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工作简报 >> 正文

2017年第1期(总第123期)

2017年09月12日 15:56 柳婷婷 点击:[]

 

教务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   2017年第1期(总第123期)   2017115  

     

教学动态

燕山大学举办2016年秋季学期全校教师培训会

我校再获4项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

学校开展2017年春季学期教师教学能力与水平评估申请工作

学校完成2016年秋季学期各级各类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结题验收工作

学校完成首轮“大班授课、小班研讨”教学模式试点实施工作

教务处组织召开通识选修课教学改革座谈会

 

教务处组织开展2017年春季学期网络通识课程线下辅导助课教师聘用工作

教务处组织召开在线课程建设专题培训会

教务工作简讯

信息通报

2016年度学院教学运行状态评价结果及教学奖励情况通报

近期巡考结果通报

2016年秋季学期通识选修课教学改革检查工作开展情况

教务处开展“中国工程教育满意度调查”结果初步统计工作

 

教务处开展2016年(2017届预计毕业生)本科教学工作质量问卷调查结果初步统计工作

学校完成2016年秋季学期双语课程问卷调查工作

教务处完成2017年麦可思基础调查数据统计工作

工作提示

申报大班授课、小班研讨教学模式、新教师试讲等

高教视点

瞿振元:着力向课堂教学要质量(摘编)

不安于课堂教学如何回归初心

多维互动是当今教师的必修课(摘编)


教学动态

燕山大学举办2016年秋季学期全校教师培训会

为进一步深化我校本科教学改革,不断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与水平,促进教师积极从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教学改革和钻研教学学术研究工作。教务处和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于15日至7日举办了2016年秋季学期全校教师培训会。本次培训会共组织3场,各学院(含里仁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全体专任教师、实验教师和专职辅导员共计1800余人参加了此次培训学习。培训会由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屈晓阳主任主持,赵永生副校长、机械工程学院姚建涛教授和姚静副教授、文法学院王永副教授主讲。

赵永生副校长以“教学学术与课程教学”为题作了大会主旨报告,结合我校教学工作实际从学校、学院、专业、教师4个层面对教育部审核评估专家的反馈意见进行了介绍和深入解读,并引入和详细阐释了教学学术的概念和理解,他指出,大学教学不是纯粹传授知识的活动,而是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根本,对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及教学成效存在的问题不断研究的过程;教学学术是有关教学的系统、专门的学识和知识,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所表现出来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当教师将自己的工作公开,接受同行评价和批评,并与所在专业团体的其他成员进行交流时,反过来又加强了自身的工作,这时教学就变成教学学术。最后,他结合麻省理工大学(MIT)教学案例,详细介绍了MIT机械设计与制造类专业以项目为主体的课程教学模式和特点。他希望我校所有教师能把教学当成一种学术活动,按照学术活动的要求从事教学工作,尽力使教学流程及时融入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并进行精心设计和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工作,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自己的职业理想和目标。

此外,姚建涛、姚静、王永三位老师分别以《面向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分层递进多元融合实践教学体系探讨与构建》、《OBE理念下机电液测控一体化人才培养》和《以能力为导向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为题为与会教师作了精彩的大会报告。

通过本次教师培训会,使广大教师加深了对教学学术的认识和理解,进一步树立了教学学术理念,提升了教师教学学术发展能力,对教师积极参与和主动开展教学改革与研究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供稿人:张亚靖)

 

我校再获4项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

近期,我校获批42016年第二批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分别为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项目“实践条件建设”(与NI公司合作)、“软件工程专业校企协同育人课程体系改革”(与东软睿道公司合作)、“基于操作系统课程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模式建立与实践”(与高通公司合作)及创新创业联合基金项目“基于NI虚拟仪器平台LabVIEW的赛车数据采集系统”(与NI公司合作)。

2016年教育部分两批组织70余家企业开展了2000余项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申报和立项工作,其中,我校组织6个学院申请了23项,获批7项。2017年学校将继续以推进产学合作项目申报工作为契机,密切与企业的联系,提高学校产学合作育人水平。(供稿人:赵春梅)

 

学校开展2017年春季学期教师教学能力与水平评估

申请工作

根据《燕山大学教师教学能力与水平评估办法(试行)》(燕大校字[2016]152号)要求,申报教师系列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需接受基于所授课程(至少1门,理论课或单独设课的实验课)的教学能力与水平评估。学校于12月末组织拟申报2017教师系列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审且在2017年春季学期承担教学任务(含只承担里仁学院教学任务)的教师开展了教师教学能力与水平评估申请工作。

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对申请评估的课程类别、教师基本情况进行了审核,并公布了具有接受该评估资格的人员名单,具体情况如下:

序号

学院

具有接受2017年春季学期教师教学能力与水平评估资格教师数

1

机械工程学院

15

2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3

3

电气工程学院

14

4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12

5

经济管理学院

12

6

建筑工程与力学学院

13

7

外国语学院

13

8

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12

9

文法学院

18

10

理学院

12

11

艺术与设计学院

6

12

车辆与能源学院

6

13

马克思主义学院

3

14

里仁学院

17

15

国际教育学院

6

合计

162

目前,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正在对教师提交的教学文件进行汇总整理,相关具体评估工作将于2017年春季学期开学初正式启动。(供稿人:宋歌)

