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动态
教务处完成2017年校级教改项目评审暨2017-2018年度省级教改项目和新工科项目推荐工作
为进一步做好教学研究与改革成果的总结和凝练工作,总结学校已有办学成绩和特色,提升本科教学质量,学校组织开展了2017年校级教改项目评选暨2017-2018年度省级教改项目和新工科项目推荐工作。
校级教改项目方面,此次共有16个学院(含国际教育学院、里仁学院)申报了116项项目。经学院申报、学校组织专家评选,共评选出55项2017年燕山大学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其中,教学成果奖培育项目25项(重点5项,一般20项),自主项目16项,指令性项目11项(含新工科建设项目2项),教材建设项目3项。在此基础上,学校评选决定推荐“‘评学评教’相结合的教学质量评价与保障体系研究”等15项项目参加2017-2018年度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评审;推荐“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智能机器人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等2项项目参加省教育厅组织的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评审。
目前,教务处已将相关推荐材料报送至省教育厅高教处。近期,教务处将组织各项目负责人进行项目建设合同书签订,开展建设经费拨付等后续工作。(供稿人:黄丽)
防灾科技学院来我校调研本科教学工作
9月22日上午,防灾科技学院一行8人来到我校,调研本科教学审核评估评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构、教学组织管理、创新创业教育管理等工作。教务处副处长赵春梅及相关科室负责人与来访客人进行了座谈交流。
座谈交流会上,赵春梅副处长对来访客人表示欢迎,她简要介绍了教务处的基本情况,并就我校本科教学审核评估评建工作的主要阶段及重点工作进行了说明。她指出,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合理定位、各相关职能部门及教学单位对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支撑情况、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合理建构及有效运行是审核评估的重点,参评高校应认真梳理这些内容。双方就审核评估专家进校前准备工作要点、专家进校工作内容、评估期间需要注意事项等内容进行了深入交流。我校参会人员还就来访客人提出的学科竞赛组织、创新创业导师制度实施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详细解答。
会后,防灾科技学院一行与电气学院、经管学院、文法学院、外语学院分别进行了对口交流。(供稿人:宋歌)
教务处组织开发本科专业培养计划管理系统
为提高工作效率、节省办公资源,方便各学院及专业教师管理和修订教学资料,自暑假起,教务处聘请信息学院教师开发了本科专业培养计划管理系统。
本科专业培养计划管理系统将实现基本数据自动关联及报错追踪、新课程自动编码、简单数据统计及导出、打印等功能。系统主要分为3个模块,分别是培养计划管理模块、教学大纲管理模块和教学日历管理模块。目前,培养计划管理模块已开发、测试完毕,可以投入使用,后续功能模块正在开发完善中。近期,教务处将组织录入各专业2017版培养计划,并由各学院、各专业进行导出核对、打印提交工作,为即将开展的2017版教学大纲修订工作做好准备。(供稿人:马明建)
我校组织完成部分2014-2015年度省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结项验收工作
近日,我校组织完成部分2014-2015年度省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结项验收工作。目前,2014-2015年度省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共有5项项目未结项验收,此次共有3项项目申请结项,其他2项项目因项目负责人和参研人员变更等原因于2017年春季学期申请延期结项。截至9月30日,教务处完成项目验收相关工作,并已将相关材料提交至省教育厅高教处审查。具体项目信息如下表所示。
序号 |
项目编号 |
负责人 |
项目名称 |
所在单位 |
验收情况 |
1 |
2015GJJG023 |
王大鹏 |
“双教双馈”系统下的“课内外一体化”大学体育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研究 |
体育学院 |
申请结项 |
2 |
2015GJJG025 |
翁钢民 |
旅游管理专业OPEC人才培养创新模式改革与实践研究 |
经管学院 |
申请结项 |
3 |
2015GJJG026 |
窦燕 |
网络教学平台支持的计算机类课程混合教学模式实证研究 |
信息学院 |
申请结项 |
(供稿人:黄丽)
教务处举办第64次教学工作处长接待日活动
9月19日,教务处举办了第64次教学工作处长接待日活动。外语学院2016级日语专业4班的25名学生代表参加了此次活动,教务处副处长赵春梅和相关科室负责人接待了学生代表。
此次活动以学风调查为主题,赵春梅副处长向学生进行了相关说明,并对学生学业提出要求和期许。会上,学生们参加了问卷调查,并就学风问题进行了踊跃发言。此外,学生还就日语专业的教学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希望老师能够优化教学方法与手段,让课堂教学内容更具吸引力,并建议学校加强对日语口语角等课外活动的宣传和动员。
会后教务处工作人员对学生填答的问卷进行了整理,并结合学生现场发言进行了总结,发现绝大多数2016级日语4班的学生认为本班级的学风状况良好。目前班级中很多学生学习跟不上的原因主要在于自身学习主动性差,大一期间拉开的差距太大。此外,也有部分学生因为对日语专业不感兴趣而导致成绩差。(供稿人:黄丽)
教务处组织完成2017年河北省高等学校英语教学改革立项研究与实践项目(课程资源库建设)申报推荐工作
根据相关通知要求,教务处于近期组织完成2017年河北省高等学校英语教学改革立项研究与实践项目(课程资源库建设)申报推荐工作。此次共推荐“基于OBE理念的公共英语演讲系列微课资源建设”等3项项目参加评审,其中重点项目1项,一般项目2项。截至9月30日,教务处已将相关材料报送至河北省教育厅高教处。
上述项目由河北省教育厅与高等教育出版社联合组织开展,旨在加强高等教育内涵建设,继续推进我省高校外语教学改革,充分利用数字化课程资源提高外语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供稿人:黄丽)
