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动态
我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接受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复评现场考查
5月27日至29日,我校信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接受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复评现场考查。
5月28日上午,副校长赵永生、任家东,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及学院负责人,专业教师代表参加了认证现场考查见面会。赵永生向专家组介绍了我校专业认证相关工作开展情况及对此次接受认证专业的支持情况。专家组听取了专业负责人张世辉教授围绕OBE顶层设计,课程环节、教学环节及生产实习对毕业要求的支撑,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培养等内容所作的汇报。专业教师代表、学院及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对专家组提出的非技术能力培养、青年教师培养、教学经费投入、培养方案修订、学生学习过程跟踪评价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认真解答和说明。
会后,专家组实地考查了图书馆、大学物理实验中心、电子实验中心、工程训练中心及专业实验室。在三天的现场考查中,专家组与在校生、毕业生、用人单位代表、相关学院教师代表及职能部门相关负责人进行了访谈。专家组还审阅了专业培养方案、课程教学大纲、毕业设计、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材料等教学资料及教学管理文件,深入了解了认证专业人才培养的相关情况。
5月29日下午,在认证现场考查意见反馈会上,专家组反馈了现场考查情况,充分肯定了认证专业按照认证标准开展人才培养工作的有关情况,并就学生学习过程跟踪评价、毕业要求指标点分解、课程体系对毕业要求的支撑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反馈了考查意见。我校与会人员认真听取了专家组的反馈意见,赵永生代表学校感谢专家组的辛勤工作,认为专家反馈的考查意见“诊断”精准、全面客观,使学校对专业建设的重点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并要求各相关单位认真领会分析专家提出的建议,扎实开展整改工作。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于2016年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有效期3年,此次为复评专家进校考查。目前认证参与高校竞争日趋激烈,认证复评工作难度加大,信息学院领导班子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师做了大量细致认真的复评准备工作,获得了本次专家进校资格。我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近期也将接受复评现场考查。(供稿人:宋歌)
我校举办第四届河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
5月28日至29日,第四届河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在我校成功举办,年会由河北省教育厅、河北省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我校承办,里仁学院协办。河北省教育厅高教处高明调研员、我校副校长赵永生出席本次年会。河北省创新创业年会组委会成员、评审专家、企业专家以及各参会学校的指导教师和学生380余人参加了本届年会,年会由教务处处长金海龙主持。
高明在开幕式上讲话,他表示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是我省推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有力促进了高校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强化创新创业能力训练,切实增强了高校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基础上的创业能力。他还就各高校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出了几点意见。赵永生在致辞中说,高等教育是实施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主力军,培养高水平双创人才是党中央在高等教育发展新形势下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的更新、更高的要求。本届年会的召开对于省内高校间的协同育人将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也将对推动燕山大学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产生十分有力的影响。新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教育服务事业部总经理贾大明、我校机械学院姚建涛教授先后在大会上做交流报告,大会报告受到了与会师生的广泛关注。
本届年会以“兴趣驱动、广泛参与、推广引导、营造氛围”为原则,分为创新学术年会、创新创业项目展示、创业项目推介及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座谈四个部分开展,共有30所高校提交了学术论文69篇、展示项目84项、推介项目44项。通过这些优秀项目的展示和高校间的座谈交流,促进了河北省“校校”间、“校企”间的交流合作,引导了河北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向纵深发展,并有效促进了与会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服务平台、管理平台方面的提升。经过两天的展示评选,最终年会评出论文特等奖8项,展示项目特等奖8项,创业推介项目特等奖4项;并通过参会代表的网络投票,共评选出7项“我最喜爱的项目”。在众多参会高校中,我校获得学术论文特等奖1项、展示项目特等奖1项、创业推介项目特等奖1项。
年会同期举行了首部新时代双创教育电影《当我们海阔天空》河北省点映专场活动,参加年会的500余名师生观看了影片。点映结束后,观影师生们表示被影片中大学生们敢闯会创、矢志奋斗的精神所感动和鼓舞,作为青年一代应该用锐意创新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和蓬勃向上的朝气去迎接挑战和困难,用不懈的努力和拼搏精神实现青春梦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奋斗。(供稿人:吴伟龙,张志辉)
我校有序推进2019年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评选相关工作
