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动态
我校参加2017年度CDIO亚洲区域会议
3月12日至16日,由皇家理工大学(Rajamangal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Thanyaburi)和朱拉隆功大学(Chulalongkorn University)承办的2017年度CDIO亚洲区域会议在泰国召开,共有来自亚洲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名代表参加。我校教务处及相关学院一行9人参加了本次会议。
本次会议由主旨讲演、专题报告、主题培训和亚洲区域成员会议等部分组成。CDIO国际组织创始人之一的瑞典查尔姆斯理工大学约翰·马尔姆奎斯特(Johan Malmqvist)教授、新加坡理工学院副校长林炳汉(Lim Peng Hun)教授、CDIO亚洲区组织负责人新加坡理工学院龙海伦(Helene Leong)教授应邀进行了大会主旨讲演和专题培训,另有多国知名专家和企业代表就高等工程教育改革与创新、CDIO教学模式实践与探索等内容作了专题报告。我校代表认真听取了上述报告,参加了亚洲成员区域会议,投票确定了新加入的成员高校,听取了近期相关会议筹备情况介绍,并参与成员会议讨论确定了2019年亚洲区域会议的承办方。会议期间,我校代表同其他国家高校代表进行了充分交流,并就教师和学生的短期交流项目与来自相关高校的代表进行了初步协商。
通过此次会议,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我校与CDIO亚洲区域各成员高校之间的联系,巩固并提高了我校作为CDIO中国区域中心成员的地位及亚洲区域影响力。(供稿人:赵春梅)
我校参加2017年晋冀豫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论坛
3月23日至26日,由河北省教育厅主办,河北农业大学和新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承办的2017年晋冀豫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论坛暨河北省第三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推进会在河北农业大学召开,共有来自三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120余所高校专家学者及优秀企业家代表等370余人参加。我校教务处、学生工作处、大学科技园、校团委、研究生院代表参加了此次论坛。河北省教育厅王廷山副厅长出席论坛并致辞。
首先,王厅长在致辞中简要介绍了河北省高等教育发展基本情况,总结了近几年来河北省开展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工作取得的经验和成绩。他强调,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是主题,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核心,加强教师能力建设是关键,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是重点,要切实把握人才培养新形势、新要求,共建共享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协同发力、多点突破,并希望与会专家对河北省教育事业,特别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多提宝贵意见建议,携手探索创新创业教育新路径,搭建共享平台,促进学习交流,推广经验成果。随后,参会代表围绕“创新、融合、发展”主题,通过学术讲座、经验交流、嘉宾访谈、观摩考察等形式,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形势下的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学科交叉创新、专业跨界融合、政校企协同发展等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与交流,并议定,三省将搭建共享平台,共享优质资源,进一步探索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新路径,努力推动晋冀豫三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取得新成绩、迈上新台阶。
本次论坛的召开,对进一步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工作,深化晋冀豫三省创新创业教育交流合作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我校将以此为契机,继续深入谋划创新创业各项工作,营造创新创业良好氛围,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热情,推出更多优质创新成果。(供稿人:吴伟龙)
我校参加2017年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管理现场交流会
3月17日至18日,由教育部高教司主办、江苏省教育厅承办、东南大学和南京先极科技有限公司协办的2017年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管理现场交流会在南京举行。教育部高教司理工处吴爱华处长、江苏省教育厅王成斌副厅长、东南大学金保昇副校长、各省(区、市)教育厅(委)高教处负责人、国创专家工作组成员以及全国各有关高校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负责教师等150余人参加本次会议。会议由教育部高教司理工处侯永峰副处长主持。
首先,教育部高教司理工处吴爱华处长在致辞中重点介绍了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高教战线采取的八项措施,并对下一阶段进一步做好“国创计划”实施工作,深化高校创新提出了四点要求:一是抓体系,进一步完善国家、省、高校三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体系;二是强规范,“国创计划”专家组编写了《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工作手册》,为相关高校的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实施提供了工作指南和规范;三是建机制,不断探索形成产学融合、校企合作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四是促交流,建议“国创计划”专家组、省级协作组、各省教育厅能够定期组织分区域、分类型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交流研讨活动。随后,江苏省教育厅王成斌副厅长、东南大学金保昇副校长在会议上先后致辞。
