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动态
我校完成2021年新增专业学士学位授权自评审查工作
根据《河北省学士学位授予单位及学士学位授予专业审核办法》以及《关于2022年学士学位授权审核工作安排的通知》相关要求,我校对拟新增学士学位授予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金属材料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等13个第二学士学位专业以及智能感知工程、智能医学工程及汉语国际教育等3个本科专业进行了对照审查,目前已完成了学校自评工作。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金属材料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等13个第二学士学位专业,全部依托其主修专业的师资队伍、教学资源等组织教学,专业发展稳定;智能感知工程、智能医学工程及汉语国际教育3个专业均于2021年获教育部批准设立并于2022年正式开始招生,目前专业师资稳定、教学质量良好,经专业所在学院自评、校内专家审核、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确定上述3个专业符合新增学士学位授予专业的授权条件。
目前学校将上述16个专业的自评材料报送至河北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审批通过并报送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备案后,学校将新增上述专业的学士学位授予权。(供稿人:马明建)
我校完成2022年国家级教学名师、河北省教书育人
楷模人选的推荐工作
根据河北省教育厅相关通知要求,我校于5月19日和5月26日分别启动了2022年国家级教学名师和河北省教书育人楷模人选的遴选推荐工作。
经学院推荐,教务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审核,学校组织专家评审,最终确定机械工程学院姚建涛为2022年国家级教学名师推荐人选,机械工程学院姚静为2022年河北省教书育人楷模推荐人选。目前,已按照相关通知要求完成推荐人选材料的报送工作。(供稿人:张亚靖)
教务处开展体育教育、美育教育、劳动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工作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教育部等五部门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等文件精神,教务处开展了具有学校特色的劳动教育、体育教育、美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经各教学单位申报推荐、学校组织专家评审,共认定43项2022年本科生美育教育、劳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目前这些项目正在公示中。
下一步,教务处将对各教学单位有特色、有深度、有意义的体育教育、美育教育、劳动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进行系统性规划和建设,打造一批具有创新性、重体验、多元素、强素养的“体美劳心”课程,引导广大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供稿人:吴伟龙)
我校完成虚拟仿真实验板块课程的推荐工作
为深入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加速优质教学资源开放共享,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根据《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推荐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上线“智慧高教平台”的通知》,我校于近日完成了虚拟仿真实验板块课程的推荐工作。
根据推荐课程的基本要求,学校对推荐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的内容进行了全面核查,对课程团队以及课程政治性、合法性、完整性、真实性和有效性等进行了严格把关,最终推荐了6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上线“智慧高教平台”。(供稿人:李小特)
燕山大学本科线上教学运行状态数据监测(第十二周)
1.课程开设情况
开学第十二周,按照原定的教学计划,全校应有2010条教学任务开课,其中理论课任务1433条,实验/实践类课程134条,体育课443条。理论课和体育课的教学任务全部按照既定课表开展在线教学;实验/实践类课利用虚拟仿真实训在线资源或其他在线资源开展在线教学。第十二周参与在线教学的教师共计862人,具体各教学单位的开课程情况如表1。
表1第十二周各学院开课情况
序号 |
学 院 |
承担 任务数 |
理论课 |
实验/ 实践课 |
体育课 |
开课 教师数 |
1 |
机械学院 |
106 |
98 |
8 |
|
77 |
2 |
材料学院 |
23 |
19 |
4 |
|
18 |
3 |
电气学院 |
82 |
74 |
8 |
|
62 |
4 |
信息学院 |
95 |
88 |
7 |
|
62 |
5 |
经管学院 |
84 |
53 |
31 |
|
53 |
6 |
外语学院 |
422 |
416 |
6 |
|
149 |
7 |
建工学院 |
68 |
59 |
9 |
|
44 |
8 |
理 学 院 |
145 |
125 |
20 |
|
77 |
9 |
文法学院 |
88 |
83 |
5 |
|
44 |
10 |
环化学院 |
36 |
28 |
8 |
|
33 |
11 |
艺术学院 |
190 |
177 |
13 |
|
71 |
12 |
体育学院 |
478 |
35 |
1 |
442 |
59 |
13 |
车辆学院 |
24 |
18 |
6 |
|
25 |
14 |
马克思学院 |
130 |
130 |
0 |
|
60 |
15 |
工程训练中心 |
8 |
0 |
8 |
|
10 |
16 |
国际教育学院 |
7 |
6 |
0 |
1 |
7 |
17 |
招生就业处 |
15 |
15 |
0 |
|
11 |
18 |
其他 |
9 |
9 |
0 |
|
0 |
合计 |
2010 |
1433 |
134 |
443 |
862 |
2.学生到课情况
第十二周共开课3061门次,开课教师2171人次,其中,外语学院开课门次及教师上课人次均最多。按照开课学院任务统计,学生应到课179524人次,实际到课176903人次,学生的到课率98.54%。除重修课外,学生们的出勤到课情况较好。具体各学院开课门次及学生到课率如表2。
表2 第十二周各学院开课门次及学生到课率
序 号 |
学 院 |
开课 门次 |
教师开课人次 |
学 生 |
应到课 人次 |
未出勤 人次 |
实际到课人次 |
到课率% |
1 |
机械学院 |
202 |
184 |