 

学校完成2016年秋季学期各级各类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结题验收工作

近期,学校完成部分省级教改结题材料提交工作和校级教改结题验收工作。截至17日,教务处已将省级教革研究项目结题材料报送至河北省高等教育处,并组织校内专家组对校级教改研究项目结题材料进行审查,结果均为合格,其中,“材料成型控制工程专业课程规范化建设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等4个项目为优秀。检查验收结果已在学校办公网上公布。

教学改革工作对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开展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检查验收工作,既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我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的完成质量,也为今后教学改革研究工作的开展打下良好基础。(供稿人:黄丽)

 

学校完成首轮“大班授课、小班研讨”教学模式

试点实施工作

为创新教育教学模式,促进本科教学质量的提高,学校于本学期首次实施“大班授课、小班研讨”教学模式,本次共涉及6个学院的27门次课程。目前,所有课程均已结课,教务处组织课程负责人撰写的“大班授课、小班研讨”教学模式总结报告也已完成。期间,为保证课程教学质量,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举办了1期以“大班授课、小班研讨”为主题的教学沙龙,为课程负责人提供了交流学习的机会;同时,教务处相关工作人员旁听了14门次小班研讨课程,认真听取学生意见,及时将听课情况反馈给授课教师,并给出相关建议和意见。

通过总结报告及现场观摩等情况来看,“大班授课、小班研讨”教学模式普遍受到教师和学生的欢迎。通过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累了更多的教学经验,学会如何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愉快的氛围中完成知识的传授和学生能力的提升。但是,“大班授课、小班研讨”教学模式在实施过程中还存有部分问题:(1)教师方面,有些课程虽然实施了“大班授课、小班研讨”教学模式,但因教师个人教学科研任务多,投入到“大班授课、小班研讨”教学模式的精力有限,研讨课程准备不充分,没有很好地调动学生积极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研讨课的效果;(2)学生方面,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不能积极参与课堂讨论,部分学生反映完成研讨课任务占用时间多,学习压力大,不能很好地完成研讨课任务;(3)研讨课程设计方面,小班研讨的课堂普遍存在时间不够用等现象,如何整合教学内容,掌握好研讨时间,高效利用课堂时间是摆在教师面前的又一问题。

教务处将于下学期继续组织实施“大班授课、小班研讨”教学模式,并通过教学沙龙和座谈会的方式辅助其顺利开展,以期进一步丰富课堂教学模式,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供稿人:黄丽)

 

教务处组织召开通识选修课教学改革座谈会

为进一步了解本学期通识选修课教学改革实施情况,推进通识教育改革,交流通识教育改革实践经验,112日,教务处组织召开本学期通识选修课教学改革座谈会。2016年秋季学期立项的24门通识选修课教改项目负责人、教务处王晶副处长及相关科室工作人员参加了会议。

会上,王晶副处长介绍了本学期教务处对各门教改课程进行的学生问卷调查情况,她指出,大部分学生对教改课程总体评价较好,认为课程教学内容有益于提高自身素质,且教学方式多元化,融入了作业、项目、讨论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模式,在课程学习中受益良多,但上课出勤率、教师考核要求等方面还存有部分问题,有待进一步提高。与会教师结合本学期自身教学实践,就教学资源保障、通识课程评教、如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如何规范学生、避免选修资源浪费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并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及建议。王晶副处长同与会教师就相关问题进行了沟通与探讨,她表示,教务处会全力配合教师做好保障工作,尽量满足教师提出的教学需求,并强调,任课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和管理者,应对学生的上课情况进行严格把控,充分发挥课堂主导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此次座谈会气氛热烈,反响良好。与会教师不仅分享了通识选修课教改过程中的乐趣和经验,并对上课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情况和大家关心的问题交换了看法,为今后有效开展教学改革起到了很大的启发和推动作用。(供稿人:李文静)

 

教务处组织开展2017年春季学期网络通识课程

线下辅导助课教师聘用工作

根据学校相关通知要求,教务处于近期组织开展了2017年春季学期尔雅网络通识课程线下辅导助课教师聘用工作。此次共有35门(东、西校区共70门次)网络课程需要聘请线下辅导助课教师,在各学院配合下,通过学院委派和教师个人申报,截至110,绝大多数课程已完成线下辅导助课教师聘用工作。此外,已聘请的助课教师均详细制定了辅导助课计划,包括辅导的具体时间、周次、分组、内容安排等。

为保证网络通识课程线下辅导的顺利开展,教务处就相关工作进行了安排:(1)因通识课选课对象涉及多个学院、多个专业,线下讨论将分别安排于第5周和第11周选修课时段;(2)根据教师辅导助课计划安排辅导教室,并于近期通知相关教师,学生则可通过个人课表查询第一次辅导助课教室,并按助课教师安排参加后续讨论课;(3)在下学期初将开展网络平台使用培训及经验交流活动,以便更好地配合教师开展线下助课。同时,为鼓励教师开展线下助课,教务处给予助课教师相关工作量补贴,并将对课程进行过程质量跟踪,选取助课效果较好的课程给予课程立项。

