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工作简报 >> 正文

2022年第12期(总第215期)

2022年10月06日 11:50 张亚靖 点击:[]

燕山大学教务处         2022年第12期(总第215期)       2022930

     

教学动态

我校开展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系列研讨活动

 

 

我校组织教师参加“全国高校虚拟教研室建设及教育教学创新培训班”

 

2022年秋季学期课程思政建设工作进展情况通报

 

我校开展“碳达峰、碳中和”领域建设意愿征集工作

 

我校系统布置2022年秋季学期本科教学质量监控工作

 

我校完成2022年秋季学期学堂在线平台选课工作

 

我校开展实践教学安全情况检查工作

 

教务工作简讯

学院采风

问题导向夯理论 现场教学提能力——记机械制造装备课程现场教学

 

 

外国语学院开展2022年秋季学期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双向融合”联合备课系列教研活动

工作提示

 

 

关于就《燕山大学本科专业动态调整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组织学生补选网络选修课、开展首届燕山大学“学生最喜爱的教师”评选等工作的通知

高教视点

西南财经大学积极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摘选)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卓越学院:本科生可修研究生课程

 

 

助力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摘选)——2022年全国高校教师发展中心工作研讨会召开


教学动态

我校开展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系列研讨活动

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近期我就如何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体系等工作开展了系列研讨活动

822日,在完成各教学单位意见征集基础上,教务处组织专家《燕山大学本科生人才培养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及6个附件,开展了意见征集和研讨。与会专家针对培养方案的组织管理、制定与修订、执行、变更、评价等工作内容工作程序与教务处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了深入探讨,特别针对如何进行培养目标的合理性与达成情况分析、毕业要求的合理性与达成情况分析和课程体系的合理性评价进行了充分交流根据专家的意见和建议,教务处进一步修改和完善《燕山大学本科生人才培养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及其附件,近期将进入征求校领导意见环节。

910日,教务处组织专家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和土木工程3专业申请2023年专业认证的申请材料进行了审查和研讨。专家认真研究了三个专业申报材料,申请材料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意见和建议。专业负责人和专业教师就申请材料中的疑点和难点进行了现场咨询和研讨,明确了修改思路。通过研讨,教务处对认证工作中相关文件制定、教师培训等环节也有了更进一步了解。

914日,在处内充分研讨基础上,教务处与招生就业处对正在制定的《燕山大学本科专业动态调整管理办法》进行了专项研讨。此前处内研讨主要集中在对专业动态调整原则、组织与管理、新专业设置条件及程序、新专业建设管理、专业预警条款与招生计划调整、专业评估结果使用、专业退出条款等体系设计层面。与招生就业处的研讨重点集中在专业预警条件和专业退出条件等执行标准层面。通过对历年转专业数据、招生数据和就业数据的分析,明确了专业预警中转专业、招生、就业相关指标。近期,教务处将对《燕山大学本科专业动态调整管理办法》开展广泛的意见征集。

921日,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及《燕山大学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实施方案》对劳动教育的相关要求,学校组织各学院书记、院长以及部分职能部门相关领导召开了协调会,进一步落实劳动教育的实施方案校党委常委、副校长任家东出席了会议。会上教务处解读了《燕山大学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实施方案》文件内涵,劳动教育实践活动的分工和课程管理进行了说明。参会的教学单位和职能部门对相关问题进行了充分的研讨。任家东对开展劳动教育提出了建议和要求他指出劳动教育是国家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重要举措,各学院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以为国育才为目标,做出有品牌、有特色、有意义的劳动教育实施方案。

923日,教务处与国际教育学院、西里西亚智能科学与工程学院就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境外办学项目相关专业教学运行和管理等问题召开了研讨会。双方就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境外办学项目专业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教学运行管理模式毕业资格和学位授予的审核流程以及绩效考核工作量计算等事项达成了一致意见。(供稿人:马明建)

 

校组织教师参加“全国高校虚拟教研室建设及

教育教学创新培训班”

为加快推进我校虚拟教研室建设,提升学校基层教学组织负责人基于虚拟教研室平台组织开展教学研究的能力和水平,探索“智能+”时代新型基层教学组织的建设标准、建设路径、运行模式,922-23日,我组织教师参加了中国高等教育培训中心举办的“全国高校虚拟教研室建设及教育教学创新培训班”,来自各教学单位的基层教学组织负责人教务处相关管理人员21参加了培训。