教务工作简讯
● 9月30日,教务处组织电子科学与技术、环境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生物工程、车辆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复评)、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复评)、电子信息工程(复评)8个专业提交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申请书。此前,教务处组织专家对申请书等材料进行了两轮审核,并组织专业对申请书进行了修改。(供稿人:宋歌)
● 截至9月22日,教务处完成了教务管理系统中2018年春季学期培养计划数据核查校对及补充工作,并根据各学院开设专业方向情况制定了教学任务安排表,完成了教务系统教学任务下达工作。近期,教务处将进行教学任务的落实和课表编排工作。(供稿人:韦震球)
● 截至9月22日,2016级双学士学位学生录取工作已全部完成。共有来自30个专业的58名学生分别被我校工商管理、会计学、法学、行政管理、汉语言文学5个专业录取修读双学士学位。目前,经管学院和文法学院已指导学生完成选课工作。(供稿人:张宁)
●近期,教务处组织完成2017级新生数据信息导入及核对、学信网注册工作。(供稿人:张宁)
信息通报
我校教师参加河北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
9月22日至24日,第二届河北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在保定市举行,河北省教育厅高教处副处长高明,河北省教科文卫工会副主席郑岳云,河北金融学院党委常委朱连才出席开幕式。我校教务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顾问徐玉民、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主任姜文超、工会主席胡铁巍带领3名参赛教师参加了竞赛。
此次竞赛由河北省教育厅与河北省教科文卫工会主办,保定市教育工会、河北金融学院承办,分成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3个组别进行,全省20支代表队(我校代表队是秦皇岛市高校中唯一一支参赛队伍)75名青年教师参加了竞赛。竞赛以“讲好一门课”为理念,由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和教学反思3个环节组成。经过激烈角逐,我校经管学院苏艳林老师荣获人文组二等奖,理学院张素红老师和信息学院闫盛楠老师分别获得自然科学基础组和应用组三等奖。
为做好赛前准备,我校于7月份进行了选拔工作。赛前两个月内,参赛教师做了大量准备工作,教务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还邀请专家对选手进行了多对一指导,并召开了教学沙龙帮助选手进行最后的冲刺提升。(供稿人:张亚靖)
我校学生在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喜获佳绩
(文稿来源:信息学院王伟张莹)
8月9日至31日,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河北赛区及全国总决赛纷纷落下帷幕,我校共获得国家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省级一等奖3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9项。
我校历来重视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将该项赛事作为突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化实践教学,建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启发式教学运行机制的重要平台,此次参赛更是得到了教务处、信息学院和电气学院的大力支持。此次我校共组建了41支代表队,学生参赛积极踊跃,准备认真充分;指导教师严格把关,指导细致。通过参加此次比赛,学生们大大提高了动手能力,开拓了创新思维。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是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共同发起的大学生学科竞赛,以培养电子信息类和电气信息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自主学习和勇于实践、团结协作的精神为重点。此次比赛全国共有1066所高校的14406支代表队、共计43218名学生报名参赛,最终268支参赛队获全国一等奖,获奖比例仅为1.8%。
工作提示
近期教学工作提示
序号 |
通知名称 |
截止时间 |
备注 |
1 |
关于2017年下半年大学外语四六级考试报名的通知 |
10月8日 |
报名缴费 |
2 |
关于《关于启动燕山大学示范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建设的通知》的补充通知 |
10月9日 |
提交申报表、项目简介视频 |
3 |
关于2018届毕业生信息核对及图像采集工作的通知 |
10月10日 |
信息核对、缴费、采集图像 |
4 |
关于举办2017年燕山大学第一届计算机应用技术与程序设计大赛的通知 |
10月13日 |
提交报名表 |
5 |
关于2017年秋季学期网络通识课程学习的通知 |
11月26日 |
在线学习 |
专题聚焦
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收官
(来源:中国教育报,2017年9月19日,柴葳)
历时7个月的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今天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闭幕。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陕西省委副书记、省长胡和平出席颁奖典礼暨闭幕式并讲话。
陈宝生指出,习近平总书记给本届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大学生的回信,深切勉励青年学生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用青春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的华彩篇章,为青年学子成长成才指明了方向。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怀指导下,本届大赛有热度、有高度、有广度,取得了丰硕成果,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是一次非同凡响、继往开来的大赛。