近日,教务处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开展了2019年校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评选暨省级、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推荐申报的评选工作。经学校专家组评审,共评选出校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6个,并推荐其中“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等21个专业申报2019年省级、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目前,教务处已完成2019年省级、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推荐结果的公示。
为推进学校一流本科专业建设,部署安排专业建设点信息在线填报工作,教务处于5月22日组织召开了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推进会。副校长赵永生、教务处处长金海龙、相关学院领导、各推荐专业建设点负责人及专业信息填报主要人员等参加了会议。会议由教务处副处长赵春梅主持。
会上,赵春梅组织参会人员学习了教育部、河北省教育厅关于一流本科建设的通知文件精神,主要包括一流本科专业的建设任务、建设原则、建设方式、建设计划、工作程序等内容。同时,赵春梅通过比较我校各专业类别申报专业数量与教育部拟建设数量,向参会人员介绍了学校2019年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遴选工作的情况,并讲解了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报送系统在线填报流程及相关注意事项。赵永生在总结讲话中强调,各学院要高度重视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牢牢把握当前发展机遇,努力为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下一步,教务处将组织各学院开展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信息的在线填报工作。(供稿人:黄丽)
我校学子在第七届中国TRIZ杯大学生创新方法大赛中喜获佳绩
5月11日至12日,第七届中国TRIZ杯大学生创新方法大赛(中国创新方法大赛大学生TRIZ专项赛)在哈尔滨工程大学成功举办。经过激烈角逐,我校参赛团队共获得一等奖3项,三等奖3项的优异成绩。
大赛期间,我校组织选派优秀指导教师对参赛队员进行集中培训、重点答疑,从选题到解题再到实物制作进行全程跟踪指导。经过两天的答辩、展示等环节的比拼,我校史小华老师指导的《自动化脚底按摩装置》、吴吉贤、姚建涛老师指导的《基于气球充气及封装一体化产品》、史艳国老师指导的《刚柔混合大变形恒传递三维力传感器》参赛作品获得一等奖,史小华、吴吉贤老师荣获优秀指导教师奖,我校再次获得优秀组织单位奖。
本届大赛以“创新与时代同行,萃智携梦想齐飞”为主题,紧紧围绕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开展工作。本次共有来自全国24个省、市、自治区的126所高校的1801项作品参赛,经过两轮评审,共有455项作品入围决赛。(供稿人:刘赫)
我校组织完成2019届预计毕业生问卷调查工作
近日,省教育厅公布了2018年省“三项制度”学生问卷调查结果。本次我校答卷抽样率为100%,4838名2019届预计毕业生中有3395名学生参与答卷,总体答题率为70.17%。从学院和专业答题率来看,部分学院答题率不足60%,个别专业答题率不足50%。各学院答题情况如下:
所在学院 |
专业名称 |
总人数 |
答题 人数 |
专业答题率% |
学院答题率% |
机械学院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
100 |
71 |
71.0 |
69.9 |
机械学院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622 |
434 |
69.8 |
材料学院 |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
57 |
45 |
79.0 |
72.0 |
材料学院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27 |
20 |
74.1 |
材料学院 |
材料物理 |
29 |
21 |
72.4 |
材料学院 |
金属材料工程 |
62 |
40 |
64.5 |
电气学院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244 |
155 |
63.5 |
52.8 |
电气学院 |
生物医学工程 |
43 |
26 |
60.5 |
电气学院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223 |
105 |
47.1 |
电气学院 |
自动化 |
266 |
124 |
46.6 |
信息学院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
27 |
26 |
96.3 |
75.0 |
信息学院 |
通信工程 |
124 |
113 |
91.1 |
信息学院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61 |
52 |
85.3 |
信息学院 |
电子信息工程 |
121 |
95 |
78.5 |
信息学院 |
软件工程 |
230 |
159 |
69.1 |
信息学院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160 |
102 |
63.8 |
信息学院 |
教育技术学 |
25 |
14 |
56.0 |
建工学院 |
建筑学 |
47 |
29 |
61.7 |
56.1 |
建工学院 |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
51 |
31 |
60.8 |
建工学院 |
工程力学 |
53 |
31 |
58.5 |
建工学院 |
土木工程 |
170 |
89 |
52.7 |
理学院 |
应用物理学 |
48 |
42 |
87.5 |
75.1 |
理学院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47 |
38 |
80.9 |
理学院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
83 |
60 |
72.3 |
理学院 |
统计学 |
55 |
35 |
63.6 |
环化学院 |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
53 |
45 |
84.9 |
70.7 |
环化学院 |
应用化学 |
80 |
61 |
76.3 |
环化学院 |
环境工程 |
57 |
41 |
71.9 |
环化学院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55 |
34 |
61.8 |
环化学院 |
生物工程 |
62 |
36 |
58.1 |
车辆学院 |
车辆工程 |
148 |
106 |
71.6 |
70.9 |
车辆学院 |
石油工程 |
54 |
38 |
70.4 |
车辆学院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80 |