学校自2014年秋季学期引入尔雅网络通识课,作为学校通识选修课的资源面向全校师生开放学习。通过聘请校内辅导助课教师,有助于增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提高网络通识选修课的授课效果。(供稿人:李文静)

 

教务处组织召开在线课程建设专题培训会

14日,教务处组织召开我校在线课程建设培训会,邀请“学堂在线”平台的技术人员就线上课程的视频制作流程进行专题培训。我校42016年在线课程建设教学改革项目的部分负责人和教务处相关工作人员参加了此次培训会。

培训会期间,“学堂在线”技术人员针对线上课程视频制作流程进行了详细讲解,主要包括课程设计、前期准备、拍摄录制、后期制作、审核修改等几个方面。参会教师和工作人员认真听取了会议内容,同技术人员就相关技术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并确定了2017年春季学期在线课程建设任务和各个阶段的任务安排。

通过此次培训,在线课程建设教学改革项目负责人对自己的前期工作进行了总结,同时,明确了后期课程建设的努力方向,为下一阶段的线上课程视频制作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供稿人:黄丽)

 

教务工作简讯

为推进教学工作二级管理,自本学期开始,教务处将部分排课权限下放给学院,并根据教学任务量及各专业的授课规模将教室资源按比例分配至各学院,公共课由教务处统筹安排,专业课由学生所在学院负责安排。截至15日,在各学院教务科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已完成2016-2017学年春夏季学期教学安排和课程表编制工作。(供稿人:张宁)  

截至113日,绝大部分学院已完成中英文课程描述撰写工作,教务处正在汇总整理,并于下学期将英文课程名称导入系统、课程内容描述相关资料上传至教务处网站。(供稿人:韦震球)

 

信息通报

2016年度学院教学运行状态评价结果及教学奖励情况通报

根据相关文件要求,按照《燕山大学二级学院教学工作绩效考核指标与标准》,学校对学院2016年度的教学运行状态进行了评价。现将评价结果公布如下:

2016年度学院教学运行状态评价结果

评价结果排序

 

1

电气工程学院

2

机械工程学院

3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4

车辆与能源学院

5

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6

马克思主义学院

7

文法学院

8

理学院

9

建筑工程与力学学院

10

经济管理学院

11

外国语学院

12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13

体育学院

14

艺术与设计学院

根据《燕山大学教学工作二级管理实施方案(试行)》(燕大校字[2016]161号)中有关条款,学校将对相关学院进行奖励,具体情况如下:

1. 教学优秀奖

教学优秀奖根据各学院年度教学工作绩效考核结果来评选,每年教学运行绩效考核总分排名前4名的学院为优秀,给予教学优秀奖。

2016年度获得教学优秀奖的学院及奖励额度明细表

奖励额度(万元)

1

电气工程学院

57.3783

2

机械工程学院

55.8594

3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71.1798

4

车辆与能源学院

15.5825

2. 教学进步奖

根据各学院当年相对于上一年的各类教学管理单项考核进步情况,分别设立教学运行、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质量与成果4类教学进步奖,每年每个奖项评选出1个学院(进步奖在未获得教学优秀奖的学院中评审)。

2016年度获得教学进步奖的学院及奖励额度明细表

奖励额度(万元)

教学运行与管理

理学院

43.7542

专业建设

外国语学院

23.2706

课程建设

文法学院

14.39

教学质量与成果

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18.5852

3. 教学贡献奖

根据优中选优的原则,凡是取得能够提升学校发展核心指标、提高学校影响力的标志性教学成果者,给予教学贡献奖。

2016年度获得教学贡献奖的学院及奖励额度明细表

二级学院

项目

奖励

额度             (万元)

合计

(万元)

机械工程学院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专业

16

52.58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

14

精品资源共享课

《液压伺服与比例控制系统》正式获得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称号

3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正式获得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称号

3

教学成果奖

三三三实践教学体系为依托的卓越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施

0.51

以产品多样性需求为产出导向的机械制造工艺及夹具课程设计改革与实践

0.21

学科竞赛

3.5

审核评估工作奖励

12.36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学科竞赛

0.87

4.25

审核评估工作奖励

3.38

电气工程学院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自动化

16

32.47

产学合作育人项目

大疆科技,四旋翼飞行器原理及实现,课程建设

0.615

教学成果奖

电类学生创新全过程实践教学培养体系构建

0.51

自动化专业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与实训基地建设

0.51

突破学习定势 打造标准化课程  构建能力评价为核心的课程体系

0.21

学科竞赛

1.93

审核评估工作奖励

12.70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电子信息工程

10

28.28

产学合作育人项目

谷歌,基于地理位置信息的英语学习软件,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

0.264

阿里云,大学生行为分析与预测系统四旋翼飞行器原理及实现,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

