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工作简报 >> 正文

2022年第14期(总第217期)

2022年11月07日 11:45 张亚靖 点击:[]

燕山大学教务处         2022年第14期(总第217期)      20221031

     

教学动态

我校圆满完成2022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工作

 

我校召开中长期贷款教学设备项目论证会

 

我校完成2022年度校级基层教学组织达标创优推荐相关工作

 

我校持续加强本科线上教学质量监控工作

 

我校组织完成本学期第二轮次“双向融合”联合备课活动

 

我校进一步完善培养方案的闭环管理

 

 

我校完成2022年秋季学期“Office办公软件”相关公选课课源建设、助教聘任和选课相关工作

 

教务处组织开展线上实验教学经验分享交流活动

 

教务处组织各学院制定劳动教育实施方案

 

教务工作简讯

 

学院采风

机械工程学院举办第六届“课程思政”教学竞赛

 

电气工程学院成功举办第六届“课程思政”教学竞赛

 

建筑工程与力学学院举办第六届课程思政教学竞赛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软件学院)举办2022年秋季学期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培训会

 

 

理学院与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双向融合”联合备课教研活动

 

工作提示

 

 

关于2022年下半年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笔试、口试报名、Office办公软件应用相关课程选课、组织教师参加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教学法创新系列讲座等通知

 

高教视点

清华大学落实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推动慕课与在线教育改革发展

 

东北林业大学大力推进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摘选)

 

北京师范大学举办建设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论坛

 


教学动态

 

我校圆满完成2022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工作

1029日,2022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在我校举行,本次考试我校共承担了2838人次的组考任务,共设置87个正式考场,200余名监考教师、考务及保障人员参与考试服务保障工作。

学校高度重视本次考试工作,在考试院的指导下,学校严格按照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制定严密的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教务处、学生工作处、安全工作处、后勤服务中心等部门密切配合,切实做好考务和疫情防控工作,保证考生入场安全有序。

为维护考试的公平、公正,营造良好的考试氛围,在各相关部门和学院的积极配合和勇于承担下,扎实细致地做好考点卫生防疫、安全保障、考点布置、考务培训等各项工作。考场工作人员严格按照标准化考点要求,以高度的责任心,认真严格执行考试安全管理办法和疫情防控管理办法。2022年全国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工作在我校各部门的通力合作下圆满完成。(供稿人:吴伟龙)

 

我校召开中长期贷款教学设备项目论证会

20221026日上午,我校按照《燕山大学中长期贷款项目实施方案》要求,由教务处牵头召开了中长期贷款教学设备项目论证会。任家东副校长担任论证会专家组组长,来自教务处、研究生院、科学技术研究院、人力资源处、财务处、审计处、实验室与资产管理处等部门领导担任专家组成员。会议由赵逢达副处长主持。

论证会上,各单位项目负责人依次围绕申报项目的基本情况、必要性与可行性、建设目标与建设内容、资金预算及主要用途、项目实施组织及进度安排、预期效益分析、保障措施等进行了汇报,与会专家认真听取汇报后,逐一对申报材料进行点评,从项目的场地、项目的细化程度等方面给予了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

最后,副校长任家东指出,各单位所报项目均具有较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目标明确,建设内容紧密围绕我校教学工作信息化、数字化校园服务、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国家一流专业和一流课程、创新创业教育等重点工作,项目资金预算和用途合理,项目实施组织及进度安排合理,项目预期效益分析充分,具有较好的保障措施。专家组建议19个单位的教学设备项目纳入教学类项目库进行项目储备,分期建设。(供稿人:潘文宇)

 

我校完成2022年度校级基层教学组织

达标创优推荐相关工作

根据河北省教育厅《关于开展2022年度河北省高等学校基层教学组织达标创优建设工作的通知》(冀教高函〔202248号)要求,我校开展了2022年度校级基层教学组织达标创优建设工作。

