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工作简报 >> 正文

2022年第11期(总第214期)

2022年09月19日 15:42 张亚靖 点击:[]

燕山大学教务处         2022年第11期(总第214期)       2022915

     

教学动态

 

我校完成2022年春季学期线上线下混合式优秀课程评选暨秋季学期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培训工作

 

我校启动2022年秋季学期教师教学能力与水平评估工作

 

 

我校完成2021/2022学年全国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抽检上传和专家库建设工作

 

学校获批省级质量工程项目和教改项目

 

我校获批“全国大学生实习公共服务平台”使用试点高校

 

我校完成2021级专业大类分流工作

 

教务工作简讯

学院采风

机械工程学院召开党建思政专题研讨会

 

外国语学院举办2022年秋季学期第一次教学工作会议

 

 

马克思主义学院参加河北省高等学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骨干教师培训

 

工程训练中心开展新学期期初教学检查工作

工作提示

 

关于20229月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开展教学名师特聘岗位申请等工作的通知

专题聚焦

 

西南交通大学以“四个强化”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摘选)

 

电子科技大学以“五个强化”着力加强新时代美育工作(摘选)

 

本科阶段劳动教育课程不少于32学时——让劳动成为校园里的必修课(摘选)


教学动态

我校完成2022年春季学期线上线下混合式优秀课程评选暨秋季学期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培训工作

为进一步推进学校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建设,提高混合式教学质量,我校于98日组织开展了2022年春季学期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优秀课程评审会暨秋季学期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教师培训会。各教学单位春季学期线上线下混合式优秀课程主讲教师、秋季学期正在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教师及有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意向的教师共200余人参加了此次培训会。

本次评审会对14个教学单位推荐的56门混合式教学课程进行了评审。按照学科分类,本次评审分四组,以评审专家线下评审、汇报人员线上汇报的形式进行。通过评审专家审查各门课程线上线下教学实施总结材料、听取课程主讲教师汇报、投票等程序,评选出混合式教学优秀课程暨燕山大学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37门。

本次培训会面向14个教学单位本学期正在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334门次课程的主讲教师开展,教师们在线上认真听取了各教学单位推荐的优秀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主讲教师关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设计、混合式教学成效和教学反思等方面进的汇报。

为了深入推进学校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建设,目前,学校已从中国大学MOOC平台引进在线开放课程184门,从学堂在线平台引进在线开放课程213门,自建校内在线开放课程45门,同时从教学单位本科教学考核指标设计、教学工作量量化、一流课程建设等方面引导教师积极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供稿人:李小特)

 

 

我校启动2022年秋季学期教师教学能力与水平

评估工作

开学第一周,我校启动2022年秋季学期教师教学能力与水平评估工作。本次参评课程82门,承担评估任务的专家43人,分为15组分头进行。

95日前,各评估组组长牵头组织本组专家协商分配评估任务,目前43名专家已全部在系统中完成接受评估任务操作并启动了本轮评估工作。本学期教师教学能力与水平评估将继续依照《燕山大学教师教学能力与水平评估工作实施细则》和《燕山大学课程评估方案》相关要求开展。评估专家通过现场听课、审阅教学文件及师生访谈等方式,对参评课程的教学文件与教学设计、教学过程、课程考核、教学效果及持续改进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估,了解课程落实OBE教育理念及项目式教学的开展情况,并就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提出课程建设的具体意见和建议。本轮教师教学能力与水平评估工作将于12月底结束,届时评估专家将在系统中完成参评课程的评估考核表和课程评估分析报告。(供稿人:张亚靖)

 

我校完成2021-2022学年全国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抽检上传和专家库建设工作

根据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发布的《关于做好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抽检工作的通知》要求,学校近期组织各学院参加了全国本科毕业论文抽检信息平台操作培训会,91日前完成了上一学年度学位授予补充信息和全部本科毕业论文原文导入工作,并于915日完成了论文抽检专家推荐与信息报送工作。本次共上传2021-2022学年度(202191-2022831日)获得学士学位的毕业生论文6678篇,专家信息1095条。

