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工作简报 >> 正文

2019年第10期(总第166期)

2019年09月30日 15:09 李洪岩 点击:[]

燕山大学教务处         2019年第10期(总第166期)      2019930

     

教学动态

 

我校副校长赵永生受邀参加2019(首届)中国高校教学管理创新峰会并作报告

我校发布关于调整教学进程的通知

我校启动2020年本科专业培养计划修订工作

我校召开认证申请工作推进暨新要求研讨会

我校对2019年“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优秀项目予以立项资助

教务处组织完成本学期网络通识选修课线下考试前期准备工作

我校举办第45期教学沙龙

我校参加高校教师发展项目与培训师资共建共享研讨会

教务工作简讯

信息通报

我校艺术学院再获德国红点奖

我校在2019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取得佳绩

工作提示

 

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关于接受2020年工程教育认证申请的通告等

专题聚焦

大学教授三年不给本科生上课将被清出教师系列(摘编)  

院士给学生上课当成常态

 

各大高校学生迎“开学第一课”三位院士到浙大给本科生上课(摘编)  

高教视点

省级统筹力促专业设置瘦身健体(摘选)

新工科建设“天大方案”落地


教学动态

我校副校长赵永生受邀参加2019(首届)中国高校教学管理创新峰会并作报告

920日至21日,2019(首届)中国高校教学管理创新峰会在北京召开,会议由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指导,中教全媒主办,Blackboard中国协办。来自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高校领导、教务管理工作者及产教融合相关企业代表等300余人参加会议。我校副校长赵永生受邀参加峰会并作报告。

峰会期间,赵永生受邀作了题为《高阶思维能力培养与项目式教学》的报告,他结合高阶思维能力的特征,对比了项目式教学与高阶学习模式的特点,深入阐述了高水平的项目式教学是高阶学习的最佳教学模式。报告中,他以我校项目式教学为例介绍了项目式教学的实践经验,受到了参会者的广泛关注。

本次峰会以“OBE理念重构教学体系推动高校教学质量提升”为主题,探讨了一流本科建设下的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共商OBE理念与人才培养方式方法。本次大会共有来自国内外的16名从事教学管理研究工作的专家作了专题报告。(供稿人:黄丽、徐向伟)  

 

我校发布关于调整教学进程的通知

919日,我校发布了关于调整教学进程的通知,对原有的教学进程进行调整,将每学期的教学周(含考试周)由20周调整为19周,暑假放假周数由6周增加到8周,寒假放假周数保持6周不变。

为满足专业人才培养需求,适应国际化办学的需要,方便学生的学习交流和生活,学校在广泛调研国内高校教学进程安排和校内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对原有的教学进程进行调整。新的教学进程方案于918日经校长办公会审议通过,并自2020年春季学期执行。(供稿人:马明建)

 

我校启动2020年本科专业培养计划修订工作

为深化落实学校努力建设“特色鲜明、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研究型大学”的战略目标,《燕山大学“十三五”发展规划》以及教育部的相关要求,构建与之相适应的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提升我校人才培养能力,学校启动了2020年本科专业培养计划的修订工作。目前,教务处组织各专业开展人才培养计划修订调研工作。同时,学校给予各专业一定额度的调研经费,让各专业面向高水平高校、同类高校、企业行业单位、在校生、毕业生校友以及专业专家和教师进行充分的调研,最终形成调研报告和培养计划修订的初步意见。

为有效推进培养计划修订的实施,学校在今年暑假开始筹备相关工作,调研了近20所国内高校的培养计划实施情况,形成了调研报告,通过多次研讨,最终形成了《燕山大学2020版本科专业培养计划修订框架意见》。本次培养计划修订的主要思路和原则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要求各专业深入推进“学分制”、“大类招生大类培养”、“六卓越一拔尖”、“国际合作办学”等培养模式改革,进一步凝练专业特色,优化课程体系,精简课内学时,增加选修课比重,探索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相结合、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实践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项目式教学与专业教学相结合、课堂学习与课外学习相结合、个性化培养与全面发展相结合、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机制和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本科专业内涵式发展之路,努力造就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供稿人:马明建)

