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工作简报 >> 正文

2022年第10期(总第213期)

2022年09月02日 11:05 张亚靖 点击:[]

燕山大学教务处         2022年第10期(总第213期)       2022831

     

教学动态

 

我校完成2022年省级教学名师和省级、校级优秀教学团队遴选推荐工作

 

我校举办2022年新入职教师岗前培训

 

 

我校完成“燕山大学2020年部分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结题验收工作

 

我校2名教师获得FDW教学技能引导员国际认证

 

我校完成2022年微专业招生录取相关工作

 

教务工作简讯

学院采风

 

 

机械工程学院智能制造新工科建设改革虚拟教研室启动会暨第一次工作会成功举行

 

 

经济管理学院组织2022年春季学期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课程验收汇报会

 

 

建筑工程与力学学院与马克思主义学院进行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双向融合联合备课教研活动

工作提示

 

2022年秋季学期学生退、补选课程、做好2022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抽检工作等

专题聚焦

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设立首批“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

 

 

“大思政课”建设有哪些亮点(摘选)——教育部有关部门负责人解读《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

 

 

中国人民大学深入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 着力办好立德树人关键课程

 

北京师范大学系统谋划、一体推进持续加强课程思政建设

 

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摘选)


教学动态

 

我校完成2022年省级教学名师和省级、校级优秀教学团队遴选推荐工作

根据《河北省教育厅关于开展2022年河北省普通本科院校教学名师和优秀教学团队遴选工作的通知》相关要求,学校于7月组织开展了2022年省级教学名师和省级、校级优秀教学团队遴选推荐工作。经各教学单位推荐、教务处审查、学校专家组评审,评选出校级优秀教学团队4个,推荐省级优秀教学团队3个,推荐省级教学名师3名。

2022 年校级优秀教学团队名单

序号

所在单位

团队名称

团队负责人

1

机械工程学

智能机器人与机电系统教学团队

建涛

2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计算机系统及软件教学团

逢达

3

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超硬材料学教学团队

4

艺术与设计学院

“新六艺”高校美育教育教学团队

 

2022 年推荐省级优秀教学团队名单

 

序号

所在单位

团队名称

团队负责人

备注

1

理学院

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团队

王明利

2019年校级

2

艺术与设计学院

“新六艺”高校美育教育教学团队

孙利

2022年校级

3

机械工程学院

智能机器人与机电系统教学团队

姚建涛

2022年校级

2022 年推荐省级教学名师名单

序号

姓名

所在单位

备注

1

经济管理学院

靖鲲鹏

2022年推荐省级

2

理学院

 

2022年推荐省级

3

建筑工程与力学学院

胡宇达

2022年推荐省级

此外,学校出台了《燕山大学教学名师培育工程实施方案(试行)》,并启动了燕山大学教学名师特聘岗位申报工作,拟通过设立校级教学名师特聘岗位,建立“滚动遴选、重点培养、目标管理、严格考核、示范引领”的教学名师动态培育机制。(供稿人:李小特、张亚靖)

 

我校举办2022年新入职教师岗前培训

823-25日,我校举办了2022年新入职教师岗前培训活动。本次培训活动包含12个主题报告、廉洁从教承诺书签字仪式、校史馆参观等活动,来自各学院的110名新教师参加了培训。

开班仪式上,任家东副校长结合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重要讲话精神,强调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教师队伍建设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教师的素质、教师的执教能力直接决定着学校的办学能力和人才培养水平。从努力践行“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师德风范;摆正心态,安心从教,加强自我修炼,不断提升自己;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学习落实先进教育理念等方面,建议新入职教师尽快提高教学能力和素质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并提出学校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强师兴校的政策举措和实施方案,积极创造有利于广大教师干事创业、发挥作用、实现个人抱负与人生价值的事业发展平台和政策环境,让大家能够安心从教、热心从教,希望新入职教师能够赓续“匠心为国铸重器”初心,为燕大继续书写新百年奋斗征程。