经各校级基层教学组织自评、教学单位推荐、教务处审查、学校专家组评审,决定推荐25个(约32%)校级基层教学组织报送省教育厅进行达标备案审核。并评选机械电子工程系、自动化系、软件工程系、旅游系、大学英语二系、大学物理系、中文系、化学工程与工艺系、工业设计系、石油工程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部、金工实习实训部等12个校级基层教学组织为2022年度优秀基层教学组织,其中,推荐机械电子工程系、软件工程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部、大学物理系、金工实习实训部等5个基层教学组织参加省级优秀基层教组织评选。

接下来,教务处将按照《省教育厅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的通知》《燕山大学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管理办法》,进一步完善校院两级基层教学组织管理体系,引导基层教学组织主动适应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贯彻落实“以本为本、四个回归”要求,强化教学工作,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组织形式,明确职能定位,健全管理制度,完善运行机制,激发组织活力,充分调动教师投身教育教学的积极性,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健全、运行高效的基层教学组织体系,推动基层教学组织规范化、专业化、特色化建设。(供稿人:王丽慧)

 

我校持续加强本科线上教学质量监控工作

为进一步加强本科线上教学质量监控工作,及时了解教与学的情况,教务处于1019日发布了《关于线上教学期间加强教学质量监控工作的通知》,从建立线上教学期间教学质量监控队伍、听课范围争取覆盖各教学单位开设的所有课程、各教学单位每2周组织不少于1次网上接待日(座谈会)活动听取学生意见反馈等方面对各教学单位教学质量监控工作做了进一步要求和部署。

各教学单位按照通知要求认真开展了本科线上教学质量监控工作,16个教学单位均成立了线上教学质量监控队伍,成员280余人,主要包含级领导、学院督导、基层教学组织负责人。部分教学单位还吸纳了本科教务管理人员、教学名师、教学奖获得者、师德标兵、校级以上教学竞赛获奖教师、教改项目负责人等加入监控工作队伍。各教学单位教学周第8周和第9周共听课1105门次,其中处级领导听课356门次,基层教学组织负责人听课375门次,学院督导听课289门次,其他人员听课85门次。各教学单位组织网上接待日活动、处内接待日活动17场次,反馈学生意见20余条,教务处对涉及全校本科教学工作的11条意见进行了任务分解和落实,已将其他意见反馈给相关部门。

20221017-28日在线教学情况统计

日期

开课门次

上课学生数

20221017

1017

21568

20221018

1026

20607

20221019

1131

21193

20221020

663

19598

20221021

1043

21120

20221024

1197

20705

20221025

994

19730

20221026

1129

20393

20221027

621

17109

20221028

1031

20789

此外,教学周第8周和第9周,教务处组织处内教职工线上听课119门次。(供稿人:王丽慧)

 

我校组织完成本学期第二轮次“双向融合”联合备课活动

1020日,教务处组织完成秋季学期第二轮次(2022年第四轮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双向融合’联合备课”教研活动,本次联合备课教研活动由经济管理学院、理学院的12个基层教学组织与马克思主义学院的6个基层教学组织共同开展。

根据疫情防控要求,本次活动采取线上形式,共组织了11场腾讯会议活动,每场活动均有至少1名学院或教务处的处级领导参加,共有约380名教师参加了活动。活动前,经济管理学院和理学院提交了40余门课程的课程思政案例,活动中两个学院的36门课程进行了汇报交流,参加活动师就如何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教育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本次“双向融合”联合备课活动取得良好的效果。(供稿人:李芹)

 

我校进一步完善培养方案的闭环管理

为进一步规范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修订)、实施、评价等环节的工作,保障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学校近期根据国家相关规定,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了《燕山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