 

我校召开认证申请工作推进暨新要求研讨会

为保证认证申请工作顺利推进,我校于924日组织召开认证申请工作推进暨新要求研讨会。教务处处长金海龙、认证专家孟宗教授、申请认证专业的骨干教师参加会议。

会上,金海龙介绍了我校认证申请工作整体推进情况,说明了认证申请通知内容的有关变化,包括提交时间、专业受理范围、申请书撰写要求等。各专业结合认证申请新要求对相关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汇报。目前,各专业对新要求的认识理解和落实情况不一致。金海龙要求各专业加快推进申请工作进度,对申请新要求要认真分析,加深理解,对申请材料要仔细打磨,并提出了申请工作的三个时间节点要求,要求各专业务必按时完成,并确保完成质量。孟宗结合认证新要求及所在专业接受认证的体会,对认证工作准备及申请书撰写相关要求进行了说明。最后,金海龙强调,认证工作是学校强力推进的重要工作,关系到专业建设与发展,甚至专业存亡,请各专业提高重视、加大投入、按时保质做好相关工作,确保申请工作取得好的结果。

学校重视认证工作,开学初要求相关学院完成了各专业认证申请工作的详细计划,落实了各阶段的具体任务、负责人、完成时间,并要求相关学院严格按照计划推进各项工作。教务处对认证申请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密切跟踪、督促,组织专家对相关专业认证申请书撰写情况进行了评审,并将对申请书的完善情况进行持续跟踪、督促。(供稿人:宋歌)

 

我校对2019年“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优秀项目予以立项资助

927日,我校公布2019年“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优秀项目立项资助结果。自大赛4月份启动以来,我校共1243个项目报名参加。经过院赛、校赛、河北省网评赛、河北省现场赛、全国大赛网评赛等竞赛环节,我校共遴选出17个项目予以立项资助。

为进一步加强学校内涵建设、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校以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为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的抓手,积极组织大赛的项目申报和评审工作,并于825日至27日组织承办“建行杯”第五届河北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决赛,取得优异成绩。

下一步,教务处将组织各学院积极挖掘一批富有科技含量和技术壁垒、市场转化价值和推广价值双高的项目参加比赛,力求在参赛规模和项目质量上取得新的突破。(供稿人:吴伟龙)

 

教务处组织完成本学期网络通识选修课线下考试前期准备工作

截至925日,教务处组织完成了本学期网络通识选修课线下考试前期准备工作,包括机房考试的编排、考场记录单打印、考试包的安装及测试等内容。

为规范网络通识选修课课程管理,确保考试的公平性,教务处将在本学期继续组织网络通识选修课线下考试。本次考试安排在108日至115日期间,共涉及课程67门次,学生8700余人次。近期,教务处已发布了考试相关通知,公布了考试方式、试卷题型及成绩构成等内容,提醒学生及时登录教务系统查询考试安排,并按时参加考试。(供稿人:李文静)

 

我校举办第45期教学沙龙

924日,教务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举办了第45期教学沙龙。本期沙龙主要以移动端教学工具的使用为主题,邀请了燕云伴课的开发者,信息学院副教授冯建周为嘉宾,吸引了我校20余名教师参加。

活动中,冯建周介绍了开发燕云伴课的初衷以及校内的推广情况,重点讲解了软件如何利用人脸识别、蓝牙等技术实现精准签到,解答了教师在使用过程中的一些常见问题。经管学院王峰梅、里仁学院赵颖、外语学院王光达等3位教师分别分享了“蓝墨云班课”、“超星学习通”、“燕云伴课”等智慧教学工具的使用心得。会上,其他教师也积极参与讨论,分享了在教学过程中使用智慧教学工具的心得体会。

通过参加本期沙龙,教师们分享了各种智慧教学工具的使用体验,切身感受到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日常的教学需求,需要依托信息化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开展课堂教学。(供稿人:张亚靖)

 