13741 |
45 |
13696 |
99.67 |
2 |
材料学院 |
48 |
48 |
2445 |
24 |
2421 |
99.02 |
3 |
电气学院 |
150 |
127 |
8725 |
273 |
8452 |
96.87 |
4 |
信息学院 |
172 |
137 |
16084 |
452 |
15632 |
97.19 |
5 |
经管学院 |
133 |
103 |
8180 |
67 |
8113 |
99.18 |
6 |
外语学院 |
642 |
463 |
23339 |
56 |
23283 |
99.76 |
7 |
建工学院 |
100 |
88 |
5531 |
95 |
5436 |
98.28 |
8 |
理 学 院 |
284 |
204 |
25241 |
554 |
24687 |
97.81 |
9 |
文法学院 |
167 |
110 |
15309 |
334 |
14975 |
97.82 |
10 |
环化学院 |
43 |
40 |
2195 |
14 |
2181 |
99.36 |
11 |
艺术学院 |
270 |
215 |
6355 |
41 |
6314 |
99.35 |
12 |
体育学院 |
518 |
203 |
19509 |
269 |
19240 |
98.62 |
13 |
车辆学院 |
43 |
43 |
2654 |
58 |
2596 |
97.81 |
14 |
马克思学院 |
231 |
153 |
25942 |
281 |
25661 |
98.92 |
15 |
国际教育学院 |
13 |
13 |
135 |
6 |
129 |
95.56 |
16 |
工程训练中心 |
5 |
5 |
287 |
5 |
282 |
98.26 |
17 |
招生就业处 |
28 |
23 |
3107 |
27 |
3080 |
99.13 |
18 |
其 他 |
12 |
12 |
745 |
20 |
725 |
97.32 |
合计 |
3061 |
2171 |
179524 |
2621 |
176903 |
98.54 |
3.各教学平台使用情况
我校教师使用多个在线教学平台开展在线教学工作。目前最主要的在线教学平台有三个,分别是超星平台(学习通)、学堂在线(雨课堂)和中国大学MOOC(慕课堂)。第十二周我校教师在各平台上建课及授课情况如下:
(1)超星平台(学习通)
第十二周,我校共有1603名教师使用超星平台建课或开展线上教学,覆盖课程1758门次,授课班级6520个,在线学生23378人;本周我校教师利用超星平台新建课程118门次。超星平台(学习通)情况见表3。
表3 第十二周各学院在超星平台的运行数据
序号 |
学 院 |
课程访问量 (PV) |
新建课程(门次) |
上线教师(人) |
上线学生(人) |
师生资料 上传(个) |
1 |
机械学院 |
4886399 |
5 |
165 |
2967 |
396 |
2 |
材料学院 |
1188072 |
0 |
34 |
703 |
41 |
3 |
电气学院 |
5768100 |
4 |
159 |
2597 |
396 |
4 |
信息学院 |
5379959 |
24 |
100 |
2704 |
260 |
5 |
经管学院 |
3793716 |
19 |
111 |
2254 |
710 |
6 |
外语学院 |
1457697 |
1 |
119 |
1044 |
170 |
7 |
建工学院 |
2600135 |
0 |
125 |
1537 |
191 |
8 |
理 学 院 |
2061814 |
9 |
141 |
1190 |
3236 |
9 |
文法学院 |
3419856 |
1 |
70 |
1729 |
111 |
10 |
环化学院 |
4387746 |
4 |
103 |
1774 |
415 |
11 |
艺术学院 |
1654752 |
4 |
94 |
1317 |
1138 |
12 |
体育学院 |
396697 |
1 |
58 |
248 |
595 |
13 |
车辆学院 |
3642091 |
1 |
73 |
1200 |
203 |
14 |
马克思学院 |
91547 |
2 |
61 |
0 |
88 |
合 计 |
40728581 |
75 |
1413 |
21264 |
7950 |
(2)学堂在线平台(雨课堂)
第十二周,我校在学堂在线平台上自建课程17门。共有17名教师参与在线教学,开课总数50门次,课程覆盖6个学院,55个班级,累计选课学生3187人次,实际到课学生2496人次,学生在线互动851次,习题互动637次,学生投稿0次,发送弹幕192条。具体教学情况统计见表4。
表4 第十二周各学院使用学堂在线平台数据情况
学 院 |
开课 门次 |
开课 总数 |
选课 人次 |
到课 人次 |
学生在线互动 |
习题 互动 |
学生 投稿 |
发送 弹幕 |
学生 到课率 |
信息学院 |
9 |
26 |
2328 |
1664 |
584 |
388 |
0 |
191 |
77.3% |
建工学院 |
3 |
7 |
512 |
380 |
0 |
0 |
0 |
0 |
95.7% |
机械学院 |
1 |
1 |
30 |
25 |
0 |
00 |
0 |
0 |
83.3% |
材料学院 |
2 |
6 |
112 |
165 |
197 |
181 |
0 |
1 |
98.2% |
经管学院 |
1 |
6 |
52 |
142 |
16 |
15 |
0 |
0 |
91% |
环化学院 |
1 |
4 |
153 |
120 |
54 |
53 |
0 |
0 |
100% |
合 计 |
17 |
50 |
3187 |
2496 |
851 |
637 |
0 |
192 |
84.18% |
由于学堂在线平台(雨课堂)与腾讯会议合并使用,教师开展线上教学时需要首先打开雨课堂,然后再点击跳转到腾讯会议进行授课,部分学院教师为避免占用过大空间,开课时没有首先打开雨课堂组织学生签到,而是直接在腾讯会议授课,从而导致部分学生没有在雨课堂及时签到,所以前几周存在部分学院学生到课率较低的情况。
(3)中国大学MOOC学校云平台
第十二周,中国大学MOOC学校云平台运行平稳,师生反馈使用平台教学顺利。第十二周,我校共有124名教师在中国大学MOOC学校云平台自建课程135门,累计选课学生人数552人。其中,正在使用中国大学MOOC学校云平台SPOC课程及相关智慧教学工具开展线上混合式教学的课程有107门,参与课程学习的学生人次为5210人,学习时长共计3531小时。使用慕课堂智慧教学工具开展线上教学的课程有9门次,参与课程学习学生共计219人次。前十二周各学院在中国大学MOOC学校云平台上建课数据如表5。
表5 各学院在中国大学MOOC学校云平台上建课情况统计
序号 |
学 院 |
建课数量(门次) |
第十二周开课(门次) |
1 |
机械学院 |
11 |
9 |
2 |
材料学院 |
6 |
5 |
3 |
电气学院 |
7 |
7 |
4 |
信息学院 |
11 |
8 |
5 |
经管学院 |
21 |
18 |
6 |
外语学院 |
19 |
15 |
7 |
建工学院 |
8 |
6 |
8 |
理 学 院 |
3 |
2 |
9 |
文法学院 |
11 |
9 |
10 |
环化学院 |
18 |
12 |
11 |
艺术学院 |
15 |
12 |
12 |
体育学院 |
2 |
2 |
13 |
车辆学院 |
3 |
2 |
合计 |
135 |
107 |
4.实验教学情况
