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工作简报 >> 正文

2019年第15期(总第171期)

2020年01月08日 09:09 李洪岩 点击:[]

燕山大学教务处         2019年第15期(总第171期)       20191231 

     

新春献辞

教务处和教师教学发展中心2020年新春献辞

教学动态

我校21个专业入选首批一流本科专业“双万计划“建设点

我校成功举办2019年秋季学期全体教师培训会

教务处组织完成我校2019年一流本科课程评选工作

我校新增2门在线课程上线校外平台运营

教务处成功举办第48期教学沙龙暨第二届移动教学大赛获奖教师颁奖交流活动

我校部分质量工程项目建设取得新成绩

课程评估、教师教学能力与水平评估工作进展情况通报

教务工作简讯

信息通报

2019年度学院教学运行状态评价结果及教学奖励情况通报

教务处组织完成2019年教授承担本科生教学任务情况核查工作

2020届本科毕业设计(论文)选题情况通报

教务处组织完成2019年秋季学期“听课周”活动

工作提示

关于公布2020年春季学期接受教师教学能力与水平评估人员名单、在网上查询2019-2020学年春季学期教学安排及课程表等通知

专题聚焦

“课程思政”引领教育回归“初心”和“使命”(摘编)

消除高校专业课课程思政实施的误区(摘编)

治理之道:深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新春献辞

教务处和教师教学发展中心2020年新春献辞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在2020年新年钟声即将敲响之际,教务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向长期关心、支持我们工作的领导和老师们致以衷心的感谢,向刻苦学习、立志成才的同学们致以亲切的问候,祝福大家新年快乐,工作顺利,学习进步!

回首2019年,是改革创新、锐意进取的一年。在学校党政的正确领导下,在相关职能部门、各学院的密切配合和全校教工的大力支持下,教务处顺利完成各项工作,并取得一定成绩。课程规范化建设、公共(通识)选修课教学改革、“新工科”研究与实践、“大班授课小班研讨”、“超级金课”、混合式教学等教学改革工作扎实开展,各类教改立项近200项,获批9项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项省级英语教改项目、42019年河北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4项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等;专业优化调整和一流专业建设深入开展,停招4个本科专业,新增1个本科专业并开始招生,完成“新工科”专业“机器人工程”、“智能科学与技术”的申报工作,专家审核通过率100%;专业认证和课程评估工作稳步推进,组织6个专业接受认证专家现场考查,组织66名专家对149门课程进行评估;创新创业教育取得新突破,组织获批国家级、省级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55项,成功举办大型赛事6项,在学校认定的一类学科竞赛中获得国家级奖项40余项。

回首2019年,是努力拼搏、追求卓越的一年。本着服务教学,服务师生的宗旨,教务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举办校内教学沙龙、网络培训活动、各类试讲51场次,全年累计组织培训2491人次,选派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参加国内外培训学习150余人次,开展燕山大学首届“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竞赛,新增河北省教书育人楷模1名、河北省教学名师3名、省级优秀教学团队3个;积极推进学校教学资源优化建设和信息化教学建设,完成了第四教学楼一楼、第三教学楼一、二楼以及机械馆部分教室的改造升级,更新多媒体教室设备49套,完成7门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有5门自建课程上线社会平台运行,全面推广使用移动端辅助教学。

旧岁已展千重锦,新年再进百尺杆。我们不负梦想,不负伟大的时代,努力拼搏,奋勇向前。站在2020年的起点上,教务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将以豪迈的气魄、坚定的信心,不断强化内涵发展、促进教学改革创新、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我校建设高水平大学继续努力奋斗。


教学动态

我校21个专业入选首批一流本科专业“双万计划”建设点

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发布了《教育部办公厅公布2019年度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的通知》,我校13个专业入选2019年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8个专业入选河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燕山大学入选首批一流本科专业“双万计划”建设点名单

序号

专业名称

专业代码

专业类

备注

1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080202

机械类

国家级

2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080203

机械类

国家级

3

测控技术与仪器

080301

仪器类

国家级

4

金属材料工程

080405

材料类

国家级

5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080406

材料类

国家级

6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080601

电气类

国家级

7

电子信息工程

080701

电子信息类

国家级

8

电子科学与技术

080702

电子信息类

国家级

9

自动化

080801

自动化类

国家级

10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080901

计算机类

国家级

11

化学工程与工艺

081301

化工与制药类

国家级

12

行政管理

120402

公共管理类

国家级

13

旅游管理

120901K

旅游管理类

国家级

14

英语

050201

外国语言文学类

省级

15

应用物理学

070202

物理学类

省级

16

工程力学

080102

力学类

省级

17

工业设计

080205

机械类

省级

18

车辆工程

080207

机械类

省级

19

土木工程

081001

土木类

省级

20

生物工程

083001

生物工程类

省级

21

工商管理

120201K

工商管理类

省级

49日,教育部发布《实施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的通知》,决定全面实施“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启动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我校高度重视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工作,全校教学工作会议上超前部署安排,召开多次一流本科专业建设专题研讨会,制定《燕山大学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方案》,经学院申报、学校评审、校内公示,最终遴选出26个燕山大学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推荐其中21个专业申报2019年度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据统计,本次教育部共认定了4054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其中,中央赛道1691个,地方赛道2363个;确定了6210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根据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整体部署安排,我校将进一步完善专业建设规划,健全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做好专业优化、升级、换代和新建工作,持续改进专业布局结构,加快国家急需专业建设,提升专业建设水平。同时,学校将加大对首批入选专业的政策资金支持,引导各专业强化专业特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持续提升专业内涵和建设水平。(供稿人:黄丽)