我校参加高校教师发展项目与培训师资共建共享研讨会

917日,由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主办、南开大学协办的高校教师发展项目与培训师资共建共享研讨会在南开大学举行。本次会议主题聚焦高校教师发展项目与培训资源的设计、开发与应用,教师发展培训师资(培训师)队伍建设等方面。来自南开大学、复旦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大学、厦门大学等高校相关工作负责人,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相关工作负责人,有关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相关部门负责人200余人参加了会议。我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相关工作人员参加了本次研讨会。

开幕式上,南开大学副校长王新生致欢迎辞并结合百年南开的发展历史和长期从事教师工作的经历介绍了南开大学在推动教师发展方面的系列举措。教育部高教司干部赵鹏飞介绍了近年来教育部对于推动各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建设的举措、取得的成果及各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目前存在的问题。

研讨会上,厦门大学教师发展中心主任邬大光教授结合国内教师发展中心的发展历程,剖析了高校教师发展组织存在的问题;北京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主任孙华教授结合在密歇根大学的学习考察经历,分享了如何发展未来教师的经验;北京交通大学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董俊教授以北京交通大学教师促进师的组建及发展为例,分享了教师培训师队伍的建设经验;南开大学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杜雨津分享了南开大学教师培训项目的规划与实施经验。此外,研讨会还组织了“教师职业生涯规划”项目的设计与开发、“师德修养与课程思政”培训项目的建设与实施等5个主题演讲,并围绕优质共享项目的推广与应用进行了分组研讨。(供稿人:张亚靖)

 

教务工作简讯

2018-2019学年,教务处组织专家对通过工程认证专业直接申请课程规范化建设评估的6门课程进行了评估。专家组通过听课、审核教学资料等环节,最终确定5门课程通过评估。近期,教务处将为通过评估的课程拨付奖励经费。(供稿人:李文静)

2019年秋季学期重修报名工作已于911日结束,本次共有10442人次报名,17级及以后学生重修课表已于上学期末编排完成,16级及以前学生重修任务已落实完成。(供稿人:张宁)

2018级申请修读双学士学位学生报名录取工作已于916日结束,本次共有47名学生被双学士学位教育专业录取,其中会计学专业16名,工商管理专业7名,法学专业16名,行政管理专业6名,汉语言文学专业2名。(供稿人:张宁)

近日,教务处完成了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学研究分会“中国高校‘金课’建设推进平台计划”课题申报推荐工作。经学院申报、学校专家审查等环节,推荐包括《多元化项目制“超级金课”建设与研究》等7项课题。(供稿人:黄丽)

近日,教务处完成校级领导和督导团成员听课安排工作,分别为校级领导干部整理听课课程1000余门次,为督导团筛选了72门次理论课任务。另外,从本学期开始,教务处已启用新版燕山大学理论课程听课表(2019版)。(供稿人:冯艳)

近日,教务处完成了2018年省级和校级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的经费拨付工作。(供稿人:黄丽)

近日,教务处与辽宁向日葵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2019年燕山大学在线开放课程建设项目合同,下一步将正式开始课程视频录制工作。(供稿人:黄丽)

近日,教务处组织各学院完成了2019年第一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申报备案工作。本次共有7个学院的教师申报了20个项目。(供稿人:黄丽)

近日,教务处完成了我校奋进担当专题推进会工作任务落实情况的书面汇报工作,主要涉及本科专业认证、全面提升本科教育实施方案具体执行情况、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学院建设等工作。(供稿人:黄丽)

 

信息通报

我校艺术学院再获德国红点奖

925日,在新加坡举办的2019年德国红点奖颁奖盛典上,艺术学院工业设计系王年文团队再获红点设计奖,这是该团队自2018年获奖后,再获此殊荣。由王年文指导,苗颖彬、季晨、成威、伍鹏设计的作品《冰面警示灯》从全球48个国家及地区的4218件作品中脱颖而出,再次获得德国红点设计概念奖。受Reddot Award组委会邀请,王年文带领团队主创苗颖彬同学前往新加坡参加了本次颁奖典礼。至此,我校艺术学院工业设计系共获得红点设计奖6项。