56 |
70.0 |
经管学院 |
旅游管理 |
57 |
51 |
89.5 |
78.6 |
经管学院 |
经济学 |
29 |
25 |
86.2 |
经管学院 |
会计学 |
100 |
84 |
84.0 |
经管学院 |
电子商务 |
60 |
49 |
81.7 |
经管学院 |
工商管理 |
57 |
45 |
79.0 |
经管学院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56 |
44 |
78.6 |
经管学院 |
工业工程 |
76 |
44 |
57.9 |
外语学院 |
俄语 |
23 |
23 |
100.0 |
81.8 |
外语学院 |
英语 |
51 |
42 |
82.4 |
外语学院 |
日语 |
49 |
39 |
79.6 |
外语学院 |
德语 |
25 |
17 |
68.0 |
文法学院 |
汉语言文学 |
52 |
46 |
88.5 |
77.9 |
文法学院 |
政治学与行政学 |
31 |
27 |
87.1 |
文法学院 |
公共事业管理 |
32 |
26 |
81.3 |
文法学院 |
广播电视学 |
32 |
25 |
78.1 |
文法学院 |
法学 |
49 |
36 |
73.5 |
文法学院 |
行政管理 |
51 |
36 |
70.6 |
文法学院 |
国际政治 |
33 |
22 |
66.7 |
艺术学院 |
产品设计 |
79 |
72 |
91.1 |
80.9 |
艺术学院 |
视觉传达设计 |
74 |
64 |
86.5 |
艺术学院 |
工业设计 |
49 |
42 |
85.7 |
艺术学院 |
环境设计 |
70 |
54 |
77.1 |
艺术学院 |
音乐表演 |
63 |
44 |
69.8 |
艺术学院 |
雕塑 |
15 |
7 |
46.7 |
体育学院 |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
61 |
57 |
93.4 |
93.4 |
本次调查问卷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一级指标3个(大学生学习动机、学习性投入、大学生学习满意度),二级指标31个;第二部分主要调研学生的基本情况。本次题目内容设计更加注重学生团队合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学习能力等方面。调查问卷的二级指标设定了不同的选项,每个选项对应被测者不同程度的感受,内容更加详实具体,问卷结果更能反应学生真实感受。(供稿人:冯艳)
教务处组织相关教师参加河北省高等院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研讨会
5月24日,河北省高等院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研讨会在石家庄举行。本次会议由高等教育出版社爱课程中心主办,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承办。来自河北省各高校的百余名教师和在线开放课程相关管理人员参加了会议。我校部分省级精品在线开课程的负责人及相关人员参加了会议。
会议内容聚焦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与应用,报告专家围绕我国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成果及发展规划、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要求与质量标准、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实践路径探索以及混合式教学模式与慕课堂应用等方面内容进行了报告与交流。华北电力大学赵洱岽副教授以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管理沟通》为例,分享了他所在团队在设计、建设与应用在线开放课程等方面的经验。
我校参会代表认真听取了大会报告,并与省内兄弟院校就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与应用等方面展开了交流和研讨。通过本次参会,老师们对教育部和省教育厅在在线开放课程方面的政策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对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应用与线上与线下混合式“金课”建设有了更强的信心与动力。(供稿人:黄丽)
教务工作简讯
● 5月25日、26日,我校组织完成2019年上半年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口语考试(CET-SET)工作。本次考试考场设在里仁学院计算机实训中心,来自全省各高校共4946人参加考试,其中,四级口语考试报名2066人,我校(含里仁)303人,外校1763人;六级口语考试报名2880人,我校(含里仁)975人,外校1905人。(供稿人:王一行)
● 5月30日,我校组织召开2019年春季学期第三次认证工作进展情况汇报会。8个专业的认证工作骨干教师汇报了认证申请及自评工作推进情况。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主任姜文超明确了相关工作的完成时间及要求。(供稿人:宋歌)
● 近日,教务处完成了部分教改项目的经费拨付工作,涉及项目包括2016年校级教改项目、2017年省级和校级教改项目以及2018年CPS课程建设项目。(供稿人:黄丽)
● 近日,学校启动了2019年省级、校级教学名师和优秀教学团队建设工作。(供稿人:黄丽)
学院采风
艺术学院2019届本科毕业设计作品展开幕
(文稿来源:艺术学院桑懿)
作为艺术学院“以本为本”毕业环节系列活动之一,“融智融创融生——燕山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2019届毕业作品展”于5月22日在艺术学院美术馆开幕。此次展览涵盖工业设计、产品设计、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公共艺术、综合绘画以及雕塑等7个专业方向,毕业作品近200件,展览时间为5月22日至6月12日。
展览以“融智,融创,融生”为主题,旨在以科技之“融”引领行业之“智”,以人本之“融”引领时代之“创”,以艺术之“融”引领创作之“生”。展览作品种类丰富、风格多样,既融入艺术又传递温度,既观念新颖又焕发创意之美,既构思新颖又寓意深远。我校党委常委、纪委书记李榕,副校长赵永生,副校长任家东,副校长陈国强,河北环境工程学院教授、秦皇岛市美术家协会主席宋鸿钧,河北建材职业学院艺术系主任高庆以及我校相关职能部门和学院的主要领导和艺术学院部分教师和全体毕业生参加了开幕式。
近年来,艺术学院在本科教学上注重内涵式发展,锐意进取,探索创新,努力突出地域特色,并致力于不断挖掘自身办学特色,各个专业发展齐头并进,形成了稳定的师资队伍和深厚的教学积淀,师生在全国各级专业竞赛中屡次获奖,特别在国际“红点奖”、“‘互联网+’设计大赛”、“全国工业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全国海洋设计大赛”中均取得了多项优异的成绩。
车辆学院在第九届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中再获佳绩
(文稿来源:车辆学院马平华)