 

我校成功举办2019年秋季学期全体教师培训会

为深入学习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推进我校“双一流”建设进程,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我校于1226日至28日举办了2019年秋季学期全体教师培训会。来自16个教学单位的专任教师、实验教师、专职辅导员1700余人参加了大会。培训会分文科、理科、工科三个场次进行,分别由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主任王晶,教务处副处长齐跃峰、赵春梅主持。

本次培训会围绕“学习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全国卓越人才培养计划,构建卓越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培养新时代双创人才”主题开展。在三场培训会上,赵永生副校长均作了题为《学习全国教育大会精神,高阶思维与高阶学习》的大会主旨报告。他在报告中全面解读了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要求全校教师要把握高教形势的“六新”,围绕“立德树人”目标,落实好“三个责任”,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全面落实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根本任务。随后,赵永生通过Bloom认知领域分类法引入了高阶思维的概念,他表示,高阶学习是培养高阶思维能力的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的高阶学习教学模式下,教师作为高阶知识的掌握者、学习环境的设计者、教育活动的主导者,应通过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高水平的项目式教学既是一种体验式教学,又是一种研究性教学,也是一种问题导向式教学,具有高阶学习教学模式的所有主要特征。他结合MIT和欧林工学院的案例分析论证了能力导向的高等学校课程教学的主要特征,论证了项目式教学在高阶综合能力培养中的重要作用。最后,赵永生提出了我校专业课程建设的基本原则和具体要求。

除通用主旨报告外,教务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还根据每场参会教师的学科特点,邀请了机械学院姚建涛教授、史艳国教授、经管学院李春玲教授分别作了题为《机电专业方向建设与发展思考》、《TRIZ方法与非技术能力培养》和《新文科背景下的教学实践与思考》的报告。王晶还对我校在教学资源建设与环境改善方面的建设成果进行了介绍。

在颁奖环节,为鼓励广大教师积极投身教学工作,增强大家的荣誉感和使命感,学校对获得燕山大学第一届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竞赛、第二届移动教学大赛、2019年优秀本科生创新创业指导教师进行了表彰奖励。(供稿人:张亚靖)

 

教务处组织完成我校2019年一流本科课程评选工作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19年线下、线上线下混合式、社会实践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工作的通知》和《河北省教育厅关于开展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通知》文件精神,教务处组织开展了我校2019年一流本科课程评选工作。

本次各学院共申报了26门课程参加一流本科课程评选。经学院申报、教务处审查、学校专家组评审,共评选出一流本科课程20门,其中,推荐《反馈控制理论》等5门课程申报2019年国家级线下一流本科课程,《大学物理》课程申报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电路原理》等2门课程申报省级线下一流本科课程,《大学计算机—计算思维导论》等3门课程申报省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设计考察》课程申报省级社会实践一流本科课程。

截至1226日,评选结果已完成公示,下一步,教务处将组织相关学院及教师完成推荐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课程的申报工作。(供稿人:黄丽)

 

我校新增2门在线课程上线校外平台运营

1127日,我校自建的《中国传统文化选讲》和《春秋战国史话》2门在线开放课程正式上线爱课程网(中国大学MOOC平台)运营。截至2019年年底,我校共有自建的7门在线课程上线国内主要的在线开放课程平台运营(详情见下表)。

序号

学院

课程名称

负责人

上线平台

1

理学院

线性代数

胡林敏

学堂在线

2

理学院

大学物理

侯岩雪

学堂在线河北省高校MOOC平台

3

机械学院

工程制图基础

董永刚

学堂在线

4

机械学院

机械设计

邱雪松

爱课程网

5

机械学院

液压与气压传动

 

爱课程网

6

环化学院

化学与人类

李秋荣

爱课程网

7

马克思学院

中国传统文化选讲

魏黎波

爱课程网

8

文法学院

春秋战国史话

魏红星

爱课程网

《中国传统文化选讲》和《春秋战国史话》的正式上线,扩大了我校在线课程在校外平台运营的上线规模,提升了学校教师参与在线课程建设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对我校优质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和教学信息化水平提升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供稿人:黄丽)

 

教务处成功举办第48期教学沙龙暨第二届移动教学大赛获奖教师颁奖交流活动

1218日,教务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成功举办了第48期教学沙龙暨第二届移动教学大赛获奖教师颁奖交流活动。本期沙龙旨在深入推进我校教学信息化建设,促进移动端软件辅助教学优秀案例推广,活动由教务处副处长赵春梅主持。

