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工作简报 >> 正文

2022年第8期(总第211期)

2022年06月20日 10:04 宋歌 点击:[]

燕山大学教务处         2022年第8期(总第211期)       2022615

     

教学动态

 

 

东软教育与我校在秦皇岛举办共建现代产业学院、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签约仪式

 

我校举办第五届课程思政教学竞赛

 

东华大学姚卫新教授为我校作新文科建设专题报告

 

我校2022届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工作顺利结束

 

我校举办首届混合式教学设计创新大赛

 

我校完成就业育人“共创行动”企业和专家推荐工作

 

我校召开全英文教学法培训项目开班仪式

 

我校完成“2022年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申报工作

 

我校完成2022年上半年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笔试工作

 

我校完成2022年秋季学期本科生公共选修课课源征集工作

 

燕山大学本科线上教学运行状态数据监测(第十四周)

 

燕山大学本科线上教学运行状态数据监测(第十五周)

 

教务工作简讯

工作提示

 

 

申报2022年秋季学期大班授课、小班研讨、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课程、新开课教师试讲等

高教视点

华东师范大学积极推进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摘选)

 

山东大学“四个加强”推进新文科建设(摘选)

 

西南财经大学“四个注重” 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摘选)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积极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本科人才培养(摘选)


教学动态

东软教育与我校在秦皇岛举办共建现代产业学院、

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签约仪式

68日下午,我校与东软教育科技集团共建现代产业学院、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签约仪式在世纪楼2101举行。我校党委常委、副校长任家东、教务处处长金海龙、信息学院(软件学院)院长齐跃峰、软件工程系主任王林、计算机系主任吴培良,东软教育科技集团高级副总裁李印杲、华北区总经理赵龙、秦皇岛东软创业大学负责人徐兵、华北区高等教育负责人郭帅等出席了签约仪式。

任家东对东软教育科技集团李印杲高级副总裁一行的到访表示欢迎并致辞。他在交流过程中回顾和肯定了我校与东软教育科技集团长期以来建设性校企合作的成果,并对一流专业建设、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产学融合学生培养等多方面继续深入开展合作提出了期望。

李印杲感谢燕山大学各级领导对东软教育的支持,并指出通过此次签约,发挥双方优势,深度融合校企资源,合作共建燕大产业学院、特软学院,依托产业学院与特软学院的建设契机进一步创新校企合作模式,提升专业竞争力,提升学生培养质量,提升河北省软件研发水平和产业规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双方签署产业学院、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合作协议,并为现代产业学院、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揭牌。根据产业学院、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合作协议,双方将各自发挥资源优势建立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围绕行业应用软件的人才培养方向,深化产教融合,集中双方优势,建设产学研协同创新基地、未来技术研究院及双创人才实训基地,以燕大特软学院为依托,打造“产学研孵创”生态圈,发挥产业聚集、创新研发优势,支持创新创业,吸引全国行业应用软件的创业公司和团队落户河北,推动相关领域高新技术产业化。(供稿人:王林 霍文刚)

 

我校举办第五届课程思政教学竞赛

67日下午,我校第五届课程思政教学竞赛圆满落幕。本次竞赛由教务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主办,旨在全面推进我校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深入开展,切实促进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本次竞赛分为初赛和决赛两个阶段,前期经各学院初赛择优推荐19名选手进入决赛。决赛中,参赛教师分别从所担任课程的整体和节段两个维度进行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并按照教学设计内容进行5分钟的说课和12分钟的课堂教学现场展示,专家现场打分点评。经过激烈角逐,最终桑懿、边辉、王宁等3位教师获得本次竞赛一等奖,陈杰、李雨浓、潘登等6位教师获得二等奖,王磊、王晓颖、张璐等8位教师获得三等奖。

学校近年来持续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开展,多措并举,先后举办了课程思政专题培训会、典型案例交流、课程思政教学名师评选等一系列活动,并充分发挥教学竞赛在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中的示范引领作用,通过举办“一年两赛”锤炼教师的课程思政教学基本功,提升教师的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和水平,使各类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有机统一,为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发挥积极作用。

今年9月,我省将举办首届课程思政教学竞赛,我校将从前五届课程思政校赛一等奖选手中择优选出8名教师参加省赛。(供稿人:张亚靖)

 

东华大学姚卫新教授为我校作新文科建设专题报告

为强化OBE教育教学理念在人文社科类专业的推进和实施,加强新文科建设和一流专业建设,69月,东华大学教务处处长、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主任姚卫新教授为我校作了题为“基于OBE理念的人文社科类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政策导向与实践例证”的专题报告。经管学院、文法学院、外语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艺术学院、体育学院等学院领导、专业负责人、系主任、教师代表等200余人参加线上报告会议,会议由教务处副处长赵春梅主持。

报告会上,姚卫新教授以新文科专业认证的发展背景为切入点,以人才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和能力支撑矩阵为实际案例,阐释了基于“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基于闭环质量监控体系在新文科专业建设中的“主线”作用和“底线”思维,并对专业在新文科建设中的关键点和疑问点与参会教师作了交流。

通过此次专题讲座,参会教师对新文科建设中的人才培养方案的梳理、培养目标的确立、毕业要求的制定、课程体系的建设有了更为宏观的把握和细致的理解,明确了下一阶段新文科专业建设中人才培养工作的落脚点和关键点,为学校深化人文社科类专业内涵建设、推进专业持续发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供稿人:吴伟龙)

 

我校2022届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工作顺利结束

530日至62日,我校开展了2022届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工作。此次答辩共分330个答辩组,1126名教师、6341名应届本科毕业生参加。首次答辩共有550名学生未通过答辩。