冰面警示灯之所以能获得此项大奖,在于其独具匠心的设计理念、极简实用的设计思想和科技美学创新相融合。冬季水面结冰时人们很难直观的判断冰面的厚度是否达到了足够支撑人们进行滑冰或者冰面钓鱼的厚度,该产品结合温度传感器和太阳能系统,利用温度传感器之间的温度差进行数据对比分析,可以有效的监测冰面是否安全,为冰面钓鱼、冰面滑冰或进行其他活动的人群提供必要的信息。

起源于德国的红点奖,已有64年的辉煌历史,与德国IF设计奖、美国IDEA奖一起并称世界三大设计奖,也是世界最顶级和最有影响力的工业设计大奖,素有“设计界的奥斯卡”之称。红点奖由产品设计奖、传播设计奖及设计概念奖三大部分组成,其评选标准极为苛刻,具有最权威的“品质保证”,是全球设计发展趋势的风向标。艺术学院工业设计系再次获奖,是近年来坚持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模式,强化实践教学的结果,表明我校工业设计教学水平正在不断接近国际水准。(供稿人:王年文)

 

我校在2019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取得佳绩

94日,2019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总决赛在上海同济大学举行。中国科学院及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王越,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杰,德州仪器亚太区大学计划总监王承宁出席活动。本届竞赛中,我校学子表现优异,共获奖36项,其中全国一等奖3项、全国二等奖4项,河北省一等奖6项、河北省二等奖15项、河北省三等奖8项。全国和河北省奖项获奖数量及获奖总数均居河北高校榜首。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是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工业和信息化部人事教育司共同主办的大学生学科竞赛,是目前中国规模最大、参赛范围最广、极具影响力的针对在校大学生的电子设计竞赛。2019年全国竞赛共有来自29个赛区的1096所高校、17178支队伍共计51534名学生报名参赛。经评审,296支参赛队获全国一等奖(获奖比例1.7%),847支参赛队获全国二等奖(获奖比例4.9%)。(供稿人:骆曦、刘赫)

 

工作提示

近期教学工作提示

序号

通知名称

截止时间

备注

1

关于2020届毕业生信息核对及图像采集工作的通知

109

提交2020届毕业生信息核对表

2

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关于接受2020年工程教育认证申请的通告

1020

系统中上传申请书

3

关于开展2019年秋季学期“听课周”活动的通知

123

提交听课表、总结模板的电子版和纸质版

4

关于公布2019年“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项目立项的通知

请相关同学关注立项结果

5

关于调整教学进程的通知

请各单位根据新的教学进程做好工作部署

6

关于继续推广使用移动端软件开展信息化教学的通知

请相关教师关注通知要求

7

关于2019年秋季学期外语自主学习系统的选课通知

请相关同学关注通知要求

 

专题聚焦

大学教授三年不给本科生上课将被清出教师系列(摘编)  

(来源:北京日报,2019924日,任敏)

教育部将出台新规,大学教授和副教授连续3年不给本科生上课,将清理出教师系列。昨日,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吴岩出席北京外国语大学非洲学院和亚洲学院成立仪式时透露,为了让中国的高等教育追上世界上最强的国家,必须让大学的“金专、金课、金师”随处可见,让“水专、水课、水师”无处安身。这已经不是他第一次为中国高等教育变革发声了。

吴岩认为,中国高等教育要做到“三变”,即要超前识变、积极应变、主动求变。为此,教育部正在推动“四新”,即努力建设新工科、新农科、新医科和新文科。

微观的人才培养环节,教育部也推出了一套组合拳。“我们要有一流的专业,因为它是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我们要建一流的课程,因为它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我们要建设一支一流的教师队伍,没有一流的教师,何来一流的学生?”他还“喊话”,未来要努力地让“金专、金课、金师”在学校随处可见,同时要坚决地淘汰“水专、水课、水师”,“要让学校的那些质量不高的专业难以为继,要让质量不高、不用心、没含量的课下岗,要让那些不用心教书、只关心自己成长的教师离开教师岗位。”