此外,参会代表们还于会议期间集体参观了南京大学国家双创示范基地,与双创中心的老师和学生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考察了东南大学的创新创业教育成果,在“工科男”创客空间现场观摩东南大学大学生方程式赛车试驾等活动。(供稿人:吴伟龙)
教务处完成“十三五”专项规划数据校核与修订工作
为确保各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教务处“十三五”发展规划和燕山大学“十三五”发展规划中教学指标的精准对接,教务处于近期结合目前国家、地方政府要求和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现状,对教务处“十三五”发展规划中通过专业认证与评估专业、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数、校级网络开放课程、校级虚拟实验室、国家级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类竞赛一等奖、校级教学成果奖、校级特色专业、规范化建设课程、校级教学改革项目、参与教学改革教师比例、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双语教学覆盖度、全英文授课覆盖度、校内专业评估等14项教学指标(详见下表)进行了重新分析,并在与各学院教学院长进行充分沟通的基础上,将所有数据指标在各学院进行了分配,明确了教务处和各学院“十三五”期间各项相关教学工作的建设目标。
项目 |
数据指标 |
新增通过专业认证与评估专业数(个) |
10-12 |
新增国家级教学成果奖(项) |
1 |
新增国家级在线开放课程(门) |
3 |
校级网络开放课程(门) |
25-30 |
校级虚拟实验室(个) |
4-5 |
国家级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类竞赛获奖一等奖(项) |
5 |
校级教学成果奖(项) |
40 |
校级特色专业(个) |
15 |
规范化建设课程(门) |
500 |
校级教学改革项目(项) |
550 |
参与教学改革教师比例 |
30% |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项) |
2000 |
双语课程覆盖度 |
5% |
全英文授课数占比 |
3% |
校内专业评估 |
进行一次专业评估 |
(供稿人:赵春梅)
我校召开课程评估专家交流研讨会
为总结2016年秋季学期课程评估工作开展情况,以便更好地开展本学期评估工作,3月21日,教务处组织召开两场课程评估专家交流研讨会(根据被评估课程学科性质划分为理工组和文管艺体组),15位2017年春季学期课程评估专家、教务处王晶副处长及相关人员参加会议。
会上,课程评估专家对2016年秋季学期课程评估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总结,围绕各类课程的评估流程及指标完善、各学科课程评估指标的分类及操作办法、通识课评估的特殊性及评估办法、如何通过评估工作提高课程课堂教学质量等问题进行了交流,并对2017年春季学期课程评估工作面临的一些问题进行了研讨。教务处王晶副处长表示,教务处将对专家的意见进行整理分析,用以进一步改进课程评估流程、完善课程评估考核指标,同时指出2016年秋季学期部分专家存在对评估文件了解不透彻、对评估指标掌握不深入等问题,希望专家仔细研读两类评估工作的文件,按照文件要求的流程开展评估,并按照文件要求认真填写评估考核表和课程分析报告,并确定评估等级。(供稿人:宋歌)
教务处举办第24期教学沙龙
3月23日,教务处举办一期主题为“如何做一名让学生喜爱的好老师”的教学沙龙。本期沙龙邀请我校师德标兵、里仁学院教师肖晓丹为嘉宾主持,来自各学院的24名教师参加了本期活动。
活动中,肖晓丹老师结合自己在里仁学院从教12年的经验,从如何教好书、育好人两方面阐述如何做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随后,与会教师围绕学生喜欢什么样的老师、如何成为受学生欢迎的老师、和谐的师生关系对教学工作的影响等问题展开了交流讨论。
与会教师表示,通过参加本期沙龙,不仅可以借鉴好老师的成功经验,而且可以用学生心目中好老师的标准考量自己,对今后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具有指导意义。(供稿人:张亚靖)
我校部分课程本学期试用Mita“智能助教”系统
为探索将信息化教学手段引入传统课堂,协助教师有效管理课堂,教务处于近期按照教师自愿报名试用原则,组织部分通识选修课及公共基础课课程负责教师试用Mita“智能助教”系统(该系统具有实现二维码签到、教师发起实时提问、与学生互动或发布课堂测试等功能),以了解课堂出勤率,开展信息化课堂管理等。期间,试用教师在课堂上对系统的签到、提问等核心功能进行了为期5周的初步试用。老师们普遍反映对该系统的签到、发布作业、提问等功能比较感兴趣,但是操作上受教室有线网络、无线网络、多媒体设备的限制,导致使用过程中出现签到延迟、签到不成功等情况。
目前,教务处正在积极联系信息化处等相关部门加快教室网络设施完善,并调研其他信息化教学手段,如学堂在线的雨课堂、尔雅的学习通等,以期尽快实现运用便捷的信息化手段辅助课堂教学,最大程度地为教师上课提供更多便利条件。(供稿人:李文静)
教务处组织开展网络通识选修课线下辅导跟踪检查工作
为提高网络通识选修课授课效果,让学生切实受益,我校本学期35门网络通识选修课均聘请了线下辅导助课教师,实施学生在线观看视频、校内助课教师线下辅导和在线辅导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为保证线下辅导授课效果,教务处分别于3月28日和30日对东校区35门通识选修课线下辅导进行了集中检查。通过检查发现,教师辅导形式大致分为讨论、答疑、学生汇报、提问、作业、PPT讲解等几种形式,多数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其中,线下讨论课出勤率达到70%以上。
网络通识选修课采取线上与线下辅导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有助于增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提高网络通识选修课授课效果。教务处也将根据教师线下辅导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跟踪服务,并进行总结反馈,以便对今后的工作量核算、教学模式及教学管理服务进行改进和完善。(供稿人:李文静)
教务工作简讯
● 近期,我校组织部分2014-2015年度省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完成结题验收工作。截止3月31日,教务处已完成2项申请结题项目的材料整理、校内结题验收及5项申请延期结题项目的延期申请材料收取工作,且已将相关材料提交至省教育厅高教处审查。(供稿人:黄丽)
● 根据相关工作安排,教务处于近期组织开展了2016年秋季学期部分教学运行状态数据填报工作,主要包括各学院教学研究论文统计、双语课程门数统计、以及中层领导听课次数统计。截至3月21日,14个学院均已完成统计汇总工作。初步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秋季学期各学院共计发表教学研究论文41篇,开设双语课程21门,65位中层干部听课620门次。(供稿人:刘毳)