活动中,赵春梅强调了新形势下信息化手段辅助教学的重要性,并结合2019年教育部开展的一流“金课”建设项目混合式“金课”的申报情况,介绍了我校混合式教学课程的建设情况和移动端辅助教学的开展情况,指出开展教学信息化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在颁奖环节中,赵春梅介绍了移动教学大赛的评选规则,宣布了第二届移动教学大赛获奖名单,并向获奖教师颁发了奖品。本次大赛共有20名教师获奖,其中,一等奖2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5名,优秀奖10名。在交流环节中,与会教师分享了使用移动端教学的感受和经验,并就移动端平台中讨论、作业批阅、版本更新、视频发布等方面功能的完善提出了改进意见和建议。

目前,教务处已将教师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反馈至超星移动端平台客服,接下来教务处将持续跟进软件的改进工作,使平台功能得到进一步完善。(供稿人:李文静)

 

我校部分质量工程项目建设取得新成绩

1219日,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发布了《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公布有关企业支持的2019年第一批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立项名单的函》,我校获批5项项目,其中,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项目2项,师资培训项目2项,实践条件和实践基地建设项目1项。截至目前,我校共获批40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

1227日,教务处组织完成了2020年河北省高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推荐工作,本次共推荐《传热学》等5门课程。截至目前,我校共推荐申报了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2门。(供稿人:黄丽)

 

课程评估、教师教学能力与水平评估工作进展情况通报

2019年秋季学期课程评估任务于开学初确认,学校组织各评估小组召开了专题会议。通过课程文件审阅、听课、学生座谈等环节,专家们对课程的教学文件与教学设计、教学过程、课程考核、教学效果及持续改进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评估。由于部分待评估课程的考试需在学期末进行,课程评估结果尚未发布。

1210日,我校组织教师开展了2020年春季学期教师教学能力与水平评估申请工作,截至1217日,共计审核通过了58名教师的评估申请,名单已在教务处及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网站上公布。目前,认证通过专业的教师和规范化建设立项课程评估的教师已在系统中提交了评估申请,正陆续上传相关教学文件。(供稿人:徐鹤)

 

教务工作简讯

1230日,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举办的2020年工程教育认证受理专业培训在武汉召开,我校组织2020年认证受理专业负责人及相关教师20余人参加了网络直播同步培训,受理专业的3位认证工作主要负责人参加了现场会议。(供稿人:宋歌)

近日,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教务处组织经管学院相关教师完成了《创业与企业管理》和《创业与企业经营实训》2门在线课程的视频录制工作。截至12月底,学校完成了10门在线课程的视频录制工作。(供稿人:黄丽)

因学校标准化考场容量有限,为保证考场资源合理利用,教务处于1212日发布《关于大学外语四、六级考试文明诚信告知书》,明确自2019年下半年全国大学外语四、六级考试起,凡笔试报考后无故缺考者,将禁止其报名参加下一次考试。

1214日,我校2019年下半年全国大学外语四、六级考试在东、西校区举行,本次考试报名总人数18360人,无故缺考考生数600人,实际参加考试人数17760人,总缺考人数为近3年来最低。(供稿人:王一行)

 

信息通报

2019年度学院教学运行状态评价结果及教学奖励情况通

按照《燕山大学教学工作二级管理实施方案(试行)》(燕大校字[2016]161号)(以下简称“方案”)中二级学院教学工作绩效考核指标与标准,学校对学院2019年度的教学运行状态进行了评价。现将评价结果公布如下:

2019年度学院教学运行状态评价结果

排序

学院名称

1

机械工程学院

2

电气工程学院

3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4

理学院

5

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6

车辆与能源学院

7

马克思主义学院

8

经济管理学院

9

艺术与设计学院

10

建筑工程与力学学院

11

文法学院

12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13

外国语学院

14

体育学院

根据方案中有关条款,2019年度学校对相关学院奖励具体情况如下:

1、教学优秀奖

教学优秀奖根据各学院年度教学工作绩效考核结果来评选,每年教学工作绩效考核总分排名前4名的学院为优秀,给予教学优秀奖。

2019年度获得教学优秀奖的学院及奖励额度表

排 序

学 院名 称

奖励额度(万元)

1

机械工程学院

41.247

2

电气工程学院

45.672

3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54.085

4

理学院

58.997

合计

200.001

2、教学进步奖

根据各学院当年相对于上一年的各类教学管理单项考核进步情况,分别设立教学运行、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质量与成果4教学进步奖,每年每个奖项评选出1个学院(进步奖在未获得教学优秀奖的学院中评审)。

2019年度获得教学进步奖的学院及奖励额度表

奖 项

学 院名 称

奖励额度(万元)