本学期共有689门次的课程需要开设实验(上机)内容,第十二周共有129门次课程开展了线上教学,其中独立设课实验55门次,参与教学共计8385人次,共32368人学时,具体各教学单位的开课情况如表6。
表6 第十二周各学院实验课开课情况
序号 |
学 院 |
开课 门次数 |
其中独立设课门次数 |
参与学生 人次数 |
授课 人学时数 |
1 |
机械学院 |
22 |
2 |
1471 |
3878 |
2 |
电气学院 |
9 |
1 |
452 |
1964 |
3 |
经管学院 |
5 |
0 |
409 |
2312 |
4 |
建工学院 |
7 |
0 |
581 |
2000 |
5 |
理 学 院 |
21 |
14 |
1691 |
6588 |
6 |
文法学院 |
1 |
1 |
93 |
1116 |
7 |
环化学院 |
28 |
26 |
830 |
7292 |
8 |
艺术学院 |
6 |
6 |
221 |
884 |
9 |
体育学院 |
1 |
0 |
60 |
240 |
10 |
车辆学院 |
1 |
0 |
80 |
320 |
11 |
工程训练中心 |
28 |
5 |
2497 |
5774 |
合计 |
129 |
55 |
8385 |
32368 |
燕山大学本科线上教学运行状态数据监测(第十三周)
1.课程开设情况
开学第十三周,按照原定的教学计划,全校应有1931条教学任务开课,其中理论课任务1351条,实验/实践类课程138条,体育课442条。理论课和体育课的教学任务全部按照既定课表开展在线教学;实验/实践类课利用虚拟仿真实训在线资源或其他在线资源开展在线教学。第十三周参与在线教学的教师共计818人,具体各教学单位的开课程情况如表1。
表1 第十三周各学院开课情况
序号 |
学 院 |
承担 任务数 |
理论课 |
实验/ 实践课 |
体育课 |
开课 教师数 |
1 |
机械学院 |
102 |
93 |
9 |
|
72 |
2 |
材料学院 |
23 |
19 |
4 |
|
18 |
3 |
电气学院 |
75 |
66 |
9 |
|
54 |
4 |
信息学院 |
84 |
77 |
7 |
|
56 |
5 |
经管学院 |
88 |
53 |
35 |
|
57 |
6 |
外语学院 |
395 |
389 |
6 |
|
142 |
7 |
建工学院 |
66 |
59 |
7 |
|
46 |
8 |
理 学 院 |
146 |
123 |
23 |
|
75 |
9 |
文法学院 |
79 |
74 |
5 |
|
38 |
10 |
环化学院 |
29 |
21 |
8 |
|
31 |
11 |
艺术学院 |
199 |
187 |
12 |
|
72 |
12 |
体育学院 |
468 |
24 |
2 |
442 |
59 |
13 |
车辆学院 |
23 |
18 |
5 |
|
25 |
14 |
马克思学院 |
119 |
119 |
0 |
|
49 |
15 |
工程训练中心 |
6 |
0 |
6 |
|
8 |
16 |
国际教育学院 |
6 |
6 |
0 |
|
6 |
17 |
招生就业处 |
14 |
14 |
0 |
|
10 |
18 |
其他 |
9 |
9 |
0 |
|
0 |
合计 |
1931 |
1351 |
138 |
442 |
818 |
2.学生到课情况
第十三周共开课2471门次,开课教师1890人次,其中,外语学院开课门次及教师上课人次均最多。按照开课学院任务统计,学生应到课151421人次,实际到课149281人次,学生的到课率98.59%。除重修课外,学生们的出勤到课情况较好。具体各学院开课门次及学生到课率如表2。
表2 第十三周各学院开课门次及学生到课率
序 号 |
学 院 |
开课 门次 |
教师开课人次 |
学 生 |
应到课 人次 |
未出勤 人次 |
实际到课人次 |
到课率% |
1 |
机械学院 |
202 |
181 |
13666 |
17 |
13649 |
99.88 |
2 |
材料学院 |
49 |
49 |
2605 |
66 |
2539 |
97.47 |
3 |
电气学院 |
144 |
122 |
8524 |
240 |
8284 |
97.18 |
4 |
信息学院 |
151 |
117 |
14399 |
372 |
14027 |
97.42 |
5 |
经管学院 |
125 |
96 |
7608 |
71 |
7537 |
99.07 |
6 |
外语学院 |
603 |
440 |
22230 |
53 |
22177 |
99.76 |
7 |
建工学院 |
86 |
74 |
4965 |
57 |
4908 |
98.85 |
8 |
理 学 院 |
254 |
178 |
23340 |
568 |
22772 |
97.57 |
9 |
文法学院 |
165 |
108 |
14973 |
322 |
14651 |
97.85 |
10 |
环化学院 |
33 |
31 |
1424 |
8 |
1416 |
99.44 |
11 |
艺术学院 |
317 |
250 |
7178 |
29 |
7149 |
99.60 |
12 |
体育学院 |
40 |
29 |
1101 |
8 |
1093 |
99.27 |
13 |
车辆学院 |
38 |
38 |
2344 |
36 |
2308 |
98.46 |
14 |
马克思学院 |
207 |
125 |
22728 |
255 |
22473 |
98.88 |
15 |
国际教育学院 |
12 |
12 |
118 |
2 |
116 |
98.31 |
16 |
工程训练中心 |
5 |
5 |
287 |
3 |
284 |
98.95 |
17 |
招生就业处 |
28 |
23 |
3186 |
14 |
3172 |
99.56 |
18 |
其他 |
12 |
12 |
745 |
19 |
726 |
97.45 |
合计 |
2471 |
1890 |
151421 |
2140 |
149281 |
98.59 |
3.各教学平台使用情况
我校教师使用多个在线教学平台开展在线教学工作。目前最主要的在线教学平台有三个,分别是超星平台(学习通)、学堂在线(雨课堂)和中国大学MOOC(慕课堂)。第十三周我校教师在各平台上建课及授课情况如下:
(1)超星平台(学习通)
第十三周,我校共有1463名教师使用超星平台建课或开展线上教学,覆盖课程1700门次,授课班级6430个,在线学生23324人;本周我校教师利用超星平台新建课程124门次。超星平台(学习通)情况见表3。
表3 第十三周各学院在超星平台的运行数据
序号 |
学 院 |
课程访问量 (PV) |
新建课程(门次) |
上线教师(人) |
上线学生(人) |
师生资料 上传(个) |
1 |
机械学院 |
4032665 |
7 |
157 |
2701 |
321 |
2 |
材料学院 |
980236 |
0 |
26 |
735 |
62 |
3 |
电气学院 |
4576949 |
14 |
156 |
2705 |
657 |
4 |
信息学院 |
4587485 |
7 |
104 |
2807 |
306 |
5 |
经管学院 |
2829765 |
3 |
87 |
2290 |
327 |
6 |
外语学院 |
1150094 |
2 |
109 |
990 |
254 |
7 |
建工学院 |
2627792 |
8 |
100 |
1596 |
401 |
8 |
理 学 院 |
1687552 |
5 |
110 |
1246 |
2979 |