● 根据相关工作安排,学校要求各学院于开学第1周提交2017年春季学期教学日历,完善并提交2016版专业课程矩阵、培养计划、教学大纲整套教学资料。截至3月31日,外语学院尚未提交上述所有材料;体育学院尚未提交2017年春季学期教学日历;经管学院、文法学院、环化学院、信息学院未按要求提交2017年春季学期教学日历,现已返回学院修改。目前,教务处已将部分学院格式正确的教学日历、2016版专业课程矩阵、培养计划、教学大纲等上传至教务处网站,以供学生、教师查阅。(供稿人:韦震球)
● 3月28日(教学周第5周周二),教务处对东校区本科教学秩序、教学规范性、课堂教学效果、学生出勤率等进行抽查,共检查课堂教学208门次,整体教学秩序良好。(供稿人:刘毳)
信息通报
我校公布2016年秋季学期教师教学能力与水平评估结果
根据《燕山大学教师教学能力与水平评估办法(试行)》(燕大校字[2016]152号)要求,申报教师系列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需接受基于所授课程(至少1门,理论课或单独设课的实验课)的教学能力与水平评估。2016年秋季学期,学校组织69位课程评估专家对143名申请教师进行了教学能力与水平评估。目前,学校已完成相关结果汇总统计工作(具体情况详见下表)。
2016年秋季学期教师教学能力与水平评估结果
序号 |
申请教师 |
所在学院 |
申请评估课程名称 |
评估结果 |
1 |
刘 迪 |
材料学院 |
无机材料断裂力学 |
优秀 |
2 |
李悦明 |
材料学院 |
水泥工艺学 |
优秀 |
3 |
马平华 |
车辆学院 |
油藏保护 |
良好 |
4 |
王春生 |
车辆学院 |
热工基础 |
优秀 |
5 |
张利鹏 |
车辆学院 |
汽车理论 |
良好 |
6 |
裴永生 |
车辆学院 |
汽车构造 |
良好 |
7 |
许全盛 |
电气学院 |
信号与系统 |
优秀 |
8 |
王云静 |
电气学院 |
电子技术 |
良好 |
9 |
程淑红 |
电气学院 |
传感器原理与设计 |
优秀 |
10 |
郭得峰 |
电气学院 |
普通物理II |
良好 |
11 |
张金龙 |
电气学院 |
现场总线 |
良好 |
12 |
胡 硕 |
电气学院 |
微型计算机原理 |
优秀 |
13 |
付荣荣 |
电气学院 |
检测与转换技术 |
优秀 |
14 |
李 丽 |
电气学院 |
反馈控制理论A |
优秀 |
15 |
马 锴 |
电气学院 |
反馈控制理论A |
优秀 |
16 |
赵广磊 |
电气学院 |
物联网技术 |
优秀 |
17 |
崔法毅 |
电气学院 |
检测与转换技术 |
优秀 |
18 |
李军朋 |
电气学院 |
物联网技术 |
良好 |
19 |
李雅倩 |
电气学院 |
工控软件基础 |
良好 |
20 |
郭小强 |
电气学院 |
交流拖动控制系统 |
优秀 |
21 |
曲正伟 |
电气学院 |
电磁场 |
良好 |
22 |
王 珺 |
电气学院 |
电力系统自动控制 |
合格 |
23 |
王 宁 |
电气学院 |
配电自动化 |
良好 |
24 |
张晓辉 |
电气学院 |
电力系统暂态分析 |
良好 |
25 |
刘 爽 |
电气学院 |
控制工程基础 |
优秀 |
26 |
李峰磊 |
电气学院 |
控制工程基础 |
优秀 |
27 |
郭文锋 |
环化学院 |
无机化学AⅠ |
优秀 |
28 |
曹丽琴 |
环化学院 |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导论 |
优秀 |
29 |
陈素文 |
环化学院 |
过程装备力学基础 |
良好 |
30 |
李小雨 |
环化学院 |
仪器分析 |
优秀 |
31 |
陈蓉娜 |
环化学院 |
有机化学A1 |
优秀 |
32 |
谷建民 |
环化学院 |
化工过程控制及仪表 |
优秀 |
33 |
郝险峰 |
环化学院 |
工程化学 |
良好 |
34 |
徐源慧 |
环化学院 |
工程化学 |
良好 |
35 |
赵红卫 |
环化学院 |
细胞工程 |
良好 |
36 |
樊玉欠 |
环化学院 |
金属腐蚀与防护 |
良好 |
37 |
田 华 |
环化学院 |
化工原理BⅠ |
良好 |
38 |
王 林 |
环化学院 |
涂装工程 |
优秀 |
39 |
王龙刚 |
环化学院 |
化工专业英语 |
优秀 |
40 |
刘鑫刚 |
机械学院 |
机械设计基础B |
优秀 |
41 |
潘 登 |
机械学院 |
精密零件设计B |
良好 |
42 |
王东城 |
机械学院 |
机械优化设计 |
良好 |
43 |
姚 静 |
机械学院 |
液压与气压传动 |
优秀 |
44 |
高新亮 |
机械学院 |
现代冶金技术及装备 |
良好 |
45 |
郑永江 |
机械学院 |
机械工程导论 |
优秀 |
46 |
陈建超 |
机械学院 |
机械制造装备 |
良好 |
47 |
邢继春 |
机械学院 |
机械设计A |
良好 |
48 |
刘大伟 |
机械学院 |
机械设计B |
优秀 |
49 |
陈东宁 |
机械学院 |
工程流体力学(三级项目) |
优秀 |
50 |
曹秒艳 |
机械学院 |
机械系统设计Ⅰ |
优秀 |
51 |
俞 滨 |
机械学院 |
流体力学 |
优秀 |
52 |
赵建华 |
机械学院 |
工程流体力学 |
优秀 |
53 |
董永刚 |
机械学院 |
画法几何 |
优秀 |
54 |
袁晓明 |
机械学院 |
流体力学 |
优秀 |
55 |
段永川 |
机械学院 |
板料成形工艺及模具设计 |
优秀 |
56 |
吕知清 |
机械学院 |
金属体积成形工艺 |
良好 |
57 |
徐 岩 |
机械学院 |
互换性原理与测量技术B |
良好 |
58 |
周野飞 |
机械学院 |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B |
良好 |
59 |
孙建亮 |
机械学院 |
Matlab及工程应用 |
优秀 |
60 |
王青亮 |
机械学院 |
传热学 |
优秀 |
61 |
韩 毅 |
机械学院 |
轧钢设备及工艺 |
良好 |
62 |
郭保苏 |
机械学院 |
计算机辅助设计 |
合格 |
63 |
刘 俊 |
建工学院 |
水力学 |
良好 |
64 |
高嫄嫄 |
建工学院 |
桥涵水文 |
良好 |
65 |
宋 坤 |
建工学院 |
钢结构基本原理 |
良好 |
66 |
王兆强 |
建工学院 |
钢结构基本原理 |
合格 |
67 |
林春雷 |
经管学院 |
中级财务会计I |
合格 |
68 |
王玉坤 |
经管学院 |
会计信息系统 |
优秀 |
69 |
宫兴国 |
经管学院 |
成本会计 |
优秀 |
70 |
冯麟倩 |
经管学院 |
会展策划与管理 |
良好 |
71 |
李小青 |
经管学院 |
财务报表分析 |
合格 (缺听课环节) |
72 |
刘 佳 |
经管学院 |
管理工具与定量分析方法 |
优秀 |
73 |
孙 微 |
经管学院 |
运筹学 |
优秀 |
74 |
靖鲲鹏 |
经管学院 |
物流管理 |
良好 |
75 |
汪梅婷 |
里仁学院 |
计算机思维概论 |
优秀 |
76 |
周 彦 |
理学院 |
大学物理 |
优秀 |
77 |
李 莉 |
理学院 |
大学物理 |
优秀 |
78 |
胡林敏 |
理学院 |
