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工作简报 >> 正文

2022年第13期(总第216期)

2022年10月21日 10:05 张亚靖 点击:[]


燕山大学教务处         2022年第13期(总第216期)      20221015

     

教学动态

我校多措并举保障线上教学平稳高效运行

 

 

我校召开学生赴国(境)外交流学习研讨会

 

 

我校首次开设交叉学科高水平国际公共选修课程

 

 

我校完成第三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名师、团队)项目评审工作

 

 

我校完成网络公共选修课补选及助教选聘相关工作

 

 

多举措确保线上实验教学高质量有序运行

 

 

教务工作简讯

 

工作提示

 

 

关于2023届毕业生和2022级新生暂停图像采集工作、转发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关于组织开展“专精特新产业学院”建设等通知

 

高教视点

天津理工大学“农场课堂”开讲大学生田间地头上专业课

 

天津大学以“师友计划”完善本科生培养体系(摘选)

 

厦门大学以“四个强化”推进教育数字化改革发展

 

专题聚焦

讲好用好新时代“大思政课”(摘选)

 

湖北科技学院把“思政小课堂”搬进“实践大课堂”

 

山东十所高校联袂打造《大国风范》思政课

 

武汉纺织大学探索思政实践新模式 受益学生2万余人

 

北京联合大学:冬奥志愿者闪耀“大思政课”实践育人基地

 


教学动态

我校多措并举保障线上教学平稳高效运行

107日,我校迅速启动线上线下教学转换工作,并按照上级主管部门统一部署,在严格落实各项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确保教学质量、保证教学进度,妥善做好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多措并举推进线上教学工作,确保“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

自线上教学开展以来,每天1100余人次教师、21000余名学生积极参与线上教学,共有1100余门次课程在线上开展教学工作。校院两级积极协同联动、密切配合,教务处、学处、信息技术中心以及相关教学单位同心“战疫”、协同“作战”。学校广大教师秉承教书育人的初心和立德树人的责任心,利用腾讯会议、学习通、钉钉、中国大学MOOC等直播平台或线上教学平台,全力以赴投入线上教学工作。

2022107-14日在线教学情况统计

日期

开课门次

上课学生数

2022107

1016

21684

2022108

1124

21850

20221010

1178

21971

20221011

1085

20971

20221012

1173

21569

20221013

714

20468

20221014

1122

21452

为保证在线教学质量,学校构建了在线教学质量监测与保障体系,组建了一支专兼结合的线上教学巡查队伍,由教学院长、学院督导、校院两级教务工作人员等组成,并要求各教学单位进行教学自查工作,学校组织动态听课。截至目前,教务处组织处内教职工线上听课119门次,各教学单位组织督导听课414门次,及时发现和处理线上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教学标准不降低、教学内容不缩水”。

疫情当前,学校教学工作将始终坚持“学生为本”教学理念,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并将此次线上教学工作作为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契机,持续推动信息技术与教学工作的深度融合,不断加强在线教学资源和平台的建设,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和育人水平。(供稿人:吴伟龙)

 

我校召开学生赴国(境)外交流学习研讨会

1014日下午,教务处与国际合作处联合召开“共同促进学生出国交流”研讨会。此次会议有效利用了居家办公时间,采用线上方式召开。两个处室相关负责人及负责学生出国项目的工作人员汇集在一起,就学生出国项目全流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进行充分地交流和讨论。此次会议旨在优化学生出国流程和管理,更好地服务学生,为学生办实事,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此次会议既是两个部门间的业务交流会,也是对我校学生出国交流全流程优化管理的重要会议。《燕山大学学生出国(境)学习交流资助管理办法(试行)》《燕山大学学生国(境)外线上交流学习资助管理办法(试行)》《燕山大学全日制本科交换生课程认定和学分转换管理办法》出台以来,规范了学生出国(境)、线上项目、课程认定和学分转换标准,取得了初步成效。会上,两部门共同交流了在制度执行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一致认为,在工作中应继续贯彻落实学生出国相关规章制度,进一步优化学生出国审批流程,做好全流程各环节的闭环管理,力争早日实现学生出国项目线上审批。此外,两部门还对公派留学、校际交流、线上课程等各类学生出国交流项目进行了分类讲解和详细交流,就学生在出国交流时遇到的思政课、体育课、体测等修习和认定方式和问题进行了细致的沟通,并达成一致。

