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工作简报 >> 正文

2018年第5期(总第144期)

2018年05月04日 10:45 李洪岩 点击:[]

燕山大学教务处         2018年第5期(总第144期)       2018430 

     

教学动态

我校参加教育部2018年专业认证研讨培训会并作专题报告


第四届河北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专项巡讲(秦皇岛站)在我校举行


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到我校调研教学工作


教务处举办学术诚信与毕业论文写作讲座


我校举办第四期名师工作坊


我校代表参加2018年春季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


我校参加高校新教师教学能力提升专项培训工作推进会暨第二届大学教师发展师学习研讨会


甘肃农业大学到我校调研专业认证工作


教务工作简讯

学院采风

建工学院举办我校第一届结构设计大赛暨河北省第二届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选拔赛


电气学院举办2018年“互联网+”创新创业培育课


车辆学院举办汽车系统动力学与控制专题讲座


理学院召开2018年第一次青年教师培训会——谈课堂教学设计

工作提示

关于开展2018年春季学期听课周活动的通知、关于做好2018-2019学年秋季学期排课工作的通知

高教视点

湖南大学工科生实习有“特区”(摘编)


华中师大“教”“学”翻转的背后(摘编)


清华慕课:让“思修”课成为大学“入学指南”(摘编)


教学动态

我校参加教育部2018年专业认证研讨培训会并作专题报告

为推动工程教育认证工作,促进工程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工程教育质量,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于422日至24日在长春举办了2018年专业认证研讨培训会。我校机械学院副院长金淼受邀在大会上作专题报告,我校材料学院、环化学院正在开展认证准备工作的专业负责人及教师等10余人参加了此次培训会。

培训会上,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副主任周爱军作了题为“适应新形势,落实新要求,全面提高工程人才培养能力”的大会主题报告。报告从增长速度、发展方式、经济结构、发展动力4个方面深度剖析了高等教育的新形势与新要求,并指出办好我国高校、办出世界一流大学必须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报告还详细介绍了专业认证的理念和逻辑,阐释了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和持续改进的内涵及落实路径,强调了实现从以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从教育资源输入为主转向教育产出导向、从培养过程转向培养结果、从内部封闭式质量管理转向内外联动式质量保障的重要性。

金淼应邀在会上作了题为“专业自评与专业建设”的专题报告。报告从培养什么样的工程师,如何培养工程师的视角切入,对OBE教学模式下的专业培养方案制定、专业外部环境的营造、自评报告撰写主要注意事项3个方面内容进行了阐释。报告重点介绍了OBE教学理念下的培养方案设计流程及落实路径,并剖析了OBE教学体系的“形似”与“神似”以及如何从“形似”走向“神似”等问题。报告还结合2018版工程教育认证通用标准解读及使用指南,对自评报告撰写主要注意事项进行了详细说明。

通过参加此次培训会,我校相关专业教师深入了解我国工程教育改革和发展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中所面对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以及工程教育质量保障的新挑战、新理念和新标准,为专业认证工作打下了较好的认识基础和工作基础,对今后扎实推进专业认证、专业建设等工作具有积极促进作用。(供稿人:宋歌)

 

第四届河北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专项巡讲(秦皇岛站)在我校举行

426日,第四届河北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专项巡讲(秦皇岛站)在我校举行,来自省内18所高校的130余名老师参加了会议。会议由里仁学院创新创业指导中心主任张志辉主持,里仁学院党委副书记尚雪梅及新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刘宝全先生分别致欢迎词。

尚雪梅首先对与会的各位领导和老师表示欢迎,并介绍了学校和里仁学院始终贯彻执行的以能力为导向、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教学理念以及所取得的成绩。她希望以本次活动为契机,努力做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赛教一体、赛教融合,推进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本次巡讲分两个部分展开,第一部分是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政策解读会,由新道河北分公司服务总监田高峰介绍大赛的目的、任务以及相关通知;北京行云尚学赵彦荣老师就如何使用“投智圈”平台进行项目辅导、组织校赛进行了指导和说明。第二部分进行了赛教一体实训平台、项目评审互动平台的培训。

本次活动对提升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组织管理水平、赛事水平,推动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具有重要意义。(供稿人:吴伟龙)

 

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到我校调研教学工作

418日,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副院长陈刚一行8人到我校调研教学工作。我校副校长赵永生,教务处处长金海龙、信息学院书记卢辉斌、院长任家东及相关教师与来访客人进行了座谈交流。