高等数学AII |
优秀 |
79 |
李建东 |
理学院 |
数学分析BV |
优秀 |
80 |
陈爱红 |
理学院 |
高等数学AII |
优秀 |
81 |
王 芳 |
理学院 |
高数AII |
优秀 |
82 |
章 胤 |
理学院 |
数学模型 |
优秀 |
83 |
刘俊伟 |
理学院 |
高等数学AI |
优秀 |
84 |
张家雷 |
理学院 |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B |
优秀 |
85 |
彭 丹 |
理学院 |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B |
优秀 |
86 |
王 媚 |
马克思学院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
优秀 |
87 |
李海艳 |
马克思学院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
优秀 |
88 |
葛亚坤 |
马克思学院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上) |
优秀 |
89 |
齐凯君 |
马克思学院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上) |
优秀 |
90 |
张 歆 |
体育学院 |
网球Ⅰ |
良好 |
91 |
刘伟博 |
体育学院 |
篮球 |
良好 |
92 |
曹 亮 |
体育学院 |
篮球 |
良好 |
93 |
李国强 |
体育学院 |
网球 |
良好 |
94 |
陈 杰 |
体育学院 |
羽毛球 |
良好 |
95 |
孟广丁 |
体育学院 |
排球 |
良好 |
96 |
赵 猛 |
体育学院 |
网球 |
优秀 |
97 |
朱 青 |
体育学院 |
排球 |
良好 |
98 |
高 婧 |
体育学院 |
健美操 |
优秀 |
99 |
张 军 |
体育学院 |
运动解剖学 |
良好 |
100 |
高 原 |
体育学院 |
运动解剖学 |
优秀 |
101 |
刘桦玮 |
体育学院 |
轮滑 |
良好 |
102 |
韩新功 |
体育学院 |
健身气功 |
优秀 |
103 |
宁 雷 |
体育学院 |
网球 |
优秀 |
104 |
张兴海 |
体育学院 |
乒乓球 |
优秀 |
105 |
高 明 |
体育学院 |
乒乓球 |
良好 |
106 |
刘洪岩 |
外语学院 |
跨文化交际 |
优秀 |
107 |
张坤媛 |
外语学院 |
外语AIII |
优秀 |
108 |
胡 静 |
外语学院 |
外语AIII |
优秀 |
109 |
刘超鹏 |
外语学院 |
研究生英语精读 |
优秀 |
110 |
龙瑞翠 |
外语学院 |
试听I |
优秀 |
111 |
刘鸿宇 |
外语学院 |
英语泛读I |
优秀 |
112 |
杨 超 |
文法学院 |
社会交际心理学 |
优秀 |
113 |
陶建刚 |
文法学院 |
幸福的艺术 |
良好 |
114 |
高迎泽 |
文法学院 |
古代汉语AI |
优秀 |
115 |
高志明 |
文法学院 |
知识产权法 |
优秀 |
116 |
武红羽 |
文法学院 |
法理学 |
优秀 |
117 |
钱洪良 |
文法学院 |
诉讼法动态 |
优秀 |
118 |
李春林 |
文法学院 |
经济学原理B |
优秀 |
119 |
陈海平 |
文法学院 |
刑事诉讼法学 |
优秀 |
120 |
闫盛楠 |
信息学院 |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
优秀 |
121 |
王 伟 |
信息学院 |
电路分析基础 |
良好 |
122 |
刘 烁 |
信息学院 |
电路原理BⅠ |
良好 |
123 |
田 野 |
信息学院 |
高频电子线路 |
良好 |
124 |
孙洁娣 |
信息学院 |
微机原理及应用 |
良好 |
125 |
彭秀平 |
信息学院 |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A |
良好 |
126 |
刘 帅 |
信息学院 |
VC++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
良好 |
127 |
王福伟 |
信息学院 |
计算思维导论 |
良好 |
128 |
陈书贞 |
信息学院 |
数字信号处理 |
优秀 |
129 |
崔 冬 |
信息学院 |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
良好 |
130 |
刘 凯 |
信息学院 |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
良好 |
131 |
侯士江 |
艺术学院 |
专业制图 |
良好 |
132 |
栗 功 |
艺术学院 |
照明设计 |
优秀 |
133 |
巴玥 |
艺术学院 |
建筑透视 |
优秀 |
134 |
李 超 |
艺术学院 |
舞台表演 |
优秀 |
135 |
吕琼雯 |
艺术学院 |
陶艺II |
优秀 |
136 |
赵 琳 |
艺术学院 |
室内快题设计Ⅲ |
优秀 |
137 |
徐 熳 |
艺术学院 |
舞蹈赏析Ⅰ |
优秀 |
138 |
孙 英 |
艺术学院 |
钢琴III |
优秀 |
139 |
翟 艳 |
艺术学院 |
景观设计 |
优秀 |
140 |
王泽烨 |
艺术学院 |
专业制图 |
良好 |
141 |
刘加全 |
艺术学院 |
中国美术史 |
优秀 |
142 |
石 莹 |
艺术学院 |
欧美音乐剧赏析 |
优秀 |
143 |
杨志宏 |
艺术学院 |
扎蜡染工艺 |
良好 |
根据《燕山大学教师教学能力与水平评估办法(试行)》规定,教师教学能力与水平评估结果对应的职称评审资格有效期如下:
评估等级 |
有效期 |
评估结果使用 |
优秀 |
4年 |
教师在有效期内只能使用3次 |
良好 |
3年 |
教师在有效期内只能使用2次 |
合格 |
2年 |
教师在有效期内只能使用1次 |
不合格 |
无 |
教师不能参加教师系列专业技术职务职称的评审,需要重新申请教学能力与水平评估 |
(供稿人:宋歌)
我校完成2016年秋季学期本科生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前期准备工作
根据教学工作安排,学校于开学初启动了2016年秋季学期本科生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工作。截至目前,教务处已完成前期准备工作,包括去除学生评价冗余数据、统计课程成绩分布情况、统计课程更改成绩情况及调课情况、统计督导团及教务处2016年教学质量监控情况。此外,教务处已将相关基础数据发送至各教学单位,各教学单位也正在进行学院评价及评优工作。
随着学校课程成绩评定办法等相关规定的调整,本次评教办法也有所变动。调整之处主要有:第一,成绩分布方面,低分率范围由原来的70及70分以下扩大为C、D+、D、F,即74分及以下。同时,不及格率过高不再作为扣分依据;第二,更改成绩方面修订为:更改成绩门次≤行政班数,扣0.1;更改成绩门次>行政班数,扣0.5(如为选修课,则按照选课人数/30(向上取整计算行政班数);第三,出勤率方面,自2016年秋季学期开始,课堂出勤率低将不再作为学校评价的扣分项。(供稿人:刘毳)