各学院上传论文数量及推荐专家人数

序号

学院

论文数量

专家人数

1

电气工程学院

931

180

2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918

117

3

机械工程学院

793

127

4

经济管理学院

691

107

5

文法学院

488

78

6

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467

87

7

艺术与设计学院

382

78

8

建筑工程与力学学院

354

66

9

车辆与能源学院

326

52

10

理学院

325

62

11

外国语学院

269

66

12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201

47

13

体育学院

61

28

14

继续教育学院

472

与其他学院共用专家

合计

6678

1095

日后,我校将根据《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抽检办法(试行)》持续跟进相关工作,并继续加强和改进教育督导评估监测,保证本科人才培养质量。(供稿人:邵迎杰)

 

学校获批省级质量工程项目和教改项目

近日,我校省级质量工程和教改项目建设取得新成果。根据河北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22年度河北省普通本科院校教学名师和优秀教学团队名单的通知》,我校获批省级教学名师3名、省级优秀教学团队3个。

 

2022年省级教学名师名单

序号

所在单位

姓名

1

经济管理学院

靖鲲鹏

2

理学院

 

3

建筑工程与力学学院

胡宇达

2022年省级优秀教学团队名单

序号

所在单位

团队名称

团队负责人

1

理学院

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团队

王明利

2

艺术与设计学院

“新六艺”高校美育教育教学团队

 

3

机械工程学院

智能机器人与机电系统教学团队

姚建涛

此外,根据河北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22年度河北省高等学校英语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立项名单和结题鉴定结果的通知》,我校获批省级英语教改项目3项。

2022年度省级英语教改立项名单

序号

项目名称

主持人

1

新文科视域下“语料库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

教学模式构建和电子资源库建设

侯羽

2

基于CSCL的英语专业新生云导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张颖

3

翻译本科专业知识课程视域下思辨能力培养

实证研究

初胜华

质量工程和教改项目是学校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提升办学水平的重要抓手,也是培育高水平教学成果的重要基础,今后,我校将进一步加强项目的过程管理,保障项目建设取得实效,充分发挥省级项目的示范辐射作用。(供稿人:李小特)

 

 

我校获批“全国大学生实习公共服务平台”使用

试点高校

根据教育部高教司发布的《关于试点使用“全国大学生实习公共服务平台”的通知》,我校被确定为“全国大学生实习公共服务平台”使用试点高校,这是我校在实践教学管理领域的一项工作机制创新,对于深化实践基地管理使用,优化实践教育教学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实习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学生了解接触社会,获取和掌握未来工作现场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产学协同育人的重要平台,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树立事业心、责任感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长期以来,我校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确保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践教学比重达标,并立足校情设置相关课程,努力提升实践教学质量,保证学校实习工作稳步发展。 

913日起,我校启动了2021-2022学年全体在校生实习情况信息采集工作,目前信息采集稳步进行中。今后学校将以参加教育部“全国大学生实习公共服务平台”试点为契机,结合学校实践教学改革,再接再厉,推动实践教学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供稿人:邵迎杰)

 

我校完成2021级专业大类分流工作

截至830日,2021级专业大类分流顺利结束,本次专业大类分流涉及11个学院的11个专业大类。学校积极筹划,周密部署,确保了专业大类分流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教学秩序的平稳运行。

受疫情影响,2021级学生2022年春季学期的课程考试推迟至81724日进行,在此期间教务处及时关注考试动态和成绩录入进度,协调并督促各学院在826日前完成了2021级所有课程的成绩录入工作。此外,为确保专业分流工作平稳有序开展,教务处利用暑期组织各学院再次完善各专业大类分流实施方案,并提前向全体学生公示,充分解读分流办法,为加强对学生专业大类分流选择的指导。同时,学校亦出台了一系列专业大类分流的指导性意见,并将高考成绩进行折算,供学院参考使用,旨在保障本科专业大类招生专业分流公正有序进行。(供稿人:马明建)