座谈交流会上,赵永生对来访客人表示欢迎,随后他简要介绍了学校的基本情况,并就学校近年来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和本科教学改革推进过程中的顶层设计、经验做法、激励政策和关键节点进行了说明。他介绍,我校相关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工作的开展均全面贯彻“以能力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教学理念,深入学习推广国际先进的CDIO“项目式”教育教学模式,通过课程改革、课程规范化建设和课程群改革,构建了基于OBE教育理念的一体化课程体系框架,并突出了学生创新创业高阶能力的培养。

陈刚表示,燕山大学在推进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和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所取得的成绩和经验非常宝贵,具备很大的推广效应和借鉴意义,希望通过此次调研走访,进一步加强北华航天工业学院与燕山大学在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携手共同进步,在育人方面取得更大的突破。随后,北华航天工业学院领导一行分别到教务处和信息学院进行了深入走访和调研。(供稿人:吴伟龙)

 

教务处举办学术诚信与毕业论文写作讲座

416日,教务处邀请国家科技部科研诚信建设办公室秘书处顾问、国际科研合作信息网总编辑孙平博士,举办了两场以学术诚信与毕业论文写作为主题的讲座。

孙平从毕业设计(论文)的意义、学术研究和论文写作的要素、论文写作中应注意的问题、论文中的引用与内容重复、坚持学术诚信等方面作了详细的论述。孙平还结合大量的数据与案例阐述了毕业设计(论文)的必要性、毕业论文撰写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学术不端行为的常见表现与后果以及如何增强学术诚信意识和避免学术不端等问题。最后,教务处副处长王晶做了总结发言,指出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毕业设计(论文)作为学生本科学习阶段的最后一项作业,希望同学们能坚守学术诚信的底线,圆满完成学业。

今后,学校将继续加大毕业论文检测工作的力度,为我校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做出努力。(供稿人:霍文刚)

 

我校举办第四期名师工作坊

418日,教务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举办了以“课堂的‘纪律’和‘自由’”为主题的第四期名师工作坊,邀请我校教学名师刘叶涛教授为主讲嘉宾,吸引了来自各学院的20余名中青年教师参加。本期工作坊由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主任姜文超主持。

活动中,刘叶涛教授从自身的求学和工作经历谈起,结合入职以来教学和科研的经验,引出本期工作坊的主题,并分别从什么是课堂、什么是课堂的“纪律”、什么是课堂的“自由”以及教书与育人的关系等方面,深入浅出地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他指出,作为教师,对学生的培养分为3个层次:知识最低,能力居间,素质(态度)最上。教师要能准确把握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进而促进学生素质的发展,让学生爱上学习式的生活才是育人的态度和最高境界。

与会教师纷纷表示,刘叶涛教授的经验分享对今后教学工作的开展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不仅解答了教师们在备课、授课过程中的各种困惑,更以实际行动展示了一名高校教师应有的精神风貌和职业素养。(供稿人:张亚靖)

 

我校代表参加2018年春季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

426日至28日,2018年春季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在湖北武汉召开。本届博览会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主办。来自国内的专家学者、高校教学管理人员、实验实训管理人员及一线教师和巴基斯坦驻华大使馆教育专员及代表近2万人参加了系列会议论坛及展示展览活动。我校教务处组织机械学院、建工学院、车辆学院及艺术学院的教师代表及相关工作人员参加了此次博览会。

博览会期间,参会代表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分头参加了不同主题的论坛,包括全国艺术与设计学院院长论坛、高校实验室建设与发展论坛、中国大学课程教材报告论坛、高等学校教育创新校企合作推进会、高等学校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建设与应用论坛、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专题报告会等,并参观了不同类别的参展商品。参会代表纷纷表示参加本次博览会收获颇丰,不仅明晰了当下和未来国家在高等教育方面的战略部署、国内其他高水平大学在人才培养方面的特色做法以及高等教育实验室最新的科研仪器设备等方面内容;同时,也深刻认识到我校与其他高水平大学的诸多差距。

据悉,本次博览会是“全国高教仪器设备展示会”更名升级为“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的第一年,新的名称、新的内涵、新的使命,书写新时代的新篇章。本届高博会吸引了700余家国际国内知名企业参展,展览面积5万余平方米,共设2200余个展位,参展、参会规模均创历史新高。博览会设有人才培养专区科学研究专区社会服务专区文化传承创新专区展览展示专区5大专区21个高端论坛,为广大业内人士献上了一系列高质量、高水平的学术论坛和展示展览活动。(供稿人:黄丽)