教务处完成教师使用网络教学平台教学意愿调查统计工作
为推进我校在线课程建设,提升教学质量,教务处于近期对校内教师使用网络教学平台意愿进行了初步调查统计。结果显示,除艺术学院和体育学院外,其他学院均有教师计划使用网络教学平台开展课程建设。目前,我校共有90门次课程计划使用网络教学平台开展教学活动,其中,拟使用燕山大学交互式网络教学平台(简称“MOODLE教学平台”)课程49门次,拟使用燕山大学慕课平台课程18门次,拟使用两个网络教学平台课程23门次。根据相关工作安排,教务处将于4月初对有意愿使用两个网络教学平台的教师进行集中培训,以便教师尽快熟悉网络教学平台使用方法,开展在线课程建设工作。
燕山大学交互式网络教学平台,是由我校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软件学院)软件工程系基于MOODLE平台搭建的网络教学平台,现已使用近10年并建有数十门课程,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燕山大学慕课平台是“学堂在线”为我校搭建的校园网络教学平台,该平台目前正在试用中。(供稿人:黄丽)
学院采风
理学院积极开展“大班授课、小班研讨”教学模式改革
(文稿来源:理学院王明利)
在我校“以OBE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改革”中,理学院积极开展相应教学改革,自2015年秋季学期至今,在《大学物理》基础课中探索“大班授课,小班研讨”的教学模式,逐步实现灌输课堂向互动课堂的转变、封闭课堂向开放课堂的转变、知识课堂向能力课堂的转变和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的四个转变,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教学相长,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以能力培养为目标,通过教学设计,引导学生学会学习。该研究内容获批了2016年河北省教学改革项目。
为了使该教学改革不流于形式,大学物理系抽调了4名有经验教师和3名青年教师组成教学改革团队,在2015年暑假期间,按照各自分工,分别开展了小班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小班教学内容的确定和小班教学课堂组织的探究。在小班教学的课堂组织中,设计讲解、提问、回答等环节,使学生参与度达到80%以上。在问题的设计中,更注重层次性、递进式,使学生能够通过问题引导的方式,加强知识内容的学习和知识结构的搭建,从而学会学习。同时,教改团队对改革的教学班进行教改调查问卷的统计与分析,不断改进教改内容,巩固教改成果。经过3个学期的教学实践,已经完善了“大班授课、小班研讨”《大学物理》的教学大纲、教学日历、小班教学题库、小班教学评价体系,并建立了一支不断探索教学实践研究的团队。受教师资源限制,目前该教学模式仅推广至两个学院,900余本科生。理学院将于2017年开展分学院教学模式的探索和研究。
实施“大班授课、小班研讨”共开展了4个学期,跨越了3个学年。该教学模式顺利进行,与每一位同学和老师的努力是密不可分的。分析2000余名学生的调查问卷可以看出,44.32%的同学对该模式的教学效果感到非常满意,47.55%的同学对该模式的教学效果感到比较满意。也就是说,92%的同学对该模式的教学效果是满意的。同时,80%的同学认为小班教学中采取的讨论形式对学习《大学物理》有帮助,并愿意在其他学科中更多地和老师同学们讨论交流。在能力培养方面,近90%的学生认为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得到了提高,在课堂上能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对于《大学物理》的理解也更加深刻,面对考试也更有信心。通过对比2014级和2015级同一专业的卷面成绩,参加教学改革的专业比不参加的及格率高出30%,优秀率提高了17%。在2年的教学改革实践中,教改团队中的每一位老师都付出了大量的精力与艰辛,让他们感到欣慰的是通过教改,学生的成绩得到了提高,学生们也在互动的课堂中获得了快乐。
环化学院举行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启动仪式
(文稿来源:环化学院李莹毛俊玲)
3月22日,环化学院举行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启动仪式。副校长黄晟,教务处处长金海龙、校团委副书记张杨及环化学院相关领导和教师代表出席了启动仪式。活动由环化学院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赵宁主持。
首先,赵宁副书记对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的背景及学院近两年来参赛情况进行了介绍,并由在2016年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中取得全国二等奖和华北赛区一等奖的团队进行了项目展示,工作人员宣读2017年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的具体要求。黄晟副校长在讲话中用生动的事例解读了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和工程实践训练的重要性,希望同学们以此次竞赛为契机,有意识地培养创新思维和工程技能,享受参赛过程,争取有收获、有提高,并宣布环化学院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正式启动。
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由中国化工学会化学工程专业委员会、教育部和中国化工教育协会共同主办,是国内化工类级别最高、参赛队伍最多、影响最大的比赛。环化学院的参赛队伍曾在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中取得过全国二等奖2项,华北赛区一等奖1项、华北赛区二等奖1项的优异成绩。
艺术学院举办本科教学促进报告专场讲座
(文稿来源:艺术学院教务科于雷)
3月23日,艺术学院邀请经管学院齐经民教授举办了主题为《教育理念与模式—兼谈高校教育中公共教育和专业教育的几个基本问题》的专题讲座,艺术学院赵琳副院长、教务处王晶副处长出席报告会。
齐经民教授首先解读了刘宏民校长在开学初中层干部会议上提出的面向社会需求,“改进人才培养理念和模式”,按照“公共教育+专业教育”总体框架和“项目教学+实践训练”的基本特色,进行教育改革的相关部署。他着重从教育的划分与大中专院校教育的双重性、公共教育的界定、公共教育的立点等方面与大家分享和探讨了推进实施以“公共教育+专业教育”为总体框架的教育改革的重要性、实施要点及实施展望,强调“公共教育+专业教育”的模式突破了传统教育理念,适合我校教育教学工作实际。会后,齐经民教授还同与会人员就相关问题进行了进一步交流探讨。
天津大学精仪学院来我校电气学院走访调研
(文稿来源:电气学院办公室戴明溪)