教学运行与管理

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23.263

专业建设

外国语学院

31.687

课程建设

艺术与设计学院

26.624

教学质量与成果

马克思主义学院

18.427

合计

100.001

3、教学贡献奖

根据优中选优的原则,凡是取得能够提升学校发展核心指标、提高学校影响力的标志性教学成果者,给予教学贡献奖。

2019年度获得教学贡献奖的学院及奖励额度表

学院名称

项目

项目名称

贡献奖

奖金额(万元)

合计

(万元)

机械工程学院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16

51.118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11.2

产学合作

机器人液压驱动系统柔顺控制教学案例研发

0.615

在线课程

《液压与气压传动》完成在线课程建设

0.615

《机械设计》完成在线课程建设

0.615

《传热学》完成在线课程建设

0.21

《机器人技术》完成在线课程建设

0.21

教学成果奖

基于工程教育国际实质等效的三三三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施

5.001

制图类课程体系建设及教学研究与改革实践

0.21

地方高校机械类三三二一创新拔尖”“一体化培育体系构建方法

0.51

面向工程需求的本科课程高阶项目群构建与实施

0.51

教学团队

先进成形工艺与装备教学团队

1.212

一流本科专业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1.2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1.2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

机构创新设计虚拟实验平台

0.4

工程机械虚拟驾驶实验

0.4

学科竞赛

6.09

审核评估整改

4.92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教学成果奖

材料类教学与科研相融合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0.51

5.9

教学团队

无机非金属材料学教学团队

0.3

一流本科专业

金属材料工程

1.2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1.2

学科竞赛

1.37

审核评估整改

1.32

电气工程学院

教学成果奖

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及新工科建设

0.21

17.352

三阶递进六元协同”——三创融合的工科人才培养模式实践

0.51

专业认证背景下双主线五层次高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0.51

教学团队

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团队

1.212

一流本科专业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1.2

自动化

1.2

测控技术与仪器

1.2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

智能工厂虚拟仿真实验项目

0.4

学科竞赛

5.46

审核评估整改

5.45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电子信息工程

8

40.165

电子科学与技术

10

产学合作

基于PaddlePaddle平台的机器学习课程建设及双创实践

0.615

基于CPS的《计算机网络原理》课程 混合式教学改革

0.615

基于PTA在线训练考试的C/C++课程教学模式探索

0.615

百科荣创的师资培训对《嵌入式系统》课程群及指导学生创新创业活动提升作用实践

0.615

依托迪芝伦科技旨在校企双赢的EDA课程设计指导教师培训实践

0.615

教学成果奖

能力提升为先的知行融合教学新范式

0.21

全栈实例迭代的软件工程专业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0.51

教学团队

面向工程的软件类教学团队

0.3

一流本科专业

电子信息工程

1.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1.2

电子科学与技术

1.2

学科竞赛

8.01

审核评估整改

6.46

经济管理学院

产学合作

基于产学合作的会计学专业实践基地建设

0.615

8.66

教学成果奖

基于产政学研创多维度全过程的旅游管理专业综合改革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0.21

新工科背景下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建设探索——燕山大学工业工程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为例

0.51

一流本科专业

旅游管理

1.2

工商管理

1.2

就业创业指导课程

创业与企业管理

0.615

学科竞赛

1.07

审核评估整改

3.24

外国语学院

教学团队

通用英语+”大学英语教学团队

0.3

6.9

一流本科专业

英语

1.2

学科竞赛

1.18

审核评估整改

4.22

建筑工程与力学学院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10

16.74

教学成果奖

知识建构、实训拓展、质量提升立体式驱动土建类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0.51

教学团队

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与实践教学团队

0.3

基础力学教学团队

0.3

一流本科专业

土木工程

1.2

工程力学

1.2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

不同荷载工况组合下结构、构件响应与性能测试虚拟实验

0.4

学科竞赛

0.6

审核评估整改

2.23

理学院

产学合作

数理统计中方差分析方法的教学设计

0.615

17.635

面向数据科学的《数值代数》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0.615

数据结构与算法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建设

0.615

基于实例式教学的硬件描述语言课改项目

0.615

燕山大学嵌入式系统师资培训

0.615

在线课程

《大学物理》完成在线课程建设

0.42

《线性代数》完成在线课程建设

0.42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完成在线课程建设

0.21

教学成果奖

基于PBL的混合教学模式在大学物理课程中的研究与实践

0.51

教学团队

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团队

0.3

一流本科专业

应用物理学

1.2

信息与计算科学

0.5

学科竞赛

3.96

审核评估整改

7.04

文法学院

教学成果奖

燕山大学人文社科类通识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0.21

4.7

教学团队

中国语言文学教学团队

0.3

一流本科专业

行政管理

1.2

汉语言文学

0.5

学科竞赛

0.39

审核评估整改

2.1

马克思主义学院

教学成果奖

红色旋律引领奋斗征程”——构建高校本科生思政课三位一体教学体系

0.51

4.682

互联网思维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创新

0.51

教学团队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教学团队

1.212

审核评估整改

2.45

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在线课程

《化学与人类》完成在线开放课程建设

0.615

8.715

《大学生疾病预防与健康教育》完成在线课程建设

0.21

教学成果奖

面向开放共享虚实结合递进式信息化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及其在化工类人才培养中的应用