5月18日至19日,第九届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在北京举行。本届大赛主题为“礼赞新中国,筑梦新时代”,选取“砂砾岩油藏注聚提产”为赛题,吸引了国内外30余所高校及科研院所超过2000支队伍报名参赛,共提交1261份作品,其中有效作品729份,78份作品入围全国总决赛。
我校在本届大赛共获得全国二等奖3项(综合组2项、创新组1项),全国三等奖8项(综合组2项、创新组2项、单项组4项),鼓励奖7项。其中,车辆学院魏强、李宝震、田重阳、武雷杰组成的“朝气蓬勃”队以及张文博、严美容、江璐、侯嘉琳组成的“神州一队”分别获综合组全国二等奖,张超越的“渤海创新6队”获创新组全国二等奖。车辆学院李子丰、杨满平、李敬元、李光辉、范杰老师获得本届大赛“优秀指导教师”称号,郑黎明老师获得大赛“先进个人”称号。
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是由世界石油理事会中国国家委员会、中国石油学会和中国石油教育学会联合主办,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承办的学术类竞赛。大赛得到了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和斯伦贝谢公司的大力支持。九年来,大赛始终秉承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集学术性、创造性、交流性于一体,给全国各大高校石油学子们提供了一个相互学习、相互研讨、相互促进的学术性平台。大赛逐渐加强了国内外石油高校及科研机构之间的了解互信,加深了校企合作,提高了石油人才培养质量。
马克思学院在河北省第二届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理论课授课大赛中获得好成绩
(文稿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王秋石等)
近日,在河北省教育厅、省教科文卫工会举办的河北省第二届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理论课授课大赛中,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获得好成绩:李小东、侯卓沅分获“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本科)”和“形势与政策(本科)”课程组二等奖,徐阳、王建洲分获“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本科)”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本科)”课程组三等奖。同时,我校荣获本届大赛的优秀组织奖。
全省共有400多名青年思政课教师参加了本届大赛。为了让更多青年教师经历大赛锻炼、提升教学水平,马克思主义学院以学院第三届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结果为依据,选派未参加过全省思政课授课大赛的青年教师参加本次比赛。学院还专门成立了由院领导、院教学督导、第一届大赛获奖教师组成的指导小组对参赛教师进行全程指导。4位青年教师在顺利通过初赛选拔后,于4月10日赴河北工程技术学院参加决赛,取得了好成绩。
获奖青年教师表示,参加本届比赛得到了很大的锻炼。历时一个多月的备赛经历、初赛视频录制的精心打磨、决赛随机选题的现场发挥、前辈同侪竭心尽力的指导使参赛教师更充分地吃透了教材,更精准地研究了教法,更深刻的理解了思政课,更坚定地认识了思政课教师的光荣使命。马克思主义学院将继续以积极开展和参加教学竞赛的比武练兵方式,让学院青年教师更有能力、更有信心上好思政课,做好引路人。
信息学院在第三届河北省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中喜获佳绩
(文稿来源:信息学院赵逢达)
5月11日至12日,由河北省教育厅主办,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承办的河北省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中,我校代表队派出20支队伍参加比赛。经过激烈角逐,我校5支队伍获一等奖、5支队伍获二等奖,9支队伍获三等奖,总成绩位居河北省属高校第一名。
本次参赛代表队由信息学院软件工程系负责校内选拔,来自软件工程系34名同学、计算机系15名同学、通信工程6名同学共计60人组成。河北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是面向全省高校大学生的年度性学科竞赛,旨在通过竞赛的方式提高我省大学生程序设计创新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以赛促创,引领并促进我省高校程序设计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本次比赛共有来自48所省内院校和来自北京、天津等10所省外高校的共计255支队伍参赛。
工作提示
近期教学工作提示
序号 |
通知名称 |
截止时间 |
备注 |
1 |
关于2019年6月大学外语四六级考试听力试音及维修耳机的通知 |
6月6日 |
请考生关注试音和维修耳机时间 |
2 |
关于2019届毕业生毕业、学位资格审核及提交毕业、结业和获学位学生名单的通知 |
6月9日 |
提交首批毕业、结业、授予学位学生名单及统计报表电子版 |
3 |
关于报送2019年上半年大学外语四六级考试监考教师名单的通知 |
6月15日 |
请相关教师注意考试时间 |
4 |
关于开展2019年春季学期“听课周”活动的通知 |
6月24日 |
提交听课表、总结模板的电子版和纸质版 |
5 |
关于组织参加第五届全国高校工程应用技术教师大赛的通知 |
7月31日 |
请相关教师根据通知要求报名参赛 |
6 |
关于2018-2019学年春季学期期末考试安排的通知 |
|
请相关同学注意考试时间 |
7 |
关于2019年春季学期《材料力学B》考前答疑通知 |
|
请相关同学注意答疑时间 |
专题聚焦
燕山大学:奏响“红色旋律”,打造思政“金课”(摘编)
(来源:光明日报,2019年5月16日,耿建扩等)
3月21日,时针刚指到18:00,燕山大学四教108教室就被大学生们挤得水泄不通。“‘红色旋律’讲坛18:30开讲,我们早早过来占个好位子。”电气工程学院检测技术及仪器专业2016级学生张清瑞告诉记者,这次讲坛的主题是“稳中求进——聚焦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经济热点问题”。今年的全国两会传递出了什么样的政策信息?作为大学生应该关注什么?即将毕业走向社会的同学应该怎样准备……讲坛中的这些话题都是大学生们关注的焦点。
“红色旋律”是燕山大学一个响当当的校园文化品牌,自2010年创办以来,每两周举办一次讲坛、每月一次读书会、每个周末播放一部经典影片……十年时间,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红色旋律”系列活动举办了130余场讲坛、60余期读书会、60多期影苑,共有3万多人次的现场参与、30万人次的网上互动,“红色旋律”不仅奏响在燕大校园里,更奏响在每一位燕大学子的心里。2009级行政管理专业学生刘子旺曾经是当年参与“红色旋律”活动的燕山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宣传部长,作为一名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他志愿扎根边疆,如今已成长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团干部,今年入选第二师铁门关市青年五四奖章候选人名单。谈起“红色旋律”对自己的影响,他告诉记者:“是‘红色旋律’让我认清了自己的责任,走上了服务西部的道路”。