“办法”进一步明确了校院两级管理的职责,指出学院是培养方案管理的主体,学院主要负责人是培养方案管理的第一责任人;明确了培养方案的制定(修订)周期、主要内容和工作程序,强调了各专业应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充分了解企业行业的人才培养需求,合理确定培养目标,制定以能力为导向的毕业要求和课程体系撰写中英文课程信息、制定新旧培养计划课程替换映射表、制定教学大纲也是培养方案制定(修订)的重要环节;明确了培养方案变更的基本原则,提出对毕业要求和课程教学目标达成有影响的变更,须提交新旧培养方案的对比分析论证报告、学院学术委员会审议会议纪要;新增了培养方案的评价环节,要求各专业定期对培养目标、毕业要求的合理性和达成情况以及课程体系的合理性进行评价“办法”要求各学院制定本单位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管理的实施细则,使得本单位培养方案的制定(修订)、执行、评价等工作都能有据可依、有序开展。

制定了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和课程体系评价的指导性意见,出台《燕山大学培养目标合理性与达成情况分析评价机制和实施办法》《燕山大学毕业要求达成情况分析评价机制和实施办法》《燕山大学专业课程体系合理性评价实施办法》等文件

培养方案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总体设计和实施方案,是安排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活动及落实人才培养过程及其他环节的基本依据,是指导学校组织教学工作、管理教学过程的主要依据和进行教育改革的基本文件。《燕山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管理办法》的进一步修订及完善对开展专业认证、审核评估等工作具有很大的助益,对搭建系统的质量监控体系、完善持续改进的人才培养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供稿人:马明建)

 

我校完成2022年秋季学期“Office办公软件”相关公选课课源建设、助教聘任和选课相关工作

近期,我校2022级新生向学校提出“为大一新生增设关于PPT制作、WordExcel使用等内容的选修课”建议,为满足学生提升Office办公软件应用能力的需求,教务处于近期组织完成2022年秋季学期“Office办公软件”相关公选课课源建设、助教聘任和选课相关工作。

在课源建设环节,教务处组织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教师对中国大学MOOC平台相关课程资源的内容进行审阅,最终确定了《高级Office应用》《带你轻松玩转Office:办公软件应用》两门慕课作为我校的公选课课源供学生选课学习。同时,为保证课程的开课质量,学校紧急选聘了1名线下助教教师,负责课程学习过程监控、学习辅导、课程考核等环节,并组织了平台使用培训会,让教师快速熟悉平台操作。1029日,教务处组织了两门课程的选课工作,参与此次选课的学生共计957人次,其中2020级学生5人,2021级学生49人,2022级学生903人。(供稿人:姜新)

 

教务处组织开展线上实验教学经验分享交流活动

20221023日,教务处组织了线上实验教学经验分享活动。共有200多名实验教师参加,来自机械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工程训练中心、车辆与能源学院的5位一线实验教师进行了经验分享。交流活动由教务处副处长赵逢达主持。

首先,副处长赵逢达介绍了我校实验教师队伍和近年来实验课开课情况,强调实验教学是本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校209名实验教师承担的实验教学工作量占本科教学总工作量的五分之一左右。自107日以来,受疫情影响,本科实验教学计划被打乱。为落实教育部“停课不停学”要求,我校本着“应开尽开、虚实结合、质量优先”的原则开展了线上实验教学,推进实验课程和实验项目顺利开展。活动中5位一线实验教师分别以《控制工程基础实验》《电气传动与控制实验》《数据库原理》《大学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汽车制造工艺学》&《汽车构造》课程为例,展示了各自如何利用自建或引进的在线课程开展线上实验教学,分享了在线上教学方面的经验。

最后由副处长赵逢达对分享会进行了总结,五位教师根据自己所授课程的特点,采取了高效的教学方法、丰富的教学手段,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有利地保障了线上实验课的质量。通过本次线上实验教学经验分享交流活动,使我校教师对线上实验教学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为下一步更高质量的进行线上实验教学提供借鉴和帮助。

会后通过燕大实验系统QQ群,实验课教师们继续讨论了本次实验教学经验分享,并对本次活动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的评价。(供稿人潘文宇

 

教务处组织各学院制定劳动教育实施方案

为推进《燕山大学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实施方案》落实,构建有品牌、有特色、有意义劳动教育体系,按照921日学校劳动教育协调会相关工作精神,教务处组织各学院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了学院劳动教育实施办法。