培训主题报告环节,教务处、教师培训中心邀请了我校4名省级教学名师和多位理论功底深厚、实践经验丰富的教授及资深教学管理人员为新入职教师授课,每位报告人都精心设计,认真准备,将多年的教育教学经验毫无保留地分享给新入职教师。报告内容涉及校史及燕大精神、教师职业特点及礼仪修养、OBE教学理念、教育教学改革、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教务管理常识、教师赴外交流及校友工作等方面。主题报告加深了新教师对岗位要求的认识和理解、增强了爱岗爱校的职业使命感和责任感,提升了基本教学技能,了解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理念、教学及管理要求等,有利于教师尽快完成角色转换,更好地投入到各项工作中。主题报告后,全体新入职教师现场签订了《燕山大学教师廉洁从教承诺书》,并参观了校史陈列馆。(供稿人:宋歌)

 

我校完成2020年部分校级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

结题验收工作

823日,我校完成了2020年部分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结题验收工作。此次结题验收的项目共109项,包括2020年部分校级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2019年及以前校级教改延期项目,项目类别主要为实践教学质量提升项目、线上线下混合式课堂教学研究与改革、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在线课程、课程规范化项目、课程思政教改项目、体验式美育通识课程教改项目。

各类别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的结题验收情况

检查类别

项目类别

项目总数

结题验收结果

结题验收(109项)

实践教学质量提升项目

10

2项优秀;7项合格;1项延期

线上线下混合式课堂教学研究与改革

1

1项合格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

1

1项优秀

在线课程

1

1项优秀

课程规范化项目

19

6项优秀;12项合格;1项延期

课程思政(课程)

44

9项优秀;35项合格

课程思政规范化项目

13

5项优秀;8项合格

体验式美育通识课程

20

4项优秀;16项合格

2020年部分校级教改项目的延期项目将在下一次学校统一组织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结题验收时进行结题验收工作。(供稿人:李小特)

 

我校2名教师获得FDW教学技能引导员国际认证

76-9日,我校选派燕知行教学技能培训团窦燕、史艳国2名培训师参加由武汉轻工大学教师发展中心主办、为期四天的FDWFacilitator Development Wordshop)教学技能引导员工作坊,并获得了国际认证证书。至此,我校获得FDW认证的教学技能引导员数已达到5人。

本次FDW工作坊由武汉轻工大学曾万勇、詹薇、刘滨、李佳等担任培训师,来自燕山大学、贵州大学、石河子大学等4所高校的8名学员在培训师的带领下学习了如何成为ISW工作坊的引导员,设计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通过3次迷你授课和引导练习来深入理解ISW精髓,通过给予和接纳同侪反馈,学会有效倾听,同时提高自己的引导技能,提升有效反馈的能力和教学反思能力,最后8名学员全部顺利完成研修活动并获得国际认证的FDW 国际认证证书。

20217月以来,我校成立了“燕知行”教学技能培训团,聘请了校内9名已获得ISW国际认证证书的教师作为校本培训师,并按照BOPPPS的教学模式开展了五期ISW教学技能工作坊,培训效果良好。组织参加本期FDW工作坊,旨在为我校建立一支可持续发展的教师培训专业团队,能够在今后独立开展ISW工作坊,引导更多教师用先进的教学模式来指导本科教学实践,丰富教师们的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能力和水平。

武汉轻工大学是全国首个建立ISW国际认证中心的高校,曾先后为全国三十余所高校、两百余名教师开展认证培训,举办过ISW及相关教学类培训讲座百余场,为各高校培养了一大批教学能手和教师发展培训师。ISW教学技能系列工作坊由3级培训体系构成,包括教学技能工作坊(Instructional Skills Workshop, ISW)、教学技能引导员工作坊(Facilitator Development Workshop, FDW)和教学技能培训师工作坊(Trainer Development Workshop, TDW)等三个教师培训项目。已获得ISW证书的教师才有资格进阶参加FDW研修,已获得认证引导员FDW资格的教师才有资格进阶参加TDW研修,进一步获得培训师资格。(供稿人:张亚靖)