0.264

教学成果奖

基于强内核和柔外壳框架、面向工程的计算机类人才培养模式建设与创新

0.51

学科竞赛

1.5

审核评估工作奖励

15.75

经济管理学院

学科竞赛

1.35

7.37

审核评估工作奖励

6.02

外国语学院

教学成果奖

高校学术英语交流能力培养模式研究

0.21

8.54

学科竞赛

0.54

审核评估工作奖励

7.79

建筑工程与力学学院

教学成果奖

毕业设计和学生专业综合能力培养及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0.51

6.71

学科竞赛

0.53

审核评估工作奖励

5.67

理学院

学科竞赛

3.85

18.5

审核评估工作奖励

14.65

文法学院

教学成果奖

以能力导向为核心的地方性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0.21

5.23

基于翻译的双语教学模式:创立、改进与应用

0.21

审核评估工作奖励

4.81

马克思主义学院

精品视频公开课

《中国传统文化专题选讲》课程正式入选教育部第八批精品视频公开课

3

5.96

教学成果奖

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探究式网络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0.21

通识类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实践与研究——以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中国传统文化专题选讲》为例

0.51

审核评估工作奖励

2.24

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教学成果奖

仿设训检渐进式教学模式的校内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

0.51

7.11

学科竞赛

0.38

审核评估工作奖励

6.22

艺术与设计学院

教学成果奖

基于OBE模式下的课堂+工作室互动型设计实践教学探索与实践

0.21

11.38

高校环境设计教育中设计实践教学的开展

0.21

学科竞赛

2.03

审核评估工作奖励

8.93

体育学院

教学成果奖

基于新型器械的乒乓球教学及训练方法的创建与实践

0.21

6.74

审核评估工作奖励

6.53

车辆与能源学院

教学成果奖

基于专业竞赛与课程建设相结合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0.51

4.8

学科竞赛

0.85

审核评估工作奖励

3.44

合计

199.92

(供稿人:宋歌)

 

近期巡考结果通报

110日(教学周第20周周二)第3-4节,教务处对东西两个校区安排的“高等数学AI”课程考试进行了巡视,共166个考场。巡视发现,考场纪律总体良好,多数教师忠于职守,但仍存在个别监考教师聊天、看手机的情况。具体情况通报如下:

序号

考试教室

巡考记录

1

(一)201

一监考老师(男)看手机

2

(一)242

一监考老师(男)看手机

3

(一)243

一监考老师(男)看手机

4

(四)114

两监考老师偶有聊天

5

(四)214

一监考老师看手机

6

(四)304

两监考老师看手机

7

(里)A401

一监考老师(男)看手机

8

(里)B106

一监考老师(女)看手机

9

(里)B206

一监考老师(男)出门讲电话

一监考老师(男)出门看手机

10

西(一)106

两监考老师聊天

11

西(一)107

两监考老师看手机

12

西(三)106

两监考老师看手机

请相关学院提醒上述监考教师注意监考纪律,今后教务处将重点监控,并在年底学院运行状态评价中酌情作扣分处理。(供稿人:刘毳)

 

2016年秋季学期通识选修课教学改革检查工作开展情况

为进一步推进“通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教务处对本学期的《基于OBE理念的非化学化工类化学素养课的实践研究》等24个项目进行通识选修课教学改革立项,并于近期组织开展了相关质量检查工作。

检查工作主要包括:(1)督导团听课检查。督导团共计检查39门次通识选修课(包括教改立项课程12门次),并对课堂教学情况进行了说明。督导团提出,非教改立项课程存在教师讲课激情不足、学生积极性较差、教师讲课语速过快、PPT制作无插图、无板书等问题;教改立项课程中的教师对讲授内容熟悉,语速适中,讲课有深度,且学生能踊跃发言,师生互动较好。(2)学生问卷调查。教务处采取现场向学生发放问卷的形式对本学期立项的24门课程进行调查,问卷回收率达60%70%。调查结果显示,绝大部分学生对所报课程的教师授课效果持肯定态度,通过所学课程增长了知识,了解了社会情况,提高了个人能力,并认为我校通识选修课学分设置较合理。此外,学生还就通识选修课提出了几点意见和建议,例如:增加课程种类、增加热门课程人数、增加古典文化方面课程、加大老师与学生间的交流等。

此项工作的开展,有利于学校了解教学改革实施情况,加强通识选修课课程建设,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实现创新型人才培养起到积极促进作用。(供稿人:李文静)

 

教务处开展“中国工程教育满意度调查”结果初步统计工作

近期,教务处对此前我校工科专业部分在校生、毕业生参与的“中国工程教育满意度调查”活动的答题结果进行了初步统计分析,包括学生对学校教学、核心能力培养等实际感受及问题。此次共有558名在校生和186名毕业生参与调查。

在校生问卷分为基本信息、关于教学、关于核心能力培养、总体满意度等4个部分。问卷统计结果显示:“对学校的总体满意度”(包括很满意和比较满意)为89.07%,“对所学专业的总体满意度”为85.13%。满意度最高的3个方面为“教师师德师风”(89.96%)、“教师学术水平”(89.07%)及“教师对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指导和帮助”(87.63%),满意度最低的3个方面为“学生国际交流的平台和机会”(64.16%)、“对自己研究能力的表现”(68.64%)及“学生跨专业交流学习的平台和机会”(68.82%)。