在为期两天的培训会上,哈尔滨工业大学战德臣教授、上海交通大学余建波教授等专家分别围绕怎样建好虚拟教研室、虚拟教研室政策解读和申报策略、教育部全国性课程教学虚拟教研室建设、如何构建过程与增量评价体系、推动数字化教研活动等内容做了主题报告,中北大学副教授薛英娟东南大学孟桥教授分别结合中北大学杏云虚拟教研室建设探索与实践和首批入选教学研究改革专题类、课程(群)教学类、专业建设类虚拟教研室案例各自分享了在虚拟教研室建设方面的经验。本次培训既有先进经验的分享也有对虚拟教研室相关问题的深度思考,引发了与会教师的广泛共鸣,对提升我校教师信息化教学思维和水平、推动我校虚拟教研室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虚拟教研室是信息化时代新型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的重要探索,该项目建设是教育部推进学校教学现代化、信息化的重要举措。据悉,这校组织参加的第二期全国高校虚拟教研室建设及教育教学创新培训班,期参加人员为各学院教学院长和虚拟教研室负责人两期培训班让与会教师拓宽了思路,不仅对虚拟教研室建设内涵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更为我校开展后续的虚拟教研室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供稿人:李小特)

 

2022年秋季学期课程思政建设工作进展情况通报

为切实推进我校课程思政工作的深入开展,教务处制定了《关于持续推进2022年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的通知》,围绕“深入学习,进一步明确课程思政建设目标要求和重点内容”“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检查,把课程思政全覆盖落到实处”“择优推选示范建设项目,建设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组织开展新教师专题培训,做好课程思政教学质量监控”等重点内容,对2022年秋季学期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做了具体部署,并指导各教学单位开展系列活动。

组织学习课程思政相关文件。教务处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燕山大学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燕山大学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名师及教学团队建设方案》《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双向融合”联合备课教研活动方案》等文件材料编辑印发给各教学单位,组织各教学单位深入学习。

组织“双向融合”联合备课活动。922日,教务处组织秋季学期第一轮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双向融合’联合备课”教研活动,本次联合备课教研活动由文法学院、外国语学院的10个基层教学组织与马克思主义学院的5个基层教学组织共同开展,采取线下形式,每场活动至少有1名学院或教务处的处级干部参加,参加联合备课的教师就如何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教育进行了充分的讨论。

组织开展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方案检查工作。学校组织各教学单位对秋季学期所有课程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方案进行了检查,确保课程思政全覆盖。本次教学检查采用各教学单位自主审查,学校抽查备案的方式进行。截止930日,14个教学单位完成了本次教学检查。在本次课程思政教学检查中,艺术与设计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和建筑工程与力学学院按照课程门次展开检查,相同的课程,不同教师授课,每一门次都提交了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方案。做到了课课有思政,人人有设计。

组织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推选工作。学校组织各教学单位按照《燕山大学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名师及教学团队建设方案》遴选条件,从历次课程思政教改立项课程、课程思政教学竞赛获奖教师主讲课程、各单位知名专家(各级教学名师、教学奖获得者、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负责人)主讲课程中遴选推荐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建设项目共计42项(含已立项项目5项)。(供稿人:李芹)

 

校开展“碳达峰、碳中和”领域建设意愿征集工作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国务院关于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的通知》和《教育部关于印发加强碳达峰碳中和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精神,响应国家“双碳”战略,全面加强“碳达峰、碳中和”人才培养,校近期开展了燕山大学“碳达峰、碳中和”领域建设意愿征集工作。

车辆与能源学院、建筑工程与力学学院5个教学单位结合本单位特色和发展方向,经过充分论证和研讨总结凝练了16项“碳达峰、碳中和”领域建设意愿。其中新专业建设意愿1专业方向建设意愿5项,新资源建设意愿9,科研平台建设意愿1项。

车辆与能源学院提出了“碳储科学与工程”新专业建设的意愿和“新能源汽车”“清洁能源利用与低碳生产、碳捕集与封存、碳排放评估”专业方向建设意愿,拟依托石油工程和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培养具备碳捕集、利用、封存及碳交易方面专业知识,具有石油特色且能引领“双碳”领域未来发展的高级专业人才建筑工程与力学学院提出了“建筑低碳能源与智能运维方向”专业方向建设意愿,此外,还拟建设“碳中和技术创新研究院”,围绕建筑低碳清洁供热、绿色新型建筑材料、建筑可再生能源利用与人环控制等前沿问题,开展研究工作。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提出了“碳中和与绿色低碳科技创新研究”“绿色低碳工程”专业方向建设意愿。此外,征集的新资源建设意愿包含建设“碳达峰、碳中和”网络课程选修课、专业选修课教材等方面