 

我校完成2022年微专业招生录取相关工作

62日,我校发布了微专业招生通知和招生宣传,共有8个学院的16个微专业发布了招生简章,面向在校生招生。经前期的宣传、报名、调剂等工作,学校最终确定“东方国信工业物联网”、“汇川工业智能控制”、“绿色低碳工程”、“多学科交叉的微电子”、“篆刻艺术”、“文化传承与创新”等6个“微专业”达到开班要求,共招收来自校内11个学院的135名在校生。目前学生已完成了缴费,学校近期将编制课表,组织学生上课。

学校目前共建设16个微专业,自2021年开始招生,已招生专业共12个。微专业的设置旨在给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更大的自主发展空间,提升跨学科专业的学习研究能力,是推进“小而精”基于“微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的重要途径。(供稿人:马明建)

 

教务工作简讯

6月,教务处组织各教学单位完成了2021年燕山大学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立项合同书签订工作。(供稿人:李小特)

6月以来,为贯彻执行教育部关于教材读物选用的各项政策精神,确保我校选用教材教辅读物内容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学校组织完成4次教材教辅及读物的专项排查工作。(供稿人:李芹)

根据相关通知要求,学校组织开展了2020年度河北省高等学校英语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结题验收工作。截至715日,教务处已将3项省级英语教改项目结题材料提交至省教育厅高教处。(供稿人:李小特)

7月,我校组织相关教师参加了第25FD-QM高等教育混合在线课程质量标准研修班,3名教师均获得优秀学员证书。(供稿人:李小特)

截至74日,我校2022季学期本科生公共选修课选课工作顺利完成。在课源征集方面,本次选课共征集我校教师开设课程191门,东西校区开设课程总计245门次。其中,东校区开设课程110门次,西校区开设课程135门次。本次选课,未达到开课人数下限而被停开课程共计17。在选课规模方面,选课人次达15567,其中东校区6084人次,西校区9483人次。因本学期没有使用网课,课源数量较去年同期有所减少。(供稿人:姜新

718日,我校完成了燕山大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测评工作,并于730日前完成了第二批虚拟仿真实验板块课程的推荐工作。根据推荐课程的基本要求,学校对推荐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的内容进行了全面核查,对课程团队以及课程政治性、合法性、完整性、真实性和有效性等进行了严格把关,最终向“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共享平台”申请了5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进行技术复核。(供稿人:李小特)

近期,教务处组织完成了2022年度本科专业设置申报工作,截至730日,学校组织完成了本科专业设置情况、近五年专业撤销情况、智能制造工程专业设置备案申请、6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专业备案申请等事项的网络申报工作。(供稿人:李小特)

815-27日,我校完成了2021-2022学年春季学期第二批期末考试。本次考试共涉及3283门次,其中2019级学生989门次、2020级学生1148门次、20211146门次。同时,为严肃考风考纪,考试期间教务处开启了标准化考场的全程视频监控并安排工作人员巡考,发现违纪、作弊人员100余人次。今后,教务处将协同学校有关部门,加强考试管理和严肃考风考纪,进一步完善学生“乐学、向学、好学”的学习环境。(供稿人:吴伟龙)

截至8月中旬,教务处、教师培训中心春季学期共举办各类线上线下培训活动55场次,累计培训6492人次。(供稿人:张亚靖)

近期,学校组织开展了2022年秋季学期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课程和“大班授课、小班研讨”教学模式课程申报工作,经各教学单位申报、学校审查,共批准14个教学单位的334门次课程在秋季学期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5个教学单位的12门次课程在秋季学期开展“大班授课、小班研讨”教学。(供稿人:李小特)

近期,我校组织开展了河北省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及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报名现场确认工作,此次我校共有210位教师报名参加。(供稿人:宋歌)