毕业生问卷分为基本信息、关于母校、关于工作、关于核心能力培养等4个部分。问卷统计结果显示:“对母校的总体满意度”(包括很满意和比较满意)为93.55%,愿意“把在母校所学专业推荐给他人报考”的比例为81.18%。满意度最高的3个方面为“在母校的校园生活”(93.01%)、“在母校的学习经历”(91.94%)及“学校的教风学风”(91.94%),满意度最低的3个方面为“对自己设计解决方案能力的表现”(63.44%)、“对自己研究能力的表现”(66.13%)及“对自己评价工程实践对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影响能力的表现”(67.20%)。

教务处将于近期对调查数据进行进一步统计分析,形成分析报告,并提交至各级领导、相关部门和各学院,以期各部门和各学院在认真分析问卷调查结果的基础上,全面了解学生对我校教学工作、管理服务、人才核心能力培养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供稿人:刘毳)

 

教务处开展2016年(2017届预计毕业生)本科教学工作质量问卷调查结果初步统计工作

根据省教育厅反馈的我校2017届预计毕业生本科教学工作质量问卷调查结果数据,教务处于近期对问卷结果进行了初步统计分析,包括学生对学校各方面的感受评价、对个人学习习惯的评价、面临的学习问题、大学学习中的主要问题、基本信息等。

此次共有1323名毕业生参与了问卷调查,约占抽样人数的96.22%。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感受评价”方面,“对学校的总体评价是满意的”的符合度(包括“完全符合”和“符合”)为90.33%,符合度最高的3项分别为“辅导员认真负责”(94.41%)、“老师师德高尚,能够传道解惑、教书育人”(93.65%)及“大学提升了我的批判思考能力”(93.35%),符合度最低的3项分别为“餐厅饭菜质量好,服务水平高”(66.89%)、“我所学专业就业前景好,找工作容易”(67.35%)及“期末考试前,我能在自习室找座位学习”(67.57%)。在“个人在学校学习习惯”方面,“到课”和“完成作业”的评价最好,分别为85.11%81.25%,“课后向老师积极请教专业学习问题”和“积极参与课堂讨论”的评价较差,分别为61.9%69.61%。在“面临的学习问题”方面,有54.04%的学生“缺乏自律意识,在学习中容易松懈偷懒”,有41.27%的学生“无法感受到所学内容的实用价值”,有31.07%的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除课程老师要求外,不愿意拓展知识学习范围”。

近期,教务处将对反馈的数据进行进一步分析处理,主要包括学生对在大学学习中的主要问题的分类分析、二级指标和一级指标感受度分析、性别差异分析、专业和学院差异分析、与2015年数据的比较分析等,并形成具体分析报告,提交至各级领导、相关部门和各学院作为下一步整改工作的参考。(供稿人:刘毳)

 

学校完成2016年秋季学期双语课程问卷调查工作

为加强学校双语课程建设教改项目管理,确保双语课程教改项目保质保量完成,教务处于近期组织开展了双语课程教学实施情况有奖问卷调查工作。本次问卷调查涉及机械学院、电气学院等8个学院的10门双语课,应发问卷693份,回收问卷593份,有效问卷576份。问卷内容涉及双语课教材、教师讲课情况、课程考核方式、学生对课程满意度、意见和建议等方面。

从调查问卷结果来看,在双语课授课过程中,英文授课比例基本达到50%以上;教学PPT多以全英文方式呈现;绝大多数学生对学校双语课较为满意,满意度接近80%,并表示双语课教学对学习专业知识具有一定帮助,同时认为学生的接受能力是影响双语课教学效果最重要因素。此外,学生还就我校双语课提出几点意见和建议:(1)双语课应在大一、大二低年级开设,并考虑双语课教学的连续性和衔接性;(2)教师应结合学生实际需求和课程特点选择合适的双语课教材;(3)双语课教学过程应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适当增加教师与学生的互动环节,以提高双语课教学质量;(4)应加强双语课程师资力量建设。

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问卷调查,本次采取有奖调查问卷形式。根据学生回答“对我校双语课程建设还有什么其他的意见和建议”问题情况,教务处在问卷中遴选出39份优秀问卷,并将于下学期开学初为其发放奖品。(供稿人:黄丽)

 

教务处完成2017年麦可思基础调查数据统计工作

2016年春季学期,学校与麦可思数据有限公司签订关于“2011届毕业生中期职业发展评价质量调查”、“2016届应届毕业生培养质量跟踪评价”和“用人单位跟踪评价”协议,并组织各学院和招生就业处进行基础调查数据填报工作。经麦可思数据有限公司审查、教务处确认,目前,基础调查数据已全部确定。

其中,201156个专业(方向)的3725名毕业生应参与调查,提供有效邮箱比例为96.27%,所有专业有效邮箱比例均达到80%以上,工商管理专业有效邮箱比例最低为80.00%201659个专业(方向)的4071名毕业生应参与调查,提供有效邮箱比例为99.63%,所有专业有效邮箱比例均达到90%以上,社会体育专业有效邮箱比例最低为94.74%。此外,我校还为麦可思数据有限公司提供570家用人单位相关数据用于跟踪评价。

调查工作将于下学期开展,届时教务处将于学校主页发布通知提示学生答题。本次基础数据处理进度较慢,主要原因是学生毕业一年后个人信息更换及学校与毕业生联系不紧密所造成。今后,学校将进一步加强与校友的沟通与联系,提高工作效率。(供稿人:赵春梅)

 