今后,学校将进一步加强“碳达峰、碳中和”领域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逐步构建全面、持续、有效的双碳教育体系,加大双碳领域专业人才培养力度,服务国家能源结构战略转型。(供稿人:李小特)

 

我校系统布置2022年秋季学期本科教学质量监控工作

为进一步落实各教学单位主体责任,推进教学质量监控工作校院两级管理,教务处对2022年秋季学期本科教学质量监控工作进行了系统设计和部署,指导各教学单位有计划、自主开展教学质量监控工作。

质量监控工作包括开学前教学准备检查教学周第1周教学检查听课周活动处级领导听课教风学风专项工作课程思政教学检查教授副教授上课情况核查期中教学检查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情况检查各项专项教学改革项目进展检查年底教学运行情况分析等方面。教务处对各项质量监控工作开展时间、形式、参加人员、教学任务(项目)覆盖面预计报送总结和材料时间监控具体内容及注意事项等做了详细计划,要求各教学单位制定“2022年秋季学期教学质量监控计划表”,并于学期末认真总结工作开展情况。

同时,为了更好地指导各教学单位开展质量监控各项工作,教务处发布了《关于加强2022年秋季学期课堂教学质量监控工作的通知》《关于开展2022年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为本科生上课情况核查工作的通知》《关于持续推进2022年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的通知》《关于开展2020年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结题验收和2021年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阶段检查工作的通知》。截930日,已有11个教学单位提交了教学质量监控工作计划表。(供稿人:王丽慧)

 

我校完成2022年秋季学期学堂在线平台选课工作

为进一步满足学校本科教学需求,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学校近期引进了200门学堂在线平台在线开放课程,并组织完成了2022年秋季学期选课工作。

各教学单位组织教师在学堂在线平台试听了专业相关课程,了解课程基本信息,结合本单位专业和课程的实际情况完成了选课。来自13个教学单位的380余人次选择了132门学堂在线平台的课程用于教师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集体备课、学院青年教师培养、课堂辅助教学等活动。其中,用于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课程13门次;用于课堂辅助教学课程49门次;用于青年教师培养课程86门次用于集体备课课程71门次。(供稿人:李小特)

 

我校开展实践教学安全情况检查工作

为进一步规范实践教学行为,强化实践教学运行保障,检查新学期我校各实验室的工作状态,927日,教务处副处长赵逢达、工程训练中心主任侯培国、副主任刘利刚和教务处相关工作人员检查了里仁实验楼、东校区第三教学楼、机械馆、机制、轧制中心、理学楼等实验室,检查实验课程教学以及学生金工实习安全情况。

从检查情况来看,新学期实践教学运行总体状况良好,各实验室准备充分、保障到位,实践教学运行秩序良好。为确保我校实践教学工作平稳有序运行,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完成一系列的实践课程,教务处将检查实验室纳入常态化管理,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限期整改,结合学校疫情防控要求,精心安排,保障实践教学运行和疫情防控双线共赢。(供稿人:邵迎杰)

 

教务工作简讯

近期,校与麦可思数据(北京)有限公司签署了协议,就2016-2019届毕业生培目标达成与职业发展评价、2021-2024届毕业生培养质量跟踪评价工作达成合作协议(供稿人:李小特)

近期,按照教育部和省教育厅相关通知要求,学校在前期准备工作的基础上正式启动了2022年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申报工作。目前,机械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学院正在按照相关要求积极开展申报工作。(供稿人:李小特)

近期,教育部公布了2022年度新专业申报材料的专家评议结果,我校申报的“智能制造工程”本科专业专家同意率达100%。目前,学校已按照省教育厅要求提交了专业申报公文、校内公示截图、专业设置申请表、专业设置汇总表等材料。(供稿人:马明建)

为确保新版教务系统培养计划课程信息的准确性,使新系统能够更好的服务于后续教学管理工作,近期,我校对2020版培养计划和2021版培养计划所有专业课程进行了全面的核对,并完成了新版教务系统的课程信息录入工作。教务处对各年级的培养计划做了整体的筛查,对新增的劳动教育类课程、思政类课程等分年级进行了维护,对微专业、辅修双学位等课程进行了核对,确保教务系统中的课程信息完整、准确、可查、可控。