“‘红色旋律’使思政课在燕大校园‘火’了起来,经过10年的发展,‘红色旋律’已经形成以讲坛为中心,包括读书会、影苑、网络、报纸、社团在内的立体格局。”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新华说。在用“红色旋律”搭台的同时,燕山大学还大胆创新思政课教学理念和方式,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紧密结合,以实践教学为抓手,推进全方位的教学改革,打造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思政“金课”。
为了让枯燥的理论变得鲜活,提升思政课的吸引力,燕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积极探索思政课实践教学新思路,通过构建“观察者——穿越者——志愿者——朗读者”的“四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探索出适合四门骨干课特点的实践教学模式。《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要求学生作为一个“观察者”,通过对身边点滴变化的观察,用微视频反映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内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要求学生作为一个“穿越者”,去感受中国近现代波澜壮阔的斗争史和发展史,并结合自身专业编排情景剧;《思想政治修养与法律基础》要求学生作为“行动者”,参与一次志愿服务活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则要求学生成为“朗读者”,要为同学们推荐一本自己读过的著作,并分享心得体会。“通过四个‘者’增强了理论课的实践性,同时我们在每门思政课都设置了讨论环节,话题的设定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大大提高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也增强了与学生的互动性。”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柴勇说。
此外,燕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还通过“精准思政”,实现思政课建设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有机结合。他们结合各学院不同的专业特点以及学生的不同发展需求,分别做出不同的教学计划,因材施教,因需施教,尽可能让思政课和专业课结合得更加紧密。“比如艺术与设计学院的学生,就要求他们通过绘画展示中国近现代史的内容;经济管理学院的学生让他们多思考企业管理中的利弊得失;体育专业的学生要他们想想黑哨对体育本身的危害等问题。”柴勇介绍,今年的机械工程学院学生上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后,就结合自己专业,将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历程搬进了自己编排的情景剧。
“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王新华说。近年来,燕山大学通过培育共同的理想、共同的事业、共同的职业追求,以及集体备课、集体研修等教研活动,形成了一支可信可敬、敢为有为的思政课教师队伍。每年开学初期,马克思主义学院都会召开一次“红色旋律”工作会议,定下一学期“红色旋律”的教学计划。10年来数百场讲座、影苑、读书会的背后,都是该学院40多名教师的辛苦耕耘。“参加‘红色旋律’活动,占用的几乎都是学院老师们的业余时间,没有报酬,10年来,所有老师都是义务付出,不求任何回报。”王新华感慨,“有的老师为了准备一次‘红色旋律’讲坛,备课长达数月。”1948年出生的教师杨绍维有近50年的党龄,已经退休的他依然活跃在完全没有报酬的“红色旋律”讲坛、读书会,酷暑时节到革命老区、贫困山区的考察活动也有他的身影,而且一干就是10年。他说:“这是一支非常富有凝聚力的队伍,团结奉献已经形成了我们的文化传统。”教师魏黎波在教室停电的情况下摸黑两个小时为同学们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讲座,讲解当年美国轰炸我驻南大使馆真相,让同学们认清霸权主义者的面目,理性爱国。
“经师易求,人师难得”,燕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教师们以实际行动践行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殷殷期望。
思政课堂“动”起来(摘编)
(来源:人民日报,2019年5月27日,赵婀娜)
日前,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资源学院在校园网发布了组建生态文明调研队的通知,因报名人数太多,学院只能严格筛选。“从以前的‘拉人来’到今天的‘选人进’,从侧面证明了学校开设生态文明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义和价值,也体现了社会实践课程的吸引力。”东北林业大学党委书记张志坤说。
思政课的主阵地在课堂,但课堂之外的教学育人同样重要。为实现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跨越,全国各地各高校创新思路,通过加强社会实践、开展校园活动、线上线下联动等方式,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思政课教学体系正逐渐从“平面”走向“立体”,“课堂之外”的思政课同样精彩。
走向基层、深入一线双脚丈量祖国大地
大学思政课如何“入脑入心”?对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大学生如何去学习和理解?知行合一,生态文明思想如何指导实践?面对这些问题,以林科为优势的高校——东北林业大学每年都会组织20余次湿地保护、生物多样性研究、资源节约调查、科技兴林服务、生态边城绿色调查等社会实践活动。每到一处,学生们积极向当地群众传播生态文明知识,提高公众的生态文明意识。
这些正是高校思政课在课堂之外积极开辟、用好“第二课堂”的实践缩影。越来越多的高校认识到,只有将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让同学们走向基层、深入一线,用双脚丈量祖国大地,才能体悟青年一代的使命担当,提升思政课育人实效。“社会实践是大学生学习理论、认知国情、砥砺情怀的重要载体,同学们穿梭于工厂矿山、行走在田间地头,实实在在感受着新中国70年的伟大历程与生动实践,感悟着每一个人心中的中国梦。”清华大学团委书记邴浩说。
制定标准、知行合一打通育人最后一公里
北京科技大学校园内,“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随着开场舞蹈《新长征路上的摇滚》的精彩演绎,北京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举办的党史知识竞赛在学校教职工活动中心开赛。这是北科大探索思政课校园实践模式的新尝试。此外,北科大还通过课堂情景剧、微电影、辩论赛、社会调研成果展示等积极拓展思政课的多元形式。