 

我校参加高校新教师教学能力提升专项培训工作推进会暨第二届大学教师发展师学习研讨会

414日至15日,高校新教师教学能力提升专项培训工作推进会暨第二届大学教师发展师学习研讨会在福建农林大学举办,吸引了来自国内百余所高校的近200名业内人士参与,我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师资建设部2名工作人员参加了此次研讨会。

本次会议围绕“高校新教师教学能力提升专项培训”在线资源的设计和开发,以及教师培训师队伍的能力建设等内容进行了建设性的研讨。会上,教育部网培中心相关部门负责人向与会人员介绍了高校“新教师教学培训专项”的运行机制和落实该项目的后续改进任务。复旦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副主任丁妍、山东大学教学促进与教师发展中心主任李赛强分别介绍了基于需求的新教师培训项目的整体框架与建设思路,以及新模式下开展共建共享项目式培训的工作机制。此外,来自南开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福建农林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杜雨津、王磊、吴祖建分别作了主题发言,分享了本校教师培训和培训师队伍建设的实践探索和特色资源。通过深入广泛的讨论,参会高校在“高校新教师教学能力提升专项培训”的建设与完善、今后的推广使用、以及教师发展师的培育途径及等级标准等方面达成共识。

高校新教师教学能力提升专项培训是由教育部网培中心和复旦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发起,北京大学、山东大学、南开大学等单位共同参与,旨在更加深入、精准、系统地促进高校新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在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转换、新科技引发高等教育的深刻变革背景下,高校新入职教师培训对促进青年教师发展,增强学校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供稿人:张亚靖)

 

甘肃农业大学到我校调研专业认证工作

425日,甘肃农业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王联国等一行到我校调研专业认证工作。我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主任姜文超及相关科室负责人,计算机系党支部书记陈子军与来访人员进行了座谈交流。

座谈会上,姜文超对来访人员表示欢迎,并介绍了我校专业认证工作开展的总体情况。双方就专业认证工作的重要性、学校层面对认证工作的支持、专业认证与专业建设的关系、产出导向教育模式的落实、符合认证要求的培养计划修订、认证工作中教师积极性的调动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来访人员还就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认证中毕业要求分解、课程达成度评价及培养目标达成度评价等具体问题与我校陈子军老师进行了有针对性的交流讨论。

来访人员表示,燕山大学近年来专业认证工作的相关政策、措施和经验具有借鉴意义,通过此行调研走访,加强了甘肃农业大学与燕山大学的交流与合作,对学校相关工作的开展具有积极促进作用。(供稿人:宋歌)

 

教务工作简讯

近日,教务处组织完成了2018年高等教育教学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推荐材料网上提交工作。(供稿人:黄丽)

近期,教务处完成了2014年以来各级各类教改项目和1993年以来学校教学成果奖获奖情况的统计工作。(供稿人:黄丽)

417日,教务处组织各学院进行了论文检测系统使用培训,对检测系统的使用流程、常见问题的处理方法等方面内容进行了讲解。(供稿人:霍文刚)  

截至420日,我校完成了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的申报工作,共有机械学院、车辆学院等8个学院申报作品101项。近期教务处将组织专家进行评审,最终推选15项作品参加大赛。(供稿人:刘赫)

近日,我校完成了2018年在线课程视频制作项目的招标工作,标志着我校2018年在线课程视频制作项目进入建设期。(供稿人:黄丽)

 

学院采风

建工学院举办我校第一届结构设计大赛暨河北省第二届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选拔赛

(文稿来源:建工学院 教务科 孙连京 团委 王男)

421日,建工学院成功举办我校第一届结构设计大赛暨河北省第二届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选拔赛,建工学院院长杜国君、副院长郝圣旺、学院团委书记王男、土木工程系主任赵大海及相关老师出席活动并担任评委。郝圣旺致开幕词并对参赛选手致以鼓励。

本次大赛共吸引了来自建工、车辆等学院的33支队伍报名参赛,并在14天模型制作限期内按时提交了参赛作品。比赛分为模型外观打分环节和模型安装、答辩及加载环节,经过选手激烈的角逐和评委的认真评选,最终评出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5项,优秀奖12项,最佳制作奖1项,最佳创意奖1项。