(供稿人:姜新)

近期,教务处完成了部分已结题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剩余经费、2021年体美劳心建设经费、2022年度虚拟教研室建设经费和2022年省级教学团队建设经费的拨付工作。(供稿人:李小特)

92223日,教务处组织完成2021级学生块课退改选工作,其中拓展外语I退改选298门次,体育III退改选177门次。(供稿人:董军凯)

本学期我校实验教学管理正式启用了新系统,包括实验课排课和考勤两大模块。经过近一个月的系统调试,目前平台运行平稳,保障了秋季学期实验教学的顺利运行。(供稿人:刘静)

近期,我校公布了2022年春季学期本科生课程教学质量评价结果。前期经各教学单位评选、公示,教务处、教师培训中心审核,本次参评课程3583门次,评选优秀课程788门次,占参评课程总门次的21.99%(供稿人:贾周圣)

近期,我校出台了《燕山大学“学生最喜爱的教师”评选表彰办法(试行)》,并在全校范围内开展首届“学生最喜爱的教师”评选活动。(供稿人:张亚靖)

近期,我校组织各学院遵循“择优聘用、培训提高、严格考核”原则,完成了2022年秋季学期本科生助教岗位聘任工作,共聘任本科生助教53人。此外,经过学生填报,教师及学院审核,教师培训中心复核,我校于近期完成2022年春季学期本科生助教工程量审核工作。(供稿人:宋歌)

近期,我校根据《燕山大学教学名师培育工程实施方案(试行)》及《于开展燕山大学教学名师特聘岗位申请工作的补充说明》相关要求,完成燕山大学2022年教学名师特聘岗位人员评审工作,将于近期组织开展目标责任书签订工作。(供稿人:宋歌)

 

学院采风

问题导向夯理论 现场教学提能力

——记《机械制造装备》课程现场教学

(文稿来源:机械工程学院网站)

921日上午,《机械制造装备》任课教师陈建超、陈恩平组织2019级机制专业1-4班学生,前往燕山大学西校区塔山陈列有8大类31台套机床的机械艺术公园,开展第二轮现场教学活动。

针对现场教学时空多变、实体化教学资源较丰富等特点,在传统的学生参观、教师讲解的讲授式教学方法的基础上,教学团队进一步采取了问题导向的“带着疑问去探索观摩”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师提出并在课前布置机床结构设计中的典型工程问题(例如减轻机床支承导轨的负荷有哪些结构设计、滑移齿轮结构设计时如何保证其平顺变速啮合等)。为加强学生间互动,最大地激发朋辈效应,学生按51组编组并认领问题。各小组须在课前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利用1个学时的时间在教学现场调研核实问题答案并从现场的机床中找到支撑答案的典型机械结构案例。随后在第2个学时中各组进行了汇报演示,最后由教师总结提炼。教学现场秩序井然,同学们认真观摩、汇报、讨论,气氛活跃。同时,教师团队认真贯彻学校、学院关于全力保障因疫情无法到场同学学习的决策部署,专门为5位同学开设了全程现场直播。

课后问卷调查显示,有近90%的同学认为本次现场教学令其大有收获,尤其有近60%的同学认为带着问题去参观的教学设计最能打动自己,是让自己受益的主要途径(其他如教师的总结提炼讲解占到26%)。现场教学达到了预期目的,证明了在现场教学中实施问题导向的教学设计切实可行。学生在经历课前思考——课中现场观摩探索、讲解汇报——教师点评提炼各环节后,能够显著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成就感,促进理论与实践的充分融合,使知识内化为机械结构设计能力。

 

外国语学院开展2022年秋季学期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双向融合”联合备课系列教研活动

(文稿来源:外国语学院网站)

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教高〔20203号)和燕山大学《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双向融合”联合备课教研活动方案》要求,为持续深入推进学校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922日下午,外国语学院与马克思主义学院举办了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双向融合”联合备课教研活动,学院五个基层教学组织参加了此次教研活动。

此次联合备课分为英语组、日语组、西语组、公外组4组,共有9名教师代表进行了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案例分享,之后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进行点评,同时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思考。如在外语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对西方文化的态度;如何将批判性与建设性相结合;语言类课程应该在历史观、文化观、价值观、民族观上达到何种高度;如何树立我国文化价值观的优越性等。同时指出,课程思政首先应正确理解与认识其含义,要将外语学科的思政优势发挥好,更要在开展课程思政时更要注意“因课制宜、准确挖掘思政元素、处理好学术性与政治性的关系并明确将政治性放在首位”这三点。