工作提示

近期教学工作提示

序号

通知名称

截止时间

备注

1

关于组织申报2017年春季学期大班授课、小班研讨教学模式的通知

225

提交申报材料

2

关于做好2017届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

226

提交实施方案

3

2017年春季学期新开课教师第一次试讲通知

227

材料报送、现场试讲

4

关于核实、填报2017春季学期实验教学任务的通知

33

提交实验教学任务表

5

关于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工程教育专业委员会校企合作工程教育模式研讨会会议征文的通知

36

提交论文摘要

6

关于对2014-2015年度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项目进行结题验收工作的通知

315

提交相关结题材料

 

高教视点

瞿振元:着力向课堂教学要质量(摘编)

(来源:中国高等教育,20161223日)

2016年的国际论坛上,明确推进高等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提高育人水平,而育人水平的提升直接取决于教师的和学生的,基础在课堂教学,主阵地是课堂。没有高质量的课堂教学就没有高质量的高等教育,也就没有高等教育的现代化。

一、树立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是高等教育现代化的根本要求

1.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是世界高等教育的共同认知和发展趋势。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世界首届高等教育大会宣言中提出高等教育需要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新视角和新模式。世纪之交,美国发布了《本科教育重建--美国研究型大学发展蓝图》,强调重建以学生为中心的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2015年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的研究报告,认为教育应当尊重生命和人类尊严、权利平等、社会正义、文化多样性、国际团结,为可持续的未来承担共同责任。在我国推进高等教育现代化,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进程中,我们要进一步彰显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理念,把我们的实践融入世界高等教育改革的洪流,提供高等教育发展的中国经验、中国模式。

2.以人为本的理念,表现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就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中心,要更加注重面向每个学生,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未来的学校不仅要培养出能够成为学术大师、业界精英的各类杰出人才,更多的是要培养负责任的公民。与此相适应,学校也必然是多元化的。

3.落实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刚性有余、柔性不足的弊端。最重要的有两条:其一,把关注学生学习、促进学生发展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核心,作为学校一切顶层设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其二,尊重学生的发展选择权,调动学生的发展主动性,让学生在多样化的选择中发现潜能、发展特长、培育创造性。

二、构建活泼生动上进的师生学习共同体是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

1. 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师生学习共同体的主导。在教学场域中,教师和学生是两大主体,提高教学质量,需要全体教师和全体学生的共同参与,一个也不能少。教师既是教学的设计者,也是实践者和推动者,是影响和决定教学质量的主导力量。因此,我们需要大力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需要涌现一大批好老师

2.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需要政府依法行政、学校依法办学、教师依法执教,破除束缚高校教师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激发教师教书育人的活力。今年9月,教育部下发的《关于深化高校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师德为先、教学为要、科研为基、发展为本的基本要求,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德才兼备,注重凭能力、实绩和贡献评价教师;要求所有教师都必须承担教育教学工作,都负有关爱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责任,要将人才培养的中心任务落到实处;要求坚持服务国家需求和注重实际贡献作为科研工作评价导向。这些既是考核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未来高校教师发展的方向。

3. 提高教学质量需要教师的倾心教学和敬业奉献,但我们也要看到,教师也有自己专业发展、职业成长的需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只有当教师处处体会到站在三尺讲台上有帮助、有依靠、有归属、有荣耀,他们的教学信心、教学情感、教学责任心才能被激发和唤起,才能转化成奉献教学的实实在在的行动。十三五期间,我们要牢牢抓住教师队伍特别是青年教师队伍建设这个关键,把支持和扶持拔尖人才与帮助培养广大教师结合起来,使高校教师队伍的职业能力和师德素养有一个整体性提升,为高等教育提高水平、办出特色、由大变强、实现现代化打下最为可靠的基础。

4.学生是学习共同体的主体。教师不仅要潜心研究怎么教,更要重视研究学生怎么学”“如何让学生学得好我们要主动地去研究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促使学生把学习视为第一要务,学校要建设良好的学风,支持和奖励爱学、勤学、善学的学生,特别要重视培养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三、课堂教学现代化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1. 课堂教学现代化,首先要深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改革是教学改革的核心,也是搞好课堂教学的基础。近年来,北京交通大学、燕山大学等高校以工程教育的国际实质性等效为标准、以培养我国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为目标,进行了持续的、系统的探索,取得了很好的成效,被《华盛顿协议》成员国专家高度认可。虽然我国高校在深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上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总体上仍然滞后。正如一些专家分析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设计与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联系不紧、对应不足;课程内容严重落后于生产实际、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现实;课程以知识为中心,忽视能力培养,考核注重知识的记忆而不是能力的提高;重视理论课程,忽视实践课程;通识性课程和专业性课程缺乏整体考虑,理工科学生人文教育偏弱,文科学生科学教育偏弱;课程设置封闭,忽视跨学科课程和课程的社会化;教师在开展课程教学时,不能真正把握自己所承担的教学任务在人才培养全局中的地位、作用和重点要求,只是一味地追求知识传授体系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不去探究如何达成完整的人才培养目标。破解这些难题,需要我们把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作为教学改革的核心,使教学更好地适应学生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2. 课堂教学现代化,必须高度重视教学方法的革新。目前,我国不少高校都在推动慕课、微课等,以期推动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但从总体上来看,教学方法的改革收效甚微。当前,我们急需真正掀起一场课堂革命’”。这里有三点特别重要:一是教有方法、教无定法。好的教法来自于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深刻把握和对学生的挚爱。只有教师心中有大爱,手上有本事,才能凝练出体现因材施教理念的好的教学方法。二是教师在前台、领导当后盾。教学方法的改革最深厚的力量来自教师、最深刻的智慧来自教师。好的教学方法一定是呈现在课堂上,而不是点缀在领导的报告里的。学校各级领导,要以真招实策支持一线教师搞教学、搞教改,特别要扶持青年教师练好教学基本功。要把深化教学改革的要求真正传导到神经末梢,使微循环活跃起来。三是充分利用先进科学技术。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要着眼于育人,在融合上下功夫。