各学院均成立了劳动教育领导小组,依托学院办学特色,制定了各具特色的劳动教育实施方案。艺术与设计学院的劳动教育以“艺起成长”为主题,按一年级学生“艺起动起来”、二年级学生“艺起向美好”、三、四年级学生“艺起创未来”,分模块、分年级、分层次制定了劳动教育实施方案,同时制定了展示橱窗、劳动+美育、劳动+专业等9个劳动教育实践管理规定;经济管理学院设立了助力围场县乡村振兴活动、多渠道开展援疆工作、拓展企业劳动实践基地等;文法学院开展普法宣传、法律援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公共礼仪培训展示等实践活动;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设置多媒体设备维护岗、会议接待服务岗、环保文明督导岗、社区志愿服务岗、义务支教助学岗、行政办公助理岗等公益服务岗位;外国语学院以社团、项目化志愿服务团队为载体,通过学习帮扶、语言服务等开展支教、志愿服务等活动;建筑工程与力学学院结合校内实践平台特点组织参加实验实训的学生在实验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前准备和实验后清理等相关劳动活动,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推行学生辅助教学活动,结合教风学风专项建设工作推进学院劳动教育;体育学院推行校内、外志愿体育技能指导和志愿帮扶退休教职工实践活动;西里西亚智能科学与工程学院设置了主要以参加专业劳动相关知识的启蒙教育活动等开展专业基础类劳动实践

除此之外,各学院在指导学生开展实践、学分认定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外国语学院编写了《劳动实践指导手册》;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为集中劳动实践活动30人配备一名指导教师,负责安全教育、实践指导和学分认定工作;文法学院,通过学习通、志愿汇、“e”路向党微信小程序等平台发布实践课程内容,组织课程运行并进行考核评价;其他相关学院也制定了学分认定表,对学生参加活动的时长和学分认定情况进行记录。

近期,学校正在调研、购买、搭建学校劳动教育管理服务平台,方便各学院组织劳动教育的开展和学分认定工作,保证劳动教育有序运行。(供稿人:马明建)

 

教务工作简讯

近期,根据《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关于做好2022年度教育信息化教学应用实践共同体项目推选培育工作的通知》(教科信司〔2022130号)和《河北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22年度教育信息化教学应用实践共同体项目推选培育工作的通知》(冀教科函〔202227号)文件精神,学校组织了实践共同体项目的申报和推荐工作。目前,学校已按照文件要求将机械工程学院申报的网络教研类共同体项目《智能制造背景下校企协同网络教研模式》推荐材料报送至河北省教育厅。(供稿人:李小特)

近期,按照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会议部署,本科毕业论文抽检专家原则要求应入尽入,因此我校补充专家信息任务再次开启,专家库报送平台已于1028日周五重新开放。(供稿人:邵迎杰)

近期,学校组织燕山大学2022年教学名师特聘岗位受聘人员对目标责任书进行了梳理,确保责任书相关目标可落实、可衡量,责任书签订工作将于近期开展。(供稿人:宋歌)

近期,教师培训中心组织开展了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教学法创新系列讲座的教师报名和培训准备工作,培训将于1112日正式开始。(供稿人:宋歌)

近期,学校组织各学院开展了燕山大学第六届“课程思政”教学竞赛院赛,并提交参加校赛选手的相关材料。目前,信息学院、理学院等7个学院完成了材料提交工作。(供稿人:宋歌)

近期,根据河北省高等学校师资培训中心相关工作要求,学校发布关于参加2022年河北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考试暨申请教师资格考核笔试通知,组织相关教师于1029日在线参加考试。(供稿人:宋歌)

 

 

 

学院采风

 

机械工程学院举办第六届“课程思政”教学竞赛

(文稿来源:机械工程学院网站)

为进一步提升学院教师课程思政建设意识和能力,激发全体教师投身课程思政建设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不断推广课程思政建设的先进经验和特色做法,提高学院教师整体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机械工程学院于1020日下午举办了第六届“课程思政”教学竞赛,本次竞赛采用线上直播形式进行。