此次会议是两部门在疫情封控居家办公期间创新工作交流方式的有益尝试。两部门人员通过“云办公”“云会议”,就涉及学生出国交流中重要且实际的问题进行了充分沟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今后,两部门将通力合作,多措并举,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更好地服务于我校国际化建设。(供稿人:孙天香、马明建)

 

我校首次开设交叉学科高水平国际公共选修课程

1015日,燕山大学首次开设的交叉学科高水平国际公共选修课程正式开课,将有来自13个学院的699名学生参加学习。该课程的上线标志着我校探索交叉学科专业设置的“山门”自此开启,将有利推进我校优化学科布局,培养高层次复合型创新人才。

本期课程我校共引进了由牛津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国际著名高校教授讲授的7门课程,作为我校本科生2022年秋季学期公共选修课。课程采用线上直播授课模式,为期12周,共16次课,32学时。为提升教学效果,并扎实推进我校交叉学科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工作,特聘请我校教师担任助教,全程跟进每门课程。

在项目执行过程中,教务处与国际合作处协同,形成有效联动,共同推进该课程在我校的落实和开展。下一步,学校相关部门将继续探索将交叉学科国际化课程纳入研究生相关选课体系,把交叉学科建设提升到学科建设的重要位置,将学校的学科布局丰富为“强势工科、优势理科、精品文科、医工结合、提升新兴、强化交叉”。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国家培养大批具有全球视野、全局观念、战略思维、政治意识、能力担当的人才。(供稿人:康玮玮姜新)

 

 

  我校完成第三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名师、团队)

项目评审工作

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教高〔20203号)、《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课程思政示范项目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厅函〔202111号)精神和《燕山大学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名师及教学团队建设方案》工作安排,教务处组织开展了第三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名师、团队)项目评审工作。经学院推荐、教务处审查、学校专家线上答辩评审,最终确定《创新思维与创新方法》等26门课程为燕山大学第三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名师、团队)项目。

截止目前,学校共立项建设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名师、团队)项目48项。学校将根据《燕山大学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名师及教学团队建设方案》要求进行立项项目的示范建设项目提升。通过加强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的合作研究,优化教学团队,提升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完善教学课程大纲,科学设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最终总结课程思政典型案例,以期形成课程思政品牌示范成果。(供稿人:李芹

 

我校完成网络公共选修课补选及助教选聘相关工作

为满足毕业年级学生及因疫情无法返校学习而退课的选课需求,学校组织开展了网络公共选修课的补选工作,学校共组织了15门网络公共选修课课源,其中,“数学与逻辑类”课程7门和“创新创业与发展类”课程8门。本轮补选工作已于1011日顺利完成,选课期间有2门“数学与逻辑类”课程和1门“创新创业与发展类”课程因人数不足而停开,参与此次选课的学生共计307人次。

加强网络课程管理,网课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教务处选聘校内教师作为助教负责课程管理和线下考核工作,共聘任了经管学院、文法学院、理学院、继续教育等4个学院的13名教师担任网络公共选修课的助教。为了保证助教教师助课工作顺利开展,1011日,教务处组织召开了网络公共选修课助教工作线上研讨会。会上,教务处工作人员就助教职责、课程考核、学生管理、工作量计算等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并现场解答了课程管理、学生管理等方面的问题。

1012日,教务处组织召开了网络公共选修课教学平台操作线上培训会。会上,平台工作人员详细讲解了如何利用平台管理学生、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发布作业、发起模拟考试以及利用平台的试题库进行组卷等操作,并现场解答了老师们提出的各类操作相关问题。(供稿人:姜新)

 