9 |
文法学院 |
2415175 |
4 |
57 |
1736 |
69 |
10 |
环化学院 |
3847959 |
14 |
94 |
1834 |
272 |
11 |
艺术学院 |
1549727 |
1 |
94 |
1207 |
391 |
12 |
体育学院 |
249619 |
0 |
55 |
243 |
38 |
13 |
车辆学院 |
3073467 |
7 |
72 |
1208 |
262 |
14 |
马克思学院 |
73963 |
2 |
59 |
0 |
125 |
合 计 |
33682448 |
74 |
1280 |
21298 |
6464 |
(2)学堂在线平台(雨课堂)
第十三周,我校在学堂在线平台上自建课程11门。共有11名教师参与在线教学,开课总数28门次,课程覆盖6个学院,31个班级,累计选课学生1789人次,实际到课学生1209人次,学生在线互动254次,习题互动186次,学生投稿0次,发送弹幕62条。具体教学情况统计见表4。
表4 第十三周各学院使用学堂在线平台数据情况
学 院 |
开课 门次 |
开课 总数 |
选课 人次 |
到课 人次 |
学生在 线互动 |
习题 互动 |
学生 投稿 |
发送 弹幕 |
学生 到课率 |
信息学院 |
6 |
14 |
1372 |
801 |
62 |
0 |
0 |
62 |
74.4% |
建工学院 |
1 |
1 |
126 |
59 |
0 |
0 |
0 |
0 |
98.3% |
机械学院 |
1 |
1 |
30 |
26 |
0 |
0 |
0 |
0 |
86.7% |
材料学院 |
1 |
3 |
56 |
83 |
6 |
0 |
0 |
0 |
98.8% |
经管学院 |
1 |
5 |
52 |
120 |
0 |
0 |
0 |
0 |
92.3% |
环化学院 |
1 |
4 |
153 |
120 |
186 |
186 |
0 |
0 |
100% |
合 计 |
11 |
28 |
1789 |
1209 |
254 |
186 |
0 |
62 |
80.6% |
由于学堂在线平台(雨课堂)与腾讯会议合并使用,教师开展线上教学时需要首先打开雨课堂,然后再点击跳转到腾讯会议进行授课,部分学院教师为避免占用过大空间,开课时没有首先打开雨课堂组织学生签到,而是直接在腾讯会议授课,从而导致部分学生没有在雨课堂及时签到,所以前几周存在部分学院学生到课率较低的情况。
(3)中国大学MOOC学校云平台
第十三周,中国大学MOOC学校云平台运行平稳,师生反馈使用平台教学顺利。第十三周,我校共有125名教师在中国大学MOOC学校云平台自建课程136门,累计选课学生人数539人。其中,正在使用中国大学MOOC学校云平台SPOC课程及相关智慧教学工具开展线上混合式教学的课程有105门,参与课程学习的学生人次为4018人,学习时长共计3520小时。使用慕课堂智慧教学工具开展线上教学的课程有1门次,参与课程学习学生共计163人次。前十三周各学院在中国大学MOOC学校云平台上建课数据如表5。
表5 各学院在中国大学MOOC学校云平台上建课情况统计
序号 |
学 院 |
建课数量(门次) |
第十三周开课(门次) |
1 |
机械学院 |
11 |
9 |
2 |
材料学院 |
6 |
4 |
3 |
电气学院 |
7 |
7 |
4 |
信息学院 |
11 |
8 |
5 |
经管学院 |
21 |
18 |
6 |
外语学院 |
19 |
15 |
7 |
建工学院 |
8 |
6 |
8 |
理 学 院 |
3 |
2 |
9 |
文法学院 |
11 |
8 |
10 |
环化学院 |
18 |
12 |
11 |
艺术学院 |
16 |
12 |
12 |
体育学院 |
2 |
2 |
13 |
车辆学院 |
3 |
2 |
合计 |
136 |
105 |
4.实验教学情况
本学期共有689门次的课程需要开设实验(上机)内容,第十三周共有122门次课程开展了线上教学,其中独立设课实验53门次,参与教学的学生共计8111人次、34260人学时,具体各教学单位的开课情况如表6。
表6 第十三周各学院实验课开课情况
序号 |
学 院 |
开课 门次数 |
其中独立 设课门次数 |
参与学生 人次数 |
授课 人学时数 |
1 |
机械学院 |
25 |
4 |
1745 |
4900 |
2 |
电气学院 |
18 |
1 |
1093 |
4906 |
3 |
信息学院 |
7 |
0 |
683 |
2304 |
4 |
经管学院 |
7 |
0 |
469 |
2312 |
5 |
建工学院 |
2 |
0 |
139 |
278 |
6 |
理 学 院 |
14 |
14 |
1423 |
5692 |
7 |
文法学院 |
1 |
1 |
93 |
744 |
8 |
环化学院 |
28 |
26 |
891 |
8062 |
9 |
艺术学院 |
1 |
1 |
44 |
176 |
10 |
体育学院 |
1 |
0 |
60 |
240 |
11 |
车辆学院 |
4 |
0 |
246 |
1476 |
12 |
工程训练中心 |
14 |
6 |
1225 |
3170 |
合计 |
122 |
53 |
8111 |
34260 |
教务工作简讯
● 近期,根据上级部门工作安排,学校组织开展了有关专家推荐工作。向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推荐我校党委书记赵险峰为第八届理事会常务理事候选人;向河北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推荐机械工程学院赵永生教授、经济管理学院仵凤清教授为省政府督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李秋荣教授为省级教育督导专家;向河北省教育厅推荐艺术与设计学院孙利教授、徐熳教授为河北省高校美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向国家教材委员会推荐文法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刘邦凡教授为河北省国家教材委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马工程)专家委员会专家组专家人选候选人。(供稿人:李小特)
● 为确保2022届毕业生顺利离校,教务处根据《燕山大学全日制本科生学分制收费管理办法(试行)》,综合考虑学生入学年份、学籍异动等各类情况,对2022届毕业生的选课学分进行分类统计,以便学费结算工作准确无误。目前,已组织各学院完成学生学分统计核对工作,近期学校计划财务处将根据每个学生的学分统计结果完成学费清算工作。(供稿人:马明建)
● 近日,教务处完成了2022年度本科教学质量工程项目专项建设经费的拨付工作,拨付项目有一流本科专业和一流本科课程“双万计划”项目、国家级和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和省级教学团队、省级现代产业示范学院、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和团队、新专业建设等项目。(供稿人:李小特)
● 近日,我校组织完成了碳达峰碳中和教学资源建设和推荐工作。7个教学单位共申报了11项教学资源,经学校评选后有2项教学资源被推荐至碳达峰与碳中和领域教学资源征集平台。(供稿人:李小特)