3月28日,天津大学精仪学院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一行7人来我校电气学院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就工程教育认证工作进行了调研。电气学院党委书记侯培国、副院长漆汉宏及测控专业部分教师与来访客人进行了座谈。座谈会由副院长漆汉宏主持。
会上,侯培国书记对工程教育认证标准进行了解读,孟宗老师就我校测控专业工程教育实施情况和工程教育认证工作经验进行了介绍。随后,双方针对工程教育认证标准与对OBE教学理念的理解、如何使学生达到毕业要求以及如何组织认证佐证材料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整个讨论过程热烈融洽。
据悉,天津大学测控专业于2012年通过工程教育认证,是国内仪器类专业最早开展工程教育认证的学校,并将于2018年进行工程教育认证复评。此次活动对于促进校际交流,进一步推进相关专业工程教育认证工作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工作提示
近期教学工作提示
序号 |
通知名称 |
截止时间 |
备注 |
1 |
关于2017年普通话水平测试报名的通知 |
4月4日 |
提交相关材料 |
2 |
关于2017年上半年大学外语四六级考试报名的通知 |
4月11日 |
报名缴费 |
3 |
关于转发《“神雾”杯第十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第一轮通知》的通知 |
4月20日 |
提交相关材料 |
4 |
关于2017年春季学期网络通识课程线下讨论课上课的通知 |
|
上课时间、地点 |
5 |
课程评估系统试运行 |
|
|
专题聚焦
上海高校思政课大改革(摘选)
(来源:文汇教育 2016年11月1日)
随着“大国方略”课程在上海大学成功开设,“中国系列”迅速辐射沪上一批高校。一批思政课系列课程逐步开出:
复旦大学“治国理政”,上海交通大学“读懂中国”,同济大学“中国道路”,华东政法大学“法治中国”,上海大学“创新中国”,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文化中国”,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中国智造”……
这些新开出的系列课程,调动起高校所有院系的教授和课程共同参与,通过探索思政教育的内容和形式的创新,上海各高校的“思政课程”开始转向“课程思政”模式。
“大国方略”辐射出“中国系列”课程
上海大学从前年开始开设的“大国方略”课程,现在是上海大学的热门选修课,甚至吸引了其他高校的老师前来取经。
在上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协作组组长、“大国方略”课程负责人忻平教授看来,话语权决定了主动权,失语就意味着失效。当代的思政课必须是反映时代与理论的课程,也必须回应大学生的期待,更要帮助大学生养成大国国民心态和思考习惯。
“大国方略”课程回应了当下的中国和上海往何处去、学生要有何作为、世界在等待什么、国家需要什么、上海承担什么、学生该学什么等诸多时代命题。授课方式往往是围绕当下青年学子们最关心的国事,由授课老师与学生开展“头脑风暴”,学生常常大呼过瘾,潜移默化中,让学生自己找到了心中一些疑问的答案。
在“大国方略”辐射下,同济大学开出了“中国道路”,华东政法大学开出了“法治中国”,上海政法学院也将开出中国系列课程。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党委书记刘宇陆教授称,作为上海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试点项目,“中国智造”课程就是“大国方略”在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试点与推广,通过阐释中国制造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及其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挑战和要求,来使学生明了自己的责任。
思政教育应是启明心智的教育
“思政教育不应该狭隘地理解为思想政治教育。”复旦大学高国希教授说,教育的目的在于启明学生的心智,大学教育不是为了让学生达成某个具体的目标,而是为了让学生与社会、与整个世界和谐相处,乃至引领世界的发展,这就需要有正确观察和分析社会的知识、立场和方法,而思政教育就是帮助学生达成这一目标的重要方法。
复旦大学的“治国理政”系列课程,引入了各个学科的教授们为学生讲授。对学生来说,思政不仅仅是思想政治,还包括科学精神、人文素养、逻辑判断,乃至对世界的正确认知和理解。
这个学期,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新设“中国智造”系列课程,邀请了振华港机的总经理、宝钢的工程师等为大学生讲述民族制造业的发展;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开出“文化中国”系列课程,邀请了在世界贸易组织、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等国际机构的校友,来为大学生讲授中国当代经济发展,坚定中国道路自信……
上海交通大学开设的“读懂中国”系列,师资是校长张杰院士、中国潜艇之父黄旭华院士、中国航母设计师等。黄旭华院士隐姓埋名30年,在没有外援、没有计算机的情况下研发出中国第一艘核潜艇的经历,闻雪友院士为我国海军装备现代化默默奉献的经历,都是思政课的一部分。
如何实现“课程思政”
现在沪上高校的思政课除了引入丰富的师资,还变“思政课程”为“课程思政”。所谓“课程思政”,就是在专业课程中纳入那些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内容。
在上海外国语大学,原本的中外时文选读课,最常见的上法就是老师找一些外文报纸和学生一起阅读、分析。但是从今年开始,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外访问时的英文演讲稿已成为主要阅读材料。思政老师一起参与备课,从内容上为这些演讲稿提供更多的背景资料,让大学生们了解和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讲话精神。据悉,这一做法还将在德国文学作品阅读课上试行推广。
上海中医药大学强调在所有的课程中都要纳入“道”的内容,学校相关负责人说,所谓“道”,就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守。去年到今年,学校共立项20门重点课程,既有医学专业课,也有中国传统文化课程。学校党委副书记朱惠蓉教授称:“这些课程大大拓展了学生们的视野,也有效地培养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是生动的德育教育。”
“神奇”思政课:课内开花课外也香
和传统的思政课不同,上海大学“创新中国”课程既要纳入最鲜活的时政新闻,又要回应大学生对于创新的各种关切,师资团队必须是多学科、跨领域的。没想到的是,随着各路学科“大咖”集聚,这门思政课无形中产生了一个副产品:来自不同学科领域的师生因为有了一个近距离的接触平台,志同道合者自然走在了一起。