多举措确保线上实验教学高质量有序运行

疫情期间,我校实验课按照“应开尽开,虚实结合,质量优先”的原则开展了线上教学工作,对于不具备开展线上教学的实验课程做顺延处理。本周共有96门次课程开展了线上教学工作。为了确保疫情期间实验课程的教学秩序和教学效果,教务处联合相关二级学院进行教学巡查,教务处成立线上实验教学巡查小组,专人专班对每日的教学秩序开展巡查。

同时,为了保障线上教学的质量,教务处及时解决在线教学过程中的相关问题。一是加强与任课教师沟通,努力提高线上教学质量,保证按教学计划执行;二是继续加强线上教学管理,通过多种方式提升学生在线学习积极性,确保学生的出勤率;三是指导和协助任课教师制定备选方案和应对措施,做到一课一策、一人一案;四是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及时的沟通和帮助,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够完成线上课程的学习。(供稿人:刘静)

 

教务工作简讯

近期,教务处针对《燕山大学本科专业动态调整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面向21个教学单位和相关职能部门征求意见和建议,目前各教学单位和职能部门意见和建议已返回,教务处将根据反馈意见进行修订和完善。(供稿人:马明建)

近期,我校启动了燕山大学第六届课程思政教学竞赛组织活动。竞赛分院级初赛、校级复赛两个阶段。目前各学院正在开展院赛选手选拔和竞赛准备工作,校级复赛将于11月上旬开展。(供稿人:宋歌)
    为帮助教师更好的了解学校教学管理文件要求,近期我校组织开展了教学管理文件学习培训活动。前期教务处、教师培训中心对相关文件进行了系统梳理,并结合文件核心要求编制重点内容习题材料,方便教师对相关内容的理解。(供稿人:宋歌)

为进一步落实上级部门关于劳动教育的相关文件精神,学校组织各教学单位制定劳动教育实施方案,确保劳动实践教育活动的落实。截止目前各教学单位已全部上报实施方案。教务处后续将持续关注各学院劳动实践实施情况。(供稿人:马明建)

近期,按照教育部和省教育厅相关通知要求,学校完成了2022年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申报推荐工作。目前,机械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学院、建筑工程与力学学院和车辆与能源学院的5项成果申报推荐材料已提交至省教育厅。(供稿人:李小特)

为确保我校教学质量管理平台更换后各学院评教工作顺利开展,1011日下午,教师培训中心组织各学院质量平台系统管理员召开了平台使用问题反馈会,针对各学院在金智教学质量管理平台上线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开展了意见征集和讨论,会上共收集亟待解决的问题和系统功能优化建议14个,会后教师培训中心工作人员将会同金智系统研发人员对收集到的问题逐条分析并逐一解决。(供稿人:张亚靖)

近日,教务处完成了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国家抽检专家遴选工作,并在国家专家信息管理系统中进行了专家信息核对,1010上传专家信息确认单,在教育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专家信息上报工作。(供稿人:邵迎杰)

近日,教务处完成了本科学生实习数据(202191-2022831日)的填报工作,在全国大学生实习公共服务系统中共计上传实习数据17655条。(供稿人:邵迎杰)

109日、11日,为确保2022-2023学年毕业设计工作的顺利开展,教务处分别组织新、老毕业设计系统开发人员召开了线上交流会,会上对毕业设计流程、论文检测功能及如何与教育部毕业论文抽检系统对接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供稿人:邵迎杰)

工作提示

近期教学工作提示

序号

工作内容

截止时间

备注

1

关于2023届毕业生和2022级新生暂停图像采集工作的紧急通知

107

 

2

关于燕山大学第三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名师、团队)项目评审结果的公示

1010

 

3

关于结业生参加重修考试的通知

 

1130

 

4

转发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关于组织开展“专精特新产业学院”建设的通知

1031

 

 