0.21

一流本科专业

化学工程与工艺

1.2

生物工程

1.2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

化工生产过程虚拟仿真训练

0.4

甲醇制氢生产过程装备仿真设计实验

0.4

学科竞赛

1.38

审核评估整改

3.1

艺术与设计学院

教学成果奖

面向区域社会服务、构建交互式教学体系:特色设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0.21

8.11

基于OBE—CDIO理念的TTR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0.21

教学团队

设计类联合金课教学团队

0.3

一流本科专业

工业设计

1.2

环境设计

0.5

学科竞赛

2.14

审核评估整改

3.55

体育学院

教学成果奖

以新型器械为核心手段的乒乓球教学及训练方法的创建与实践

0.51

3.93

教学团队

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团队

0.3

一流本科专业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0.5

审核评估整改

2.62

车辆与能源学院

产学合作

秦皇岛野外地质实习基地虚拟仿真教学平台建设

0.615

5.135

在线课程

《地球科学概论》完成在线课程建设

0.21

教学成果奖

集散教训相结合的创新教育教学方法

0.21

一流本科专业

车辆工程

1.2

能源与动力工程

0.5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

汽车拆装虚拟仿真实验教学

0.4

热力发电厂仿真实验教学

0.4

学科竞赛

0.3

审核评估整改

1.3

合计

199.742

(供稿人:徐鹤)

 

教务处组织完成2019年教授承担本科生教学任务情况

核查工作

近期,教务处组织完成了2019年教授承担本科生教学任务情况核查工作。根据人事处提供的教授名单,经与学校(含里仁学院)2019年教学任务比对、核查后,将初步核查结果返给各学院进行进一步核实确认,现核查工作已经完成。

根据《燕山大学关于教授承担本科生教学任务的规定(暂行)》文件规定,具有教授职称的专职教师,每人每年至少独立承担48学时(3学分)的本科生课程;在各学院担任院级领导工作的教授,或者在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国家级科研平台机构工作的教授,每人每年至少独立承担24学时(1.5学分)的本科生课程;在学校党政机关兼任中层及以上干部的教授可以根据工作情况,自行确定是否承担本科生课程。不承担本科生课程的,每人每学年至少为本科生开设4次讲座;联合承担本科生课程的,每人每年至少承担8学时;实行年薪制的教授所承担的本科生教学任务按聘任合同约定的条款执行;年龄大于60岁延聘的教授,由所在单位与教师本人按照相关约定执行。根据《燕山大学高层次人才引进及培养暂行规定》:学校引进和培养的BCD类高层次人才,在聘期内履行相应专业技术岗位的岗位职责和相应任务的前提下,还应每年承担至少1门以上本科核心课程的讲授任务,开设前沿讲座(鼓励英文授课)。

2019年各学院教授授课情况

学院

2019年在岗教授人数

承担授课任务人数

符合学校文件人数

不符合学校文件人数

联合授课符合人数

承担授课任务比例(%

满足学校文件比例(%

总数

未承担授课任务数

机械学院

88

86

78

10

2

8

97.73

88.64

材料学院

39

34

34

5

5

2

87.18

87.18

电气学院

61

58

52

9

3

8

95.08

85.25

信息学院

49

46

44

5

3

2

93.88

89.80

经管学院

38

37

33

4

1

2

97.37

86.84

外语学院

14

14

14

0

0

0

100

100

建工学院

21

21

20

2

0

2

100

95.24

理学院

32

31

30

2

1

1

96.88

93.75

文法学院

26

25

25

1

1

1

96.15

96.15

马克思学院

7

7

7

0

0

0

100

100

环化学院

26

26

25

1

0

1

100

96.15

艺术学院

16

16

15

1

0

0

100

93.75

体育学院

11

11

11

0

0

0

100

100

车能学院

11

11

10

1

0

1

100

90.91

国家重点
实验室

12

9

7

5

3

2

75

58.33

国防科技
学院

1

1

1

0

0

0

100

100

继续教育
学院

2

2

2

0

0

0

100

100

合计

454

435

408

46

19

30

95.81

89.87

截至1115日,全校共有教授467名,其中,因病休、出国、行政考核等原因不在岗教授共有13人。经核查,2019年全校454名在岗教授中,未承担本科生授课教学任务的教授共计19名,占比4.2%(部分教授因教学计划调整导致本年度授课任务不足);未按照《规定》要求承担本科生教学任务的教授共计46人,占总人数的10.1%;部分高层次人才没有达到学校考核要求。

对于在2019年承担本科生教学任务中未达到学校文件要求的教授,教务处已将有关情况反馈至相关学院,并要求学院及教师在2020年度进行整改;对于在2019年未承担本科生教学任务且不满足学院及学校相关文件要求的教授,教务处将上报至人事处。(供稿人:冯艳)

 