本次大赛由我校教务处、建工学院主办,学院团委、土木工程系承办,旨在为学生提供展现自我的平台,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综合素质,激发学生对结构知识学习的兴趣,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电气学院举办2018年“互联网+”创新创业培育课

(文稿来源:电气学院网站 教务科 梁孟月)

为进一步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同时也为参加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做准备,315日至415日,我校大学生KAB创业俱乐部(以下简称“俱乐部”)举办了为期1个月的“互联网+”创新创业培育课,吸引了来自全校200余名学生参加。本次培育课邀请我校经管学院电子商务系教师、河北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评委王宏艳,信息学院博士生刘宇涵,电气学院教师李铮、研究生程吉瑞和俱乐部会长施宁担任主讲嘉宾。

本次培育课共有4个课时,第一课时由王宏艳老师全面讲解“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的相关知识,包含参赛政策要点、项目的选择和准备以及创业项目来源等方面内容;第二课时由李铮老师系统讲解项目计划书的撰写方法;第三课时由刘宇涵分享参赛经验,并详细介绍了VR技术;第四课时由程吉瑞介绍参赛细节,施宁解读第四届中国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培育考核的相关事宜。

本次活动的开展,使学生们既丰富了创新创业知识,也增加了参赛信心。今后俱乐部将会推出更多创新创业培训活动,以进一步提高同学们的创新创业能力和参赛水平。

 

车辆学院举办汽车系统动力学与控制专题讲座

(文稿来源:车辆学院网站 高峰)

418日,车辆学院举办了“汽车系统动力学与控制”专题讲座。本次讲座由我校96级校友、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清华大学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李亮教授主讲,学院副院长李昊、党委副书记杨东峰及车辆工程专业部分本科生和研究生参加了讲座。

本次讲座主要包括汽车动力学的诞生历史、研究工作的背景、基础研究的进展以及汽车动力学控制在无人车上的应用4个方面内容。李亮教授指出,基于动力学控制的智能安全技术是国际研究的前沿领域,智能汽车则是智能安全的集大成者。他还列举了大量在汽车动力学基础研究中的典型案例,让现场的同学们感受到了汽车领域未来发展的无限潜力。在互动环节,李亮教授耐心地解答了现场同学提出的关于车辆专业研究方向、未来发展趋势及学术研究等方面的问题,并结合自身求学和工作经历对同学们树立远大理想、确立人生目标、提升专业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殷切希望。

本次讲座的举办开拓了学生们的视野,丰富了学生们对车辆工程专业知识和相关领域学术前沿知识的了解,增强了对本专业发展的信心和学习的动力。

 

理学院召开2018年第一次青年教师培训会

——谈课堂教学设计

(文稿来源:理学院 王明利 教务科 林万杰)

为培养新教师的业务素质和爱岗敬业精神,理学院于427日召开2018年第一次青年教师培训会,邀请华北理工大学教学名师刘春凤教授作了题为《谈课堂教学设计》的报告。

刘春凤教授从教学设计的素质因素、教学设计的成就因素以及参加教学竞赛的建议等方面展开,指出教师必须在认真备课的基础上,潜心研究教学方法、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的效率。她认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要通过教学姿态展示修养水平,通过教学语言展示职业水平,做到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使授课达到较好的听觉效果、视觉效果和感觉效果。互动交流环节中,刘春凤教授耐心解答了教师们关于教学姿态、教学语言、PPT设计、优秀设计欣赏等方面的问题。

最后,学院副院长王明利作总结发言,希望通过此次培训促进青年教师提升教学水平,持续丰富教学储备,更新教学内涵,保证教学效果。

 

工作提示

近期教学工作提示

序号

通知名称

截止时间

备注

1

关于开展2018年教改专项公共(通识)选修课立项工作的通知

510

提交立项申请书、汇总表等相关材料

2

关于落实2018-2019学年秋季学期教学任务及教材征订工作的通知

517

提交相关材料的电子版和纸质版

3

关于转发《教育部关于举办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通知》的通知

520

填写团队报名信息并上传参赛项目材料

4

关于举办燕山大学第二届数学竞赛暨2018年河北省大学生数学竞赛选拔赛的通知

523

网上报名

5

关于开展试卷专项检查的通知

530

提交检查情况的电子版和纸版材料

6

关于2014级、2015级学籍异动学生创新创业学分的认定说明

5月底

提交申请和佐证材料

7

关于开展2018年春季学期听课周活动的通知

74

提交听课表、总结模板的电子版和纸版材料

8

关于增加课程考核成绩录入方式的通知


增加Excel表导入功能的录入方式

9

关于做好2018-2019学年秋季学期排课工作的通知


规范学校课表编制工作

 