答辩期间,教务处相关人员对全校毕业答辩开展情况进行了检查,共抽查了45个答辩组。检查过程中发现,各学院均非常重视毕业答辩工作,部分学院院领导担任答辩组长参与到答辩过程中,答辩组教师、学生能够按照学校和学院的相关规定完成答辩工作。部分专业还聘请了校外专家担任答辩组成员,从企业和用人单位的角度对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进行把关,对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但在检查中也发现个别答辩组答辩教师出勤不全,或答辩组教师临时换人且未在毕业设计系统中更改;部分答辩组答辩时间过短,答辩提问较少;极个别答辩组的部分答辩教师全程未对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进行提问。另外,教务处在组织学生上传毕业设计(论文)答辩材料的过程中还发现个别指导教师没有认真履行职责,未按要求对学生上传的材料进行审核。学校已将上述问题反馈至相关学院,要求学院在今后的工作中改正并加强管理。

毕业答辩结束后,经各学院评选,共推荐192名本科生的毕业设计(论文)为燕山大学2022届本科优秀毕业设计(论文)。教务处后续还将对本年度毕业设计(论文)进行抽检,并将抽检结果作为对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评价的重要参考数据。(供稿人:霍文刚)

 

我校举办首届混合式教学设计创新大赛

为了推进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的落地实施,深化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创新,以混合式教学设计创新促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我校近期举办了燕山大学首届混合式教学设计创新大赛。目前,大赛已落下帷幕,经前期学院推荐、学校复审、专家网上评审等环节,张素红、王媚雪、任素波等3位教师获得本次竞赛一等奖,董杰、肖海燕、赵一璠、石蕊、刘俊伟、李继燕等6位教师获得二等奖,雷霆、徐珊、马凌云、许良、汤景辉、张亚南、尚师宇、杨文彬等8位教师获得三等奖。学校对获奖教师将颁发荣誉证书予以嘉奖,并推荐一等奖获奖教师参加全国高校第四届混合式教学设计创新大赛。

本次大赛以“以赛促建、以赛促用、以赛促教改”为宗旨,面向全校开展混合式教学的教师或教学团队,致力于挖掘、展示教师混合式课程建设及实施成果,推动我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供稿人:张亚靖)

 

我校完成就业育人“共创行动”企业和专家推荐工作

为深化产教融合,全面提升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和质量,根据《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关于印发就业育人“共创行动”相关工作的通知》要求,学校组织完成了2022年就业育人“共创行动”企业和专家推荐工作。

学校成立了以教务处为牵头部门,创新创业教育与指导中心、招生就业处、党委宣传部、研究生院为配合部门的就业育人“共创行动”专项工作组,负责就业育人“共创行动”新闻宣传等相关工作。学校共推荐在人才培养合作、科技成果转化、产品研发、生产性项目合作等模式下与学校有深入合作的企业15个;结合学科优势、校企合作项目开展情况等,推荐与企业有深度合作的、具有较高专业水平的专家12人。(供稿人:李小特)

 

我校召开全英文教学法培训项目开班仪式

为做好新形势下“在地国际化”师资培训,全面提升我校教师全英文教学水平和使用英语教授高质量专业课程所需要的实用技能,我校与英国剑桥大学通力合作,面向我校全英文课程建设立项和2022年秋季学期即将开设双语(全英文)课程的教师开展全英文教学法培训,为保障项目顺利开展,提高培训质量,我校与英国剑桥大学全英文教学法项目开班仪式通过Zoom平台举行。剑桥大学代表汉娜·泰勒(Hannah Taylor)女士、我校国际合作处处长陆军、教务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主任王晶和培训班15名教师参加了开班仪式。

首先,陆军代表学校向参加培训的教师表示祝贺,对各位教师的积极参与表示感谢。他表示,学校非常重视教师的职业发展,希望通过此次培训让各位老师能有三个收获:一是学习新的知识,提高教学和科研能力。二是结识新的朋友,为跨学科合作打下基础。三是互相交流,能有新的感悟。

王晶表示,本次培训覆盖全面、内容精良、恰逢其时,为即将开设双语或全英文课程的老师们提供了提升英语水平和学习高质量教授专业课程所需要的实用技能的机会。她希望,参与教师通过培训不仅能够在英文授课技巧、英语语言运用上有所收获,更能够将“学生为中心”、互动式教学、翻转课堂等先进教学理念和方法,用在未来的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造更活跃、更有效的课堂环境,改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今后,学校将继续挖掘和引进世界优质教育资源,不断丰富和创新师资队伍境外培训的形式与内容,开展更多高质量师资队伍境外培训项目,助力我校教师进一步拓展国际化视野,加快推进我校国际化师资队伍建设进程,不断提升我校国际化办学水平。(供稿人:张亚靖)

 

我校完成“2022年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

申报工作

近日,根据《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关于开展“2022年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申报工作的通知》要求,学校共筛选出32项与本科教育教学及创新创业相关的课题供各教学单位申报。

面向特定教学单位的课题,由相关教学单位自行组织申报、遴选,共有2项课题由教学单位评选后按照要求自行报送;面向多个教学单位的课题,由学校根据申报情况,择优推荐,共评选出4项课题统一报送至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分支机构。(供稿人:李小特)

 

我校完成2022年上半年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笔试工作

611日,2022年上半年(6月场次)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笔试工作在我校顺利完成。本次笔试我校共有5557人报考,英语四级1124人报考,小语种(日、德、俄、法)23人报考;英语六级4401人报考,小语种(日、德、俄)9人报考。涉及监考教师386人次。