经各系部推选的7名教师参加了本次竞赛,竞赛特邀艺术与设计学院桑懿、建筑工程与力学学院李雨浓以及3位具有丰富课程思政竞赛经验的学院专家担当评委,各系部青年教师观摩了比赛,竞赛由综合办公室正科级秘书张颖主持。

赛前,副院长姚建涛发言,他指出本次课程思政竞赛既是全院教师互相学习、思维碰撞、展示教学风采的平台,又是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良好手段。阐明了课程思政的本质是立德树人,课程思政的理念是协同育人,课程思政的结构是立体多元,课程思政的方法是显隐结合,课程思政的思维是科学创新。指出要以新思维催生新思路、以新思路谋求新发展、以新发展推动新方法,以新方法解决新问题,实现课程思政与教学方法的融合发展。

各位参赛教师结合课程特色,挖掘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育人功能,体现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统一,其教学设计巧妙有特色,教学组织紧凑而有序,个人教学魅力突出,具有较强的示范性。经过激烈角逐和评审,梁永丽获得本次竞赛特等奖,谷大鹏、邓英杰获得一等奖,郭保苏、生培瑶、李二伟、高小勇获得二等奖,并推荐三位优秀选手参加校级课程思政比赛。

赛后,评委结合参赛教师进行了点评,从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思政元素融入、大纲设计、参赛要求等方面提出了改进建议。对于参赛教师更新课程思政理念,提升课程思政建设水平,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提高了“课程思政”教学竞赛的规范性。

课程思政教学竞赛的举办,旨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进一步激发全院的教师主动参与课程思政的积极性,深入挖掘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思政教育资源,不断探索和创新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方法,进一步促进思政教育和专业教育深度融合。

 

电气工程学院成功举办第六届“课程思政”教学竞赛

(文稿来源:电气工程学院网站)

为全面推进学院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深入开展,推动教师承担起“课程思政”主体责任,充分发挥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电气工程学院第六届“课程思政”教学竞赛于1027日下午举行,由于疫情防控要求,本次竞赛采取腾讯会议模式进行。竞赛由副院长刘爽主持,学院全体教师参加了线上观摩。

此次竞赛分为系赛和院赛两个环节。各系及中心参赛选手经过系赛选拔,最终4位选手参加了电气工程学院第六届“课程思政”教学竞赛。比赛采取课程教学设计与现场教学展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包括教师说课、教学演示、陈述答辩三个环节,参赛教师首先阐述参赛课程的教学设计思路与实施路径,着重说明教学过程中如何实现思政元素与专业教学内容有机融合;随后自选1个教学节段进行现场教学演示;最后评委进行现场提问,参赛教师作进一步陈述说明。参赛教师根据所授课程的学科特色,深入挖掘各门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和育人功能,在教学设计中有机融入“家国情怀、法治意识、社会责任、职业精神、人文精神”等思政元素,实现了“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有机统一,展示了各具特色的教学风采。

由校内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经验丰富的教师代表组成的竞赛评委团就课程思政教学设计、课程思政教学现场表现等方面进行评审。评委团对选手们进行了现场点评,并从教师的学科特点、教学风格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经过两轮投票,最终王晓寰、陈晓玲获得竞赛的一等奖,并将代表学院参加学校“课程思政”教学竞赛。

学院本次“课程思政”教学竞赛的成功举办,树立了学院“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先进典型,为广大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搭建了交流学习和展示的平台,有效提升了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和能力,促进了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对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和持续提升立德树人成效,具有重要意义。

 

建筑工程与力学学院举办第六届课程思政教学竞赛

(文稿来源:建筑工程与力学学院网站)

为全面推进学院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深入开展,切实促进专业课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建筑工程与力学学院于20221027日下午通过腾讯会议在线举办了第六届课程思政教学竞赛。全院教师观摩了比赛。