外国语学院副院长郑占国指出,目前学院各个系室都已积极参与到课程思政中来,但整体上看还不够系统,不够深入。他希望通过这次和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的交流,能够进一步加深教师对课程思政的理解,从而发现更多以小见大、自然融入外语教学的思政切入点。

教务处副处长赵春梅提出了英语课程思政中的七点思考,包括注重专业要素、分配好各个模块思政目标、处理好素质与思政的关系、抓好初衷与重点等问题,并提出要积极探索与更多学院的合作可能。

学院党委书记胡铁巍对马克思学院教师来学院指导工作表示感谢,并谈了三点感受,一是课程思政对严守意识形态阵地发挥积极作用;二是学院语言学科做好课程思政尤为重要;三是肯定学院教师在课程思政建设上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绩。最后提出三点希望:一是希望马克思主义学院能够继续给学院提供帮助和指导,建立常态化机制;二是希望各教工党支部在课程思政建设工作中充分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三是希望学院教师进一步提炼经典案例,在深化“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实践育人+文化浸润”育人格局建设上突出外语特色,走在学校前列。

工作提示

近期教学工作提示

序号

工作内容

截止时间

备注

1

关于就《燕山大学本科专业动态调整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的通知

1010

 

2

关于组织学生补选网络选修课的通知

1010

 

3

关于2023届毕业生信息核对及图像采集工作的通知

109

 

4

关于2022级新生学籍信息核对和图像采集工作的通知

109

 

5

关于开展首届燕山大学学生最喜爱的教师评选工作的通知

1020

 


专题聚焦

西南财经大学积极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摘选)

(来源:教育部网站 2022818日)

西南财经大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通过强化规划设计、坚持重点发力、加强资源支撑,推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走深走实,努力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强化规划设计,绘好综合改革“路线图”。坚持系统谋划、精心设计、一体推进,把“三全育人”综合改革作为新时代推进育人理念和育人方式创新变革的重大命题,着力细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实施方案,落实落细各项工作任务和责任清单,分层分类完善各项育人职责和规范,激发各育人系统主动性,增强各育人环节互动性,促进各育人主体联动性,持续完善学校“三全育人”工作制度的“四梁八柱”,着力将“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引向深入、推向实处。

坚持重点发力,打好协同育人“组合拳”。学校党委按照一体推进、协同联动的思路,持续优化全员参与、全时贯穿、全域协同的育人路径,形成“七员共育+四环贯通+十域联动”的“7+4+10”育人模式。联通育人力量,完善全员育人工作格局,构建“干部—教师—辅导员—教辅人员—离退休老同志—校友—家长”的“七员共育”模式。贯通育人环节,推动形成全过程育人工作机制,以“社会需求、学校战略、学生发展”为导向,以统筹部署联动、制度机制联动、协同创新联动、信息数据联动、考核评价联动为重点任务,构建招生—培养—就业—校友工作“四环联动”体系。融通育人领域,落实全方位育人工作举措,精准把握课程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网络育人、心理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资助育人、组织育人“十大”育人体系在育人目标上的内在耦合,统筹办学治校各领域、教育教学各环节、人才培养各方面的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把工作目标落在育人成效上,推动将思想政治工作融入人才培养各环节,推动实现知识教育与价值塑造、能力培养有机结合,打造育人的全景式场域,营造深层浸润的“三全育人”工作格局。

加强资源支撑,打造队伍建设“同心圆”。以入选教育部、四川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和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建设为契机,充分发挥试点院系的示范引领作用,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经验宣传推广,将育人责任纳入各单位、各项工作的制度设计与具体实施环节,从政策资源、队伍建设和监督问效等方面为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提供坚实保障。加强政策支持和资源支撑,在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制定中坚持优先保障“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工作的基础建设和经费开支,按照要求严格执行各类标准,落实好工作人员、设施设备和活动场所等条件保障,确保“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加强队伍建设和骨干培养,建强思想政治工作队伍,进一步优化考核、评价、晋升机制。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严格教师资格和准入制度,在教职工考核评价、职务(职称)评聘、评优奖励中,把思想政治表现和育人作用发挥作为首要指标,引导全校教职工全员积极参与“三全育人”工作。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卓越学院:本科生可修研究生课程

(来源:教育部网站 2022913 蒋亦丰 程振伟)