陈宝生强调,高等教育战线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回信重要精神,做到“四个结合”,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一是要将青春梦、创新创业梦与中国梦紧密结合,持续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用创新创业成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奉献青春力量。二是要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紧密结合,以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努力造就理想信念坚定、专业知识扎实、具有创新创业能力,德才兼备的有为人才。三是要将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与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紧密结合,发挥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综合带动作用,进一步完善科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模式。四是要将中国探索与走向国际紧密结合,持续深化创新创业教育国际合作,进一步提升我国教育的国际话语权、影响力和竞争力。
陈宝生希望青年学生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释放青春正能量,争做时代追梦人,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飞扬的动力,让增长本领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努力成为创新创业、服务人民、建设美好富强国家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
胡和平在致辞中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给参加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的大学生回信,是对办好大赛、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的最大鼓励和鞭策。本届大赛产生了一大批很富于想象力、创造力的创新成果,展示了新时代大学生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求知精神和大胆探索、勇攀高峰的创新能力,必将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向纵深发展,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陕西将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强化服务保障,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崇尚创造的创新环境,为各类人才在陕创新创业搭建更加广阔的平台。
本届大赛最终产生金奖43名,银奖123名,冠军、亚军和季军分别由浙江大学杭州光珀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北京航空航天大学ULBrain机器人视觉解决方案、南京大学分子精准调控的吸波导磁材料及工业解决方案、东南大学全息3D智能炫屏—南京万事屋科技有限公司团队获得。
颁奖典礼上,清华大学、河北农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复旦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200所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正式授牌,部分参赛项目与投资机构现场签约。
双创拔尖人才培养内外如何兼修(摘选)
(来源:中国教育报,2017年9月11日,李薇薇)
从“三三制”明确创业人才培养目标及路径,于源头将双创教育理念和要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到“五四三”双创教育体系构建,提出新时期高校双创教育两个切入点:创新能力与跨界能力培养,南京大学双创“组合拳”迭代更新。
在先试先行的双创教育摸索中,南大也由此认识到:要将学生培养成为成功的创业者,必须处理好三方面问题:一是如何发现和选拔具有创新创业潜能的学生;二是如何处理创业教育局部和人才培养整体关系;三是如何解决双创教学资源不足问题。
双创教育唤醒学生另一个灵魂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要将学生培养成为各行各业领军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必然要使其具有远大理想和抱负,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立德树人因此显得尤为重要。”南大党委书记张异宾说。
创业过程曲折坎坷,亦会穷年屡月,这也恰恰决定了立德树人就是一项细活慢活,不会一蹴而就,且须久久为功。
启动“立德树人行动计划”,南大对于立德树人工作整体规划、协同推进确定主攻工作——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当今世界和中国,正确认识所肩负的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抓好课程教学主渠道,稳步推进“十百千优质课程”计划;发挥教师表率作用,体现在成为学生的学术指导者、思想引路人;传承创新优良校风学风,使其内化为全校师生共同的精神需求、行为规范和追求目标。
不忘初心,做好立德树人大文章,南大双创教育注重唤醒学生另一个灵魂。
“五四三”体系跨越“意想不到”
“五四三”双创教育体系即:构建课程、讲堂、训练、竞赛和成果孵化“五位一体”教学体系;打造创新、创意、创造、创业“四创融合”支撑平台;建立校校协同、校地协同、校企协同“三个协同”育人机制。
为使“五四三”由理念到落地,南大实施“三步走”。