 

教务工作简讯

为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与服务效果,教务处启动了多媒体教室托管服务项目。经过一轮招标,有两家公司满足学校制定的服务标准,正式入驻学校,为西校区共计212间教室(含多媒体教室、语音室、会议室、报告厅)内的教学设备进行日常维护保养。下一步教务处将组织服务人员对西校区的多媒体教学设备进行清查,制作设备使用说明书与报修联系表,并适时启动东校区多媒体教室的托管服务项目。(供稿人:霍文刚)

开学前两周,我校组织完成2022级新生5496人次体育选课和2022学年秋季学期学生退补选课程工作,包括重修课退选,毕业生公选课补选,拓展外语补选,必修课改退选等,其中毕业生公选课补选142门次,拓展外语补选272门次。据统计,共有来自13个学院的439名学生因疫情不能返校可能延误修读课程,涉及课程共计594门次,为此我校组织1-9周开课课程的选课学生进行了退课。(供稿人:马明建、董军凯)

我校近期组织完成了2022年秋季学期在中国大学MOOC平台、学堂在线平台和学银在线等校外平台运行的自建在线开放课程和自建虚拟仿真实验课程开课运行信息统计工作,其中在校外平台运行的自建在线开放课程共35门;自建虚拟仿真实验课程共12门,其中9门课程上线了实验空间-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共享平台。(供稿人:李小特)

93-4日,我校完成20226月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口语延考考试,本次口试共有318人报考,其中英语四级65人,六级253人。(供稿人:纪静)

99-14日,我校组织完成2022学年秋季学期补考网上报名工作,本次补考报名确认共计9315门次。(供稿人:董军凯)

近日,我校完成2021-2022学年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校内抽检工作。(供稿人:邵迎杰)

近日,根据河北省教育厅相关工作要求,我校向河北省普通本科高校教材专家库推荐了8位专家人选。(供稿人:马明建)

近日,为确保转专业和学籍处理、奖学金评定以及推荐免试研究生等工作稳步开展,我校为留(降)级、转专业等学籍异动学生组织课程替换工作,累计完成110人次。(供稿人:马明建)

为培养支持更多教师积极参与教学名师培育工程,教务处、教师培训中心根据前期申请情况,于98日发布《关于开展燕山大学教学名师特聘岗位申请工作的补充说明》。指出凡以往年度省级教学名师可直接申请A类岗位,凡以往年度校级教学名师可直接申请B类岗位;将原考核要求中,各类岗位结束时的成果分值分别调低20分,期中考核时的分值调低10分。(供稿人:宋歌)

99日,根据河北省教育厅要求,我校选派4位教师参加2022年中西部高校青年教师专业能力发展数字化培训之新入职教师教学能力提升项目,25位教师参加青年教师融合式教学进修项目。(供稿人:宋歌)

近期,我校公布了2022年秋季学期本科生助教岗位信息,目前各学院正在开展各岗位的选聘工作及2022年春季学期本科生助教岗位工作量统计工作。(供稿人:宋歌)

 

 

 

学院采风

机械工程学院召开党建思政专题研讨会

(文稿来源:机械工程学院网站)

98日上午,机械工程学院召开党建思政专题研讨会。会议由学院党委书记董国疆主持,副院长姚建涛、各系部主任等参加会议。

会议首先围绕师德师风与课堂教学进行交流。姚建涛同与会人员交流了青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深刻剖析根源,重点提出了对策方略,并对教学管理过程进行了提示。郝秀红结合系部开展的青年教师说课、优秀教师示范课等典型案例,分享了培养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的工作经验。会上,董国疆强调,重视教学是教师师德师风的重要体现,学院要将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教育引导广大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守好教学底线,对课堂教学充满敬畏,严谨、严肃地做好教育教学工作。