高教视点

天津理工大学“农场课堂”开讲

大学生田间地头上专业课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2022109 陈欣然

“老师,为什么吃番茄可以美白呢?”“因为番茄中富含维生素C和番茄红素,它们可以有效清除我们体内代谢所产生的自由基……”近日,天津理工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师李彩文带领40多名大一新生走进学校“明理农场”,上了一节别开生面的“农场课堂”专业启蒙课。依托学校“明理农场”和实验室专业设备,学生体验了从食物采摘到成分药理分析的一整套流程,独特的专业教育课给他们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据介绍,本次教学活动设置了“劳动采摘实践”“农场环境治理”“专业知识介绍”“药物分析检验”等板块的理论与实践内容,从专业角度让学生对农作物的收获方法、环境治理、药用价值、营养分析等有了全面认识和了解。这节集合了生态文明与劳动教育的专业教育活动,大大激发了学生们从事化学和药学专业研究的内在动力,让他们对自身所学专业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和很多同学一样,我之前没有过农田的劳动经历。老师今天带领大家来到田间地头,我们感受到劳动的快乐,也学习了化学和药学等专业知识,增强了生态文明意识。”化学化工学院2022级新生吴宝镇兴奋地说。

近年来,天津理工大学不断深化课程思政改革,推动教书育人工作创新,把生态文明教育、劳动教育融入人才培养过程,依托“明理农场”“明理工厂”等载体,采用沉浸式、互动式等教育形式,打造了思政教育、专业教育、劳动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四位一体”的课程思政新模式。

“明理农场”建于20215月,位于学校明理湖西侧,占地6600平方米。学校聘任专业教师、园艺工作人员等担任劳动技能导师,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构建完善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指导学生在自己的“责任田”进行农作物种植、花卉培育等劳动实践活动,让劳动教育落地见效,同时注重与专业教育相互融合,形成了具有学校特色的劳动+专业教育育人体系,推动了课程思政改革走深走实。

 

 

天津大学以“师友计划”完善本科生培养体系(摘选)

(来源:科技日报 20221012日)

原本研究生专属的“一对一”导师制,现在本科生也可以享受了。日前,天津大学发布了《关于加强跨学院大类本科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实施“师友计划”,在专业教师中选聘了730位师德师风高尚、教学科研能力和专业指导能力较强的教师担任“师友”导师,使学生全面客观地了解所学专业,“手把手”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通过言传身教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天津大学2022级本科新生成为该项举措的首批受益者。

实现本科新生全覆盖:新学期开学,除了辅导员、班主任等“标配”外,天津大学新入学的本科生还拥有一名“师友”导师,该导师将从思想、学业、生活等多方面为学生提供全方位指导和帮助。“师友计划”更加注重在专业兴趣及大类招生条件下对学生未来专业选择的指导,解决学生学业发展上的困扰。“师友计划”还帮助本科生尽早适应大学生活,做好大学四年生涯规划,树立远大志向。

据介绍,“师友计划”聘请专业教师担任“师友”导师,目前已实现天津大学4618名本科新生全覆盖。“师友计划”中导师与学生建立亦师亦友的关系,与其他育人力量共同为新生扣好大学“第一粒扣子”。在天津大学2022级本科生“师友”导师培训会上,天津大学党委书记杨贤金为导师们亲自讲授“开学第一课”,希望导师们能够全面深入了解学生,潜移默化引导学生,形成育人合力,成为让学生想得起、信得过、找得到、靠得住的良师益友。

提供全方位指导帮助:“‘师友’导师不单在学业、思想等方面给予我指导,帮助我明确未来学业的发展方向,在生活上也给予了很多关心,让我感觉心里暖暖的。”天津大学2022级电气自动化与信息工程学院电气信息二班的张倩说。

本次选聘的“师友”导师,将在两年聘期内深入学生宿舍,与所带学生定期面对面交流,从思想引领、专业认知、学业指导、生涯规划、社会科创实践等角度,引导学生涵养家国情怀、锤炼品格。同时,导师们还需要把学生“扶上马,送一程”,在学生确定专业后,继续跟踪指导,为学生答疑解惑。