任教于上海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肖俊杰副教授,不久前到思政课上去露了一回脸——给大学生讲中国的创新现状,谈谈生命科学研究领域的前沿动态。不想这节课后没几天,一名大一学生就摸到了他的实验室:“老师,如果可以的话,我以后想跟着你做研究。”
和肖俊杰一样,在如今的上海大学,不少专业课教师因为上了同一门思政课收获意外的惊喜。这门名为“创新中国”的思政课,是上大面向本科生开设的通识选修课。学校里最大牌的学者、最会讲课的教授,都争相在这里开讲。只是让“创新中国”课程教学团队没想到的是:对科技和学术创新有兴趣的师生们通过这门课出现了“完美对接”——学生跟上了心仪的导师,导师收到了合意的学生。
这门思政课,真可谓是课内开花,课外也香。
“大咖会”让志同道合者走到一起
“创新中国”授课时独有的“项链模式”,一直为学生们津津乐道:一节课从来不是一位老师从头讲到尾,而是由多位不同学科背景的老师围绕一个主题联袂串讲。所以,学生在课堂上看到的是“大咖会”。
上海大学教务处副处长顾晓英是“创新中国”课程团队发起人。她告诉记者,继“大国方略”通选课之后,学校再推升级版的“创新中国”课程,最初考虑仍是呼应中国当下面临的深刻转型,为本科生推出一门能够第一时间了解我国国情的课程。和传统的思政课不同,这门课既要纳入最鲜活的时政新闻,又要回应大学生对于创新的各种关切,师资团队必须是多学科、跨领域的。
没想到的是,随着各路学科“大咖”集聚,这门思政课无形中产生了一个副产品:来自不同学科领域的师生因为有了一个近距离的接触平台,志同道合者自然走在了一起。
破解现行大学教育诸多难点
随着“创新中国”课程在校园持续走红,包括授课团队成员在内,很多一线教师陷入了思考:没想到一门思政课,竟无形中“破”了现行大学教育的许多难点。
比如,大学如何更理想地推行导师制,实现师生间的自由组队。“很多时候,老师和学生都处于互不了解状态。我想招对学科有强烈兴趣的学生,但因为种种原因,可能真正到我实验室的,都是一些走完成绩排名、专业志愿填报等流程,但对我的研究方向还懵懵懂懂的学生。”肖俊杰说,“创新中国”课给很多授课教师一个启示:招募学生的渠道可以多元,甚至突破院系的围墙。
将信仰写在思政课堂上:记大连理工思政课改革(摘选)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2016年8月15日,龙海波)
8月5日,正值暑假,在大连理工大学(简称大工)马克思主义学院会议室却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赶在2016级新生进校之前,做好新一轮教材体系和课程体系建设工作,这是马克思主义学院在暑假必须完成的一场攻坚战。
多年来,大连理工大学将培养信仰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当做责任和使命,用生动的思政课堂教学对“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的时代命题作出解答。
“大班上课 小班研讨”
“枯燥”、“没意思”……这是不少大学生对思政课的印象,学生要么不来、要么不听成了学校思政课的常态。可在大连理工大学教授杨慧民的课堂上却是一片火热,这里有“马克思朋友圈”的故事,有原创微信视频……“学生愿意来,来了愿意听。”这是思政课堂的生动写照。
“传统的思政课堂是灌入式教学,达不到教学的目的。”2008年,大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将“提高教学针对性、实效性、说服力、感染力”作为一项课题进行专题研究。
经过调研分析,大连理工大学在全国率先开展了“大班授课,小班研讨”的研究型教学模式——200人的“大班授课”讲授理论,30人组成的“小班讨论”结合课堂热点、难点问题展开讨论。
在这样的研究型教学课堂上,辩论赛、情景剧、知识竞赛、模拟联合国等多种新颖地学习形式牢牢抓住了青年学生的特点,将枯燥的理论研讨“动”起来,真正实现了“学理论、讲真话、进头脑”的效果。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部学生王一迪说:“以往学思政课就是单纯为了应付考试,现在寓教于乐的形式让自己迷上了理论学习。”
案例教学“活”起来
早在1980年,设在大连理工大学的中美合作中国工业科技管理大连培训中心,首次在国内引进以美国哈佛大学首创的管理案例教学法。从中得到启示,大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决定打破传统“原理加例子”的教学模式,将案例教学引入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此举成为全国首创。
“案例教学”不仅单纯学理论,更要教会广大学生学会用理论思考现实问题。《“韩流”来袭:从〈蓝色生死恋〉到〈太阳的后裔〉》《屠呦呦:“非常”诺奖之路》《“双十一”:狂热背后的“互联网+”》……一个个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大学生的鲜活生动案例受到学生们的好评,推动了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信仰体系的转化,实现了青年学生“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化工与环境生命学部学生朱杰说:“这些焦点案例是青年学生比较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这拉近了理论和现实生活的距离,让我们在思考具体问题中学到了理论知识。”
大连理工大学思政课“案例教学”逐渐形成示范效应。这里诞生了国内第一本《思想政治教育案例分析》、第一本《高校思政课案例教学法研究》、第一套高校“两课”教学案例丛书、第一套高校思政课“可视化教学案例”、第一套高校思政课“多媒体教学案例”、第一家基于网络环境的“高校思政课案例教学共建共享平台”。
让“红色基因”发挥作用
大连理工大学是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前夕亲手创办的新型正规大学,这是该校特有的红色基因。
36年来,大连理工大学不断探索思政课的新路子新方法,取得了一批成果:两门课入选“国家级精品课”和第一批“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思政课教学团队入选“国家级教学团队”;洪晓楠教授入选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和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魏晓文教授荣获全国优秀教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影响力人物等荣誉称号。
面对“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历史命题,大连理工大学党委提高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重视,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作为重点工作来抓,从办公条件、师资队伍、经费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马克思主义学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座谈会和庆祝建党95周年上的讲话精神,将党史党情融入课堂教学成为新学期思政课教育的重点。