近期,学校组织完成了河北省高等教育学会第六届理事会理事候选人和河北省教材委员会专家委员的推荐工作。截至83日,教务处已将3位理事候选人和1位教材委员会专家的推荐材料分别提交至河北省高等教育学会和河北省教育厅德育处。(供稿人:李小特)

 

学院采风

机械工程学院智能制造新工科建设改革虚拟教研室启动会暨第一次工作会成功举行

(文稿来源:机械学院网站)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开展虚拟教研室试点建设工作的通知》精神,做好智能制造新工科建设改革虚拟教研室的建设工作,探索和交流智能制造专业建设改革经验,717日,机械工程学院智能制造新工科建设改革虚拟教研室启动会暨第一次工作会顺利召开。会议采取线上的方式举行,来自燕山大学、天津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中国一重集团有限公司、苏州汇川技术有限公司、北京东方国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70余位高校和企业领导、专家学者参加会议。会议由机械工程学院副院长姚建涛主持。

机械工程学院院长彭艳代表承办单位向大会致辞,他指出,虚拟教研室是信息化时代新型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的重要探索,希望各兄弟院校和企业充分运用教研室平台,打破时空局限、同心协力,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研究,推动智能制造新工科建设迈上新台阶。

会上,虚拟教研室负责人赵永生作智能制造新工科建设改革虚拟教研室工作报告,从虚拟教研室建设背景、建设历程、建设内容等方面介绍教研室的基本情况并提出建设思路,汇报了学院面向智能制造需求所开展的传统专业课程体系升级、新工科专业建设、教学科研平台建设等方面的初步探索。

与会专家围绕智能制造相关议题进行了精彩纷呈的专题报告,为智能制造相关课程内容升级、虚拟教研室的建设提供宝贵的借鉴经验。天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副院长孙涛分享了天津大学跨学院新工科建设方案和整体建构,详细介绍了智能制造工程专业多学科交叉的课程体系以及产学研融合的平台体系,明确指出了信息技术在教学改革中所能发挥的巨大作用;北京精雕科技集团总裁助理兼培训中心总经理李渊志从机内自动化、产品方案、应用案例角度介绍了北京精雕的智能制造相关技术,分享了精密加工领域对智能制造人才的需求。

大会交流研讨环节,一重天津研发中心研究员张雪娇、北京东方国信总经理李卫平、天津中软卓越总经理王占云、苏州汇川技术教育事业部总经理景晨光、天津科技大学张贤坤副院长等分别发言,为虚拟教研室的建设献计献策,围绕虚拟教研室的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课程建设与师资保障、产教融合与创新创业、教学方法与资源共享等方面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并表示愿意发挥各企业/高校的优势与特色支持虚拟教研室的建设。

最后,赵永生作会议总结,感谢参会各兄弟院校和合作单位的领导、专家对虚拟教研室建设工作的支持,期待各成员单位及教师秉持“共建、共享、共赢”理念,通过教研合作、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将智能制造新工科建设改革虚拟教研室打造成为一流示范性教研平台。

 

经济管理学院组织2022年春季学期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课程验收汇报会

(文稿来源:经管学院网站)

71日,经济管理学院组织了2022年春季学期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课程验收线上汇报会。汇报会由副院长靖鲲鹏主持,来自6个系的26位教师对混合式教学课程进行了展示和汇报。

石蕊老师讲授的《短视频运营推广》课程,围绕数字经济、新媒体营销教育前沿,紧扣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发展趋势,贯彻以“学生为中心”和“课程持续改进”教育理念,基于“两性一度”的课程建设总要求进行对标挖潜,对教学中存在的痛点、难点问题进行总结凝练和细致分析,将改革创新的着眼点放在教学目标、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组织、教学评价与反馈。经过四个轮次的总结锤炼,形成了以灵动课堂课程设计为主的课程设计思路。