吴岩还透露,最近几年,教育部在高等教育要抓的主题就是让学校的管理严起来,教育教学不再是一个宽松软的状态。“最近还要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政策发布,在学校连续3年不给本科生上课的教授和副教授,会被清理出教师系列。同时,我们要让学生毕业和课程难起来,不能是一进了学校就进了安全箱,不好好学习的学生毕不了业。”他说,要让学生忙起来,“让那些天天睡大觉、天天打游戏、天天喝大酒的醉生梦死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与之相配合,教育部要求今后大学人才培养的效果和措施也要实起来。

 

院士给学生上课当成常态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2019919日,颜煌)

据媒体报道,在浙江大学,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卫,中国工程院院士巴德年、岑可法等三位院士,为本科生带来了“开学第一课”,引发热烈反应。

院士的“开学第一课”带动了广大在校生的学习热情,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实际上,在国外,高校请院士为大学生上课是一种常态。在国内,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也有院士在校开课。因此,院士为大学生上开学第一课尽管并不是新闻,却有着不同凡响的意义。

高校院士的“开学第一课”为何成为不少人眼中的“新鲜事”?“院士”一词对高校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尖端学科力量的代言词,院士在高校授课过程中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然而,一些人认为院士开课多属于“资源浪费”,也有人认为高校的育人管理往往是迫于当下社会的种种压力,并非高校的长远规划。针对此种言论,我们应当看到一些高校教师资源配置的失衡与非长效规划问题,不少高校副高级教师授课量少于同等级欧美国家院校。在另一个层面,一些高校部分学术专业水准较高的师资未能充分调配,没有搭建相应的教学平台,这本身存在着师资浪费的现象,并不能说明这些高校已经给予了在校生足够优质的教育资源。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现代社会各高校逐渐改变了传统的人事管理制度,将教师纳入人力资源之中,优化教师构成比例,对教师岗位进行考核,人尽其才,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目前,中国高等教育资源分配,尤其是师资分配,在不同地区存在差异化与不均衡现象。在学科分工、社会发展日益精细化、尖端化的现代社会,不同级别师资应当在分工与合作、特色化互塑共生的发展趋势中找到育人平衡点。我们应当跨越种种壁垒,为了教育资源的较佳挖掘,应当提倡不同等级师资的融合,高校也应当主动推进、持续创新,为大学生接触社会、尖端学科创造机会。

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育与人才共同在社会中不断磨炼与调配。为了让大学生在职业发展上少走弯路,高校应该加强对大学生正确的学业观引导,即从大学生大学学习生涯引导着手,从搭建教师资源育人平台开始,抓住当前中国社会的大好环境,为人才走向社会保驾护航。大学生在学校有了先进师资系统引导,从迈入大学的那一刻便能抓住自己的特色,综合自身的条件,更好地适应社会,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对不同师资而言,教育应当赋予人生以价值,而人生的价值更应当投入到社会之中,为社会做出积极贡献。唯有如此,大学生的发展之路才会更好,高等教育的成果才能得到更大显现。

 

各大高校学生迎“开学第一课”三位院士到浙大给本科生上课(摘编)  

(来源:钱江晚报,2019917日,王湛等)

9月,各大高校的学生迎来自己的“开学第一课”。而浙江大学有三位重磅的院士来到了本科生的课堂上,为他们带来第一课。这三位院士分别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巴德年、岑可法。浙大学生们的反应很热烈。院士给本科生上课的行为,也引发网友关注,有人认为这是大材小用,也有人认为这有利于人才的培养。

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医学院名誉院长巴德年在医学院本科2019级新生开学典礼上为四百多名新生讲授“开学第一课”。81岁的巴德年在台上站得笔直,他向这些刚踏入大学校园的学生直言,自己眼中优秀、杰出人才是这个样子,“他应该爱国敬民,有着一身真本事,擅长与别人合作,遇到困难不退缩,艰苦奋斗、勤俭自律,还有着打不倒、累不坏的健康体魄。”他有些得意地拍拍自己的胸脯,“你们看我,81岁还能站在讲台上,你们还年轻,一定要保持健康、保持好身材,倘若身材变成纺锤形,那怎么也不美了。”