2020届本科毕业设计(论文)选题情况通报

根据学校教学工作安排,2020届本科毕业生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工作于20191216开始。截至30日,全校61752020届本科毕业生中已有5044名完成选题,总体进展程度为81.68%,具体情况见下表:

院系

应届毕业生

已完成选题学生数

进度

机械学院

798

689

86.34%

材料学院

221

146

66.06%

电气学院

944

696

73.73%

信息学院

886

739

83.41%

经管学院

674

618

91.69%

外语学院

268

265

98.88%

建工学院

352

249

70.74%

理学院

343

320

93.29%

文法学院

455

392

86.15%

环化学院

475

430

90.53%

艺术学院

366

224

61.20%

体育学院

59

57

96.61%

车辆学院

334

219

65.57%

合计

6175

5044

81.68%

(供稿人:侯明宇)

 

教务处组织完成2019年秋季学期“听课周”活动

为贯彻落实我校《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意见》,加强课堂巡视和监督,我校从2018年春季学期开始组织“听课周”活动,截至目前,已经连续组织四个学期。

2019秋季学期“听课周”活动共持续13周(教学周第214周)。教务处建议学院在此期间自行选择教学任务比较饱满的一周作为“听课周”,开展理论课听课活动。活动要求各学院每位领导、督导听课次数不少于2次,每次时长不少于45分钟,重点考查学生出勤率、学生听课效果、教师讲课效果、教师教学规范性等情况,并要求课间与学生沟通,及时了解学生听课感受。

本次“听课周”活动大部分学院组织情况良好。据统计,我校14个学院共计119人对224名教师课程进行听课,共计听课289门次,人均听课2门次。从整体上看,全校大部分学院组织情况良好(详细情况见下表),但也存在个别学院领导和督导没有参加“听课周”活动,听课范围较小,仅限于满足学校要求等问题。从听课反馈的情况看,存在部分课程学生出勤率不高(个别课程出勤率为60%左右)、部分学生在课堂睡觉、玩手机,个别教师授课无课堂互动、与学科前沿结合不紧密、课件制作水平低等问题,此外,移动端辅助教学使用情况及“课程思政”教学理念融入等方面有待进一步加强。

学院

听课领导人数

听课督导和其他教师人数

领导听课情况

全体人员听课情况

人均听课次数

听课教师人数

听课
次数

听课教师人数

听课
次数

机械学院

5

15

10

10

27

38

2

材料学院

5

4

11

11

15

19

2

电气学院

5

6

10

10

19

20

2

信息学院

3

4

6

6

15

15

2

建工学院

5

3

10

10

14

16

2

理学院

5

2

9

10

13

14

2

环化学院

4

7

8

8

13

21

2

车辆学院

5

3

8

10

13

16

2

经管学院

4

2

8

8

12

12

2

马克思
主义学院

3

3

8

8

17

20

3

外语学院

4

7

8

8

23

24

2

文法学院

3

2

7

7

13

14

3

艺术学院

3

2

17

30

20

50

10

体育学院

4

1

8

8

10

10

2

合计

58

61

128

144

224

289

2

质量监控是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各学院应该强化质量保障主体意识,学院领导和督导应该切实发挥质量督导的重要作用,加强课堂教学质量监控。(供稿人:冯艳)

 

工作提示

近期教学工作提示

序号

通知名称

截止时间

备注

1

关于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的通知

13

请各学院提交总结报告

2

关于2020年上半年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报名及证书领取的通知

18

请相关同学关注考试通知

3

关于公布2020年春季学期接受教师教学能力与水平评估人员名单的通知

115

请相关教师上传教学文件

4

关于201720182019级学生2019-2020学年春季学期补考网上报名的通知

223

请相关同学关注通知

5

关于在网上查询2019-2020学年春季学期教学安排及课程表的通知

请相关老师和同学关注通知

6

关于试用“中国知网”大学生课程作业管理系统的通知

请相关老师和同学关注通知

7

关于20192020学年秋季学期期末考试安排的通知

请相关同学关注考试信息

8

燕山大学本科生学业成绩评定说明

请各位同学关注通知

9

关于继续推广使用移动端软件开展信息化教学的通知

请相关教师关注通知要求

 

专题聚焦

“课程思政”引领教育回归“初心”和“使命”(摘编)

(来源:中国教育报,20191223日,丁义浩王刚) 

“课程思政”作为一种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必然要遵循和符合思想政治教育的一般规律,其中,“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要求,“形成协同效应”是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目标指向。若要正确回答好“课程思政”是什么的问题,就必须厘清“课程思政”的主体、内容和目标的内在规定。

主体规定:以坚定的政治立场承担育人使命

“课程思政”要求高校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把思想政治教育放在突出位置,深入分析课程内容,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只有当教师自身真正理解、信仰和践行马克思主义时,才能在教学中有效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因此,教师必须加强政治理论学习,认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明确政治立场,加强理论修养,努力做到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把爱国情感、社会责任、理想信念、职业道德等内容传授给受教育者,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引导学生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再者,教师必须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道德魅力与职业精神,通过以身示范与言行感染,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内容规定:以多维的课程设计彰显价值属性