刘娜老师讲授的《管理沟通与团队建设》课程,秉承“学生是课堂的主角,构建师生学习共同体”的教学理念,基于BOPPPS的教学设计方法(发布课程公告-课堂导入-前测-参与式学习-课后反思实践),依托“中国大学MOOC平台”、“学习通”以及“雨课堂”智能化教学载体,采用“线上‘学习优质教学资源+随堂测验’与线下‘真实典型案例讨论+团建项目实践与复盘’”的混合式教学模式,通过“师生众筹真实沟通障碍问题和解决方案”和“亲身实践与复盘团队建设活动”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以完成自主探究式学习,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灌输”转变为“主动探究知识原理”,以真正实现课程知识内化于心,实践能力外化于行的人才培养目标。

汇报展示后,评审成员就各位教师展示的内容进行了点评。会后,与会教师针对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设计的关联性、考核体系的设计、线上学时结合多元化考核安排的合理性、大班授课多元化考核工作量设计的合理性、线上资源与线下教材的对接和提供的线上资源数量的合理性等问题进行了积极的讨论和交流。此次汇报会对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在创新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手段和多元化考核方面都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对创新本科教学新模式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建筑工程与力学学院与马克思主义学院进行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双向融合联合备课教研活动

(文稿来源:建筑工程与力学学院网站)

为深入推进学院课程思政建设,将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入人才培养体系,着力提升学院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的精准性、融合性、有效性,推动专业课教师与思政课教师双向沟通与交流,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大思政”格局,建筑工程与力学学院与马克思主义学院于630日下午进行了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双向融合联合备课教研活动。考虑疫情防控要求,本次教研活动采取线下线上结合的方式进行。党委书记宗家富、院长赵庆新、副院长郝圣旺和副书记王兵分别参加了土木工程、工程力学和建筑系组织的线上教研活动。线下教研活动由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系主持,在建筑馆211室举行,教师培训中心主任王晶、学院副院长胡建军参加了交流活动。

在各系主任主持下,专业课教师汇报了所承担课程的课程思政教学方案,并以课程思政案例为切入点介绍了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思路。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对汇报教师的课程思政教学方案逐一进行了点评,对课程思政教学提出了许多中肯意见和改进建议。随后,双方就课程思政教学中的难点,如何实现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深度融合等进行了深入研讨交流。马克思主义学院书记王新华在发言中对汇报教师的课程思政教学给予了高度肯定,并对学院的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提出了四点建议:第一,避免一刀切和跟风,要因课、因势、因人制宜;第二,避免肤浅,深入理解课程思政的精髓,做到润物无声;第三,找准课程思政点,做到专业与思政的有机融合;第四,提升专业课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和人文素养,为学院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人才保证。

学院领导班子成员对本次教研活动的意义和取得的成效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对学校教务处、教师培训中心的支持、马克思主义学院给予的悉心指导和帮助以及专业教师的精心准备表示衷心感谢,希望今后继续加强与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教学交流与合作,将联合备课活动长期坚持下去。 

王晶主任在总结讲话中对学院的课程思政建设给予了充分肯定,对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的深入研讨和交流表示赞赏,希望通过本次联合备课教研活动让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真正做到双向融合,取得1+12的效果。 

本次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的双向融合联合备课教研活动,对于优化学院的专业教学体系,提升学院的课程思政建设水平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本次教研活动,全院教师明晰了课程思政教学思路,开拓了视野,学院的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必将在未来的征程上阔步前进,行稳致远。

 

工作提示

近期教学工作提示

序号

工作内容

截止时间

备注

1

关于2022年秋季学期学生退、补选课程的通知

第一周周六日和第二周

 

2

关于做好2022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抽检工作的通知

92

 

3

关于组织2022年春季学期本科生助教岗位申报工作的通知

92

 

4

关于开展基层教学组织达标创优建设工作的通知

926

 

 

专题聚焦

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设立首批“大思政课”

实践教学基地(摘选)

(来源:教育部网站 2022826日)