为提升育人效果,许多高校正努力探索思政课校园实践活动规范化与生活化的“双轮驱动”。“规范化”是指通过制度化、标准化措施让活动有章可循。设置明确主题和具体操作方案,对人员确定、成员分工、项目名称、成果形式、考核方式做出详细说明。同时,改革思政课成绩评定方法,把学生校园实践活动纳入思政课平时成绩计算范围,以调动学生积极性。“生活化”是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与学生校园生活实践结合起来,在实践活动中深化理论认识,促进知行合一。主讲教师邀请资深教授、青年教师、高年级学生,针对学习、考研、就业等话题与学生面对面释疑解惑。
创新表达、实时连接极大提升教学效果
最近,福建师范大学2017级本科生靳文浩迷上了一款“小游戏”——由学校研发的“青马易战”移动端软件。软件把思政课的知识点转化为1.25万道试题,引导学生参与理论通关,设立月度冠军和季度冠军,并将答题情况纳入学生综合考评和思政课课程成绩,极大拓展网络育人的新空间。“每一代学生都有自己的特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根据学生的这种变化,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沿用好办法、改进老办法、探索新办法,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福建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叶燊说。
针对大学生“网络原住民”的鲜明特点,各高校均已把网络作为思政教学重点阵地。“学习筑梦”是2018年吉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打造的重点品牌,目前,长春中医药大学的“学习筑梦”“青马工程”等20多个系列新媒体平台,是大学生的精神家园。他们在这里推送“指尖上的学习课”,形成了课上课下实时连接、线上线下互联互通、教师学生随时互动的新模式。吉林省各高校也通过“学习筑梦”“好好学习”等微信公众号,以及“学习筑梦”专栏等平台,形成联通全省70万大学生的“学习筑梦”网络矩阵。谈及育人效果,老师们纷纷表示:网络思政拓展了大学生的成长空间。用学生喜欢的语言形式讲述中国故事、坚定理想信念,既“抓眼球”又“触灵魂”,极大提升了思政教学效果。
“做好高校思政工作,必须把优良传统讲活,将传承教育与专业学习结合起来,真正做到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工作创新。善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方式,思政工作才能融入青年的精神血脉中,进而鼓舞他们伴随新时代的号角,树立起与这个时代主题同心同向的理想信念。”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陆绍阳说。
教育部打造“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网络集体备课平台”
——一线思政课教师有了“百宝箱”(摘编)
(来源:中国教育报,2019年5月23日,董鲁皖龙)
六大数据库、300多万条文献资源、4万册电子图书、2500多个微视频;集大纲管理、在线课件制作、课堂交互内容制作三大功能于一体的在线备课系统;涵盖课堂教学、教学管理、师生互动、教学评价等多项功能的手机端互动课堂APP;学习大家谈、名师讲坛、青椒论坛等品牌栏目荟萃……为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质量和水平,2017年教育部社科司委托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中国人民大学)建设“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网络集体备课平台”。
平台是“加油站”
改编自学生真实经历的微电影《幸福阳光》,2017年获教育部“我心中的思政课”微电影展示活动三等奖。这是柴素芳着力打造的一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只不过她把课堂搬进了电影里。2018年12月10日“幸福微影”栏目在平台上线,柴素芳精心制作的103部优秀影片从河北大学走向了全国。
“平台以共建共享为建设理念,集中力量打造了国内资源量最大、门类最丰富的思政课教学资源与科研资源平台。”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主任、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吴付来说。这些优质教学资源都是从哪里来的?据介绍,一是以中国人民大学教师为主,收集整理了北京乃至全国高校一线思政课教师提供的教学资源;二是汇聚北京高校思政课微课教学比赛、思政课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的资源;三是集合教育部社科司历年组织的思政课择优资助项目的教学资源;四是聘请北京乃至全国高校一线名师录制专题教学视频;五是联合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思政课研究会分会开展新版教材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
对许多高校来说,平台几乎成了一线思政课教师的必备神器。“我们马院4门思政课的4个教研室经常使用,或集体备课或单独使用,效果很好。”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陈鹏说,听了专家关于《共产党宣言》的解读,说到马克思对全球化的预见,当今国际局势与世界历史进程仍然没有超出马克思所揭示的范围,顿时有豁然开朗之感。
有了海量的资源,如何让思政课教师更便捷地精准备课?“平台研发了集大纲管理、在线课件制作、课堂交互内容制作三大功能于一体的在线备课系统。”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常务副主任王易说,一方面,在平台上统一设置教学大纲,教师可通过资源检索、自动聚合等方式,将所需文章、音频、视频等教学资源一键链接到教学大纲的某个节点上,形成教学资源包。另一方面,依托灵活的编辑功能模板,教师可以打造具有个人风格的教学课件。
平台是“及时雨”
去年以来,中美贸易摩擦成为热点话题。双方贸易摩擦具体情况如何,怎么教育和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是广大思政课教师关心和头疼的问题。2018年9月8日,“全国高校‘形势与政策’课专题教学——中美经贸摩擦辨析”举行,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张宇燕作示范教学,5万余名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通过平台同步收看了教学直播。“思政课的重要任务就是将党的创新理论及时、准确、有效地传递给青年大学生,同时又能够密切关注社会发展和时事热点,及时为大学生解疑释惑,帮助他们端正认知。正确解读好时事热点,着实不易。”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刘水静说,平台是我们的“备课宝典”,精准、及时地回应教师们备课、讲课中遇到的代表性问题,为思政课教师送来一场场“及时雨”。