高教视点

湖南大学工科生实习有“特区”(摘编)

(来源:中国教育报,2018410日,李妍蓉等)

工科生实习,一直是困扰高校工科教育的难题。一方面,企业觉得在校生干不了活,来实习既耽误时间又耗费原料,高培养成本让许多企业“耗不起”;另一方面,一线生产情况复杂,学生觉得自己很难安全规范地完成实际操作。“两方的担忧,使得对工科生极为重要的生产实习,常常变成了‘走马观花式’的参观生产线。”负责工科生实习教改项目的湖南大学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教授滕召胜,带领其团队,用20年时间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在企业真实环境下长期实习”的培养模式。

与其他专业不同,测控专业的学生从大二开始,就要走进专业实验室,完成自己的认识实习——感受企业流水生产线,并亲手将模块、器件组装成仪器。“当我第一次组装完成了设备,有一种书本知识‘活了’的感觉!”2014级学生钟浩文这样说道。为保证每一名学生都能有这种知识“活了”的感觉,该专业的四大实验室:传感技术实验室、电测实验室、智能仪器实验室、虚拟仪器与网络测控实验室,全部面向学生免费开放。小型实验,每个学生可独立使用实验仪器;大型实验,每3人一组,共同使用实验仪器,保证每个学生的动手机会。

2016年,还是大三学生的钟浩文在企业进行生产实习时发现,公司新到的一批PCB(印制电路板)上芯片引脚设计反了,这将不仅直接导致这批PCB报废,还会影响利用这批PCB装备的产品正常出厂时间。钟浩文尝试着把芯片引脚弯过来,电路板竟然可以正常使用了。“一个小小的举动,不仅为企业挽回了经济损失,也锻炼了自己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钟浩文说。

湖南大学的工科生产实习可以说是一个“特区”。据介绍,在一个月的生产实习过程中,学校和企业实行“导师制+项目制”,实习生拥有自主选择权。前半个月,“一对一”跟着师傅学技术、做设备;后半个月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想去的部门和工作项目。“感觉自己的实践能力在短时间内得到了很大提升。”钟浩文说。

“特区”锻造“特才”。2013届毕业生贺静丹在杭州海兴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毕业实习期间,积极参与项目研究,成为企业“单相防窃电电子式电能表”的研发骨干,以此完成的毕业设计还获得了湖南大学创新毕业设计一等奖。在企业项目负责人带领下,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有超65%的学生会根据兴趣选择以产品设计、模块开发、单元测试、技术攻关等内容为毕业设计。最近5年的毕业答辩,学院还为每个答辩小组邀请一名来自企业的专家担任评委。

据悉,为保证“特区”长期稳定存在,滕召胜充分盘活校友资源。20年来,陆续有10多家由校友创办的企业,参与到湖南大学测控技术及仪器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中,成为湖南大学联合培养创新人才的实习基地。

 

华中师大“教”“学”翻转的背后(摘编)

(来源:中国青年报,201842日,朱娟娟)

“想上好我的课,先得手机玩得溜!”说这句话的,是湖北省第五届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理科组第一名获得者、华中师范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副教授代晋军。321日晚,华中师大8号教学楼,代晋军的高等数学课同时在9个“智慧教室”开讲。每个教室都约有40名学生,他们分成6个小组,围坐在6个电子屏边,时而紧盯屏幕听课,时而点击手机答题。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随堂听课注意到,除了在线答题,“手机玩得溜”的学生们几乎没有心思和空闲玩手机。

作为该校“教学节”表彰的本科教学创新奖获得者,代晋军此前曾创下同时带8个班、学生成绩平均分高出其他班20分的纪录。自2015年起,华中师大每年都举办“教学节”,鼓励师生探索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倡导教师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回归教学本位。学生们发现,课堂变了;教师们反馈,教学理念变了。而这背后,学校对学生考核与教师评价体系的指挥棒,也变了。这场围绕重构师生教与学模式的探索,效果初显。