胡建军副院长首先阐述了学院举办本次课程思政教学竞赛的背景、目的和重要意义,介绍了本次竞赛的参赛教师、评委,竞赛流程和相关要求,并就学院的课程思政工作进行了部署。

为了确保比赛的公平、公正,本次邀请院领导和课程思政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竞赛评委。经各系和实验中心推荐,本次竞赛共有8位教师参赛,参赛课程包括理论课和实验课等课程。参赛教师依据课程特点,有机融入家国情怀、工匠精神、社会责任、职业素养等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完美展现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导相统一、教书与育人相统一、严谨治学与心怀家国相统一。全体参赛教师比赛完毕,评委对各位参赛教师逐一进行了针对性地精彩点评,并就如何改进提出了许多中肯的建议。经过近3个小时的激烈角逐,最终产生一等奖3名,二等奖4名。获得一等奖的李哲老师被推荐参加燕山大学第六届课程思政教学竞赛。

本次竞赛,既是学院教师课程思政教学水平的完整展示,也是一次生动的课程思政教学法交流活动。通过竞赛,锤炼了教师的课程思政教学基本功,提升了教师的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和水平,也为全院教师搭建了一个交流课程思政教学经验的平台。本次竞赛的开展,将进一步推动学院的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更上层楼。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软件学院)

举办2022年秋季学期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培训会

(文稿来源: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网站)

为进一步推动课程教学改革,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提升课程教学质量,教务处特聘请理学院副院长王明利教授为全校教师分批次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系列培训活动。1028日下午,首场培训在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召开。本次培训会由王常武副院长主持,学院全体教师、实验教师及部分教务管理人员参会并在线观摩学习。

培训会上,王明利老师以“《大学物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案例”为题,结合多年的教学改革经验为与会教师详细介绍大学物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的全过程,分享混合式教学改革的经验及取得的成果。他强调,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要以问题为基点、以方法为指导、以目标为牵引、以评价为动力,在教学中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随后,培训会进入交流互动环节。与会教师围绕混合式教学的学时安排、教学平台、考试题库、评分规则等方面的内容展开交流,王明利老师对大家提出的问题一一做了解答,并结合自身教学改革实践过程中的经验提出优化方案。

最后,王常武副院长总结讲话。他代表学院向王明利老师表示感谢,他说:培训会报告在混合式教学改革及教学过程管理改革方面给了与会教师很大启发,今后学院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积极借助各类教学平台进行混合式教学的探索与研究,努力推进学院教学工作高质量发展。

本次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培训会的成功举办,对于学院进一步加强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建设,促进教师开展课堂教学改革,不断提升课程教学质量,推动一流课程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学院将持续加大对各类教学改革的支持力度,在强化教学团队成员教学能力的同时,不断提升课程内容品质,为学生提供深度学习的平台。

 

理学院与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双向融合”联合备课教研活动

(来源:理学院网站)

为深入推进学院课程思政建设,将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入人才培养体系,深刻理解“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20221020日下午,理学院与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开展了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双向融合”备课教研活动。

考虑疫情防控要求,本次教研活动通过线上(腾讯会议)的方式进行,学院7个基层教学组织分为5组,每组分别邀请马克思主义学院骨干教师和教务处工作人员参加。刘永院长、严冰书记和王明利副院长、胡林敏副院长和曾慧副书记分别参加了应用物理、实验中心、大学物理、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和统计学的线上教研活动。

在各组的研讨备课中,双方教师分别介绍了各专业的课程体系、课程思政优秀案例,探讨课程思政在实际教学中遇到的难题。对如何实现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深度融合,使思政元素有机嵌入、融合各门课程等进行了深入研讨交流。针对各门课程特点,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提出了独特的见解和宝贵经验,强调专业课和思想政治课都要服务于育人的目标,避免生硬拼接导致效果不佳的现象,从科学的世界观、唯物辩证主义思想等切入点进行恰当的课程融合。

最后,学院领导在各组的讲话中,肯定了本次“双向融合”联合备课教研活动的意义和取得的成效,对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的经验分享和提出的宝贵意见表示感谢。期望通过此次研讨活动,从课程建设出发,进一步提升专业建设质量,切实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要论述。将思政元素融入到课程之中,使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通过教学的实践过程,真正落实在育人之处。