首先,将双创教育与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及个性化培养有机结合,打造“专业+创新创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在筑牢学科基本知识架构和前沿发展趋势的专业基础上,凭借专业造诣获得职业,再进而创造终生追求的事业。”南大教务处处长邵进说。
其次,南大实现校、院两级共建平台课、行业课、嵌入式专业课等双创课程,以形式多样、方法灵活、注重实践、多元评价的课程模式,帮助学生培养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并做好相应知识和能力准备。如面向低年级学生,邀请院士等顶尖学者开设194门新生研讨课;为高年级学生开设117门学科前沿课,激发其自主创新和自由探索兴趣等。
最后,充分发挥校外力量,组建一支实战经验丰富的双师型导师队伍。南大借助外因推动内因转化,目前已成为中国大学慕课平台开设创业慕课较多的高校,其中“走进创业”课程选修人数就达15000余人。
为双创实践全面创造条件
学生携技术离校创业成功案例,在南大似乎已成了司空见惯的事情。但这“司空见惯”却是南大汇聚资源、强化学生实践经年累月的积累。
1.69万平方米,南大“科创之星”大学生众创空间、“互联网+”大数据实验室、文化创意研究中心、E创空间“四创融合”支撑平台为学生实践支起桥梁;24个政产学研实体平台、247个技术创新联盟,“南京大学学生创新创业基金”启动资金1.118亿元,双创教学经费每年投入2500万,南大为学生双创实践全面创造条件。
“双创就是要把高校人才和技术优势转化为产业和经济优势。”南大双创示范基地办公室主任,校长助理李成表示,要充分整合高校双创资源,为师生创业作出进一步突破。
国际化打开了世界舞台,南大的双创教育也不再甘于停留国内,双创教育逐步走向国际化。
整合纽约大学理工分校及英国华威大学优势教育资源,建设全国首家实体性质的国际创新创业学院,通过全新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开展国际教育交流、对各界人士进行培训、推动科技创新成果孵化和产业化等。南大以“拿来主义”,着实凝聚外来资源造福学生。
依托自身优势与特色,未来,进一步优化、整合与完善“五四三”双创教育体系,形成具有南大特色的双创教育生态系统,南大探索不止。
校长观点
双创教育即是最好的思政教育
陈骏南京大学校长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回信勉励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大学生,“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在创新创业中增长智慧才干,在艰苦奋斗中锤炼意志品质”,再一次感召了广大学子创新创业激情,增强了学生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将创新创业事业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相结合,中国梦激扬青春梦,青春梦构筑中国梦。从这种意义上说,双创教育即是最好的思想政治教育。
双创教育是培养学生不拘现状、勇于开拓、乐于尝试、善于应对变化与挑战的精神和能力,引导学生在各领域内开创新事业、新企业,也更加强调受教育者学会学习、生存和发展。因此,双创教育要以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将培养学生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事业心与职业能力、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倡导“志存高远、脚踏实地、鼓励成功、宽容失败”的创新创业精神和文化氛围,厚植创新创业土壤,南京大学要努力建成创新创业教育之热土。
扎实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教育厅长谈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摘选)
(来源:中国教育报,2017年9月19日)
双创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陕西省教育厅厅长王建利
8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给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大学生回信,勉励广大青年学生把青春梦融入伟大的中国梦,在创新创业中增长智慧才干,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用青春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的华彩篇章。作为本届全国大赛的承办省份和活动的发起组织者,陕西省高教系统坚持把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贯彻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作为首要任务,作为全省高校“开学第一课”的重要内容,坚决把回信精神贯穿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各个环节,全面提高办学水平和育人质量。
一、迅速掀起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的热潮。全省高校迅速掀起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的热潮,引导广大青年努力成为有理想、有追求、有担当,德才兼备的有为之材。
二、全面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加强顶层设计。
全面深化改革。启动实施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推进计划,坚持以教育教学创新为主阵地,以创新创业活动为主抓手,丰富课程、创新教法、强化师资、改进帮扶,推进教学、科研、实践紧密结合,全过程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集聚社会合力。组织高校与一大批企业签订了共建创新创业学院协议,聘任一批优秀企业家、创投机构负责人担任创新创业导师,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深度指导,初步形成了全社会关心支持创新创业教育和学生创新创业的良好生态环境。
三、以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为指引全力办好大赛。系统推进全国总决赛筹备工作。
以勇立潮头的精神推进改革