会议还围绕校地企“智联建”开展了专题研讨。塑性成形工程系主任翟瑞雪、陈子明、机电控制工程系吴立军、冶金机械系孔玲等分别汇报了陪同学院领导以及本单位相关人员到地方政府和企业开展调研交流情况,重点介绍了校地企联建、合作方面的具体举措、取得成效和下一步工作计划。会议充分肯定了各支部在“智联建”方面做出的努力和探索,号召、动员大家坚持“开门联合搞党建、融通共促谋发展、优势共享育人才”的建设思路,持续深入推进校地企“智联建”工作,不断巩固扩大活动成果。

 

外国语学院举办2022年秋季学期第一次教学工作会议

(文稿来源:外国语学院网站)

91日下午,外国语学院召开了2022年秋季学期第一次教学工作会议,会议由教学副院长郑占国主持,各系正副主任、教学秘书出席了会议。

郑占国首先回顾了春季学期外国语学院在本科教学方面取得的成绩,充分肯定了在制度建设、教学团队建设、教学研究与实践改革、教学质量监控、课程思政、教学竞赛、创新创业教育和师资培训等工作上取得的进展,同时他指出了当前工作中存在的考风考纪问题。随后,他向各系室主任传达了学校2022年秋季学期的教学工作安排,并结合外国语学院的实际从教学运行、教学建设、教学质量保障、教学改革、师资建设等五个方面向系室提出了具体工作要求,他要求各系主任会后将会议精神传达给每一位教师并希望大家坚守优良的师德与教风,做好新学期的教学工作。

 

马克思主义学院参加河北省高等学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骨干教师培训

(文稿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网站)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重要论述及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开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切实提高教学水平,保证教学质量,深入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河北省教育厅831日上午举办了高等学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骨干教师培训暨集体备课会。马克思主义学院按照教育厅部署组织所有承担该门课程的教师通过线上平台集体参加了培训活动。

本次培训邀请了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颜晓峰教授、清华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副院长肖贵清教授、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志丹教授等著名学者主讲,专家们围绕课程的性质、课程的逻辑体系以及如何讲授该课程进行了系统讲解。会上,河北省马克思主义学院、石家庄铁道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等高校代表介绍了本校课程实施情况以及未来计划实施方案。本次课程培训主办方精心组织,专家讲授内容全面丰富、方法得当。

学习结束后,很多参训教师认为,这次集体培训进一步明确了教学目标,加深了对于课程性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核心要义及精神实质的认识和理解,有助于下一阶段更好开展教育教学及科研活动。教师们纷纷表示一定要把这门重要的思政课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讲好、讲深、讲透!

 

工程训练中心开展新学期期初教学检查工作

(文稿来源:工程训练中心 樊剑武)

为进一步规范实践教学行为,强化实践教学运行保障,检查新学期工程训练中心教学工作状态,99日上午,侯培国主任、刘利刚副主任带领检查组到各实训部就期初教学秩序、教学保障、实验室安全和学生学习状态等进行了全面检查。

每到一处,检查组详细了解教师到岗、学生到课、课堂秩序、设备保障、环境卫生和实验室安全等方面的情况,侯培国主任对新学期师生的精神状态、作风表现给予了肯定。他指出,期初教学检查是工程训练中心教学质量监控中的重要一环,学期初的教学状态将为整个学期的实习教学营造一个良好的开端,从检查情况来看,新学期教学运行总体状况良好,各实训部准备充分、保障到位,教学运行秩序良好。