为保证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大型考试安全有序进行,学校根据河北省教育考试院相关考试要求以及《河北省2022年上半年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标准及实施方案》,严格落实防疫要求,确保考试安全顺利、平稳有序进行。

考前,教务处发布了《2022年上半年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疫情防控须知》,明确告知全体考生和考务工作人员本次考试的防疫要求;考场安排上,在满足标准化考点要求的基础上,根据考场实际面积尽量增大考生横向纵向距离,确保考场内考生间距80厘米以上,专门设立并布置了隔离备用考场;协调后勤服务中心,统一组织全体考生和考务工作人员进行7日内和48小时内的核酸检测,并定时对考场及其周边环境进行消杀;协调相关设备厂家,对听力播放、考场指令语音播放、视频监控等设备进行两轮专门的测试,确保听力播放设备稳定运行。

开考前,在每个考区安排专门的工作人员用金属探测仪对考生和考务人员进行安检,严格防范手机、智能手表等通信设备进入考场;对入场考生逐一核验“健康码”“通行大数据”等,逐一测量体温,体温高于37.3度学生禁止进入考场;开展口罩等防疫用品的准备和分发,要求学生和考务工作人员全程佩戴口罩,。

此外,为进一步端正考风,严肃考纪,共同创造良好的考试环境,教务处发布了《关于大学外语四、六级考试文明诚信告知书》,组织学生学习《河北省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违规处理实施办法》,提醒学生依规参加考试。

本次考试现已安全、平稳、顺利完成,考试过程中未发现考生违纪、作弊情况。在学生工作处的支持配合下,已完成了6月场次参考、退费学生名单确认。(供稿人:马明建)

 

我校完成2022年秋季学期本科生公共选修课课源

征集工作

截至611日,在各学院的积极配合下,我校完成了2022年秋季学期本科生公共选修课的课源征集工作。

在本次征集的课源中,我校教师共申报课程191门,东、西校区共开设245门次(详见下表)。各学院申请新增课程58门(含新开设体美劳心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立项课程30门)。学校组织建设的“Triz创新方法理论探索立项相关课程,由原来教务处统一组织授课,变为学院自行管理,授课教师自拟课程名称,重新申报生成新的课程代码。经过学校、学院动员,共有23名教师积极申报了此课程,其中,经管学院7名,建工学院4名,理学院2名,机械学院5名,车辆学院3名,环化学院2名。(供稿人:姜新)

2022年秋季学期本科生公共选修课课源信息表(不含网络通识教育课程)

开课学院

按新旧课统计课程门数

按校区统计开课门次

学院开课门次

已开课

新开课

东校区

西校区

机械学院

7

7

14

3

17

材料学院

2

1

1

2

3

电气学院

5

1

1

6

7

信息学院

1

1

2

2

4

经管学院

14

7

8

19

27

外语学院

14

1

7

9

16

建工学院

10

3

8

7

15

理学院

7

6

8

9

17

文法学院

7

2

6

6

12

环化学院

5

2

4

6

10

艺术学院

38

21

27

52

79

体育学院

4

0

2

3

5

车辆学院

8

2

8

2

10

继续教育学院

1

0

1

0

1

马克思学院

10

4

13

9

22

总计

133

58

110

135

245

 

燕山大学本科线上教学运行状态数据监测(第十四周)

1.课程开设情况

开学第十四周,按照原定的教学计划,全校应有1849条教学任务开课,其中理论课任务1269条,实验/实践类课程138条,体育课442条。理论课和体育课的教学任务全部按照既定课表开展在线教学;实验/实践类课利用虚拟仿真实训在线资源或其他在线资源开展在线教学。第十四周参与在线教学的教师共计770人,具体各教学单位的开课程情况如表1

1 第十四周各学院开课情况

序号

     

承担

任务数

理论课

实验/

实践课

体育课

开课

教师数

1

机械学院

95

86

9

 

69

2

材料学院

23

19

4

 

19

3

电气学院

67

58

9

 

51

4

信息学院

82

74

8

 

53

5

经管学院

81

49

32

 

52

6

外语学院

387

381

6

 

142

7

建工学院

50

42

8

 

37

8

127

101

26

 

61

9

文法学院

80

76

4

 

38

10

环化学院

25

18

7

 

29

11

艺术学院

202

190

12

 

73

12

体育学院

466

22

2

442

59

13

车辆学院

20

15

5

 

22

14

马克思学院

109

109

0

 

41

15

工程训练中心

6

0

6

 

8

16

国际教育学院

6

6

0

 

6

17

招生就业处

14

14

0

 

10

18

其他

9

9

0

 

0

合计

1849

1269

138

442

770

2.学生到课情况

第十四周共开课2323门次,开课教师1767人次,其中,外语学院开课门次及教师上课人次均最多。按照开课学院任务统计,学生应到课137233人次,实际到课135242人次,学生的到课率98.55%。除重修课外,学生们的出勤到课情况较好。具体各学院开课门次及学生到课率如表2

2 第十四周各学院开课门次及学生到课率

 

开课

门次

教师开课人次

 