课堂:模式之变

代晋军的课堂,90分钟拆分成3个阶段:首先根据学生预习情况,围绕重点和难点集中讲授知识点,然后学生分组讨论,中途伴以在线测试,最后老师解答遗留问题。每个教室内,配有两名高年级学生助教,听课学生有任何疑问,都能随时得到指导。课上,代晋军用电子触控笔与电脑屏幕取代粉笔与黑板,电子板书与声音同步传到9个教室内。板书内容则在线发给学生,以供随时“温故知新”。

这种新式课堂,对学生学习习惯提出新要求:课前,须通过该校自主研发的“云课堂平台”做足预习,带着问题进课堂;课中,参与讨论、相互展示;课后,完成作业在线提交,还能在“云课堂平台”论坛板块随时发言,老师在线点评答疑。“完全不同于以往的中小学教学模式,学习更能有的放矢。”该校化学学院2017级学生王超感慨,学习不再是听课为主,而是课内课外、线上线下相结合。

“互联网时代,学生们获取信息的渠道与能力早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对教师的教学模式发出了挑战。”早在2013年,代晋军就注意到,一间容纳300人的阶梯教室,第七八排座位之后,学生低头玩手机的现象不少。如何提高学生听课的积极性,与其拘泥于传统的知识传授,不如找到在21世纪教好学生、做好教育创新的根本方法。

围绕“推动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促进高等教育质量全面提高”,2015年,华中师大决定设立“教学节”,倡导推动“重视教学、崇尚创新”的教学实践应运而生。

师生:理念之变

华中师大“背靠”国家数字化学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教育大数据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能实时准确统计学生学习数据、实现“1+n”多教室同步互动学习的“智慧教室”建成投用,学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教学“云课堂平台”,提供全时空教学环境和教学内容、教学服务,必修课数字化资源建设完成。

在文学院教授徐敏看来,教师“理念的提升尤为根本”。为帮助教师拓宽视野、转变观念,2014年起,华中师大即遴选“种子教师”去海外高水平大学,进行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研修。在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奥斯威戈分校的课堂上,美国教师戴维提问,学生的学习应由谁来负责?“学生自己。”徐敏与来自17个院系的中国老师们异口同声回答。戴维愣了几秒后说,在美国学生的学习需要老师来负责。

徐敏注意到,美国教师不在乎课上有没有将知识点讲完,相反,更在意学生到底学到了什么。“也就是说,要把课堂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教学内容要充分考虑学生需求。”“教师上课不能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应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在回国的飞机上,徐敏与同行的教师兴奋地说。

围绕课程,组织学生课前预习,基于问题的学习、教师引导下的小组合作学习、相关热点问题的讨论、前沿发现与探索等开始走上前台。前沿文献、英文小视频、课前测试等都被运用起来。

教师理念变了,学生的学习理念也跟着发生了转变。“上学十多年来一直是教师讲什么我们听什么,现在是教师讲与自己学,组员间、小组之间相互学。”学生舒佳欣感觉,“学习变成了一件更主动、更有效率的事。”

学校:指挥棒之变

这两天,一有空闲,华中师大外国语学院2015级师范生晏砚就与小组搭档准备下周关于“语言教学与学习原则”的课程展示。为此,她们不仅提前预习了教材内容,阅读了教师上传的网络材料,还归纳总结、提取精华,在寝室演练。

学校教学改革以来,大部分科目考核方式变了:以往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现在,出勤率、课堂研讨、论坛发言、平时作业和小测验都通过“云课堂平台”记录下来,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全过程观察、记录,作出综合性评价。“新考核方式更公平,也更能锻炼人。”几年下来,晏砚时常提醒自己不断完善自我学习能力。

教学节“重视教学、崇尚创新”的全新导向,对教师们的工作也提出更高要求。有教师打了个比方:现在花在教学上的时间,是以前的两到三倍,但付出是值得的。首先,教学能力得到了提升,其次,在不少高校重科研轻教学的形势下,学校在考核体系上有自己的创新。

两个最明显的变化是:华中师大决定开评“教学型教授”;开展了三届“本科教学创新奖”评选,一等奖奖金10万元,一等奖课程成为全校教学改革创新示范课。

一批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脱颖而出。该校第二届本科教学创新奖一等奖获得者、心理学院教师田媛,组建团队研发出基于微信平台的课堂互动工具“微助教”,以游戏化思维鼓励学生积极互动,课堂签到、测试、讨论等功能一应俱全,操作便捷。越来越多的高校教师登录“微助教”,截至目前全国150万名学生因此受益。