侯培国强调,各实训部要进一步加强常态化教学质量建设工作,持续推进教学改革,通过集体备课、课堂互听互评、教师互帮互助等方式,进一步提升教师教学水平,着力提升实习教学的教学质量。全中心上下要围绕本学期教学重点工作,进一步精细谋划,全面落实,确保新学期各项教学工作平稳有序运行。相关职能部门要进一步强化日常教学过程性检查,对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限期整改,结合常态化疫情防控要求,精心安排,保障教学运行和疫情防控两线同赢。

工作提示

近期教学工作提示

序号

工作内容

截止时间

备注

1

关于20229月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重要通知

917

 

2

20229月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疫情防控须知

 

917

 

3

关于开展燕山大学教学名师特聘岗位申请工作的补充说明

915

 

4

关于组织教师开展网络选修课线下考核的通知

本学期

 

5

关于加强2022年秋季学期课堂教学质量监控工作的通知

2-13

 

6

关于超级金课建设的指导性意见

 

923

 

 

专题聚焦

西南交通大学以“四个强化”加强和改进新时代

大学生劳动教育(摘选)

(来源:教育部网站 2022818日)

西南交通大学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帮助学生养成劳动意识、提升劳动能力、塑造劳动品格,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强化机制建设,促进劳动教育体系化。高度重视劳动育人工作,将劳动育人纳入学校人才培养整体规划,出台《关于新时代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等文件,明确将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在创新实践过程中勤于思考、勇于创造、吃苦耐劳,崇尚劳动、尊重劳动作为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构建学生劳动实践体系,设立“一院一区”劳动实践区、“一院一园”种植体验园等校内劳动实践基地;打造校院两级特色劳动实践项目。建立校院两级劳动育人课程库,学校层面打造劳动教育第二课堂精品活动,学院层面推动劳动教育课程建设。将劳动教育引入学生“第二课堂”建设体系,规范线上选课、活动组织、课程指导、学分认定等环节,着力提升劳动教育规范化系统化水平。

强化统筹联动,增强劳动教育多样性。推动学工、教学、科研、后勤等部门统筹联动创设劳动场景,积极拓展劳育资源。将劳动教育与课程教学相结合,构建功能集约、资源共享、开放充分的实验教学平台,按“基础能力、专业能力、综合设计能力、研究创新能力”四个能力维度优化实践教学体系。将劳动教育与工程实践相结合,推动国家级、省部级研究基地向本科生开放,经常性开展主题鲜明、特色突出的生产劳动实践。将劳动教育与社会服务相结合,加强校、地、企深度合作,打造多样化实习实践平台,建设志愿服务实践基地,组织开展社会实践团队活动,让学生在劳动中体验职业角色、增强社会认知,培养学生自立自强品格。

强化前沿引领,推动劳动教育时代化。紧密结合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运用智能技术、互联网等技术手段,帮助学生了解科技赋能助力行业转型升级现状,增强学生的思维创造力、提升学生社会责任感。将科普讲座与现场劳动教学相结合,增强学生对新理念新技术感知和理解。打造实践品牌,扎实推进校企共建、军民共建实践基地。邀请企业、基层一线劳动骨干担任校外辅导员,在言传身教中引导学生学习践行工匠精神。

强化系统评估,确保劳动教育实效性。从师资队伍、平台建设、学生考核评价等多方面加强劳动育人质量评估,建强资源平台,确保育人成效。充分发挥绩效评价作用,对指导劳动育人活动、建立劳动育人基地平台并进行合理运营维护的教师给予相应激励,并将相关工作纳入年度考核评价。制定《本科生综合素质评价办法》,将劳动教育评价作为本科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指标,以及评奖评优、满足毕业条件的基础依据。出台《本科生劳动实践认定办法》,明确学生劳动实践计分标准。在第二课堂精品项目库建设和“第二课堂成绩单”特色项目培育过程中,加大对劳动实践项目的支持力度,根据实际开设情况纳入各教学单位工作量计算体系。加强对院级劳动实践项目建设、质量成效的督查与评估,探索评价结果的综合运用,推动劳动教育扎实开展、落细落实。

 