应到课

人次

未出勤

人次

实际到课人次

到课率%

1

机械学院

168

160

10488

31

10457

99.70

2

材料学院

44

44

2392

50

2342

97.91

3

电气学院

121

101

7235

234

7001

96.77

4

信息学院

124

93

12209

340

11869

97.22

5

经管学院

112

88

6868

54

6814

99.21

6

外语学院

592

435

21953

42

21911

99.81

7

建工学院

83

68

4591

47

4544

98.98

8

236

167

21627

550

21077

97.46

9

文法学院

170

111

15266

274

14992

98.21

10

环化学院

28

28

1197

5

1192

99.58

11

艺术学院

328

249

6671

29

6642

99.57

12

体育学院

40

29

1101

19

1082

98.27

13

车辆学院

36

36

2224

23

2201

98.97

14

马克思学院

182

106

18959

236

18723

98.76

15

国际教育学院

12

12

118

4

114

96.61

16

工程训练中心

5

5

287

3

284

98.95

17

招生就业处

30

23

3302

32

3270

99.03

18

其他

12

12

745

18

727

97.58

合计

2323

1767

137233

1991

135242

98.55

3.各教学平台使用情况

我校教师使用多个在线教学平台开展在线教学工作。目前最主要的在线教学平台有三个,分别是超星平台(学习通)、学堂在线(雨课堂)和中国大学MOOC(慕课堂)。第十四周我校教师在各平台上建课及授课情况如下:

1)超星平台(学习通)

第十四周,我校共有1780人次教师使用超星平台建课或开展线上教学,覆盖课程1475门次,授课班级5970个,在线学生23049人;本周我校教师利用超星平台新建课程65门次。超星平台(学习通)情况见表3

3 第十四周各学院在超星平台的运行数据

序号

 

课程访问量(PV

新建课程(门次)

上线教

师(人)

上线学生

(人)

师生资料

上传(个)

1

机械学院

4903836

6

173

2745

865

2

材料学院

900272

0

32

728

93

3

电气学院

4354651

2

140

2664

279

4

信息学院

3905478

5

94

2737

336

5

经管学院

2765321

0

115

2192

404

6

外语学院

1008575

7

129

955

249

7

建工学院

2808017

3

98

1524

207

8

1480578

1

122

1199

782

9

文法学院

2268284

1

67

1827

58

10

环化学院

3869662

5

109

1798

919

11

艺术学院

1292375

0

89

1242

211

12

体育学院

258971

1

58

210

64

13

车辆学院

2917912

1

77

1251

201

14

马克思学院

61918

0

59

0

109

32795850

32

1362

21072

4777

2学堂在线平台(雨课堂)

第十四周,我校在学堂在线平台上自建课程10门。共有10名教师参与在线教学,开课总数26门次,课程覆盖6个学院,26个班级,累计选课学生1385人次,实际到课学生1027人次,学生在线互动387次,习题互动314次,学生投稿0次,发送弹幕64条。具体教学情况统计见表4

4 第十四周各学院教师使用学堂在线平台数据情况

 

开课

门次

开课

总数

选课

人次

到课

人次

学生在线互动

习题

互动

学生

投稿

发送

弹幕

学生

到课率

信息学院

5

11

1028

606

53

0

0

51

68.9%

建工学院

1

2

66

89

8

0

0

6

67.4%

机械学院

1

1

30

26

0

0

0

0

86.7%

材料学院

1

3

56

81

2

0

0

0

96.4%

经管学院

1

5

52

106

3

0

0

0

81.5%

环化学院

1

4

153

119

321

314

0

7

99.2%

11

28

1683

1046

387

314

0

64

74.6%

由于学堂在线平台(雨课堂)与腾讯会议合并使用,教师开展线上教学时需要首先打开雨课堂,然后再点击跳转到腾讯会议进行授课,部分学院教师为避免占用过大空间,开课时没有首先打开雨课堂组织学生签到,而是直接在腾讯会议授课,从而导致部分学生没有在雨课堂及时签到,所以存在部分学院学生到课率较低的情况。

3)中国大学MOOC学校云平台

第十四周,中国大学MOOC学校云平台运行平稳,师生反馈使用平台教学顺利。第十四周,我校共有125名教师在中国大学MOOC学校云平台自建课程136门,累计选课学生人数96人。其中,正在使用中国大学MOOC学校云平台SPOC课程及相关智慧教学工具开展线上混合式教学的课程有101门,参与课程学习的学生人次为4276人,学习时长共计2641小时。使用慕课堂智慧教学工具开展线上教学的课程有0门次,参与课程学习学生共计148人次。

前十四周各学院在中国大学MOOC学校云平台上建课数据如表5,建课量排名前三的学院为经济管理学院、外国语学院、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建课量分别为21门、19门和18门。

5 各学院在中国大学MOOC学校云平台上建课情况统计

序号

建课数量(门次)

第十四周开课(门次)

1

机械学院

11

8

2

材料学院

6

4

3

电气学院

7

7

4

信息学院

11

8

5

经管学院

21

18

6

外语学院

19

15

7

建工学院

8

6

8

3

2

9

文法学院

11

8

10

环化学院

18

12

11

艺术学院

16

9

12

体育学院

2

2

13

车辆学院

3

2

合计

136

101

4.实验教学情况

本学期共有689门次的课程需要开设实验(上机)内容,第十四周共有116门次课程开展了线上教学,其中独立设课实验49门次,参与教学的学生共计8855人次、39588人学时,具体各教学单位的开课情况如表6

6 第十四周各学院实验课开课情况

序号

 

开课

门次数

其中独立

设课门次数

参与学生

人次数

授课

人学时数

1

机械学院

29

3

1925

7064

2

材料学院

4

0

186

1236

3

电气学院

4

2

411

3048

4

信息学院

8

0

808

3304

5

经管学院

4

0

420

3360

6

14

14

1423

5692

7

环化学院

24

23

777

8164

8

艺术学院

2

2

85

1360

9

工程训练中心

27

5

2820

6360

合计

116

49

8855

39588

 

燕山大学本科线上教学运行状态数据监测(第十五周)