多年来,与许多教师一样,该校首届“教学型教授”获得者之一徐敏渴望,能有一个共同探索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的平台,相互学习,取长补短。2016年,她牵头成立了华中师大教师教学成长社群,下设教学工具与技术、课程与教学设计等4个小组,致力于教学创新示范及推广。

基于学校层面的教师培训也越来越丰富。3年来,华中师大共组织培训教师1500人次,熟练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创新的教师比例不断提高,成为推动本科教学改革的主力军。201711月,湖北省第八届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评选结果显示,华中师大23个教改成果获奖,其中12个获一等奖,获奖比例在湖北地区高校中领先。“我们是师范类综合院校,教出一批未来的好教师,就像播下一个个火种。”田媛认为,这比发高水平论文更有成就感。

“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不断探索现代高效课堂教学方式。”华中师大主管教学的夏立新副校长这样思索。

 

清华慕课:让“思修”课成为大学“入学指南”(摘编)

(来源:新华社,2018417日,樊攀等)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清华大一新生入学后的第一门思政课程。这门课程主要根据大一新生的学习生活、思想心理特点,展开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律观的教育教学。“刚进入大学,我很希望有老师能帮助我解决入学后的各种困惑。”清华大学人文学院19岁新生徐啸谷带着如何适应大学生活的疑问走进了张瑜老师的课堂,“印象中的思政课都是‘填鸭式’的授课方式,没想到这门课充分激发了我的思考,帮助我找到了大学4年的发展方向。”

为了让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活”起来,清华大学从2014年起探索思政课慕课教学,“思修”课成为最早“吃螃蟹”的课程之一。现在,这门课程已形成在线开放课程、大班教学、小班讨论相结合的模式。清华大学的“思修”在线开放课程由3名老师参与授课和视频制作,主要讲授教材基本内容。作为面向社会开放的慕课课程,这门在线开放课程3年来已有约12万人参与在线学习。

为制作出既满足教学要求又具可看性的课程视频,张瑜先后换过3个校外制作团队,直到凌晨还在边讨论边修改视频。面对镜头,3位老师也从最初的不适应,变得能以讲故事、朗诵诗歌、穿插视频等形式吸引学生的关注。

只要有空,徐啸谷就会打开电脑或手机观看教学视频。每一个视频的时间都在15分钟以内,这让学生能充分利用自己的空余时间完成学习,激发他们主动思考。“我认为‘思修’课对于我们的最大意义,就在于它在我们的大学生活中起到一个指路明灯的作用,引导我们去获得一个充实、健康、有意义的大学生活。”……同学们纷纷在慕课网络讨论区发表自己的感想。

但是,在线课程并非完美无缺,学生仅通过观看视频,难以和老师形成及时、深度的沟通。“思政课是价值观的传导,因此教师的互动、身体力行、言传身教、人格魅力都是思政课的重要元素。”张瑜说,这要求思政课不能只停留在网上,必须线上线下相结合。在线下课程中,清华大学的同学需要参加8周的大班教学,再根据自己的时间,在助教协助下组成一个二三十人的小组,进行讨论。“新形式的‘思修’课,更强调学生的日常学习。”课程助教谷永鑫负责汇总同学们的小组讨论报名信息,并在讨论时引导话题,“同学们有很强的参与意识,能围绕社会热点展开激烈讨论。”徐啸谷参加过“爱国主义”“大学生的就业观”等话题小组。他说,每次听完其他同学的发言和老师的总结后,都会发现自己对一些社会问题的认识更深刻。

清华“思修”课的慕课教学,只是一个缩影——教育部数据显示,我国高校和机构自主建成的慕课平台目前已有10多个,460多所高校建设的3200多门慕课上线。中国慕课课程建设走在了世界前列。

现在,张瑜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备课、上课、参加学生的讨论:“我想继续完善课程体系,尝试课程与大数据等新技术的融合,将课堂投票、弹幕等形式引进课堂,让这门课的效果更好。”

 

 

 

编辑:李洪岩 徐鹤 宋歌

 审稿:姜文超

 

上一条:2018年第6期(总第145期) 下一条:2018年第4期(总第143期)

关闭

联系我们

微信公众号:ysujwc 学生意见邮箱:xsyj@ysu.edu.cn 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河北大街438号  燕山大学 066004
Copyright © 燕山大学教务处
技术支持:燕山大学信息技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