浙江省教育厅厅长郭华巍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大学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必须加强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用科学的理论和正确的思想加以教育引导,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建立和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政策制度和服务体系,全面推进高校创业学院建设,完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制订创新创业教育实施方案,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深入农村、深入企业,服务浙江的“五水共治”“两美”建设和创新驱动发展。
以能力培养为重点,深入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首先,以课堂教学创新为先导推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机融合。扩大小班化教学,推广分层分类教学,全面减少必修课。鼓励高校设立创新学分或制定创新创业活动替代相关课程学分政策,改革教学评价,激励和引导大学生创业。引导高校多渠道开发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将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融入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等人才培养环节。其次,大力推进协同育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鼓励学校建立行业特色二级学院等混合所有制学院,积极支持学校和行业企业、科研院所等用人单位共同培养人才。再其次,实施“创业导师培育工程”,培育一支数量充足、质量较高的创业导师队伍,建设创业导师数据库,建立创业导师专业发展、能力提升和锻炼成长的长效机制。最后,多渠道搭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整合科研训练、学科竞赛、校外实践等资源,营造学生自由探索、敢于实践、勇于创新的氛围,坚持“面上普及、点上培育”,建立“创新项目+创新团队+创新基地”模式。建设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强化实践育人,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和就业能力。
以文化培育为目标,着力营造敢于创新、勇于担当的创新创业浓厚氛围。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创新创业土壤的厚植,否则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我们特别注重创新创业文化培育,引导高校努力营造“敢为人先、敢冒风险、宽容失败”的校园氛围和环境。
为双创人才培养厚植成长沃土
福建省教育厅厅长黄红武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必须聚焦创新创业教育从1.0版本向2.0版本时代进发的新趋势,推动创新融合专业、创新引领创业、创业融入专业、创业带动就业,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厚植成长沃土。
教育的普及与普及的教育相结合。一方面,“管”“评”结合推进教育普及,全省高校实施“一校一策”目标管理,明确目标任务,开展“奖优罚劣”的绩效考核;实行第三方专项评价,发布福建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年度报告,下沉高校全面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压力。另一方面,通过实施省级示范校和创新创业学院创建、试点专业改革、精品课建设等举措,推动高校在“学科专业上调、培养方案上动、课堂教学上变、实践资源上建、评价方式上改”,实现全过程育人、全领域育人。
教育的专业与专业的教育相结合。一方面,通过实施服务产业特色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项目和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等建设计划,打造“闽版”精品创新课程群。另一方面,建成省级优秀创新创业导师库,实施千名创新创业教师能力提升计划,打造一支“专兼结合”的高水平教师队伍。
教育的有效与有效的教育相结合。一方面,建立专项资金用于支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指导;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与就业服务平台,做好一站式创新创业就业教育服务指导。另一方面,建立创新创业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实施弹性学制,在校生休学创业的修业年限可延长2至5年;实施万名创业大学生训练计划,提升创新创业教育的量与质;整合高校教学资源、产学研合作基地和创业孵化载体,降低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的成本和门槛。
脱贫攻坚中深化教育改革
江西省教育厅厅长叶仁荪
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对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开展红色筑梦之旅,走进延安、服务革命老区给予充分肯定。
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培养双创人才是新时期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新使命。我省呈现出良好态势:一是双创机制深入推进。构建政府部门引导、高校作为主体、企业社会协同的“三位一体”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开展专项督导,建立协同推进机制。二是双创氛围日渐浓厚。率先在全国编写大学生创新创业系列教材,组织开展大学生创业公开课。三是双创效果初步显现。3年来全省有注册登记创业大学生4.35万人。17所学校和34个企业签署了35项合作协议。
服务革命老区,投身到革命老区脱贫攻坚的伟大实践中来,是当代青年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的应尽职责。