3. 课堂教学现代化,要把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作为着力方向。加强创新创业教育,重要的是以创新创业教育为抓手,撬动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全面改革;要以课堂教学改革为主阵地,把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落实到教学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中去。

4.课堂教学现代化,要重视课堂教学的价值导向问题,把育人放在首位。课堂教学是培养人才的主阵地,是彰显国家意志和教育价值导向的主渠道。高校教师必须守好政治底线、法律底线和道德底线,自觉做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引领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

5. 课堂教学现代化,积极构建促进可持续发展的质量保障体系。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创新学生学业评价方式和教师考评机制,完善教学评估方法与程序。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工作持续提高质量。

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是教育发展的重大战略,关涉每一所高校,需要统筹谋划,打出组合拳,让所有高校在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中都有可及性和获得感。对此,国家既要实施重点建设,也要带动一般,更要补齐短板。在当前统筹推进双一流建设中,要重视办好一流大学的本科教育,并以此示范带动其他高校共同提升教学质量。强国之本,在于重教;教育之本,在于育人。

 

不安于课堂教学如何回归初心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201719日,何彦通)

在前不久召开的武汉高等学校工作座谈会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强调,高校“双一流”建设要进一步转变观念,做到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这“四个回归”是教育本质的回归,是对当前大学教育“割裂”现象的直面回应,一语中的,切中时弊。

无可否认,由于高考扩招和盲目上新专业,在校生规模不断扩大,而生源质量却不断下降,教师数量和水平也不够匹配;随着电脑、手机的普及使得在校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方式、方法发生巨大变化,课堂再也不是高校学生获取专业知识的唯一渠道;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技术迅速普及,教学方式、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教师评价制度的不科学和学术浮躁,使教师不能安心于课堂教学等,使当前大学教育普遍存在“割裂”现象。

“学”与“生”的割裂。“学生是学习生命意义(德、美)的人,是学习生活知识(智)的人,是学习生存能力(体)的人”。但这样的常识问题,笔者在大学生中展开的调查却发现,大多数学生并不能全面回答出来。这说明,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没有把“学”与“生”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没有认识到“学”是过程和途径,“生”是目标和根本。也正因如此,现今相当一部分大学生自我生活能力和自我管控能力较差。

“学”与“习”的割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道出了学习的内涵,学生不光要“学”,而且要“习”,要“边学边习”。时下,许多高校重视课堂教学,忽视实践教学,考核评价方式较为单一。正因如此,从教育部到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多次发文强调高校要加强大学生的实践能力。虽经多方不懈努力有所成效,但来自社会尤其是用人单位的反馈是大学毕业生实践能力普遍欠缺,并饱受诟病。这些都是“学”与“习”割裂的表现。

“教”与“学”的割裂。通过学习然后才会发现自己的不足;通过传授然后才知道自己研究不深;发现自己的不足,就会心愧而努力学习,知道自己的研究不深,就会遍天下求师而弄通事理。可以说,传授与学习是相互促进的。“教学相长”恐怕是教学内涵的深刻体现。然而,受到重科研轻教学、重学术研究轻人才培养等风气的影响,“教”与“学”渐行渐远。有的教师只教不学,多年来抱着同一本教材,拿着同一本教案,重复着同样的教学内容;有的教师只学不教,埋头拿课题,一心做科研,上课就对付,没有及时把所学、所研、所得及时转化为教学内容;学生上了一学期的课叫不上老师的名字,老师与学生见面也叫不出学生的名字;老师只顾自己教,学生只顾自己学,没有教学相长,谈何教学质量。这些都是“教”与“学”割裂的表现。

“师”与“道”的割裂。“师”指教师、老师,是人类知识、思想和精神的传递者。“道”是万物之所以生的总原理,是宇宙、自然、人生之理、之法则、之规律。“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道之所存,师之所存”“师道尊严”表达了教师的责任、教育的理念和规律。“师”与“道”密切结合,一个教师如果没有一定的“道”,就不称其为教师。“道”是“师”存在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师”与“道”不可分离。师道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师道指教育的理念和规律,包括教育的目的、作用、意义、内容、原则和方法,狭义的师道指做教师的原理和规律,包括如何做教师、如何开展教学、如何教书育人以及如何为人师表。然而,学术造假、学生伤害老师、教师报复学生等负面新闻不断出现在媒体上,教育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等相关文件,各高校也均把师德师风建设列入重要工作日程。这些都是“师”与“道”割裂的表现。

