摸屏+可拼接桌椅+互教学教学系统为核心的80余间小班探究教室,实现了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室的深度融合。

今年,智能系统设计与实践、白话通信与计算、经管看世界——后互联网时代、集成电路导论、电子信息类科技口译、新一代移动互联网前沿等6门课程将教学和实践环节搬进电子科技博物馆,深受学生好评。“以前作为普通观众来参观电子科技博物馆只是觉得新奇。这是我第一次作为英文解说员站在这里,才发现作为外语讲解员很不容易。这就是我的讲解对象,这次特别的考试让人激动又难忘。”留学生Chris表示,这样的考试形式新颖,摆脱了以往课堂考试的局限性,轻松环境更适合学生发挥出真正的水平。

 

天津大学积极推进新工科建设

(来源:天津大学,2018928日)

天津大学围绕新工科建设“天大行动六问”,问产业需求建专业、问技术发展改内容、问学生志趣变方法、问学校主体推改革、问内外资源创条件、问国际前沿立标准,积极布局施策,全方位推进新工科建设。

推动形成“返本开新”的新工科理念。以应对变化、塑造未来为建设理念,以继承与创新、交叉与融合、协同与共享为主要途径,培养多元化、创新型卓越工程人才。在“卓越工程师计划”长期实践的基础上,成立新工科教育中心,统筹推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本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理念,制定包括心身素质、品德素质、能力、知识四维度28要素的“未来卓越工程人才培养标准”,着力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全球视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卓越人才。

打造“因时而新”的新工科专业结构。实施专业建设“双十”工程,重点建设10个新兴工科专业,改造升级10个传统工科专业,带动全校专业重构、内容重塑、水平提升。坚持增量优化,积极布局“新的工科专业”。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主动布局未来战略必争领域人才培养,设置全国第一个智能医学工程本科专业,筹划设置智能科学与技术、智能制造工程等新专业,建立变革性化学与未来技术研究院、医学工程与转化医学研究院、示范性微电子学院等,培养新兴领域工程科技人才。坚持存量调整,把握好“工科的新要求”。推动传统工科专业更新改造,以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技术“升级”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着力培养学生智能设计、智能建造、智能操作能力。以“工程科学实验班”为载体,打通机械、光学、信息、计算机等学科专业,培养兼具工程制造和科学发现能力的卓越工程人才,实现学校专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构建“融合创新”的工程教育新模式。推动产教融合、共建共享、国际合作,实现育人要素深度融合的“化学反应”。建立产教深度融合机制,与40余家企业开展合作,共建新工科实验班、师资培训基地、人工智能平台。建设多主体共建共管学院,与天津市共建人工智能学院,服务“天津智港”建设。建立国际化培养机制,与法国、美国、加拿大等国高校通过共建国际工程师学院,联合开设智能建筑、计算机、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构建了国际化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倡议成立新工科教育国际联盟,共同迎接和面对新工业革命的新机遇和新挑战。

迈入“改革催新”的人才培养新阶段。把新工科建设作为学校综合改革的“催化剂”,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双向发力,系统推进大学组织模式、学科专业结构、人才培养机制、教师评价激励等方面的综合改革,将新工科理念融入工程教育全过程,构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天大品格”的一流卓越人才培养体系,努力创造新工科教育的中国经验,让中国的新工科教育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

 

 

 

 辑:李洪岩  宋歌  

 稿:姜文超  

 

上一条:2018年第13期(总第152期) 下一条:2018年第11期(总第150期)

关闭

联系我们

微信公众号:ysujwc 学生意见邮箱:xsyj@ysu.edu.cn 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河北大街438号  燕山大学 066004
Copyright © 燕山大学教务处
技术支持:燕山大学信息技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