一要深化培养目标定位改革。要从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意识、能力向锤炼和坚定理想信念提升,充分挖掘以井冈山精神为代表的江西丰厚红色文化育人功能,将双创精神与井冈山精神紧密结合起来,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为确保定位落地,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立德树人等内容纳入江西省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让大学生创新更有情怀,创业更有力量。
二要深化培养机制改革。推进人才培养由供给导向向需求导向转变。要主动对接产业发展需求,调整学科专业结构,满足老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三要深化高校科技服务改革。支持三农“八个一”的工作举措,鼓励、支持和引导学校师生面向农村、面向老区开展科技扶贫,推动老区创新发展,实现产业升级,助力老区人民脱贫致富。
把青春梦融入中国梦
吉林省教育厅厅长张伯军
近年来,吉林省用改革的思路和办法推动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全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一是形成发展格局。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突破口,制定出台一系列鼓励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措施。全面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吉林格局初步形成。二是打造创新平台。全省高校立足实际、迅速行动,有效聚合校内外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建设了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等21个国家科研创新平台。三是升级课程体系。按照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创新创业课程的要求,全省高校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全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设实现了从单一向多元、从零散向系统的转型升级。四是建设师资队伍。大力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各方力量协同育人,让大师走进校园,让老师成为专家,努力打造专兼结合的创新创业导师队伍。五是构建展示舞台。高度重视组织开展“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本科院校学科竞赛等一系列创新创业赛事活动。这些创新创业竞赛为全省大学生提供了多元化的展现青春风采、放飞人生梦想的舞台。
“一带一路”大学创新创业教育校长论坛在西安举行
(来源:中国教育报,2017年9月25日,冯丽)
9月23日,以“深化创新创业教育合作成就未来一代青年梦想”为主题的“一带一路”大学创新创业教育校长论坛在西安举行。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林蕙青出席论坛并讲话,陕西省常务副省长梁桂致辞。来自澳大利亚、埃及、法国、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等42个国家和地区172所大学的代表共300余人参加了论坛。
林蕙青指出,近年来,中国政府把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迫切需要,作为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关键抓手,作为推动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面向全体学生、引导全体教师参与、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推进课程体系、培养机制、教法创新、实践训练、教师队伍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显著成效,呈现出多点突破、纵深发展的良好态势。中国大学生创新创业热情和活力空前高涨,已成为国家创新发展的重要有生力量。
林蕙青强调,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有力促进了中国高校人才培养能力全面提升,有力推动了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向纵深发展,有力服务了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挥了重要作用。她希望中外高校以本次论坛为平台,深入交流互鉴,深化高教合作,扩大互派留学生规模,提升合作办学水平,在更高层次、更大范围推进合作。同时,积极构建长效机制,充分发挥各校文化优势、学科专业优势,积极探索国际协同育人新机制,建立起面向未来的创新创业教育共同体。
论坛期间,通过了《“一带一路”大学创新创业教育西安行动宣言》,四川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白俄罗斯国立大学等中外大学校长作了主旨报告,与会高校代表围绕中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及人才培养、政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一带一路”大学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合作等进行了深入研讨交流。
据悉,本次论坛是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教育部等九部门和陕西省人民政府主办,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承办,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丝绸之路大学联盟、西安新丝路国际交流促进会等单位共同协办。
高教视点
新工科:从浪潮澎湃到走向世界(摘选)
(来源:中国教育报,2017年9月4日,李薇薇)
6月底的美国安克雷奇市,国际工程联盟大会,迎来中国6人参会团。