● 近期,根据2021年教师本科教学质量考核工作开展情况,为保证教师参与本科教学工作的积极性,我校对《燕山大学教师本科教学质量考核实施办法(修订)》中的部分条款进行了调整,并已通知相关教学单位。(供稿人:宋歌)
● 近日,教务处完成了2021年校级和省级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首批建设经费拨付工作。(供稿人:李小特)
学院采风
电气学院举办第五届课程思政教学竞赛
为全面推进学院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深入开展,充分发挥课堂教学育人主渠道、主阵地的作用,挖掘和丰富专业课程育人内涵,打造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电气学院第五届课程思政教学竞赛于5月13日举行,由于疫情防控要求,本次竞赛采取腾讯会议模式进行。竞赛由副院长刘爽主持,学院全体教师参加了线上观摩。
此次竞赛分为系赛和院赛两个环节。各系及中心参赛选手经过系赛选拔,最终4位选手参加了电气学院第五届课程思政教学竞赛。比赛采取课程教学设计与现场教学展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包括教师说课、教学演示、陈述答辩三个环节,参赛教师首先阐述参赛课程的教学设计思路与实施路径,着重说明教学过程中如何实现思政元素与专业教学内容有机融合;随后自选1个课堂教学节段进行现场教学演示;最后评委进行现场提问,参赛教师作进一步陈述说明。参赛教师经过精心备课,结合自身的学科特点,深入挖掘了各门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在比赛现场向评委们呈现出了形式新颖、内容多元、蕴含丰富思政元素的精彩课程。
由校内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代表组成的竞赛评委团就课程思政教学设计、课程思政教学现场表现等方面进行评审。评委团对选手们进行了现场点评,并从教师的学科特点、教学风格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经过三轮投票,最终王宁、李继猛获得竞赛的一等奖,并将代表学院参加学校课程思政教学竞赛。
学院对课程思政建设工作非常重视,比赛组织工作规范有序,参赛教师准备充分、全身心投入,精彩纷呈。此次竞赛为教师提供了学习和交流的平台,也树立了学院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的先进典型。
建工学院举办第五届课程思政教学竞赛
(文稿来源:建工学院网站)
为全面推进学院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深入开展,切实促进专业课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学院于5月12日通过腾讯会议在线举办了第五届课程思政教学竞赛,全院教师观摩了比赛。
胡建军副院长首先阐述了学院举办本次课程思政教学竞赛的背景、目的和重要意义,介绍了本次竞赛的参赛教师、评委和竞赛与观摩要求,并就学院的课程思政建设工作进行了部署。
学院对本次竞赛高度重视,为了确保比赛的公平、公正,院领导班子全体成员到场担任竞赛评委。经各系和实验中心推荐,本次竞赛共有9位教师参赛,参赛课程包括理论课和实验课等各类课程。参赛教师依据课程特点,有机融入家国情怀、工匠精神、社会责任、职业素养等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完美展现了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相统一、教书和育人相统一、潜心治学和心怀家国相统一。全体参赛教师讲课完毕,评委进行了针对性点评,并就如何改进提出了中肯建议。经过3个多小时的激烈角逐,最终产生一等奖4名,二等奖5名。获得一等奖的李雨浓老师被推荐参加燕山大学第五届课程思政教学竞赛。
比赛结束后,胡建军副院长对竞赛进行了总结,对老师们的精心准备和精彩表现表示感谢。他表示,学院将多措并举,积极搭建各类课程思政教学交流平台,通过举办“一年两赛”,以凝炼课程思政案例为抓手,把课程思政工作做实做细,推动学院课程思政工作不断走向深入。
本次竞赛,既是学院教师课程思政教学水平的展示,也是一次生动的课程思政教学法交流活动。通过竞赛,锻炼了教师的课程思政教学基本功,提升了教师的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和水平,也为全院教师搭建了一个交流课程思政教学经验的平台。
理学院应用数学系邀请浙江大学苏德矿教授做课程思政专题报告
(文稿来源:理学院网站)
5月19日,应理学院应用数学系的邀请,浙江大学苏德矿教授在线上(腾讯会议)为学院全体数学公共课教师做了一场精彩的课程思政报告,报告的题目为《我的教学六字经——“懂、透、精、趣、情、德”》。
苏德矿教授的报告主要总结了他从教30多年的教学经验,“懂、透、精”是他多年教学艺术的凝练,“趣、情、德”是他育人理念的升华。他的教学六字经不仅生动地向我们诠释了如何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也向我们展示了教师践行课程思政的一种境界。报告结束后,苏老师就互动互助学习、考核方式、答疑方式等教学细节与大家展开了热烈地讨论与交流。
本次报告是《新时代大学数学课程思政教学研修》系列报告的第3场,除了公共数学课教师,报告也吸引了学院数学、物理等其他系的部分专业教师参加。
苏德矿教授,浙江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数学基础课程教学研究中心副主任、浙江省高校高等数学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负责人及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国家级线上一流课程《微积分》和精品课程《微积分》课程负责人。他主持多项国家规划子课题、省、校课程建设项目,获浙江大学教学成果奖9项,发表科研与教学研究论文20多篇,主编教材、学习指导书20余本。
工作提示
近期教学工作提示
序号 |
通知名称 |
截止时间 |
备注 |
1 |
关于开展2022年春季学期线上教学期间在线教学质量监控工作的通知 |
线上教学周结束后2周内 |
|
2 |
关于2022年秋季学期教材预订报名的通知 |
6月2日 |
|
3 |
关于燕山大学2022年本科生体育教育、美育教育、劳动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改革项目评审结果的公示 |
6月2日 |
|
4 |
关于举办课程思政教学评价培训的通知 |
6月2日 |
|
5 |
关于开展2022届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答辩、查重检测及校级优秀毕业设计(论文)评选工作的通知 |
6月5日 |
|
6 |
关于2022届毕业生毕业、学位资格审核及提交毕业、结业和获学位学生名单的通知 |
6月6日 |
|
7 |
关于开展2020年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结题验收工作的通知 |
6月7日 |
|
8 |
关于举办燕山大学第五届课程思政教学竞赛的通知 |
6月7日 |
|