在王易看来,教师之间的交流研讨在思政课教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而网络集体备课平台就是教师间交流研讨的平台。在该平台,教师实名登录后,可在个人专属平台上对自制教案或专题进行公开分享,实现教学内容的沟通与学习。教师还可以查看评论或对评论进行回复,交流教学心得、授课思路、工作体会等,切实提升备课质量。对此,平台着力研发了一系列应用软件方便教师互通互学,推动各地教学经验、方法“零距离”交流。比如,全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学位授权点调研督查软件、全国高校思政课示范课直播平台等。2018年,平台共进行了22场直播,超过20万人次在线观看。2019年,教育部组织的“周末理论大讲堂”正依托平台每周向全国思政课教师直播。
此外,为了让课堂“动”起来、“活”起来,平台同步开发了手机端互动课堂APP,涵盖课堂教学、教学管理、师生互动、教学评价等多项功能。教师在互动课堂上可实时开启“师生同步”,学生可在移动端同步观看教师课件,也可直接在平台上留言,及时反馈学习效果,还可对教师的教学进行打分评价,真正实现了全员互动、精准教学、教评一体。
平台是“稳定器”
2018年9月15日,第七期青椒论坛在同济大学举办,8名来自北京和上海的青年思政课教师以“改革开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为主题,各显身手。“怎么讲好这节课?怎样获得学生的肯定和专家的认可?”尽管获得过教育部思政课教师影响力人物提名、北京高校基础课教学基本功比赛一等奖,北京化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于文博还是没有掉以轻心,“因为8名主讲教师都是青椒中的佼佼者,要脱颖而出,必须拿出真本事。”最终,于文博从化工特色与改革故事入手,落脚到学生的创新梦想,获得了大家的认可。“过去都是看别人讲,现在亲身参与进来,与不同学科背景的青椒同台竞技,再加上专家现场诊断点评,增加了我们理直气壮讲好思政课的信心和底气。”在于文博看来,平台就是自己的稳定器。
“强大的线下支持是平台全面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教学质量、教学效果的又一法宝。”王易说,平台创设了思政课“名师讲坛”和“青椒论坛”两大品牌活动,在思政课“名师讲坛”上,章百家、韩庆祥、刘建军等专家学者群星璀璨;在“青椒论坛”上,已有11期64名教师线上竞技,分享自己的教学心得和技巧。面向高职高专院校举办的第10期“高等职业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质与实践”主题论坛,超过3万名思政课教师同步在线观看。
高教视点
未来四年河北省高校拟新设专业1039个停招或撤销专业1092个
(来源:河北新闻网,2019年5月24日,马利)
日前,从河北省教育厅获悉,河北省将进一步调整优化高等院校学科专业结构,未来四年,河北省高校拟新设本专科专业1039个,拟停招或撤销本专科专业1092个。
战略性新兴产业急需学科专业等将优先发展
河北省将优先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急需的大数据与互联网、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和先进环保等产业领域相关学科专业;发展现代服务业急需的金融、科技、信息、商务服务等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和学前教育、旅游、文化、护理、健康养老等生活性服务业相对接的学科专业;支持工业设计相关学科专业发展,以重点建设工业设计专业点和工业设计实训基地带动工业设计学科专业发展,助力河北制造和河北品牌建设;加强服务冬奥会相关学科专业建设,助力冬奥,加快冬奥会应急保障服务等专门人才培养。加强临床医学、康复治疗学、护理学、外语等冬奥会需要的小语种专业建设;重视人文社会学科专业发展,全面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专业建设,深入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支持相关高校在教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等一级学科设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方向;优化改造传统产业相关学科专业。
业内人士认为,河北省突出高新技术专业调整建设,重视以互联网技术、现代信息技术等改造传统专业,将进一步推进高校人才培养供给侧与行业产业需求侧全方位对接融合。
紧密对接、主动服务河北各地发展战略
河北省提出,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支持相关高校重点建设汽车及零部件、新能源、航空航天及新材料、生物医药、会议会展、节能环保和智能制造等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等相关专业,助力保定市、廊坊市打造环京津核心功能区;服务沿海经济带率先崛起,支持相关高校重点建设精品钢铁、高端装备、汽车制造、清洁能源、海洋化工、石油化工、机器人制造与维护、现代物流等相关专业,支撑曹妃甸、沧州渤海新区港口及制造业基地、石化基地建设,服务沿海地区率先崛起;服务省会石家庄政治中心、经济中心建设,支持相关高校重点建设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节能环保、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商贸物流等相关专业,服务石家庄市建成河北省经济中心、国家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支撑冀中南地区加快发展;服务张家口、承德打造冀西北生态涵养区,支持相关高校重点建设大生态、大旅游、大健康和绿色大数据、节能环保、新能源、高端制造等相关专业。
业内人士分析,此举将提升河北省高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为区域协调发展提供支撑。
大力压缩会计、财务管理等社会需求趋于饱和的专业点
河北省将强化年度招生计划对人才供给的调节,对需求少、就业率过低的专业,实行隔年招生或停止招生,发挥招生计划人才供给的调节功能。根据学科专业布点数和就业率情况,严格控制新设英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环境设计等布点较多的学科专业,大力压缩会计、财务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市场营销等社会需求趋于饱和的专业点。未来四年,河北省高校拟撤销或暂停招生专业1092个,其中232个本科专业、860个专科专业。
为打造优势特色品牌学科专业,增强高校竞争力,河北省将选择一批基础条件好、优势明显、特色突出的专业,开展“一流专业”重点建设;进一步推进以“一流学科”建设为基础的“一流大学”建设;高职高专院校重点建设120个左右紧贴产业发展、校企深度合作、社会认可度高的骨干专业,集中支持30个左右支撑、推动、引领国家重点产业和区域支柱产业的高水平专业(群)。
业内人士分析,此举将有利于加强河北省高校学科专业重点建设,全面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
陈宝生:中国的人工智能教育(摘编)
(来源:一读EDU,2019年5月16日)
5月16日,国际人工智能与教育大会举行期间,在“通过人工智能促进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的新兴政策与战略”主题的部长论坛环节,中国教育部部长陈宝生以《中国的人工智能教育》为题做主旨发言,分享了走向智能时代中国教育的思考和探索。以下为陈宝生的讲话内容,分享走向智能时代,中国教育的思考和探索。