1.课程开设情况

开学第十五周,按照原定教学计划,本周五-周日端午节假期调休,全校应有1747条教学任务开课,其中理论课任务1194条,实验/实践类课程111条,体育课442条。理论课和体育课的教学任务全部按照既定课表开展在线教学;实验/实践类课利用虚拟仿真实训在线资源或其他在线资源开展在线教学。第十五周参与在线教学的教师共计743人,具体各教学单位的开课程情况如表1

1 第十五周各学院开课情况

序号

     

承担

任务数

理论课

实验/

实践课

体育课

开课

教师数

1

机械学院

94

85

9

 

70

2

材料学院

23

19

4

 

19

3

电气学院

63

53

10

 

49

4

信息学院

66

57

9

 

47

5

经管学院

53

43

10

 

36

6

外语学院

377

370

7

 

148

7

建工学院

46

35

11

 

39

8

114

99

15

 

64

9

文法学院

72

68

4

 

36

10

环化学院

14

8

6

 

16

11

艺术学院

211

198

13

 

81

12

体育学院

466

22

2

442

61

13

车辆学院

21

16

5

 

23

14

马克思学院

100

100

0

 

36

15

工程训练中心

6

0

6

 

8

16

国际教育学院

5

5

0

 

5

17

招生就业处

7

7

0

 

5

18

其他

9

9

0

 

0

合计

1747

1194

111

442

743

2.学生到课情况

第十五周共开课1633门次,开课教师1247人次,其中,外语学院开课门次及教师上课人次均最多。按照开课学院任务统计,学生应到课92902人次,实际到课91540人次,学生的到课率98.53%。除重修课外,学生们的出勤到课情况较好。具体各学院开课门次及学生到课率如表2

2 第十五周各学院开课门次及学生到课率

序号

 

开课

门次

教师开课人次

 

应到课

人次

未出勤

人次

实际到课人次

到课率%

1

机械学院

119

115

7029

16

7013

99.77

2

材料学院

33

33

1820

38

1782

97.91

3

电气学院

71

60

4288

152

4136

96.46

4

信息学院

65

50

6418

210

6208

96.73

5

经管学院

78

62

4874

61

4813

98.75

6

外语学院

472

346

17696

28

17668

99.84

7

建工学院

62

51

3843

85

3758

97.79

8

148

105

14080

296

13784

97.90

9

文法学院

114

76

9686

220

9466

97.73

10

环化学院

6

6

154

0

154

100.00

11

艺术学院

239

188

5010

27

4983

99.46

12

体育学院

35

24

861

4

857

99.54

13

车辆学院

28

28

1749

18

1731

98.97

14

马克思学院

123

66

13022

162

12860

98.76

15

国际教育学院

11

11

104

6

98

94.23

16

工程训练中心

5

5

287

5

282

98.26

17

招生就业处

12

9

1236

8

1228

99.35

18

其他

12

12

745

26

719

96.51

合计

1633

1247

92902

1362

91540

98.53

3.各教学平台使用情况

我校教师使用多个在线教学平台开展在线教学工作。目前最主要的在线教学平台有三个,分别是超星平台(学习通)、学堂在线(雨课堂)和中国大学MOOC(慕课堂)。第十五周我校教师在各平台上建课及授课情况如下:

1)超星平台(学习通)

第十五周,我校共有1337名教师使用超星平台建课或开展线上教学,覆盖课程 1227门次,授课班级5164个,在线学生21201人;本周我校教师利用超星平台新建课程26门次。超星平台(学习通)情况见表3

3 第十五周各学院在超星平台的运行数据

序号

 

课程访问量

PV

新建课程(门次)

上线教师(人)

上线学生

(人)

师生资料

上传(个)

1

机械学院

2975487

2

152

2605

1160

2

材料学院

551014

0

27

663

29

3

电气学院

2191812

2

99

2424

141

4

信息学院

2266046

3

66

2568

32

5

经管学院

1533151

0

96

1969

172

6

外语学院

665882

3

116

904

64

7

建工学院

1181369

1

88

1403

79

8

897558

0

89

1073

296

9

文法学院

1450270

0

56

1649

24

10

环化学院

1944656

3

85

1641

149

11

艺术学院

1071288

2

87

1185

200

12

体育学院

115025

0

50

187

7

13

车辆学院

2311153

0

54

1146

26

14

马克思学院

42677

0

55

0

72

 

19197388

16

1120

19417

2451

2)学堂在线平台(雨课堂)

第十五周,我校在学堂在线平台上自建课程11门。共有11名教师参与在线教学,开课总数24门次,课程覆盖6个学院,32个班级,累计选课学生1737人次,实际到课学生1232人次,学生在线互动144次,习题互动110次,学生投稿0次,发送弹幕25条。具体教学情况统计见表4

4 第十五周各学院教师使用学堂在线平台数据情况

 

开课

门次

开课

总数

选课

人次

到课

人次

学生在

线互动

习题

互动

学生

投稿

发送

弹幕

学生

到课率

信息学院

4

7

935

394

23

0

0

22

71%

建工学院

3

7

511

587

58

50

0

3

96.4%

机械学院

1

1

30

26

0

0

0

0

86.7%

材料学院

1

2

56

52

2

0

0

0

92.9%

经管学院

1

5

52

113

1

0

0

0

86.9%

环化学院

1

2

153

60

60

60

0

0

100%

11

24

1737

1232

144

110

0

25

85.62%

由于学堂在线平台(雨课堂)与腾讯会议合并使用,教师开展线上教学时需要首先打开雨课堂,然后再点击跳转到腾讯会议进行授课,部分学院教师为避免占用过大空间,开课时没有首先打开雨课堂组织学生签到,而是直接在腾讯会议授课,从而导致部分学生没有在雨课堂及时签到,所以存在部分学院学生到课率较低的情况。