参加大会的皆是《华盛顿协议》正式成员及预备成员。会议主要对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国际工程联盟加入程序等问题进行了讨论与交流。值得称道的是,中国作为《华盛顿协议》联盟正式成员首次亮相大会报告席。
愈发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中国,她的斗转星移、日新月异,吸引着每一位参会代表的目光。在每一天都劈风斩浪发生着巨大改变的背后,新工科发展状况如何,起到了什么作用?人们期待着来自中国的声音。
“我国的数据平台历经10年建设,具有决策参考、常态监测、质量报告、满意度调查、多维排名、趋势分析与预警、院校评估、专业认证等多项功能。”作为报告主讲人,教育部高教司理工处处长吴爱华底气十足。
带队前往的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吴岩更是对一系列数据了如指掌:“数据采集覆盖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1020所高校,占全部高校数量的80%以上。采集的数据信息包含专业、学生、师资、实验室等相关数据共674项,为工程认证提供大数据分析基础。”
而在报告团回国的汇报材料上,如是写着:“报告得到了大会秘书处的高度评价,数据平台引发各国强烈合作及共享愿望,以提高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质量与工作效率。”
无疑,国际工程联盟大会上的报告赢得高度赞誉,意味着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中国标准、中国模式再一次赢得了国际上的高度尊重与认可。
在回国后的一次报告会上,吴岩用三个观点再次佐证中国高等工程教育迎风展翅的领跑姿态:
一是我国工程教育规模世界最大,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已在国际上产生重要影响。发达国家开始重视我国工程教育发展情况,发展中国家表现出跟随趋势。
二是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国际影响力进一步增强。一些国家主动了解我国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及工程教育发展经验,希望能够指导他们国家的认证工作。
三是香港和台湾对大陆发展高度认可。以前香港和台湾是正式会员,大陆是预备会员,现在大陆已成为正式会员。
“我们和香港代表团友好会面后,与台湾工程师协会举办了两岸一家亲联谊晚宴,他们都感到大陆经济社会发展蒸蒸日上。”吴岩说。
没有任何预演,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新工科神奇地为两岸高等教育者搭建了友谊之桥。
北京指南吹响新工科建设集结号
新工科建设为何能在大洋彼岸如此天时地利人和?我们不妨把目光投向中国北京时间2017年2月、4月和6月。
教育部高教司正是在如上节点,分别在复旦大学、天津大学和北京会议中心启动综合性高校和工科优势高校的新工科建设研讨会,以及新工科研究与实践专家组成立暨第一次工作会议,起承转合,层类分明,循序渐进——“复旦共识”“天大行动”“北京指南”奏响从春至秋、由思到行的“三部曲”。
复旦共识明确定义“新工科”新范式为:新理念、新结构、新模式、新质量和新体系。
天大行动则以“六问”直击塑造未来的新工科:问产业需求建专业;问技术发展改内容;问学生志趣变方法;问学校主体推改革;问内外资源创条件;问国际前沿立标准。
北京指南作为系列理念落地最重要的抓手,在初夏来临之际,大手笔组建了工科研究与实践领域的超豪华专家“梦之队”:40余名成员中大学校长书记20人、副校长7人,“两院”院士15人、海外院士2人……
“我们在明确提出‘加快建设发展新兴工科,持续深化工程教育改革,培养德学兼修、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工程人才’的目标后,以‘五个更’理念强劲推动新工科建设研究和项目实践并肩前行,融合创新。”作为北京指南专家组召集人,清华大学校长邱勇、浙江大学校长吴朝晖、天津大学校长钟登华、复旦大学校长许宁生、上海交通大学校长林忠钦和中山大学校长罗俊的态度一致而坚决。
更加注重理念引领——全面落实“学生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的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理念。
更加注重结构优化——加强工程科技人才的需求调研,掌握产业发展最新的人才需求和未来发展方向,优化学科专业结构。
更加注重模式创新——完善多主体协同育人机制,突破社会参与人才培养的体制机制障碍,深入推进科教结合、产学融合及校企合作。
更加注重质量保障——加强工程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制定发布理工科专业类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作为专业设置、专业建设、教学质量评估的基本遵循。
更加注重分类发展——工科优势高校要对工程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发挥主体作用,综合性高校要对催生新技术和孕育新产业发挥引领作用,地方高校要对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发挥支撑作用。
紧随“五个更”理念推出的则是新工科建设最深处的风景:分为5部分24个选题方向的《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指南》。围绕新理念、新结构、新模式、新质量及新体系的选题主体,分别以比较与借鉴及经验分析等;多学科交叉复合及理科衍生的新兴工科专业建设探索与实践等;多学科交叉融合及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等等,为选题方向整体布局,步步推进。
由跟跑者向领跑者转变需要“变轨超车”
在以“复旦共识”“天大行动”“北京指南”开拓的工程教育改革新路径的基础上,来自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及高校代表和其他单位300余人,参加了于天津大学举办的新工科建设专题培训,再次对新工科建设之“北京指南”进行全面细致的梳理。
“实现高等教育强国目标,必须以一流人才培养为核心点、一流本科为根本、一流专业为基础统筹建设。”吴岩指出,扎根中国大地办学,以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版为抓手,建立中国模式、制定中国标准、形成中国品牌,打造世界工程创新中心和人才高地,服务竞争力中国,新工科建设方能从以往跟跑模式超越并跑直至领跑。
新工科建设需要怎样的“轨道”方能一马当先,驰骋疆场?又需要怎样的导航系统才不至于迷航?