而能源工程学院的2019级新生“开学第一课”的授课老师则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热能工程研究所所长岑可法,浙江大学本科生通识课程《力学导论》的第一节课请来了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教授杨卫,他之后还将为学生们再上两节课,讲述“力学今生”和“力学未来”。浙江大学能源工程系的吴学成教授告诉钱报记者:“岑可法院士的课程,对学生们的眼界开拓、思维能力培养是大有裨益的。”而且坚持为本科生、研究生们上课是岑可法自己的想法,“岑老总说,这些孩子们就像年轻时的自己,他们是下一代的科研主力军,他想把自己一辈子的积累传达给他们,让不同的思想迸发出火花,这也是一种传承和引领。”

和杨卫院士一起开设《力学导论》课程的是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副教授赵沛,他向钱报记者介绍:“当初开设这门通识课,是因为我们觉得力学作为工科的基础,在大学里缺少一个完整而系统的介绍。因此,大多数新生就容易忽略力学这个基础,这对于机械、土木这些具体工科未来的源头创新,可能是不利的。杨院士很热衷于给学生上课,把这些自己的知识传授给下一代,他觉得这是一件很幸运的事情,所以连上三节。”

来自浙大预防医学专业的2019级本科新生董思彤上完巴德年院士的课后,颇有感触,她梳理清了当代医学与医学教育的现状,认识到中国的预防医学这一领域相对薄弱,希望自己将来可以投身于预防医学领域,“巴德年院士提醒我们,大学的学习不能松懈”。

钱报记者发现,大学的课程往往把思政类课程和专业课程分割,更大程度上专业课老师教授专业知识,思政课老师谈思想和价值观。院士作为该学科最前沿的一批人,他们更深刻地认识到在这一学科,国家需要什么,世界需要什么,他们也更能清晰前沿人才的缺失,他们把自己丰富的人生经历凝练成“忠言”,让学生在增加对本学科的归属感、价值感的同时,也更能明确自己的大学应该怎么过。

 

高教视点

省级统筹力促专业设置瘦身健体(摘选)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2019919日,张立迁)

近日,山西省发布了《关于山西省人民政府2019年履行教育职责自评情况的报告》。该《报告》指出,山西省聚力教育统筹推进,撤停、间招、缓招重复低质专业232个,达到原专业总数的16.7%,同时新增新兴急需专业66个,实现省级统筹推进本科专业优化调整“破冰”。

早在2017年年底,山西省召开全省高等教育本科专业优化调整工作启动会,会上提出用三年时间对省内各高校专业动一次“大手术”。在2018年秋季学期招生中,山西省依照“手术方案”,就自主削减了一批“过剩低质错位”专业。其实,不单单是山西,诸如浙江、河北、辽宁、上海等省份近年来也相继开展了专业建设的瘦身健体行动,实施了类似的停招或撤销专业计划方案。浙江省将不符合学校办学定位和发展规划,社会需求不大、就业前景不好,学校现有办学条件不足、基础不实等专业均纳入严格控制增设行列。辽宁自2012年以来,连续对有三届及以上毕业生的专业点开展综合评价,累计限招、停招、撤销不适应社会需要、就业质量低的专业点(方向)476个。

学科专业是现代高等教育的重要基础,而专业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是办学特色的集中体现。这些省份之所以有勇气统筹推进,主动开展专业建设瘦身健体,与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密不可分,与全国教育大会明确指出的“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调整优化高等学校区域布局、学科结构、专业设置,建立健全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遥相呼应。高等教育进入内涵发展阶段,省级统筹亟须从幕后走向“控规模、调结构、提质量”的前台。省级政府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宏观政策设置、调整专业,既是扩大省级政府教育统筹权的重要体现,又有利于深化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高校科学定位、差异化发展,促动人才供给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有效对接,建设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