这个学期,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卓越学院大四学生王丹,每周有五次和研究生、博士生一起上小班课,选修的是与其将来从事研究相关的“高等传热学”等课程。“研究生课程挺适合我的,大家在课堂上开放性讨论很多。”王丹兴奋地说。

本科生可以选修研究生课程,得益于学院新推出的拔尖人才培养实施方案。卓越学院是该校为实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而建的荣誉学院,每年从新生中选拔百余名成绩优异、专长突出、综合素质优秀的学生进行重点培养。

“我们注意到有些优秀学生在课程学习中有‘吃不饱’现象,所以推动学校研究生教学系统和本科生教学系统打通,让部分学有余力的本科生提前学习研究生课程,并推动本科生研究生学分互认。”院长谢建精告诉记者。

根据相关规定,学生所获学分经认定后可替代专业选修课,学生在本校继续攻读研究生专业时,其在本科阶段已获的研究生课程学分,经认定可计入研究生阶段课程学分。2022级拔尖人才创新实验班人才培养方案力度更大。其中规定:每个专业设个性化课程,主要从所选本科专业或其他本科专业的专业课类别中选择,允许学生修读研究生专业课程,建议控制在20学分左右。

这个学期,学院有5名学生选修研究生课程。大三学生高义雄选修的是“计算理论”课,每次和十几名研究生、博士生一起上。“我在搞ACM竞赛时,意识到它主要是设计算法并编程实现,需要学习一些理论课程。所以选研究生阶段的计算理论课,对我来说不存在提前学的问题,就是学习到了一定阶段非学不可。”高义雄表示。

此外,学院还为学生定制了研究生教育阶段的论文写作课,提前培养学生的理论素养。

 

助力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摘选)

——2022年全国高校教师发展中心工作研讨会召开

(来源:光明网 2022920 丛芳瑶)

根据教育部发布的《2021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全国共有高等教育专任教师188.52万人。高校教师不仅数量庞大,而且地位特殊,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在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指导下,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于916日组织召开了2022年全国高校教师发展中心工作研讨会。研讨会为期两天,以线上直播的形式开展,1000余所高校的教师发展中心工作负责人和一线教师相聚云端畅谈。

高等教育出版社陈晓光总编辑在开幕式致辞中对与会嘉宾和参会教师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高等教育出版社开展出版业务转型升级,探索在线教育、教师培训、考试服务等数字化新业务,推动融合发展所做的重点工作和取得的主要成绩;介绍了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在服务广大高校和一线教师、助力高等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工作中所组织的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活动。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武世兴副司长在讲话中对高校教师工作提出了三点思考:一是深刻认识大思政建设的总体要求;二是在落实大思政建设中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三是扎实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取得实效。武世兴副司长指出,在大思政背景下,高校教师发展中心大有可为,也将更有作为。他号召大家共同努力,打造中国“金课”、锻造中国“金师”,用实实在在的教学成果、育人成效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谢维和教授、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秘书长张力教授分别发表主题演讲。谢维和教授表示,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高校教师发展中心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并将其作为教师发展工作的主要思路,帮助教师成长为“自律、自知、自胜、自信、自力”的“大先生”;张力教授对“十四五”时期至2035年的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他强调,高校间与学科间的战略合作方兴未艾,产学研协同创新、深度融合日益成为主流,网络和人工智能已深度介入教师培训,高校教师发展中心应当尽早更新理念、变革模式。来自山东大学、南京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高校的校领导及教师发展中心负责人参加研讨会并发表专题报告,介绍了各自学校的经验方法和工作成效。

本次研讨会上,各方就如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如何构建研究与实践双向互动机制、如何促进本校教师“传帮带”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各方一致认为,高校教师发展中心的角色与定位正在由支持型、服务型转变为主动型、引领型。教师发展中心应当加强教师学习共同体建设,加强校际工作经验交流;应当加强教师培训顶层设计,提升教师培训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促进教师发展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作为面向全体高校的教师发展中心交流互促平台,“全国高校教师发展中心工作研讨会”由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组织召开,将于每年举行一次。

 

 

编辑:

张亚靖、贾周圣

审稿:

宋俊杰

 

 

 

上一条:2022年第13期(总第216期) 下一条:2022年第11期(总第214期)

关闭

联系我们

微信公众号:ysujwc 学生意见邮箱:xsyj@ysu.edu.cn 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河北大街438号  燕山大学 066004
Copyright © 燕山大学教务处
技术支持:燕山大学信息技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