3)中国大学MOOC学校云平台

第十五周,中国大学MOOC学校云平台运行平稳,师生反馈使用平台教学顺利。第十五周,我校共有125名教师在中国大学MOOC学校云平台自建课程136门,累计选课学生人数105人。其中,正在使用中国大学MOOC学校云平台SPOC课程及相关智慧教学工具开展线上混合式教学的课程有94门,参与课程学习的学生人次为2670人,学习时长共计2222小时。

前十五周各学院在中国大学MOOC学校云平台上建课数据如表5,建课量排名前三的学院为经济管理学院、外国语学院、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建课量分别为21门、19门和18门。

5 各学院在中国大学MOOC学校云平台上建课情况统计

序号

建课数量(门次)

第十五周开课(门次)

1

机械学院

11

8

2

材料学院

6

4

3

电气学院

7

6

4

信息学院

11

8

5

经管学院

21

16

6

外语学院

19

15

7

建工学院

8

5

8

3

2

9

文法学院

11

8

10

环化学院

18

10

11

艺术学院

16

8

12

体育学院

2

2

13

车辆学院

3

2

合计

136

94

4.实验教学情况

本学期共有689门次的课程需要开设实验(上机)内容,第十五周共有70门次课程开展了线上教学,其中独立设课实验17门次,参与教学的学生共5666人次、22880人学时,具体各教学单位的开课情况如表6

6 第十五周各学院实验课开课情况

序号

 

开课门次数

其中独立设课门次数

参与学生人次数

授课人学时数

1

机械学院

14

1

1210

4394

2

电气学院

5

1

386

2932

3

信息学院

11

0

1142

6022

4

经管学院

5

0

332

2304

5

1

0

60

360

6

环化学院

11

10

314

1704

7

车辆学院

2

0

123

246

8

工程训练中心

21

5

2099

4918

合计

70

7

5666

22880

 

教务工作简讯

截止613日,我校主修专业共计5409名学生符合毕业条件、5407名学生符合学位授予条件;第二学士学位专业共7名学生符合毕业和学位授予条件;辅修专业共计14名学生符合辅修专业学位授予条件;28名学生获得燕山大学荣誉学士学位。学校已为上述学生发放相关证书27088份。(供稿人:马明建)

近日,根据《河北省教育厅关于公布第三批省级立项精品在线开放课程验收认定结果的通知》,我校共有传热学、质量管理学、设计方法学、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液压伺服与比例控制系统5门课程被认定为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供稿人:李小特)

66日起,我校组织开展了2022年秋季学期教师教学能力与水平评估申请工作,目前正在对申请评估的课程类别、教师基本情况进行审核,接受评估人员名单将于近期公布。(供稿人:宋歌)

近期,根据2022级新生招生计划,我校对涉及2022级学生的2022年秋季学期的教学任务进行了前期梳理,正在组织各学院落实相关教学任务。此外,涉及2019-2021级学生的2022年秋季学期教学任务已落实完成。(供稿人:马明建)

近日,根据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项目建设进度安排,学校完成了2018-2019年度(延期项目)、2019-2020年度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项目结题验收工作,共有32项省级教改项目材料报送至河北省教育厅高教处。(供稿人:李小特)

近日,学校组织开展第三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申报意愿征集工作。本次意愿征集涉及线下一流课程、线上一流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虚拟仿真一流课程、社会实践一流课程等5个课程类别,共计申报61门课程。(供稿人:王释鸿)

近日,教务处组织各教学单位完成了2022年院级教学研究与改革培育项目备案工作,15个教学单位共立项院级教学研究与改革培育项目205项。(供稿人:李小特)

本学期期末考试于620-30日进行,目前已安排期末考试3015门次,涉及返校参加考试学生约5389人。(供稿人:马明建)

 

工作提示

近期教学工作提示

序号

通知名称

截止时间

备注

1

关于开展2022年春季学期线上教学期间在线教学质量监控工作的通知

线上教学周结束后2周内

 

2

关于举办河北省课程思政教学竞赛预选赛的通知

616

 

3

关于通知部分申报微专业同学调剂信息的通知

617

 

4

2022年春季学期新开课教师试讲通知

628

 

5

关于申报2022年秋季学期大班授课、小班研讨教学模式课程的通知

630

 

6

关于申报2022年秋季学期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课程的通知

630

 

7

关于开展2022年春季学期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课程大班授课、小班研讨学模式课程验收工作的通知

77

 

 

高教视点

华东师范大学积极推进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摘选)

(来源:教育部网站 2022530日)

华东师范大学围绕强化支撑保障、构建课程体系、整合各方资源、完善评价督导等方面持续发力,不断加强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完善体制机制,深化改革创新。学校成立体美劳教育工作推进委员会,统筹推进学校体育、美育、劳育相关工作。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劳动教育要求,并纳入全校必修课程,推动劳动教育模式创新。探索开展“3L”劳动教育,聚焦理论学习(Learn to know),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聚焦实践活动(Learn to do),提高学生劳动能力,形成劳动习惯,塑造劳动品格;聚焦劳动创新/教育(Learn to innovate/ educate),全面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提高创造性劳动能力。将劳动教育作为卓越人才培养改革的重要突破口,推动以“双创”为导向的教育改革,系统设计融合科学、技术、工程、艺术与数学五大门类知识于一体的跨学科融合的劳动教育模式,引导学生运用跨学科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着力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创造能力培养。