“作为一名教师,教书育人是本职,陪伴学生也是一件幸福快乐的事

情,希望我能在接下来的时间里积极引导、帮助他们,享受与学生的共同成长!”天津大学建工学院“师友”导师张金凤说。

据悉,此次“师友计划”是天津大学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三全育人”“五育并举”人才培养综合改革,有效应对本科生大类招生背景下人才培养工作的新形势与新挑战,是切实加强本科生思想政治工作,特别是提升跨学院大类本科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精准度和针对性的有力举措。通过该计划的实施,将充分发挥专业教师在教学科研、专业认知、学业帮扶、生涯规划等方面的育人功能,构建起辅导员、班主任、“师友”导师协同配合、优势互补的全员育人体系,不断完善通专融合、本研贯通的本科生人才培养体系。

 

厦门大学以“四个强化”推进教育数字化改革发展

 (来源:教育部网站 2022930日)

  厦门大学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关于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把信息化建设作为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抓手,持续强化系统设计、多元投入、课程建设、教师培训等工作,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积极探索信息时代教育治理和人才培养新模式,努力推进数字化转型,赋能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

  强化系统设计,构建数字教育新格局。成立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完善工作体制机制,构建“部门协同、校院联动”的信息化工作格局,搭建“信息、平台、教师、学生”四大服务支撑体系。优化学科专业布局,新增人工智能、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网络空间安全等本科专业,新增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电子信息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成立人工智能研究院,打造跨学科拔尖人才高地。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各专业培养方案与信息时代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相适应,着力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强化多元投入,推进教学服务新基建。实施教学硬件设施优化改造工程,建设一批智慧教室,探索翻转课堂教学、混合式教学实践模式。搭建数字教育管理服务平台,启用教室录播资源、标准化考场监控管理平台,构建全方位联动的智能信息服务体系,支撑线上线下混合式研修模式和教学服务管理。上线本研一体化教务系统,建立“课程体系一体化、教学资源调度一体化、师生服务管理一体化”的本硕博人才培养服务管理平台。建设集评价管理、巡课签到、移动评教、听课评价、改进反馈等功能于一体的智慧课程教学评价系统,推进实施本科课程教学评价,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优化教育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和数据支撑。利用虚拟现实、人机交互等技术打造虚拟仿真实验与实践教学课程,培养学生综合设计和创新能力,医学虚拟仿真等3个实验教学中心获批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加大教育信息化资金投入,为“数字校园”“智慧校园”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强化课程建设,探索资源共享新模式。坚持“提升高阶性、突出创新性、增加挑战度”的标准,打造一批课程应用与教学服务相融通的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构建国家级、省级、校级三级教学资源建设体系。建成22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0门教育部精品视频公开课,63门省级、222门校级线上一流课程。强化网络课程建设,建成263间支持线上线下同步直播授课的多功能教室,推进113门慕课在中国大学MOOC开课,共计开设870期,总访问量达2718万人次。建强网络课程资源库,保障疫情期间4000余门课程的线上教学,确保学生学习不延期、质量有保障。运用新技术、新手段,发挥学科优势,支持中西部地区高校教师进修培训。自2015年至今,累计举办17期大数据师资培训班,为400余所高校培训教师600余名。

强化教师培训,助推教学改革新突破。开展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行动试点工作,打造集智能学习环境、智能教育技术应用、智能教学策略研究于一体的“智慧方案”。开展多样化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培训,融合信息技术指导、平台与软硬件使用、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研讨等内容,鼓励教师利用信息化手段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推动课堂教学提质增效。依托虚拟教研室、教学课程组定期开展集体备课、教学研讨等,交流线上教学及混合式教学经验,推动线上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以线上一流课程、教研项目申报立项为抓手,帮助教师遵循线上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自主学习规律,开展线上教改研究。完善课程评优机制,遴选推广慕课与线上线下混合式典型教学案例,发挥精品课程的示范引领作用,着力提升教师队伍信息化能力和素养。

专题聚焦

讲好用好新时代“大思政课”(摘选)

(来源:人民日报 2022919日 赵婀娜)

  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政课非常必要,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

  当前,思政课建设整体上进入质量提升和内涵发展的新阶段。前不久,教育部等10部门印发《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旨在以“大思政课”建设为抓手,持续推动思政课和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从思政课到“大思政课”,一字之别,体现了办好思政课的理念再更新、视野再开阔、格局再拓展。这就要求坚持开门办思政课,强化问题意识、突出实践导向,同时也要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推动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

