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学院及同学:
为促进学生复合型发展,给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更大的自主发展空间,提升跨学科专业的学习研究能力,学校于2021年首批成功开办了8个“微专业”。为推进“小而精”基于“微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学校在2022年继续推进第二批“微专业”建设工作,现面向全校本科生招生,具体事宜如下:
一、“微专业”对学生发展作用
“微专业”通过聚焦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的需求,提炼某一领域的核心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提高学生知识结构的复合性,提升与社会需求的匹配度。2022年学校开设“微专业”名单如下表,相关“微专业”的招生简章见附件1。
微专业名称 |
开设学院 |
学分 |
招生面向专业 |
招生面向年级 |
招生 人数 |
拟培养 学期 |
智能制造 |
机械学院 |
14 |
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工业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管理类等专业 |
2020级 |
30 |
2 |
智能感知工程 |
电气学院 |
16 |
机械工程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建筑工程与力学学院、理学院、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车辆与能源学院等学院相关专业 |
2020级 |
30 |
2 |
汇川工业智能控制 |
电气学院 |
14 |
机械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车辆与能源学院等学院相关专业 |
2020级、2021级 |
30 |
2 |
东方国信工业物联网 |
电气学院 |
15 |
机械工程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建筑工程与力学学院、理学院、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车辆与能源学院等专业 |
2021级 |
30 |
2 |
东方国信工业大数据 |
信息学院 |
15 |
机械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软件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建筑工程与力学学院、理学院、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车辆与能源学院等专业 |
2021级 |
30 |
2 |
智能油气 |
车辆学院 |
15 |
机械工程学院、车辆与能源学院、电气工程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等专业 |
2020级、2021级 |
30 |
2 |
绿色低碳工程 |
环化学院 |
16 |
机械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车辆与能源学院、理学院等学院 |
2020级、2021级 |
30 |
2 |
生物制造 |
环化学院 |
14 |
机械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车辆与能源学院、建筑工程与力学学院等学院 |
2021级 |
30 |
2 |
多学科交叉的微电子 |
理学院 |
14 |
机械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软件学院)、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等专业 |
2020级、2021级 |
20 |
2 |
微统计 |
理学院 |
16 |
全校理、工、经管类专业 |
2020级、2021级 |
30 |
2 |
现代物理学 |
理学院 |
16 |
面向机械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学院、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等专业 |
2021级 |
30 |
2 |
智能科学的数学基础 |
理学院 |
16 |
面向机械工程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学院、建筑工程与力学学院、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以及车辆与能源学院相关专业 |
2020级、2021级 |
60 |
2 |
公共组织管理 |
文法学院 |
15 |
经管、外语、体育、艺术等学院社科类专业 |
2021级 |
30 |
2 |
文化传承与设计创新 |
艺术学院 |
16 |
面向全校专业 |
2021级、2020级 |
10-20 |
2 |
篆刻艺术 |
艺术学院 |
16 |
面向全校专业 |
2020级、2021级 |
20 |
2 |
艺术考古 |
艺术学院 |
18 |
面向全校专业 |
2021级 |
20 |
2 |
二、“微专业”课程
“微专业”一般开设14-18学分体现专业领域、研究方向或者核心素养的核心课程,课程体现高阶性、创新性、实战性和挑战度,课程授课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三、“微专业”学制、成绩、证书、注册、学费、退出、报名条件
1.“微专业”修读年限一般为2个学期(含寒暑假),单独开班(报名人数不满足10人的不招生,公共组织管理“微专业”报名人数不满足20人不招生)。
2.“微专业”课程以辅修的形式在主修专业成绩单上显示,未修满微专业课程的不纳入平均学分绩点计算。“微专业”所修课程与主修课程不能相互替换。考核不合格课程需要重新缴费跟着下一年级重新选课修读。
3.完成全部课程修满学分的同学可获得燕山大学颁发的相应“微专业”证书,并可打印单独相应的“微专业”成绩单。未达成修读学分要求的,教务处根据学生修读实际情况开具学习证明。
4.“微专业”收费标准为100元/学分,全部学费在在第一次选课时一次性缴纳,中间退出不予退还。
5.修满“微专业”所有课程且不欠学分的同学可享受以下政策:①保研绩点:主修课程的绩点与主修课程加“微专业”课程的绩点,两者取其高者;②毕业绩点:主修课程绩点与主修课程加微专业课程的绩点,两者取其高者;③创新创业教育学分纳入教学计划的年级(2019级)视为通过,绩点为D(若参加其他创新创业竞赛活动取得的绩点更高则以高绩点为准),创新创业教育学分未纳入教学计划的年级(2020级、2021级)在毕业资格审核认定环节中认定为通过。
注:保研绩点的政策使用需要同学们注意“微专业”所要求修习学期数与自身所在年级进行综合考虑。
6.原则上学生排名需在原专业前60%方可报名,具体相关要求详见附件1中各“微专业”招生要求。
四、“微专业”报名及选拔方式
1.有意向的学生需于2022年6月10日17:00点前发送申请材料(附件2-微专业报名表、成绩单及相关成果证明材料)至“微专业”联系人邮箱(邮件主题为“姓名+学院+微专业”)。
微专业名称 |
开设学院 |
联系人 |
联系邮箱 |
智能制造 |
机械学院 |
陈老师 |
chh523@126.com |
智能感知工程 |
电气学院 |
杜老师 |
duyihao@126.com |
汇川工业智能控制 |
电气学院 |
王老师 |
zcwang@ysu.edu.cn |
东方国信工业物联网 |
电气学院 |
党老师 |
1242505260@qq.com |
东方国信工业大数据 |
信息学院 |
王老师 |
wcw@ysu.edu.cn |
智能油气 |
车辆学院 |
马老师 |
mapinghua@yeu.edu.cn |
绿色低碳工程 |
环化学院 |
刘老师 |
liuyuwen@ysu.edu.cn |
生物制造 |
环化学院 |
石老师 |
shiming78@ysu.edu.cn |
多学科交叉的微电子 |
理学院 |
郭老师 |
guodf@ysu.edu.cn |
微统计 |
理学院 |
李老师 |
li_xin@ysu.edu.cn |
现代物理学 |
理学院 |
田老师 |
tian@ysu.edu.cn |
智能科学的数学基础 |
理学院 |
韦老师 |
weichao@ysu.edu.cn |
公共组织管理 |
文法学院 |
佟老师 |
tonglinjie2009@163.com |
文化传承与设计创新 |
艺术学院 |
王老师 |
262958531@qq.com |
篆刻艺术 |
艺术学院 |
谷老师 |
294627964@qq.com |
艺术考古 |
艺术学院 |
杨老师 |
1060357305@qq.com |
2.各“微专业”开设学院组织学生报名材料审查和录取。
3.学院需于6月20日前将汇总表(附件3)发至教务处ysuwlwu@ysu.edu.cn邮箱,纸质版交至世纪楼511室。
教务处联系人:吴伟龙,0335-8074036。
附件1:各相关“微专业”招生简章
附件2:“微专业”招生报名表
附件3:“微专业”拟录取人员汇总表
教务处
2022年6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