9 |
关于2022年6月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和两次听力试音及维修耳机的通知 |
6月9日 |
|
10 |
2022年上半年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疫情防控须知 |
|
|
高教视点
新文科建设:走深走实 行稳致远(摘选)
(来源:中国教育报 2021年5月10日 樊丽明)
今年是国家“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全国新文科建设扬帆起航的关键之年。新文科建设的走向应当聚焦文科教育高质量发展,推动新文科建设走深走实、行稳致远。两年来,在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领导下,在教育部教指委指导下,国内高校在顶层设计、专业设置、培养模式、课程教育、实验平台等方面积极采取新举措,进行新探索,初步形成了可供参考借鉴的经验。
新专业(方向)。要加快专业布局优化调整,以新的思路和跨界模式,探索建设适应引领时代发展的新专业(新方向),培养创新型专业人才。
加强专业学科交叉融合。按照交叉融合范围和程度,可分为以下几类:一是人文科学内部融合。比如说国学人才培养,山东大学尼山学堂的研究实践表明,文史哲专业不打通,优秀国学人才就很难培养出来。要培养未来的国学大家大师,深度融合文史哲专业值得探索。二是人文与社科融合。譬如,以外语+国际政治、外语+国际经济、外语+法学等模式培养复合型国际化人才,以及融哲学政治学经济学于一体的PPE项目以培养理论人才,都是有价值的改革探索。三是文理融合。譬如金融科技、科技考古、计算社会学等,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科技与传统文科相结合,旨在培养业界学界创新发展急需的新型人才。四是文工、文医融合。譬如,适应高层次专业化人才新需求,可探索文工交叉、本硕贯通的复合型甚至国际化知识产权管理人才培养,艺术设计与新媒体结合的现代艺术设计人才培养,医学与心理学、社会学结合的护理康复人才培养,等等。
积极培育文科战略新兴专业。日前,教育部公布的2020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中,有37个新专业列入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全国各高校专业结构优化、调整、转型、升级的速度和力度明显加快,新增专业跨学科特征明显,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成为专业建设重要方向。譬如,山西财经大学新增的应急管理专业,就是致力于培养全媒体时代擅长应急管理、舆情分析、风险评估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再如,在新的社会需求和教育背景下,文科专业如何与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交叉融合,把现代科学与信息技术最新成果应用于新文科,为文科提供新命题、新方法、新范式,也是新文科建设的重要内容。
探索微专业建设。高校可根据需要和条件,重视探索微专业建设,以新的思路和跨界模式,围绕某个特定学术领域、研究方向或者核心素养,提炼开设一组核心课程,打造轻量型专业结构,辅助于学生主修专业学习或者满足学生多元化、个性化成长需要。2020年山东大学推出首批18个微专业,作为轻量型、创新型学科融合培养,备受社会关注。
新模式。不同类型的人才,其培养模式也不同,要积极探索文科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对于致力于培养学术型文科人才的学校,本硕博纵向贯通式培养的统筹至关重要。宽口径、厚基础、长学制的本硕博贯通培养模式,滚动式可淘汰的培养机制,是培养精英国学人才、经济学政治学理论人才的重要渠道。对于应用型人才,要加强横向合作式培养,整合人才培养的优质资源,通过国内外机构的学习和实习,开拓视野,增强能力。譬如,高校与境内外教学科研机构联合培养。上海财经大学的国际组织人才培养采取国内外高校、境内外机构学习实习的有机集成模式,培养效果良好。通过校政校企联合培养,提高文科学生培养质量。通过跨校跨院联合培养,探索双学位或主辅修、微专业的建设方法与实施策略。
新课程。一是要抓好新文科课程建设,开发新课程,改造老课程,编写新教材,补充新内容,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扎实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把握文科教育的价值引领性,充分体现新文科融合化时代性国际化特征。四川大学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的“中华文化”必修课,推出的文科大师领衔的系列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彰显了文科独特的育人功能。
二是要高度重视文科实践课程建设,把深化实践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作为文科课程建设的重点。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实践基地建设,建设实践教学平台,实现产教良性互促、校企协同推进,让学生真正深入基层、了解社会。譬如,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调查与数据中心,以强大的人文与社会科学实力为依托,在整合各学科科研力量的基础上,组织实施了多项大型长期追踪调查项目,中国综合社会调查、中国教育追踪调查、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等,逐年编制发布中国发展指数(RCDI),并与日本、韩国等国家联合发起了东亚社会调查(EASS)计划。中国调查与数据中心坚持以数据为驱动、实证为引领、应用为导向,服务科研、服务教学、服务咨政和智库建设,是跨学科、跨院系的综合性科研教学基地。
三是要加强国际化课程建设,重点建设一批符合国际标准和质量要求,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化课程群。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建设在线开放的国际化课程,推动国际化慕课上线。譬如,今年“中国新闻传播大讲堂”武汉抗疫主题的视频教学内容,生动讲述、立体展现了中国人民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所展现的强大的民族精神和力量。再如,北京大学、四川大学、山东大学等高校开设的国学系列、艺术系列、人文系列大师级慕课,可以经过精研细磨后推向世界,通过国际化课程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