电子科技大学以“五个强化”着力加强新时代

美育工作(摘选)

(来源:教育部网站 2022913日)

电子科技大学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深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部署要求,紧密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为目标,持续加强和改进新时代美育工作,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强化政策制度保障,凝聚工作合力。加强组织领导,统筹协调全校17个部门,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共同推进规划、协调、指导、监督等相关工作。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美育工作政策体系;优化经典赏析、美育课程、学生艺术团学分管理等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构建完善美育政策体系。加强资源整合,深化与地方政府、高校以及相关企业的全方位合作,推动实现美育工作“校地互动、校际联合、校企联手”。

强化分层分类设计,丰富课程资源。面向新生开设经典赏析核心通识必修课,通过阅读经典、小班研讨等形式,促进学生审美能力提升。加强“艺术导论、音乐鉴赏、戏剧鉴赏、舞蹈鉴赏、美术鉴赏、电影鉴赏”等6门美育核心通识课程建设,打造N门“艺术史论、艺术赏析、艺术实践、文化传承”美育素质选修课,探索建设一批艺术科技融合课程。构建形成美育教学“1+6+N+1”分层课程体系,累计建设120余门进阶式课程,努力确保美育课程全覆盖。

强化课内课外衔接,深化美育实践。打造美育教学平台,推动建设专用教室、训练室、表演厅、实验艺术馆、数字体验中心等,开展“一院一团一节”美育计划,促进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有机统一。搭建实践活动平台,持续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文化艺术节、校园主题演出等特色项目,组建23个学生艺术团队,打造“成电讲坛”“成电舞台”“成电故事”“成电相册”等美育品牌;编创校史剧《又见青春》,推动美育知识与实践有机衔接。拓展创作研究平台,加强“川江号子”“博巴森根”“川剧”等传承研究基地建设,打造“歌、舞、剧”三位一体非遗传承模式,深入开展传统文化呈现、表达、传承、创新等美育课题研究,持续丰富育人资源,不断提升美育工作专业能力与水平。

强化专业交叉融合,改革培养模式。探索“电子信息+艺术”专业融合培养模式,推动工科基础课程与艺术辅修专业相结合、深造科目与综合项目相关联,促进工程专业教育与美育融合融通。探索“电子信息+文化遗产”文化融合培养模式,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大力支持“川剧名家工作室”建设,推出《小萝卜头》《高原的彩虹》《尔玛谣》等原创作品,引导学生自觉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探索“新工科+新艺术”产教融合培养模式,与企业联合开发课程项目,与艺术类高校共建教学创作基地,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强化多方协同发力,营造良好氛围。坚持“专兼结合、特色鲜明”工作思路,通过设置教学关键岗位、开发海外艺术访学项目等方式加强美育师资队伍建设,开展学历提升、业务培训、素质拓展等项目,推动成立一批美育名师工作室。依托学工队伍打造美育实践团队,指导各学院成立美育专项工作组,统筹院级美育工作室、合唱团、特色品牌建设,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美育计划,让爱美创美成为每一位学生成长的必修课。整合高水平艺术团、学生艺术类社团、学院兴趣小组等学生力量,实行学生艺术团“专任辅导员、艺术指导”双导师制,打造一支充满活力的学生美育骨干队伍。坚持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将美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带动青年学子在文化浸润中提升审美素养、陶冶高尚情操、激发创新创造活力。

 

本科阶段劳动教育课程不少于32学时

——让劳动成为校园里的必修课(摘选)

(来源:光明日报 2022830 刘博超)

  自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简称《意见》)以来,各高校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劳动教育,促进劳动价值取向、劳动技能水平、劳动精神面貌“三位一体”发展。通过完善培养方案和课程、组织校园活动和实践,高校劳动教育呈现出新的气象。