教育是一项面向人、为了人的工程,要在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过程中将某种精神与某种价值传递给受教育者。在新时代强调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对教育本质的解蔽与重识,是要将教育内容从知识维度、能力维度深入到价值维度,这是向教育“初心”回归的必然选择。

作为教师,要在设计课程内容时不断丰富教学维度,重视对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运用,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到授课计划之中,这意味着要对课程内容进行深度开发,对课程进行整体科学架构,努力提炼教学内容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使课程不仅要实现学生对知识积累、能力提升的需要,还要有针对性、有计划性地对学生的道德理念、价值观念进行引导。蕴含在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不是生硬的从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移植过来的,也不是要消解专业教育的原有目标,而是要在坚持立德树人的基础上,立足课程的自身特点,对课程进行深度开发与深层设计,充分挖掘专业知识所蕴藏的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激活各类课程的价值属性,涵育学生的精神世界。所以,“课程思政”建设不能追求统一模式,不能确定同一指标,更不是新增几门课程,必须注重多样化、追求个性化、遵循渐进性。

目标规定:以深刻的思想体悟培育时代新人

“课程思政”的一大优势就在于,它能让学生在学习各种知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想洗礼和情感陶冶,更好地实现自身思想素质和政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必须坚持立德树人目标,以情动人、以理服人,以对教育的热爱和对学生的关爱拉近与学生之间的情感距离,在润物无声、化育无形的过程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

“课程思政”要在课程目标设计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找准关键、突出重点,努力让学生形成符合本学科的科学精神和研究态度的同时,成为“价值理性视野下人格健全、品行端正的‘自由人’”。所以,“课程思政”不能片面地推崇“唯量化”评价,而是要将教育教学向理想信念教育、学术能力培养、社会责任培育等多向度延伸,培养一批批“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大学生,使他们成为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排头兵和主力军。

“课程思政”对主体、内容和目标的内在规定决定了其不是一项“口号化”“标题化”的“面子”工程,而是新时代对全体教育工作者增设的一门“必修课”,是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突破口”,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一次“寻根”工程,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复杂性、专业性集于一身的“正本”工程,是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稳致远的“筑基”工程。

 

消除高校专业课课程思政实施的误区(摘

(来源:中国教育报,2019117日,彭爱萍)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但是在轰轰烈烈的课程思政实施中,专业课的课程思政存在一些误区,一定程度阻碍了课程思政的有效推进。

误区一:专业课课程思政认识的片面化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课程思政进展如何,思想认识起决定性作用。一些专业课教师对课程思政理解有误,存在以下片面认识:一种认识是把专业课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混同化,把课程思政要求的“充分挖掘”专业课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片面地理解为不顾一切地“过度挖掘”。这样不仅会顾“思政”而失“专业课程”,而且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另一种相反的认识是把专业课程教学与思政教育割裂化。在开放时代尤其是当今智能化时代,学生的灵魂塑造和精神培养更为重要,作为教育工作者之一的专业课教师,更需要把人的价值观培养放在重要位置,主动把“价值体系、知识体系、能力体系”的有机融合作为专业课的课程观。

误区二:专业课课程思政目标的模糊化

实施课程思政,要厘清和明确课程思政的目标定位。目前对课程思政的标准制定和指导还在探索中,由此带来一些专业课教师对专业课程的思政目标制定不明确、不具体。教学目标分为课堂教学目标、课程目标、教育成才目标三个层次,这就要求高校相关部门和专业课教师进行分级课程思政目标的制定。对专业课课程思政目标的制定,既要服务于大思政目标的实现,又要指导具体的课堂教学小思政目标的设计。其一,课程思政目标的制定维度,学校教务部门、专业负责人、课程负责人需要共建环环相扣的多级课程思政目标。其二,课程思政目标的实现维度。专业课教师在课堂上面向学生进行信息传播,期望学生的变化不专指知识和能力的提高,还包括感情的沟通、精神的愉悦和行为的改变等。所以,专业课程的教学目标应集知识、能力、思政“三位一体”,其中的思政目标是学生的情感、态度、行为等方面的多重显效。

误区三:专业课课程思政实施主体的单一化

专业课课程思政的实施主体主要是专业教师,专业教师的“道术”越高,学生的获得感越强,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越好。但事实上,不论是专业教师的个体素养,还是专业教师团队的整体力量,都滞后于课程思政的高要求。究其原因,一是由于课程思政推行时间不长,一些专业课教师个体素质还停滞在原有的知识能力圈层,需要快速冲破知识能力的单一层面,进而实现话语体系的融合及“专业课教师+思政课教师”双重角色的转变。二是课程思政教师团队力量的单一化。目前,大多数专业课教师仍在各自阵地开展课程思政教学,迫切需要得到整合与指导。高校可成立课程思政教学指导委员会,有条件的高校还可扩大规模,组建“1+1+N”多人作战团队,集结专业课教师和思政课教师及相关教师组成教学知识链团队,提升课程思政实施主体的综合能力。