面向智能时代,盘点中国教育“探索的路”
我们深刻认识到,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中国教育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中国制定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和《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以教育信息化支撑和引领教育现代化。随着近年来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的发展,我们又相继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对促进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发展作了一些新的思考和规划,进行了一些积极的探索和尝试。
我们努力为人工智能和智能教育提供多层次的人才培养。让孩子们为智能时代的到来做好生活、就业和能力的准备,是当今教育的重要命题。在高校,布局人工智能相关的学科、专业体系,探索“人工智能+X”人才培养模式,推进建设100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加强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大力实施全民智能教育,面向社会公众开放开源人工智能研发平台或展馆,鼓励人工智能科普创作,支持社会机构开展人工智能技能培训。
我们努力为人工智能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提供更多实践空间。中国支持科研机构、企业、学校加强合作,促进产学研用结合。我们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建设一批智能教室,提升智能环境下教师教学诊断和精准教研的能力。我们在宁夏建立“互联网+教育”示范区,并将在2020年底前启动建设10个以上“智慧教育示范区”,优先开展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创新发展的实践探索,积累可推广的先进经验与优秀案例,引领智能时代教育变革。
我们努力为人工智能教育发展提供高水平教师队伍支撑。智能化教学情境下,教师们将面临一个全新的工作环境,既要实现人机协同,提供个性化、多样性和适应性的教学,更要关注学生思维方式和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学标准更高,育人要求也将更加精细。我们通过采集和挖掘教师教学、科研、管理等全过程大数据,为教师的智能教学提供支撑。尝试建立教师教育创新基地,组织开展智能教育领导力研修和教学能力研修,努力帮助教师在观念、态度、素养、能力等方面作好准备,迎接智能教育时代的到来。
我们努力为人工智能和智能教育提供有力的科研创新支持。理论和技术的创新,是人工智能和智能教育未来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和引领力,应当作为关键环节。教育部成立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专家组,组织研究智能教育的发展战略、基础理论及关键技术,确立战略目标、基本方针与主要任务,谋划创新模式、应用方法和推广途径。积极搭建研究平台,计划到2020年建立50家人工智能学院、研究院或交叉研究中心,培育人工智能创新研究团队和专门高级人才。
走进智能时代,思考如何走好“未来的路”
2018年9月,中国召开了全国教育大会,部署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出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的工作目标。中国政府发布了《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全面谋划人工智能时代教育中长期改革发展蓝图。
人工智能是实现教育生态重构的有效手段,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中的深度广泛应用,将彻底改变教育的时空场景和供给水平,将实现信息共享、数据融通、业务协同、智能服务,推动教育整体运作流程改变,使规模化前提下的个性化和多元化教育成为可能,进而构建出一种新的灵活、开放、终身的个性化教育生态体系。智能技术对教育行业的渗透打破了传统教育系统的固有生态,使其开始向智能教育的新形态迈进。在高度关注人工智能促进教育发展的同时,我们也要密切关注人工智能对教育带来的问题和挑战,如人机关系的伦理困境、个人隐私的滥用危机和新技术应用的数字鸿沟等。我们要秉持积极审慎的态度,踏踏实实走好未来智能教育发展之路。在我看来,未来智能教育发展可能有这样几条路。
一是普及之路。我们将把人工智能知识普及作为前提和基础,及时将人工智能的新技术、新知识、新变化提炼概括为新的话语体系,根据大中小学生的不同认知特点,让人工智能新技术、新知识进学科、进专业、进课程、进教材、进课堂、进教案、进学生头脑,让学生对人工智能有基本的意识、基本的概念、基本的素养、基本的兴趣。我们还需要引导老师,在教师职前培养和在职培训中设置相关知识和技能课程,培养教师实施智能教育的能力。
二是融合之路。人工智能是一项存在无限变量的技术,新创意、新技术、新产品将可能以超乎我们想象的速度增长。我们要立足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教育管理的实际需求,建立起教育与人工智能产业的对接对话机制,将产业界的创新创造及时地转化为教育技术新产品,稳步推进包括智能教室、智能实验室、智能图书馆等设施的智慧校园建设,提供更多更优的人工智能教育的基础设施。
三是变革之路。发挥好、利用好人工智能技术在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变革、推动学校治理方式变革、推动终身在线学习中的作用。统筹建设一体化智能教育平台,建立教育教学数据支持体系,以智能技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方法和教育评价体系,推动深度学习、跨界融合、人机协同、群智开放,助力实现因材施教,构建智能化的终身教育体系。以智能技术推进教育教学决策的科学化、资源配置的最优化和教育管理的精细化,提升教育治理能力。以人工智能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全面提升教师运用人工智能教育技术和开发人工智能教育资源的水平。
四是创新之路。我们将把科技创新作为引领力量,深入开展智能教育应用战略研究,探索智能教育的发展战略、标准规范以及推进路径。积极推动建立长效投入机制,汇聚优质学科资源和高校、企业等方面的研究力量,优化产学研用一体的智能教育技术研发体系,充分挖掘现实发展需求,整体推进新一代人工智能相关学科的发展,积极推动人工智能创新成果在教育领域的转移转化。
同时,我们也会更多地关注“数字公平”,发挥公共财政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各方面特别是企业界、产业界的积极性,努力向农村地区、边远地区、贫困地区加大投入、配置更多资源、提供更优服务,让技术弥合差距、缩小鸿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