健全课程体系,优化内容供给。探索构建多元化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在公共必修课中设置“劳动与创造”模块,并设置2个学分。启动劳动教育线上和线下精品课程建设,通过理论知识讲授、劳模精神学习、公益慈善讲座等,重点打造线上劳动教育精品课程。围绕创造性劳动主题,首批立项建设16门线下劳动教育精品课程。试点开设“学科教学中的智能教具设计与创造”课程,指导学生借助智能教育装备设计教学工具。推出“劳动与美好生活”“劳动与工作”“园艺劳动”等一批以动手劳动为主的通识课程,促进学生培养劳动技能和行为习惯。加强融合课程设计,如以美术学院相关课程为基础,创新篆刻、木艺、陶艺和漆艺等系列课程,让学生在劳动过程中丰富美的体验,在美的熏陶下感受劳动意义;改革传统体育课程内容和形式,将生物认知、劳动生活与体育运动相结合,推动“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建设,进一步增强课程的实践性和趣味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整合多方资源,丰富实践活动。结合院系特色,创新形式加强劳动实践,如生命科学学院、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联合成立“啄木鸟”安全卫士队,聚焦高校实验室安全,开展常态化专业化的安全检查。孟宪承书院成立劳模工作室,举办“话劳模工匠精神,筑教育强国梦”主题教育、长三角高校劳育专题论坛、“走进‘和谐号’,走进劳动模范”等活动,多渠道开展劳动教育。建设校园劳动实践基地,依托食堂、苗圃、宿舍楼等,通过观摩教学、现场体验等方式培养学生劳动技能。

探索评价督导,确保教育质量。从实践评价、效果评价、增值评价三个维度,探索建立劳动教育评价标准。实践评价以学生的出勤率、活跃度、课堂表现为要点,重点考查学生的劳动观念、劳动精神和劳动态度;效果评价通过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考查学生对劳动技能的掌握情况,并建立学生劳动素养档案,把劳动课程评价结果作为衡量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增值评价以追踪学生一段时间内劳动能力的变化,进一步激发学生劳动潜能。将劳动教育工作纳入学校督查工作范围,对劳动教育开展情况进行专项督查,及时反馈意见并督促提出有针对性地改进举措。将劳动教育成效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及各院系绩效考评,进一步激发师生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提升劳动教育质量。

 

山东大学“四个加强”推进新文科建设(摘选)

(来源:教育部网站 202261日)

山东大学围绕新文科理论研究、教育教学改革、体制机制建设等方面积极探索与实践,努力培养造就适应新时代要求的高素质文科人才。

加强统筹规划,推进新文科创新发展。制定实施新文科建设工作方案,明确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建设路径,实行“新专业、新模式、新课程、新理论”四位一体建设模式,从加强理论研究、促进专业优化、提升课程质量、创新培养模式等方面全面推动新文科建设。结合“十四五”规划和“双一流”建设,落实融合发展要求,谋划实施“学科融合创新计划”。修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新设重点提升、创新创业和拓展培养模块,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实施文科专业建设工程,调整文科专业布局,推动现有文科专业提质升级,25个文科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打破学科壁垒,鼓励人文社会科学学科与理、工、农、医学科深度交叉融合,开拓金融科技、科技考古、社会信息学、计算法学等新兴领域,探索推动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培养。

加强实践创新,构建新文科育人体系。以培养未来社会科学家为目标,实施拔尖学生培养计划,采用书院制、导师制和小班化教学,持续推进“尼山学堂”建设,中国语言文学、哲学、历史学、经济学成功入选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名单。建设新文科特色人才培养项目,新增“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政治+国际经济与贸易”“护理学+工商管理”“公共管理+信息”等4个新文科方向双学士学位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创新建设微专业项目,打造集主修、辅修、微专业“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一流文科课程群,17门文科课程入选国家级一流课程,其中5门入选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加强共建共享,拓展新文科建设资源。支持全国新文科教育研究中心建设,构建“一会一论坛、一刊一报告、一号一平台”的“六个一”工作机制,加强新文科建设的理论与政策研究、项目管理、信息服务、师资培训等工作。承办全国新文科建设工作会议,发布《新文科建设宣言》;举办系列高端学术会议,累计直播访问量超180万人次,服务推动文科教育创新发展。建立全国新文科建设年度发展报告制度,发布2020年和2021年《新文科建设年度发展报告》,全面系统介绍年度全国新文科建设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进展,推动新文科建设成果共建共享。

 

西南财经大学“四个注重” 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摘选)

(来源:教育部网站 202261日)

西南财经大学将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强校之基、竞争之本、发展之要,以“建设新文科、引领新财经、创造新优势”为目标,着力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水平,努力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

注重基础能力培养,精心策划加强培训。开设师德师风专题必修课,举办师德演讲比赛、《十项准则》专题学习等活动,帮助教师锤炼师德师风,规范教育教学行为,提高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实施“教学学术能力提升”工程,开展课例研究、教学组织等系列教研理论与方法训练,鼓励教师深化教学改革与研究。开设教育教学改革发展专题课,举办光华教学讲坛、教学发展系列讲座、教学方法系列讲座等,帮助教师把握教育教学规律,熟悉现代教育教学理念、技能、方法与策略,不断提升教学能力与水平。开设教育教学实践体验课,包括教学名师示范课、学科教师公开课等,组织新入职教师走进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好的教师课堂,学习观摩教学方式方法。为每位新入职教师配备1名指导教师,发挥传帮带作用,开展教学观摩、集体备课等活动,提供针对性指导和过程性评价,帮助新入职教师尽快成长。