1. 贵在真实,大学劳动教育怎么学

  《意见》明确要求“在大中小学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系统加强劳动教育”,对普通高校更是首次提出了“明确劳动教育主要依托课程,其中本科阶段不少于32学时”的要求。记者了解到,各高校依托自身优势,开展课程建设,因地制宜设立相关学分学时。

  对外经贸大学将劳动教育纳入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后,自2020级本科生开始,设立2个学分的劳动教育必修课,总学时不少于32学时,其中理论课程不少于8学时。

  在北京邮电大学,劳动教育的理论学习主要通过教学云平台MOOC(慕课)完成,还包括专题讲座、先进事迹报告会等。而实践课程依照劳动实践形式和内容,分为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服务型劳动等3大类13个小类,学生可根据时间安排选择适合的劳动任务。北邮为了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专门开发教学云平台,对实践活动的时长、强度及实践活动成绩进行信息化管理。北邮电子信息类专业的电子工艺实习将劳动教育融入专业实践课教学,同学们动手在电路板上进行焊接操作、安装、组装套件的同时,渗入劳动教育的理念,培养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

2. 寓教于劳,什么样的劳动教育更受欢迎

  今年劳动节前夕,一场“航味巧技”实践课拉开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劳动教育月”的序幕。北航饮食服务中心面点厨师郭浩霞成为了劳动教育课堂小组的主讲师。在“航味巧技”实践课上,她向同学们传授了枣花酥及饺子的制作工艺。从擀面、包馅,到切制、翻花,大家拿出和解线性代数、做实验一样的认真严谨完成每个步骤。当精美的枣花酥新鲜出炉,水饺冒着腾腾的热气出锅,同学们在动手实践后高兴地品尝了自己的劳动成果。

另一边,北航宇航学院的十几位同学来到沙河校区国家工程实验中心,参与飞机的清洁维护工作。来自该校航空航天博物馆的老师为大家详细讲解了清洁维护的注意事项,从机身材质的保护到空速管的保护,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

口罩生产与制作、生活用品收纳、急救知识与实操、农业种植与农活体验、智能化物流体验、家常菜烹饪……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已为大一学生开设了15门劳动教育实践课,门门课都成了需要“秒抢”的热门课。东南大学在其九龙湖校区开辟了一片“耕读园”,由学生群体自主申请、自主规划、自主种植。目前已遴选200个学生团队进驻,形成集花卉、果树、绿植等为一体的学习生活社区,鼓励和支持学生在园中劳动、收获,享受劳动乐趣,提升劳动技能。

  3.与时俱进,劳动教育要呈现哪些新形态

  毕业于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90后丁蓉蓉,是一名劳动主播培训项目的“金牌讲师”,她的培训对象是海南省五指山市的农民企业家们。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刘金存表示:劳动主播是新直播业态下的一种技能,为的是解决农产品企业对专业化、职业化、高素质的直播电商类人才的需求。学校将进一步创新方式方法,持续开展好劳动主播培训等新样态劳动教育,培养更多能扎扎实实贡献社会的时代新人。

  在北京邮电大学,以劳促学、以劳促创、“劳动教育+技术创新”的育人模式发展迅速,培育出《无人机智能采摘技术的研究与实现》《智能灌溉系统》等多个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下一步,北邮还将在农机站和农场设立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引导学生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中国教科院副研究员郭元婕表示:“高校劳动教育应与产业新业态的发展紧密相连,劳动教育的特点就在于与社会生产实践相结合,产业新形态要求劳动者具备相应的素养基础。基于这些,高校的劳动教育可以不断生发出新的亮点。”

 

编辑:

张亚靖、贾周圣

审稿:

王晶

 

 

上一条:2022年第12期(总第215期) 下一条:2022年第10期(总第213期)

关闭

联系我们

微信公众号:ysujwc 学生意见邮箱:xsyj@ysu.edu.cn 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河北大街438号  燕山大学 066004
Copyright © 燕山大学教务处
技术支持:燕山大学信息技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