弥合大学教育的割裂现象,“四个回归”无疑是一剂良方。要回归教育常识,围绕读书学习来办教育,同时重视本科教学,坚持将一流本科作为一流大学建设的重要基础和基本特征,不断提升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要回归教师本分,强化教书育人基本功能,引导教师追求师德品质、专业成就和理论创新。要回归教育初心,坚定人才培养核心理念,制定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高校综合改革方案,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养成硕学闳材,应国家需要为宗旨”。回归教育梦想,坚持以引领和服务社会为己任。

 

多维互动是当今教师的必修课(摘编)

(来源:中国青年报201719日,天津大学校长钟登华)

互联网时代是一个全新的时代,互联网时代为教育活动的开展以及教育质量的提升提供了新的契机和环境。我们应在坚守育人为本的基础上,借助迅速发展的互联网技术,创新师生交流互动平台,拓展师生交流互动形式,强化师生关系的育人功能,培养能够胜任互联网时代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坚守育人为本建立和谐师生关系

坚守育人为本是建构互联网时代师生关系的根本原则。师生关系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根本在于育人。其至少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师生互相尊重,平等对话;第二,互联网技术应当为师生所用,为育人活动服务,以育人为目的。

首先,师生互相尊重,平等对话。师生关系首先是一种人际关系,平等与互相尊重是人际关系的基本准则。在教育活动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也应遵循平等与互相尊重的基本准则。教师应该尊重学生,与学生平等对话。同样,学生也必须尊重教师,虽然伴随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及渠道不断多元化,从而学生的知识视野可能比教师更为宽广。但即便如此,学生也应该尊重教师。

第二,互联网技术应当为师生所用,为育人活动服务,以育人为目的。在师生平等、互相尊重的基础上,迅速发展的互联网信息技术及互联网时代的各种发展成果应该被用来建构和谐的、新型的师生关系,更好地服务于育人活动,实现育人目的。

创新师生互动平台与方式强化育人功能

师生交流互动是师生关系的重要内容,师生交流互动直接影响着师生关系的建构,进而对人才培养质量产生重要影响。所以,在坚守育人为本这一根本原则的基础上,要发挥互联网技术的优势,搭建多维师生交流互动平台,创新师生交流互动方式,进一步强化师生关系的育人功能。

互联网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和新契机。互联网时代是一个以创新为主题的时代,既要求学生具有优秀的综合素养,具备问题识别和问题解决能力,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又要求教师不仅给学生传授知识,更应该帮助学生不断地发现自我,帮助学生形成探究世界的意识和能力,形成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素养。

在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素养的形成过程中,师生的交流互动至关重要。在教育活动中,师生的交流互动是推进教学相长、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所在。教师与学生在交流互动中教学相长、互相促进,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问题识别和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互联网时代更需要通过师生的交流互动来培养符合时代需求的创新型人才,同时,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师生交流互动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为师生的交流互动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可能。所以,我们应以此为契机,借助互联网技术,打破单一的以第一课堂为主要的师生交流平台的局面,拓展和打造多维的师生交流互动平台,创新师生交流互动的形式。

提升育人质量培养创新型人才

坚守育人为本,以强化师生交流互动为重要内容所建构的新型师生关系,应以提升育人质量,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的和使命,这既是互联网时代为教育活动所带来的契机,也是互联网时代对于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已有研究表明,教育活动应以学生的学习为核心,促进学生自身的学习投入是高校提升育人质量的根本所在。学生的学习投入是学生自身学习信念与学校资源供给、人才培养平台等外部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师生交流互动是连接学生自身学习投入与外部环境之间的重要纽带。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这种纽带更为多维与多样,更为灵活,从而使得学生学习投入与外部环境的互动也更为紧密,有助于使各种教育资源形成合力共同作用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通过多维多样的师生交流互动,可以帮助学生形成适合于自身的学习信念与成长成才信念,促进学生个性化成长和发展,帮助学生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选择并充分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和人才培养平台,帮助学生培育个性化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与综合素养,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一方面,课堂为主的教学组织形式虽然为学生知识的记忆和获取提供了重要支撑,但对于学生价值观、能力的形成则作用有限,并且班级授课制也不利于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另一方面,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慕课”“翻转课堂”等冲击着传统的课程教学,也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更多的选择。通过多维多样的师生交流互动,可以帮助学生选择并充分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和人才培养平台,从而帮助学生形成个性化的能力结构以及综合素养,也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而,不论是从学生个体,还是从学生群体,都将有助于创新个体以及创新团队的培养和形成。

学校要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鼓励与引导师生交流互动,深化学生学习规律的研究,重视师生互动在学生学习以及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强化师生交流互动整合各种教育资源,真正地将创新型人才培养从愿景变为现实,实现中国的人才强国战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辑:柳婷婷  

 稿:屈晓阳  

上一条:2017年第2期(总第124期)

关闭

联系我们

微信公众号:ysujwc 学生意见邮箱:xsyj@ysu.edu.cn 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河北大街438号  燕山大学 066004
Copyright © 燕山大学教务处
技术支持:燕山大学信息技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