  近日,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思政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加快构建“大思政课”工作格局,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联合公布首批453家“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首批“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的设立,是落实教育部等十部门《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增强思政课实践教学育人效果的有力支撑,是帮助学生深刻感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真理魅力和实践伟力的有效途径。

此次公布的“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由教育部分别会同有关部门以现有基地(场馆)为基础分专题设立。下一步,教育部将推动各地各校加强与基地联系,探索建立长效机制,形成工作合力,着力打造服务“大思政课”实践教学的优质平台;会同各部门指导各实践教学基地进一步提高服务意识和水平,积极与大中小学对接,开发特色课程,增强实践教学效果。

 

“大思政课”建设有哪些亮点(摘选)

——教育部有关部门负责人解读《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

(来源:中国教育报 2022825日)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的重要论述、关于“大思政课”的重要指示和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教育部制定并印发了《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近日,教育部社会科学司负责人就《工作方案》的制定情况回答了记者提问,认为《工作方案》主要有以下六大亮点:

  一是建构党的创新理论研究阐释和教育教学的自主知识体系。各高校全面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中央宣传部、教育部编写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教材。教育部实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重大专项,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统化学理化和分领域分专题研究,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机融入全面贯穿哲学社会科学各学科知识体系。

  二是建强思政课课程群。各地各校加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课程群建设,形成必修课加选修课的课程体系。高校要统筹全校力量,结合自身实际,重点围绕习近平经济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强军思想、习近平外交思想以及“四史”、宪法法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设定课程模块,开设选择性必修课程。

  三是建好用好实践教学基地。教育部会同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文物局、国家乡村振兴局、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等七部门,利用现有基地(场馆),分专题设立一批“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将思政课堂搬到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第一线,在现场教学中帮助学生深刻体悟党的创新理论的真理魅力和实践伟力。

  四是建设全国高校思政课教研系统。教育部把“大思政课”摆在教育信息化的突出位置,加强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思政教育资源建设。建设“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网络集体备课平台”网络支持系统、“青梨派”大学生自主学习系统、高校思政课教学创新中心资源开发系统、高校思政课教学指导委员会指导审核评估系统、高校思政课教师基础数据系统、高校思政课教师研修培训系统等为一体,共建共享、系统集成、全面覆盖的全国高校思政课教研系统。

  五是实行思政课特聘教授、兼职教师制度。高校要建立健全思政课特聘教授制度,选聘优秀地方党政领导干部、企事业单位管理专家、社科理论界专家、各行业先进模范以及高校党委书记校长、院(系)党政负责人、名师大家和专业课骨干教师、日常思想政治教育骨干等加入思政课教师队伍,讲授思政课;建立健全兼职教师制度,形成英雄人物、劳动模范、大国工匠等先进代表,以及科学家、老同志,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烈士陵园等红色基地讲解员、志愿者经常性进高校参与思政课教学的长效机制。

  六是分层分类开展“大思政课”综合改革试点。教育部围绕实践教学、教师队伍建设、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问题式专题化团队教学和均衡发展等思政课改革创新重大问题,在北京、天津、上海、江西、陕西等地设立综合改革试验区。坚持教材编写、师资培养、理论阐释、教学研究相结合,统筹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院)、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师资培训中心、马克思主义学院等建设,开展“联学联讲联研”活动。深入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持续扩大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试点。

 

中国人民大学深入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 着力办好

立德树人关键课程

 (来源:教育部网站 2022427日)

中国人民大学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牢牢抓住思政课关键课程,深入推进改革创新,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着力打造立德树人“金课”,努力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全面加强组织领导。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不断完善思政课建设机制,切实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领导小组、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领导小组作用,将思政课建设纳入学校党建工作考核、政治巡察、办学质量和学科建设评估体系中。学校党委书记、校长带头抓思政课建设,带头走进课堂听课讲课,带头联系思政课教师,及时了解和重点解决思政课建设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扎实推进校领导和各职能部门负责人深入基层联系学生工作、深入一线了解学生思想动态、深入学生服务发展成长的制度性安排,推动落实校领导兼任班主任和联系班集体、学生党(团)支部工作,进一步完善“成长导师”“新生导师”等制度,着力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