误区四:专业课课程思政内容的拼接化

著名学者、华东师范大学邱伟光教授对课程思政概念的阐释,即“课程承载思政,思政寓于课程”。“寓于”一词形象地点明了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的关系,课程思政不是把两者简单拼接,而是两者的有机融合和无缝对接。思政内容融入专业课程,更要遵循教学规律,凸显专业课程的学科特点。因为专业课程是课程思政的承载体,只有专业课程这个承载体站稳了,其承载的思政内容才能有效着陆;专业课教师只有保证专业课程的含金量和吸引力,才能在此基础上发挥好育人作用。

要做到思政内容与专业课程的有机融合,专业课教师需要把握融入的思政内容比例、时机频次、方法技巧。适度设计融入节点和融入频次,采用潜在的、不易察觉的隐性传播方式,做到专业内容与思政内容“转场自然”,使学生情感与思想自然升温、“水到渠成”。

误区五:专业课课程思政评价的浅表化

采用量表进行教学测评是教师课堂教学最主要的评价方式。虽然目前大多数高校教务部门在教学测评中增加了课程思政测量指标,但是课程思政测量指标相对弱化,难以全面客观评价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新兴的课程思政教学应是“物质场域+精神场域”,评判的维度应是“知识+能力+精神”的综合实现。因此,目前需要建立课程思政的科学评价标准和可行性的评价指标。一是适当增加课程思政效果的测量指标和权重;二是从课程思政目标的制定、思政内容的选择、思政内容的融入方法、学生对课程思政的获得感等维度进行全面评价;三是在量化测评基础上加强质化评价,如增加教学督导课程思政随堂听课的点评及对学生课程思政学习效果的深度访谈等。

总之,目前专业课课程思政改革还处于不断探索与研究过程,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误区。但随着课程思政建设的成熟,所有课程协同育人的“大思政”效应将会得到更好的发挥,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将会更好实现。

 

治理之道:深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来源:人民日报,201999日,谢辉)

习近平同志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的重要举措,旨在使德育与智育相统一,推动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北京工业大学注重加强课程思政建设,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取得积极成效。

抓好教师这一关键主体。习近平同志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教师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教师的育人意识和育人水平直接影响着课程思政的效果。高校在为培养高素质、专业化思政课教师队伍搭建平台的同时,也要为专业课教师开展思政教育创造条件。我们建立完善全方位、多层次教师培训与发展体系,教育引导专业课教师围绕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把教书和育人结合起来,不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也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位的“大先生”,牢固树立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同频共振的教学理念;以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通过理论学习、党性教育、社会调研等多种方式,提高专业课教师的政治理论水平和人文素养,不断提升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学全过程的能力;组建课程思政教学共建团队,形成课程思政专门化结对制度和常态化运行机制,由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做专业课共建人,指导和帮助专业课教师深挖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在日常开展思政讲堂、交流研讨、主题实践等活动。

抓好课程这一重要载体。针对人才培养特点和学生思想特征完善课程教学体系,是保证课程思政建设取得实效的重要方面。我们秉承“课程承载思政”和“思政寓于课程”的理念,优化课程设置,将思政内容贯穿于通识教育课程和专业教育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目标、授课计划、培养方案、教案设计等各个方面,以课程规划制定促进思政体系建设;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明确课程思政的内容和要求,根据不同专业课程特色,合理嵌入育人要素,以润物无声的形式将正确的价值观传导给学生,使课堂教学的过程成为引导学生学习知识、锤炼心志、涵养品行的过程,实现育人效果最大化。特别是对于优质课程,实施重点课程立项,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以课程为平台,注重促进课堂内外联动,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将课程教学与专业实践、社会实践相结合,提升课程思政教育的引领力,形成课程整体育人的联动效应。

抓好学院这一主要阵地。学院是高校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承担着培养人才的主要任务。各学院应结合专业和学科特点,考虑学生不同成长阶段的接受能力,围绕高校课程思政总体部署,出台相应的制度和举措,把课程思政建设落细、落小、落实。我们将学院作为主要抓手,积极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比如,建筑工程学院制定专门的课程思政实施方案,明确目标和任务,打造“1+2+N”建设模式,注重各类课程育人功能的全面发挥。材料学院将课程思政成效纳入考核评价体系,强调把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法治意识、社会责任、人文精神与教师绩效考核挂钩,通过绩效指标向教师传递学院课程思政的要求与导向,引导教师实现观念与行动的双重转变。

 

 

 辑:李洪岩 宋歌 

 稿:王晶 

 

上一条:2020年第1期(总第172期) 下一条:2019年第14期(总第170期)

关闭

联系我们

微信公众号:ysujwc 学生意见邮箱:xsyj@ysu.edu.cn 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河北大街438号  燕山大学 066004
Copyright © 燕山大学教务处
技术支持:燕山大学信息技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