 

工作提示

 

近期教学工作提示

序号

工作内容

截止时间

备注

1

关于2022年下半年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笔试、口试报名的通知

117

 

2

关于组织Office办公软件应用相关课程选课的通知

1031

 

3

关于落实2022-2023学年春季学期教学任务及开展教材选用审查的通知

118

 

4

关于组织教师参加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教学法创新系列讲座的通知

1110

 

 

 

 

高教视点

 

清华大学落实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

推动慕课与在线教育改革发展

(来源:清华大学 20221027日)

清华大学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关于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服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标,大力发展慕课与在线教育,以平台建设为抓手,努力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学改革、提升学生科学文化素质水平、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截至目前,慕课平台全球学习人数已累计超1亿人。

  突出应用导向,积极推动传统课堂教学转型升级。聚焦师生应用需求,以应用驱动信息化建设与学习资源有机整合。2013年以来,累计建设380余门精品慕课,其中144门获评教育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016年,推出智慧教学工具“雨课堂”,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现代化改造和功能提升,合理运用教学行为大数据推动实时评价和教学优化,有效增强师生线上教与学的互动。2020年以来,“雨课堂”积极助力高校师生开展实时在线交互式课程教学和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课堂答题累计达6亿次,课堂线上互动达3亿条,充分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广大教师基于“雨课堂”创新教学模式,探索直播式教学、混合式教学、融合式教学等方案,为促进学习范式、教学范式和科研范式创新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发挥特色优势,积极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发挥“学堂在线”平台优势,面向全球用户提供5700门优质慕课,构建覆盖大学学科门类、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数字化教育服务体系,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推动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和终身学习体系。“学堂在线”累计服务高校超1500余所,近700所中西部高校应用慕课近8万门次,覆盖师生1100余万人次。2021年,开设“新时代高校教师融合式教学公益进修项目”,着力提升各高校教师的教学水平与数字化教学能力。2022年,举办“中西部高校青年教师专业能力发展数字化培训”项目,助力新入职教师教学能力和青年教师融合式教学能力提升。

  深化国际交流,积极参与全球教育治理和教育合作。发起成立世界慕课与在线教育联盟,推出全球融合式证书项目,并吸引联盟外高校参与,着力构建“合作教学、能力建设、知识共享、公众宣传”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格局。发布“学堂在线”国际版,在重点挖掘来自国内高校优质课程的基础上,注重引进全球性、区域性顶尖高校的优质资源。主办世界慕课大会及全球在线教育对话系列活动,创新国际合作方式,发起全球融合式课堂与全球公开课,吸引超过730万名学习者,有效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的全球影响力。搭建全球高校间优质课程引进输出的双向沟通渠道,与30余个国际在线教育机构开展国际合作。2022年,为印尼国家慕课平台提供涵盖我国34所高校的104门在线课程,涵盖自然科学、艺术人文社会科学等多个学科,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智能互联网时代对全球教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东北林业大学大力推进教师思想政治

和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摘选)

(来源:东北林业大学 20221018日)

东北林业大学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特别是关于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把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放在首要位置,健全工作机制、拓展平台载体、改革教育方式、突出特色文化,努力建设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健全工作机制“守德”。统筹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着力构建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各单位协同配合的教师队伍建设工作格局。在教师招聘、考核评价、教学督导、评优评奖等环节严格执行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注重高位引领与底线要求结合、严管与厚爱并重,不断激发教师队伍内生动力。制定《教师师德失范行为处理办法》《建立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实施办法》《师德考核办法》《师德师风先进评选办法》等制度文件,将师德师风建设要求贯穿教师管理全过程,着力构建系统完备的师德师风建设制度体系。