构建完善课程体系。大力加强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并纳入本科生必修课教学方案。新设中共党史一百年、社会主义发展五百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概论等彰显学校“红色基因”、历史传统、学科特色的思政选修课,着力构建螺旋上升、层次分明、条理清晰的“必修+选修”课程体系。抓好“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领导干部带头讲,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和专职辅导员教学协作,探索问题导向的跨学科、多视角协同教学,为学生提供有深度、能“解渴”的形势政策热点解析,进一步提升释疑解惑的时代感和实效性。

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注重发挥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学科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优势,引导教师加强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研究,推出一批优秀思政课教育教学研究成果,为思政课教育教学提供坚实学科基础和学理支撑。建立思政课教师“手拉手”备课机制,注重发挥学科带头人在集体备课中的重要作用,加强教师教学交流研讨和集体攻关,建设思政课教学重点难点问题库。鼓励思政课教师针对学生现实关切和思想困惑,推动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效果,进一步增强思政课教学吸引力、说服力、感染力。

配齐建强师资队伍。制定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方案和实施细则,着力建设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思政课教师队伍。落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后备人才培养专项支持计划”,选拔培养高素质人才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及相关学科的科学研究和教育教学,完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本硕博一体化”培养体系和相关二级学科贯通培养模式,进一步深化和推进教学与科研协同育人。成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审委员会,优化评价考核及奖励机制。健全思政课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职称)退出机制,加强聘期考核,加大激励力度。近年来,一批中青年思政课教师快速成长,1位教师获全国“最美教师”荣誉称号,4位教师在首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活动中分别获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1位教师获第五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

搭建用好平台资源。坚持“高端品质、精实工作、尖端技术”理念,完善思政课资讯平台、理论研究和文献支撑平台、教学资源共享平台、数字化教学平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估平台、大学生思想动态调查分析平台等六大资源平台建设,积极打造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网络集体备课平台。在优化教学资源“供给侧”上下功夫,充分挖掘重大纪念日、重要活动等蕴含的育人元素,不断积累和提炼鲜活案例、生动故事和宝贵素材。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打造党史系列可视化教材,组织师生上好首都百万师生同上一堂党史课。制作“在经历中学习”“在比较中学习”“在反思中学习”疫情防控系列公开课,浏览量超2000万人次。服务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依托学校建设的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先后承办“赓续五四精神 奋进复兴征程”等12场“同备一堂课”活动,在线直播总浏览量达43万人次。

 

北京师范大学系统谋划、一体推进

持续加强课程思政建设

(来源:北京师范大学 202281日)

北京师范大学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通过注重系统设计、优化工作机制、强化研究培训、突出示范引领,扎实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着力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注重系统设计,统筹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制定《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办法》等文件,进一步强化组织保障,创新工作方式,加强多部门协同联动,以校级教改立项为抓手,引导教师不断创新课程思政建设理念与方法。深入开展教师思政,重视选树典型和宣传引领,加强师德师风教育培训,持续提升专业课教师思政素养与思政教育能力。多渠道加大投入,统筹用好校级课程思政教改立项、研究立项和院系立项等方式,多管齐下强化课程思政建设资源保障。注重多维发力,通过课程建设、经验共享、典型引领等方式,持续推进改革创新,确保课程思政建设提质增效。

优化工作机制,凝聚课程思政建设合力。强化以研促教,支持教师开展课程思政教研教改,立项课程思政校级教改项目199项,引导各学科教师将课程思政建设目标与实际教学内容紧密结合,优化在专业课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的方法和途径。注重协同互助,不断完善教学研讨制度,将课程思政作为教师教学研讨的重要内容,推动经验分享与交流互鉴,帮助教师结合不同专业特点精准把握课程思政切入点,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成效。近两年来,学校层面开展课程思政交流研讨会10余次,学部院系集中开展研讨交流50余次。推动以评促建,以课程评优制度进一步调动教师积极性,充分发挥以点带面作用。近年来,评选校级课程思政建设优秀课程87门,持续加强对入选课程及教师的政策、经费等支持,织密织牢课程思政建设保障网。