  目前,一些地方和学校对思政课建设的重视程度还不够,开门办思政课、调动各种社会资源的意识和能力还不够强,有的学校教师数量不足、质量不高,课程思政存在“硬融入”“表面化”等现象。面对这样的实际,“大思政课”是破解当前思政课建设突出问题的有效路径。应当力求在破解难题、推动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针对性、提升有效性,实现入脑入心。

  讲好用好新时代“大思政课”,需要大格局。办好思政课,要放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来看待,要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来对待。同时,思政课教学是一项非常有创造性的工作,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必须注重方式方法,努力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还要结合青少年身心特点、顺应技术发展趋势,主动运用新媒体新技术,增强课程的时代感和吸引力。

  “大思政课”之大,大在是一门社会大课、一项系统工程,要求善用“大”的资源、汇聚“大”的合力。一方面,组织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教学,把思政课堂搬到更多现实场景中,让学生在实践中认识社会、锤炼意志、积累经验,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融入人生选择和现实行动,为青少年构筑精神基石、夯实人生根基。另一方面,拓展工作格局,整合多方资源,扩展课堂半径,形成覆盖课堂、校园、社会,“点线面”一体的思政大课堂,汇聚全社会育人合力,在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中形成启智润心的育人整体氛围。

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必须打造更多高水平思政“金课”,必须善用“大思政课”。凝聚众智、久久为功,充分调动ac全社会力量和资源,建设“大课堂”、搭建“大平台”、建好“大师资”,我们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把思政课办得越来越好,教育引导学生坚定“四个自信”,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湖北科技学院把思政小课堂搬进实践大课堂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20221012日 墨等

“学校食堂拥挤,希望增加食堂窗口。”“是否可以考虑建立校内医务室”……近日,湖北科技学院临床医学2021级学生、思政课教师、校领导及相关部门共同参与了一堂特别的思政课:“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这也是该校师生共同缔造美丽校园,创造美好生活的一次生动实践课。

该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刘侣萍特意策划了本次实践教学活动,要求同学们以“我为湖科发展更好献一计”主题开展校内调研,走出课堂深入校园,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最终调研成果在本次实践教学成果汇报会上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

课堂上,10名学生代表走上讲堂重点围绕“食堂就餐难”“垃圾桶数量少”“如何科学规划垃圾桶摆放线路”“教室环境设施有待更新”等问题作调研成果展示,并提出了很多建设性意见与建议。

“以学生为中心,是办学的出发点,同学们要以主人翁意识共同建设我们美丽校园。”该校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李志雄以及职能部门同志一一回应学生的问题,希望在学校管理中积极推动师生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

《校园环保》实践组代表学生关业勤感慨说,当自己的课外调研呈现在课堂上,并且在现场就能得到学校的回应,真切地体会到自己作为主人翁参与学校发展的价值意义,也感受到了思政课的魅力。

近年来,该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不断推动思政课程教学改革,既用好课堂教学,也直面学生现实关切和思想困惑,积极推动系统讲授、专题教学、实践教学“三位一体”与“研究型+互动型”教学两翼的“一体两翼”模式不断转型升级,让“思政小课堂”走向“思政大课堂”。

 

山东十所高校联袂打造《大国风范》思政课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20221012日 魏海政

近日,在山东省教育厅的指导下,由山东中医药大学倡议并牵头,山东省“长青联盟”十所高校联袂打造推出的《大国风范》在线特色专业思政课程累计选课达到2万余人,互动56万余次,选课高校达到29所。该课程着力将思政教育与专业知识有机结合,在专业教育中彰显思政元素,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熏陶。

《大国风范》特色专业思政课程于20213月正式线上运行以来,整合了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师范大学等山东十所高校优势学科、特色专业的力量,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道德修养,深入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各院校分章讲授,每校一章,从至圣先师、大医精诚、大国精工、大国工程、大国之声、大国之行、大国女杰、至诚至信、大国工匠、大国良师等十个方面,介绍了师范、医学、交通、艺术、管理等多个领域的发展历史、杰出人物和当代使命。