新理论。党的十九大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在新的历史方位,我们还面临着许多重要的问题。其中,建设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四大体系,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教材体系,是一个重大的时代命题。对于中国的哲学社会科学学者来讲,回答这个时代命题至关重要,需要执着探索和长期积累。目前,国内某些领域已经取得了较好成绩。北京大学教授林毅夫多年致力于中国特色的发展经济学研究,创立了“新结构经济学”;外交学院教授秦亚青将“过程和关系”两个中国社会文化中的重要理念植入国际关系理论,提出了过程建构主义的理论模式,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的国际关系理论体系;山东大学资深教授曾繁仁一直致力于研究生态美学,深耕于基础理论领域,也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新生态美学理论体系。这些都是值得学习的案例。另外,马克思主义与儒家文明、东西方跨文明对话交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都是新时代提出的需要新文科去探索解决的新课题,有待于有识之士去进一步完善而形成完备的理论体系。
财经类专业课程如何打造“新文科”升级版(摘选)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2021年7月26日 汪利)
当前,新文科建设在以下五个方面已达成基本共识:一是新文科是相对于传统文科而言的,是以新科技革命、新经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为背景的。二是新文科更加强调专业满足国家发展战略需要和社会需求的功能定位,专业从学科导向转向以人才培养需求为导向,更加主动对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三是新文科强调多学科交叉与深度融合,新技术融入传统文科专业,推动传统文科更新升级。四是强调学生中心思想,信息技术融入教学方法。五是新文科强调新的质量标准。财经类专业和课程按照新文科要求进行改革,是新文科建设的内在要求。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展开。
强化课程思政建设,进行人才价值观塑造。财经类专业和课程的思政建设既要遵循课程思政建设的一般规律,又要符合财经学科的独特个性。首先,要厘清专业思政与课程思政的内在关系。专业思政是专业在人才培养上最终应达成的总体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通过培养体系实施,学生学习之后最终应建立的核心价值观。专业思政与课程思政一脉相承,都是为了立德树人这个最终目标。但具体到某门课程的思政建设则要用专业思政来引领,并最终要以专业思政为落脚点。其次,课程思政的目标要契合课程特性,尤其要契合课程内容的特点。一门课程的独特性决定了它能够实现的学生价值观塑造是相对聚焦的,而不是面面俱到的,如全方位涉及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法治意识、职业道德等,唯有聚焦在某个方面甚至一个方面中的某个点,才具有科学性、可行性和深刻性。尤其需要指出的是,我们迫切需要系统总结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伟大实践和经验,构建经管学科的中国理论和话语体系,打破财经专业课程以西方学术概念、学术话语、学术大师为主导的现状。
推进学科专业交叉融合,培养财经人才宏观思维。当前,国际局势错综复杂,国内发展日新月异。新科技革命、产业革命带来新产业、新业态;新的世界格局,国家之间合作、竞争、对抗,中国正走向世界舞台中央,在国际事务中承担新的角色;我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提出了新国家战略。在此背景下,财经领域的问题日益综合化、复杂化,学科专业的知识整合、交叉融合发展是新文科建设的必然选择。财经类高校以经管类学科专业为主导,经管类专业一般都是品牌优势专业,法、文、理、工等学科专业处于辅助地位。新文科背景下,品牌优势专业要围绕国家战略、行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通过学科专业交叉复合做优做强,培养学生的开阔视野、多学科知识以及国际交流能力;其他学科专业更要找准传统文科专业新的功能定位,依托学校品牌优势学科专业,开展“品牌优势学科+传统文科专业”改造,走特色发展之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竞争力。
进行专业课程信息化改造,培养人才的信息技术能力。新科技带来了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互联网、数据科学技术改变了财经领域的工作内容、工作方式和工作形态,财经数字化、智能化发展迅猛。回应新时代人才培养的新要求,财经专业要将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现代信息技术纳入现有专业课程体系,开展“信息技术+专业”改造,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重新焕发专业生命力。在课程改造方面,学校应开设现代信息技术类公共课程,在进行现代信息技术普及教育的同时实施传统专业课改造,建设现代信息技术与专业融合类课程,培养学生运用大数据等信息技术进行财经活动实务的能力。
秉持“学”为中心,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学校可以实施双学位、主辅修、微专业,探索跨国、跨校、跨院、跨专业联合培养,为学生提供更多选择,实现个性化、复合型人才培养;开放科研资源,组织学科竞赛,构建学生科研、创新训练教学体系,培养人才创新思维和能力;建设信息化教学平台、智慧教室,为课堂革命提供条件保障;开展研究性教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基于在线课的“翻转”教学,加强生师互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设计开发虚拟仿真教学项目,解决实践教学的难点、痛点问题,保障学生获得实在的能力训练;加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建设产业学院,强化案例教学、实践训练,在产教合作、反馈、影响、辐射中,保障人才培养的社会契合度。
建立新的教育教学质量观,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进行财经专业课程新文科建设必须建立新的教育教学质量观,如立德树人,专业教学与育人并举,提升专业的社会契合度,培养内容的多学科交叉复合,专业的信息化程度,课程的挑战度、高阶性和创新性等,这些都是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内在依据。学校有关部门应有意识地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促进专业课程建设投入和质量提升;强化课程认证和评估,提高专业学业挑战度,保障专业整体质量和人才培养目标实现;改革现有学生评教指标体系,开发基于学生体验的本科教学质量评价问卷,体现课程挑战度、师生互动、主动与合作学习等新理念,从而切实建立教学评价—反馈—持续改进机制,保障教学质量。