客观来讲,我国与国外高校专业布局设置存在较大差异。国外世界一流名校的专业数量一般在2030个之间,而国内一些新成立不久的高校,专业数量动辄上百,一些专业设置缺乏精准的程序论证和前瞻的制度研判,容易造成专业人才培养的困难。针对前些年部分高校求大求全等外延式发展所遗留下来的顽瘴痼疾,上述省份在专业建设上统筹监管、主动而为,坚持内涵式发展道路,推行创新、质量、贡献为导向的综合评价机制,是全面高扬人才培养主旋律的良善之举,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本质回归。

新时代高等教育已发出一流本科教育的动员令,国家级、省级一流专业和一流课程“双万计划”已然启动。省级政府应从专业建设角度出发,理性、科学地对高校提出推进方案和优化举措。其一,加强专业设置的政策引导和顶层设计,及时修订本科专业目录,发挥省级高校专业信息化公共服务数据平台优势,调减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专业,加快推动新兴交叉专业建设,有效支撑引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其二,发挥行业协会、专业类教学指导委员会、社会机构作用及产业优势,探索建立多部门协同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大格局。其三,推动高校加大师资、实验室、课程和经费投入,综合招生计划、就业质量、拨款、标准等方式,完善专业建设监测评价机制和资源配置方式,专心提升专业建设水平和内涵,建设面向未来、适应需求、引领发展、理念先进、保障有力的一流专业。当然,也须主动面向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做好专业存量升级和增量优化,积极培育和增设大数据、大健康、人工智能、网络空间安全等新型专业、交叉专业以及专业类群,助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服务社会建设和公共服务领域新需求。

 

新工科建设“天大方案”落地

(来源:中国教育报,2019919日,陈欣然)

近日,天津大学首个新工科人才培养校级平台——未来智能机器与系统平台的第一批112名新生开学,标志着新工科建设“天大方案”落地,正式进入实践阶段。

今年4月,在前期实践的基础上天津大学正式发布新工科建设“天大方案”(CCII),探索以立德树人统领培养全过程,建设开放和跨界融合的中国特色新文理教育与多学科交叉工程教育,形成高度关联、贯通融合、持续创新的新工科教育体系。“天大方案”设计了多学科联合、多方参与的开放式人才培养平台,如未来智能机器与系统平台、未来健康医疗平台、未来智慧化工与绿色能源平台、未来建成环境与建筑等,依靠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实现工科专业的转型升级。

本学期,天津大学首个校级平台“未来智能机器与系统”平台汇集该校机械学院、精仪学院等优势资源,以及恩智浦、华为等国内外知名企业,以天津大学求是学部为平台进行实体建设。平台对学生实施具有天津大学特色的新文理教育,强化数理基础,加强专业志趣引导、个性化培养。平台将采用全新项目式教学,通过课程内项目、课程组项目、多学科团队项目、科研实践项目和毕业设计研发项目三类五种项目,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领导力。

据悉,天津大学未来智能机器与系统平台暂不面向高考招生,实施入校后二次选拔。此次报名学生共计1047名,通过考查学生在设计、建造、研发未来智能机器方面的兴趣、综合能力、未来规划及应变能力等,最终有112名学生入选。未来平台将充分尊重学生志趣,为学生提供更自主的学习空间、更自由的专业选择,学生可选择智能制造、人工智能、自动化、电子科学与技术等多个专业中的一个专业作为主修专业学位,并可同时选择另外一个专业作为辅修学位或微学位。实施本研贯通培养机制,在本科阶段,根据项目所需知识,学生可以选修研究生课程,更有机会提前进入研究生实验室与研究生一起参与科研项目,考核优秀的学生可选择天津大学优异生培养计划,实施本硕博连读。

 

编辑:李洪岩 宋歌  

审稿:姜文超

 

上一条:2019年第11期(总第167期) 下一条:2019年第9期(总第165期)

关闭

联系我们

微信公众号:ysujwc 学生意见邮箱:xsyj@ysu.edu.cn 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河北大街438号  燕山大学 066004
Copyright © 燕山大学教务处
技术支持:燕山大学信息技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