山东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大国风范》创新思政课教学内容,将专业与思政有机整合,突出山东的地域特色,并以在线开放课程的形式,突破了选课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并以一个个生动的形象、鲜活的事例,教育引导学生爱国、励志、求真、力行,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学生广泛了解各学科知识的同时,树立高尚的品德,勤勉的学风,有力推动了人文教育和专业教育有机结合。

据了解,《大国风范》思政课目前已开设3个周期,正在进行第4个周期的运行。除山东的10所高校外,还有河北大学、辽宁传媒学院、新疆警察学院等全国各地的19所院校选课,选课学校达到29所,深受各高校师生的喜爱和欢迎。

 

武汉纺织大学探索思政实践新模式 受益学生2万余人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20221010日 程墨 尚紫荆

近日,武汉纺织大学传媒学院学生余天和沈洪恩对外展示了自己团队的思政社会实践作品:3D建模“青山铭忠骨纪念碑”,这是武汉纺织大学深入开展思政实践取得的系列成果之一。包含余天团队在内,该校已有2万余名学生从思政实践教学模式中受益。

据悉,余天和沈洪恩团队反复策划选题和行动方案,深入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烈士陵园进行实地调研,最后使用MAYA软件进行3D建模。历时数月,他们设计出了这座生动3D模型的英雄纪念碑。余天表示,给它起名“青山铭忠骨纪念碑”,体现了人民英雄前赴后继、誓死效忠的爱国精神,在设计中加入蜡烛和烛台这些元素,是为了表达自己深深的崇敬和追思。

“将思政实践、专业实践与‘三下乡’社会实践结合起来,这种‘三合一’的思政实践教学模式可以统筹推进高校实践育人协同创新。学生们能同时收获专业能力的强化与思想政治素质的提升,实现成才与成人的统一。”该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朱丽霞教授说。

据了解,武汉纺织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经过了十余年的不断探索,逐渐形成了规范化的思政实践教学模式。近年来,该校学生的思政实践作品多次在“全国高校大学生思政课艺术作品展”、“我心中的思政课”微电影大赛等赛事上脱颖而出,2万多名学生从思政实践教学模式中受益。

 

北京联合大学:冬奥志愿者闪耀“大思政课”

实践育人基地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2022930 施剑松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施剑松)日前,北京联合大学与首旅集团签署“大思政课”实践育人基地共建协议书并续签《校企人才培养发展战略框架协议书》。首旅集团党委常委、副总经理吴金梅在签约仪式上介绍,北京冬奥延庆赛区餐饮和住宿服务保障工作,得到国际奥委会主席托马斯·巴赫的高度好评和各国运动官员的一致称赞,来自105个国家和地区的400余封感谢信的背后,离不开北京联合大学254名冬奥和冬残奥专业服务师生的出色表现。

多年来,北京联合大学向首旅集团及其下属企业输送了数百名优秀的实习服务生和卓越的管理人才。202110月,冬奥和冬残奥专业服务生选拔时,北京联合大学与首旅集团启动“大思政课”实践育人项目,254名学生服务冬奥和冬残奥的生动实践完成了对项目运行机制的系统检验。

北京联合大学党委书记楚国清表示,双方共建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是校企合作的典范,也是双方共同促进学生专业课堂学习与社会现实教育相融合的重要平台。双方未来将围绕服务北京“四个中心”建设,合作共筑“大思政课”实践育人平台,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充分发挥合作育人功能,共同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更大的力量!

楚国清说,希望同学们继续弘扬“胸怀大局、自信开放、迎难而上、追求卓越、共创未来”的北京冬奥精神,在“后冬奥”时代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使命担当,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编辑:

张亚靖、贾周圣

审稿:

宋俊杰

 

 

 

上一条:2022年第14期(总第217期) 下一条:2022年第12期(总第215期)

关闭

联系我们

微信公众号:ysujwc 学生意见邮箱:xsyj@ysu.edu.cn 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河北大街438号  燕山大学 066004
Copyright © 燕山大学教务处
技术支持:燕山大学信息技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