  拓展平台载体“铸德”。坚持党建引领,深入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年、建设月以及师德师风大讨论等活动,使教师党支部成为涵养师德师风的重要平台,发挥广大党员教师践行高尚师德的示范引领作用。建立健全校院两级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和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制度,组织全校党员师生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持续推动学习教育走深走实、入心见行。坚持价值导向,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强化师德养成教育,运用东北抗联精神等红色资源引导教师厚植家国情怀、坚定理想信念。组织教师走进东北烈士纪念馆、中共黑龙江历史纪念馆等红色场馆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依托垦荒纪念馆、铁人纪念馆、大庆石油馆等红色基地举办社会实践活动,组织红色经典艺术作品进校园,让广大师生感悟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

  改革教育方式“固德”。举办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出版《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典型案例》,将提升师德素养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引导广大教师以心育心、以德育德、以人格育人格。开展师德建设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评选等典型选树活动,通过事迹报告、海报展板、线上宣传等方式加强典型宣传,形成榜样在身边、人人可学可做的良好局面。强化教师日常学习,编印师德师风“口袋书”,组织教师集体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等系列文件,着力提高教师的法治素养、规则意识,实现依法执教、规范执教。

突出特色文化“润德”。立足学校办学特色,制定《“塞罕坝精神青年接力计划”实施方案》,深度挖掘塞罕坝绿色传奇伟大实践中毕业生艰苦奋斗、建设林场的感人事迹,组织教师以主题党日、社会实践等方式走进塞罕坝林场参观学习,传承发扬“塞罕坝精神”。大力宣传鹦哥岭自然保护区青年团队等一批优秀校友事迹,充分发挥典型引领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依托学校帽儿山林场、凉水实验林场、中国(哈尔滨)森林博物馆等生态文明教育基地,组织新入职教职工培训,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培训内容,开展“沉浸式”“体验式”生态文明教育,引导教师进一步增强守护绿水青山、筑牢生态屏障的意识,进一步提升立德树人能力和水平。

 

北京师范大学举办建设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论坛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焦以璇 20221017日)

近日,由北京师范大学主办的“高等师范院校继续教育和教师培训战线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推进建设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论坛”在线上举行。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副司长黄小华、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王守军、中国教育学会教师培训者协作体理事长尹后庆出席会议并致辞,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多家师范大学的教师培训单位代表,以及来自教师培养研究和实践领域的专家参加了活动。

王守军表示,教育部办公厅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做好“优师计划”师范生培养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优师计划”师范生的职前、职后培养提出了全面要求,明确了教师职前职后贯通培养的理念;《通知》提出的推进“四位一体”协同、深化协同机制支持终身发展等要求,对高等师范院校中承载职后培养功能的继续教育教师培训单位提出了新的要求,将相关机构的任务和职责,以及在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定位,提升到了全新的高度。

尹后庆提出,教师要把课堂变革同专业发展结合起来,并呼吁教师培训体系建设重心下移,高师研究机构、学校要形成共同体,从省、地市、区县整个培训机构体系予以强化。

黄小华指出,作为构建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的重要力量,高等师范院校继续教育和教师培训战线要主动作为,肩负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责任和使命,努力提高服务教师职前职后一体化专业发展的水平,搭建好桥梁和平台,为健全高校与地方政府、中小学、教师发展机构“四位一体”协同育人机制,形成教师培养、培训、研究和服务一体化的合作共同体贡献力量。

活动中,教师培训单位代表分别介绍了各自院校在贯通教师职前职后一体化培养、创新教师培训模式的工作中形成的经验和思考。

据悉,本次活动是北京师范大学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庆祝党的二十大系列活动之一,来自教师培训培养机构和中小学幼儿园一线的1800余名教育工作者同步收听收看了本场论坛活动。

 


 

编辑:

张亚靖、贾周圣

审稿:

宋俊杰

 

上一条:2022年第15期(总第218期) 下一条:2022年第13期(总第216期)

关闭

联系我们

微信公众号:ysujwc 学生意见邮箱:xsyj@ysu.edu.cn 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河北大街438号  燕山大学 066004
Copyright © 燕山大学教务处
技术支持:燕山大学信息技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