注重项目平台搭建,精确定位助力卓越。实施“教师教学协同项目”,把握教育教学发展改革实践规律,引导教师关注教育教学实践。举办本科教育教学节,围绕“课程思政”“新财经教育”“新时代人才培养”“信息化教学”等专题开展教学观摩和讲座。开发特色教学项目,实施个性化教学咨询服务,构建“教学实战+学生反馈+教学反思+专家指导+小组学习”与“前置讲座+教学演练+专家反馈+二次教学演练+教学反思”相互衔接的螺旋式机制,为教师提供系统化、参与式的教学诊断咨询,帮助教师强优势补弱项。搭建实践研修平台,发挥校外专家团队和校内教学发展示范中心作用,建设“友益教学交流会”等校内外实践研修平台,培养教学发展名师团队,进一步满足教师的高阶发展需求。设立“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参与式教学”等多个教学培训平台,促进教师教学研究能力的自我提升。

注重教学组织完善,精准施策形成合力。构建立体化、多维度教学能力提升体系,以“学校—学院—系所”为主体,深化教师教学发展推进机制;以“教学—科研—人事”为辅助,联合相关部门协同推进创新教师教学发展工作。创新建立职能部门联席决策、组合菜单选择、试点单位先行先试等机制,充分调动每位教师的积极性,形成教师教学发展的“大合力”,为教师从个人发展迈向协同发展提供有力支持。激发基层教学单位教育教学发展内生动力,打破学科专业壁垒,探索加快新文科专业建设,助力新文科教师教学发展。如依托马克思主义学院形成“VR红色教育”培训模块;依托金融学院、会计学院等形成“经管学科教学”培训模块;依托法学院、经济数学学院、体育学院、财税学院、经贸外语学院等形成“参与式教学”“可视化教学”培训模块;依托国际商学院等形成“国际化教学”培训模块。

注重教学质量提升,精细标准科学评价。优化教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中心,注重“突出绩效、注重发展、彰显亮点、守住底线”,形成以3大类指标体系、36个考核要点、44个具体工作点为核心内容的年度教育教学工作考核方案。制定《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综合评价考核暂行办法》,科学设置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权重,采用“黄、橙、红”教学质量监控与预警机制,实现“评价—反馈—改进—提升”的良性闭环。强化师德师风考核,制定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建设、师德考核、师德失范行为处理、师德先进典型评选等制度文件,设立师德监督网络平台,将学生评价纳入教师师德考核和评优评奖。健全教师教学职业规划制度,实施中期教学反馈评价机制,探索开展新文科教师职业胜任力内涵、特质及其提升策略相关研究,引导教师合理规划职业发展,激发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促进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和教育教学质量提升。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积极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本科人才

培养(摘选)

(来源:教育部网站 202268日)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充分发挥学校行业特色和学科优势,优化专业布局、鼓励学科交叉、加快急需紧缺人才培养,着力构建完善与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相匹配的本科人才培养体系,努力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注重谋篇布局,促进传统专业转型升级。结合学校“十四五”规划和新一轮“双一流”建设,面向国家能源转型和低碳发展,服务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进一步推进专业结构优化和调整。成立碳储专业建设工作组,将碳储科学与工程专业作为培育重点,围绕“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整合石工、地质、化工、储运、新能源等优质学科资源,着力培养具有石油特色、能引领碳储科学与工程领域未来发展的复合型领军人才。建设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储能科学与工程等一批新工科专业,加快碳达峰碳中和相关领域人才培养。积极推动传统专业升级改造,如石油工程专业针对油气行业数字化转型发展需求成立“智能油气工程”实验班;机电工程学院与相关企业加强校企合作,推出“智能制造卓越班”;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能源与动力工程等专业向低碳特色鲜明、示范效应明显的方向转型,进一步拓展专业的深度和广度。

强化交叉融合,加快紧缺专门人才培养。聚焦前沿领域,将服务碳达峰碳中和、绿色低碳发展作为重点方向,首批推出“碳中和与能源系统管理”“智慧油气工程”“能源治理与法律”等7个交叉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跨学科组建科研和人才培养团队。经济管理学院设立“碳中和与能源系统管理”项目,瞄准碳市场、碳金融领域的核心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开设能源工程管理、低碳清洁与未来、碳资产与碳金融、碳排放核算等课程,培养具备低碳知识背景和职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石油工程学院设置“智能油气工程”项目,成立油气新一代信息技术交叉研发中心、智能油气田研究所,培养能够从事油气工程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工科交叉融合领域的学术研究、设计开发、技术应用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人才;文法学院设立“能源治理与法律”项目,研究能源开发利用中的法律与治理问题,致力培养助推化石能源清洁化、低碳化转型、提升能源治理效能的专门人才。

丰富教学内容,提升“双碳”课程建设质量。将绿色低碳理念纳入教育教学体系,开设一批碳达峰碳中和领域相关课程和专家讲座,推出《石油工业与碳中和概论》《新能源技术与低碳生活》《低碳清洁能源与未来》《认识新能源》等8门通识课程,进一步增强学生绿色低碳意识。针对重点产业人才需求,在与碳达峰碳中和紧密相关的专业中增设新的专业方向和课程,如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设置氢能专业方向,经济学专业开设《低碳经济与政策》课程,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开设《低碳能源技术》课程,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开设《新能源与储能技术概论》课程。持续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合、学科融合,在专业、课程、教材、虚拟仿真实践资源等方面系统开展综合改革试点,探索碳达峰碳中和本科人才培养新路径,努力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编辑:

宋歌

审稿:

王晶

 

上一条:2022年第9期(总第212期) 下一条:2022年第7期(总第210期)

关闭

联系我们

微信公众号:ysujwc 学生意见邮箱:xsyj@ysu.edu.cn 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河北大街438号  燕山大学 066004
Copyright © 燕山大学教务处
技术支持:燕山大学信息技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