武大思政课慕课教改之探:课堂不追求“剧场效果”(摘编)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2016年11月21日,付晓歌)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面临挑战,师资水平参差不齐,课堂规模偏大,课堂互动困难,教学效果有待提升。虽然所占学分多,但一部分大学生并没有将这些课程真正重视起来,甚至将其当成考试前需要疯狂背诵的学业负担。
“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提出,给思政课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带来了诸多创新机遇。目前,国内其他高校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做了很多探索,清华、复旦、浙大等高校都在推行慕课授课形式,实现思政教学的移动终端化。
武汉大学在思政课与慕课结合上表现出很多不同:首先,该项目是本科4门课程同时上线。其次,课程在国家级慕课平台上投放,背后有国家级教育团队支撑。第三,既尊重统编教材的知识内容,也照顾到课堂教学的需要。
据了解,在出镜教师较少、课程较少的情况下,一门慕课的制作从立项、脚本构建到视频拍摄、上线、整理资源及开始运营,整个周期大概需要3至4个月。
学院实验中心主任陈训威介绍,7月20日确定立项后,只有一个多月的准备时间。8月24日开始正式拍摄,9月26日就正式上线了。出镜的教师达43位,并且涵盖课程较多。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录制出精品,似乎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名师领衔内容为王
武汉大学是我国最早研究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阵地,学科建设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拥有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4门国家级精品课程、3门中国大学精品资源共享课、1项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课题和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4项。
正是因为武大马克思主义学科有这样深厚的理论基础,教师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面对此次慕课的录制,4门课程的教研中心主任身体力行,再次精心打磨授课内容——国家级教学名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研中心主任丁俊萍教授,眼睛高度近视,看不清提词器,录制的周期最长。录制9个知识点,她写了2万字的稿子,还要全部背下来。教材高度概括的内容,她坚持用鲜活的案例表达,希望能让更多学习者增强学习思政理论课的兴趣。
教育部高校思政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研中心主任孙来斌教授为了备课,到图书馆借了20多本书作参考,写了1.2万字的文稿。作为课程负责人,他还审阅并修改了课程组所有教师的脚本、课件与题库。
由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门课程缺乏教学细节,课程教研中心主任宋俭教授坚持把中国近现代史课程总体纲要重写了一遍。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研中心主任、学院院长佘双好教授为了让脚本内容更贴近学生,把脚本发给不同层次的人,集众人之所长,广泛听取意见。
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只有坚持以内容为王,将思想理论讲深讲透讲彻底,而不是追求所谓的“剧场效果”,才能真正增强学生的理论自信。
打磨细节形式多样
“比别人领先半步,我们就是标准,比别人多努力半分,我们就是风景。”课程充分运用慕课特色,精心提炼授课视频,以生动形象的图片、录音及电视纪录片等资料为主体,在视频中插入小测验。此外,还开展生生互评、在线讨论和答疑等活动,为学习者构建教与学的共同体。
“虽然教师的教学经验都很丰富,平时在学生面前也很自信,但是到了镜头前,还是有点不习惯,有的连手都不知道该怎么放。”思修课程教研中心负责人金筱萍教授说。
拍摄前,教师一直在琢磨采用什么样的表达方式。既要站在教材的高度去讲思想政治理论,又要尽量贴近学生的话语体系,学生才愿意接受。教师一边录一边相互传授经验,表现得越来越自然。学院还请了专业主播来帮助教师把关,从仪态到手势,都反复练习。
除了讲课内容形式之外,一点点小细节的处理,教师也不放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分别由9位不同的教师授课,为了避免听众产生审美疲劳,尽量给学习者带来更好的视觉体验,女教师格外注意自己的妆容,甚至考虑到了“撞衫”问题。大家把准备出镜的衣服提前带来,商量着谁穿哪一套。
在线上,武大思政课慕课讨论区“向教师提问”和“学员互动”两个板块,十分热闹。不少学生在这里抛出问题、分享经验。学习者提出的问题要求教师必须在24小时内作答,课程上线后,负责幕后的教师时刻关注着讨论区,做好学习者和主讲教师之间的纽带。学习者提出问题后,讨论区负责人会及时与主讲教师沟通,尽量做到及时、充分回答。
为了方便与学习者更好更快地交流,大家创建了“武大思政MOOC学习群”,由马克思主义学院4个课程组负责运营维护,10多位教师担任管理员。目前已有来自四面八方的学习者2000多人加入该群。
教学相长促进改革
教育就是引出、启发和引导学生去主动思考和表达,从而实现自我认同。
思政课慕课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新的载体。慕课出炉后,学生可以提前掌握知识,产生一些不同的想法。这时,教师需要做的就是与学生展开对话,帮他们解答疑惑,增强他们的主体性。
“学生已经在线学习了与教材相关的内容,教师上课就不能照本宣科了。我们准备做一个课堂翻转的实验,采取讨论交流的教学形式。这是教学理念的变化,即回归教育的本质。”思想政治教育系青年教师刘水静说。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青年教师李学桃认为,慕课不仅使学生受益,也为教师提供了一个发展与提升自我的机会。这种新型的授课方式实际上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重新准备授课内容,更加仔细地去考虑所讲内容的准确性。还有教师认为,慕课真正的价值是由学习者观看带来的数据,通过挖掘和剖析数据,分析学生学习行为,对思政课的教学提高有很大的帮助,也可以借此倒逼教学改革。
编 辑:柳婷婷
审 稿:金海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