强化研究培训,提升教师思政育人水平。积极推进师德师风和课程思政专题研究,以“中小学教师师德修养课程指导标准”等课题研究成果为基础,探索构建师德框架与指标体系,引导教师将师德涵养要求转化为教书育人的行动自觉。近年来,发表课程思政相关研究论文近20篇。建立完善教师月度理论学习制度,制定《师德师风教育实施办法》,实现专业课教师全覆盖;深入开展新入职教师培训和新聘任研究生导师、青年教师轮训,将课程思政作为重要内容纳入培训课程体系,累计培训教师950余人次,不断提升教师思政育人能力,加快形成教师思政、师德师风、育德育人和教师专业发展“四位一体”培训体系。

突出示范引领,推动课程思政优化升级。打造“校级—省部级—国家级”三级课程思政建设优秀课程体系,建设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46门、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4门、北京市课程思政示范课程8门,其中3门课程获评北京高校教书育人“最美课堂”。严格落实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科学设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结合专业特点分类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从课程讲授、作业论文、实验实训等多个角度,有机融入思政建设内容,努力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其中,“师魂”慕课获评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吸引近八万人次修读。加大示范课程宣传力度,依托“京师人才培养”等新媒体平台,设立“课程思政建设”专栏,全面展示学部院系开展课程思政建设优秀成果,以特色经验总结指导课程思政建设持续优化升级。

 

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摘选)

(来源:人民日报 202288 蔺庆春)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对于思政课教师来说,既需要让教学内容跟上新时代,又需要不断提高自身能力水平,践行好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

思政课教学涉及多学科、多领域,涉及世情、国情、党情、民情,对教师综合素质要求很高。当前,面对快速变化的世界和中国,面对被称为“网络原住民”的当代青年,只有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常讲常新才能取得较好教学效果,只有立足理论、扎根实践才能把问题讲清楚讲透彻。在思政课堂上,老师应该用情怀打动学生,用理论启发学生,用实践带动学生,达到情理交融、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的效果。

讲好思政课,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在课堂上讲什么、怎么讲,考验着教师的教学能力,需要不断增强课程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比如,在经典原著研读、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等课程中,不妨从马克思本人的经历讲起,让同学们感受马克思热爱生活、真诚朴实、重情重义的人格魅力。通过课堂上的讨论、课堂外的研修,让同学们读懂马克思这一顶天立地的伟人,感悟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真理力量。在思政课堂上,知识是载体,价值是目的,只有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中,才能通过教学活动提升师生的思想素养、涵养信仰境界。

讲好思政课,要用好社会实践的大课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这就要求思政课老师走出校园、走进社会,深入基层、参与实践。例如,在讲解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与管理时,一些参加过挂职工作的教师结合基层经历和一线抗疫故事,帮助同学们更全面认识动态清零政策的科学性和重要性。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要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也需要老师主动上好社会实践的“必修课”,以鲜活实践为素材打开课堂视野,引导学生在知行合一中立鸿鹄志、做奋斗者。

“蒙以养正,圣功也。”思政课是教给学生正确思想的课程,思政课教师要把主责主业落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上来,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做到教书和育人相统一、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做到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加强学习、拓宽视野、更新知识、丰富实践,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教育教学质量,才能讲好每一堂思政课,让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

 

编辑:

张亚靖、贾周圣

审稿:

王晶

 

 

上一条:2022年第11期(总第214期) 下一条:2022年第9期(总第212期)

关闭

联系我们

微信公众号:ysujwc 学生意见邮箱:xsyj@ysu.edu.cn 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河北大街438号  燕山大学 066004
Copyright © 燕山大学教务处
技术支持:燕山大学信息技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