“新工科建设要把握三个关键任务:学与教、实践与创新创业、本土化与国际化;推动三个突破重点:推进工程教育立法工作,有力促进协同育人;扩大办学自主权,打造工程教育发展新动能;改革教育评价体系,让工程教育回归工程。”天津大学校长钟登华的思考定位于办学内涵建设。
清华大学教授林建则从学科专业建设内涵角度,分析了新工科必须突破现有工科的界定,重视经济、法律、新闻、医学等其他非工科门类学科对工科的介入渗透。同时,他认为新型学科专业的建设路径将是:“预测未来人才市场需求——改造升级现有专业——调整完善现有学科”;新兴和新生学科专业的建设路径将是:“预测未来人才市场需求——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同步进行”……只有这样,新工科建设方可超前地为未来培养卓越工程科技人才。
产学合作是新工科建设的重要抓手。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也是教育部搭建的重要平台。
“2016年有64家企业、580多个高校积极参与,立项2620个,资助经费达到1.1亿元;2017年上半年第一批有88家企业支持760所高校立项3209个,资助经费达到7.93亿元。”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专家组组长、哈尔滨工业大学副校长徐晓飞介绍。
吴岩指出:“我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目前共有208所高校的1257个本科专业点、514个研究生层次学科点参与,覆盖在校生约26万人,2.4万名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担任了高校兼职教师,1万多名高校教师到企业挂职学习。600多所高校与百余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合作办学。
可以得见,共同实施产学协同育人项目,以产业和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推动工程教育改革,高校与行业企业协同育人机制正逐步建立,我国高等工程教育质量稳步提升。
清华40名长聘教授担任新生班主任
(来源:中国教育报,2017年9月2日,赵秀红)
开学季,近3800名来自世界各地的2017级新生在清华大学开启人生新的旅程。迎接他们的不仅是优美的校园,还有一系列暖心的入学教育活动。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有更多清华长聘教授、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走上了新生班主任的工作岗位,让新生们有机会在第一时间与本专业的“学术大牛”交流,领略大师风采、感悟清华精神。
在最新出炉的2017级本科新生班主任名单中,有长聘正教授30人、长聘副教授10人。其中,特聘教授2人、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7人。清华大学副教务长、教务处处长彭刚表示,长聘教授往往在教学、科研以及人生阅历上有更深厚的积累和经验,班主任是离学生最近的教师,教授们的言传身教对于学生的成长成才十分有益。他表示,学校正在研究制定新的政策,进一步强化教师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使命感,进一步明确教师在课程教学以外指导学生全面成长的要求,进一步推动更多长聘教授担任本科生班(级)主任。
长聘教授是清华大学教师人事改革的关键词之一。该校从2013年开始推进教师人事制度改革,分系列、准长聘和薪酬评价体系改革是三个关键词。各院系主要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的教师,在其工作合同到期前,可根据自身工作情况申请进入教研、研究、教学三个系列。长聘教授主要针对教研系列,他们除了必须承担一定量的课程教学任务,还要承担各类公共服务工作,其中必须有一定量的课外学生指导工作,包括担任班(级)主任、本科生导师,参与学生社会实践、科技创新等。
“喜欢和学生们在一起。”这是水利系原系主任、特聘教授余锡平担任本科新生班主任的初衷。余锡平的孩子和所带班级的学生恰好是同龄人,新生家长与新生班主任的双重身份,让他感到十分亲切。作为一名工科教授,余锡平发现,很多学生来到清华后对自己所学的专业缺乏了解。余锡平认为,自己作为班主任,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就是让初入大学的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有更深入、全面的了解。他计划开学后逐一和学生面对面交流,帮助他们不断修正和确定自己的人生规划。
物理系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李成也是今年的本科生班主任,他的班级里有一名特殊学生——来自甘肃定西带着母亲上学的魏祥。魏祥到校后,李成特意到宿舍看望魏祥和他的妈妈。
“学校让更多工作在科研第一线的老师参与学生管理,我想主要是希望在新一代清华人身上传承好、发扬好清华优良的学风,希望我们引导学生更多地关注学习。此外,我觉得应该尽早让大学生接触到最新的科学成果,这可能是我们这些班主任应该做的一件事情。”李成说。
接下来,李成还将走访每一间宿舍,帮助学生选课,让他们从学习方法和生活方式上尽快完成从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转变。另外,他还有一个想法,就是提前做好中秋节活动的安排,让学生们过好离家后的第一个中秋节。
“要从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政治高度,充分认识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陈旭在与本科生班主任座谈时表示,学校将在班主任教学工作量认定、促进交流培训和班主任发展等方面给予支持。
据最新统计,清华大学本科生所有年级班(级)主任共计480人。其中,长聘教授、副教授11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9人,特聘教授9人。
编 辑:徐鹤 宋歌
审 稿:姜文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