浙江大学深入推进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摘选)
(来源:教育部网站 2022年5月18日)
浙江大学聚焦加强基础学科人才培养,高水平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推进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和改革,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努力为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作出积极贡献。
创新体制机制,高水平建设公共基础课程教学研究中心。深化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成立数学、物理、化学、生命科学等公共基础课程教学研究中心,出台《公共基础课程教学研究中心建设方案》,明确组织架构、工作职责、岗位设置、支撑保障、考核要求等,着力提升公共基础课程教学质量。设置优秀教学岗,聘任一批将主要精力投入公共基础课程教学的高水平教师,支持公共基础课程建设,已完成首批116名优秀教学岗教师的选聘工作。加强岗位中期考核和聘期考核,确保工作落到实处、见到实效。优化教学促进津贴分配方案,提高教学促进津贴额度,聚焦基础课程教学、课程建设、课程质量等方面,加大对公共基础课程教育教学的支持激励。
强化过程评价,高标准构建多元化学业评价体系。深入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在数理化生等公共基础课程中推行过程性评价改革。2021年,在42门公共基础课程率先实施过程性评价改革,累计涉及337个教学班。细化课程考核评价方案,全方位跟踪了解学生学习过程,组织实施好期中考试、阶段性测试、随堂测验和课堂讨论等教学环节,加强过程性评价的结果运用。优化学业成绩构成,一般由作业及平时表现、阶段测试、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等成绩组成,合理确定各环节占比。加大助教配置力度,印发《研究生助教工作管理办法》,并优先向公共基础课程倾斜,通过小班习题讲解、点对点交流等方式为学生答疑解惑、提供指导。2021—2022学年秋季学期,配置数理化生公共基础课程助教岗位410余个,占全校校设助教岗位近50%。
聚焦学生成长,高质量推进混合式教育教学改革。强化学业辅导,全面开展线上线下答疑,组织数理化生公共基础课程师生面对面交流探讨和答疑,帮助学生全面掌握知识难点。组织《微积分》《线性代数》《大学物理》《普通化学》等公共基础课程教师,每周固定时间入驻学园(宿舍)答疑,切实提升学生学习效率。持续推进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推动“互联网+”“智能+”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全面加强泛在学习空间建设。聚力打破时空限制,对所有教室完成信息化改造,搭建“学在浙大”“浙大钉”“智云课堂”等智慧教学平台,搭建线下主(听)讲、线上直(录)播课堂体系,为学生学习和教师授课提供条件保障。推进优质课程扩容共享,落实优质公共基础课程线下扩容,开设跨校区“直播课堂”,扩大优质师资资源辐射覆盖,改善课程选课容量,着力解决跨校区修读课程的困难,切实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山东大学等高校联合百度飞桨推出“人工智能微专业”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2022年1月13日 晓宇)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工智能已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而人才储备正是推进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应用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各地政府、企业、高校等都在开启深度融合培养人才的创新行动。
日前,山东大学联合百度飞桨AI Studio学习与实训社区、海尔海纳云智能物联网平台、中科曙光智能计算平台,面向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石油大学等27所合作高校,正式推出涵盖线上线下6门课程的“人工智能微专业”,每年将惠及超过1万名高校学子。
该“人工智能微专业”课程从零基础开始,通过大量实践教学案例和“无人驾驶”及“智慧城市”两个大型产业实训项目,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充分了解企业真实的开发场景,完整掌握人工智能产业的数据采集、模型训练和工程部署技能。完成6门课程的学生能够获得山东大学与合作企业共同认证的微专业证书,并有机会进入合作企业实习。这是高校与企业共同建立的涵盖课程学习、项目实践、专业认证到实习就业环节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百度飞桨是我国首个自主研发、开源开放的产业级深度学习平台,目前已凝聚406万开发者,通过建设飞桨人工智能产业赋能中心、举办深度学习师资培训班、AICA首席AI架构师培养计划等系列活动,携手产学研加快AI人才培养。百度计划5年内为社会培养500万AI人才。
武汉理工大学发布“5·30”行动计划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2022年5月30日 程墨等)
近日,武汉理工大学发布了以教育信息化为引擎,促进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的“5·30”行动计划,致力打造学校高质量人才培养与招生就业新生态。
据悉,“5·30”行动计划是该校在数字经济时代背景下经过深入研究推出的重大部署。武汉理工大学推出“5·30”行动计划,旨在通过数字化与教学、科研、治理等深度融合,推动整个教育生态的重构与再造,全面部署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数字赋能“三领人才”培养战略转型、加快推进学校人才培养与招生就业高质量发展。
据介绍,该行动计划以信息化为战略引擎,以新标准、新动能、新模式、新体系、新文化“五新”计划为引领,以落实“数字赋能行动、措施引导行动、管理保障行动”为核心的“三十条”具体行动为抓手,重点做到转理念、转环境、转内容、转方式、转评价、转角色、转机制、转治理、转文化,着力打造学校高质量人才培养与招生就业新体系。其中,拟出台的“三十条”文件制度包含设立建设微专业、实施书院制改革、制定教育教学数字化行动等多项重要举措。
“‘5·30’行动计划将对推动学校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更高质量的建设发展,发挥重要作用、产生深远影响。”该校党委书记信思金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