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工作简报 >> 正文

2018年第2期(总第141期)

2018年03月20日 14:47 李洪岩 点击:[]

燕山大学教务处         2018年第2(总第141期)       2018315  

     

教学动态

我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召开2018年第一次会议


我校在全国高校教师教学竞赛综合排名中位列第29


我校在线课程建设工作取得新进展


我校启动2018年春季学期课程评估和教师教学能力与水平评估工作


教务处组织各学院开设《系列专题讲座》课程


我校发布规范网络课程学习的通知


我校举办第35期教学沙龙


我校举办第36期教学沙龙


 

教务处完成2018年春季学期公共(通识)选修课的退选、补选工作


我校2018届预计毕业生问卷调查工作完成


教务处完成2017级学生补考工作


教务工作简讯

教改交流

创新方法教学之我见——高校创新方法师资特训营学员学习心得摘抄

学院采风

建工学院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启动评估认证工作


马克思主义学院举办教师网络教学技术专项培训会

工作提示

“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相关工作、普通话水平测试报名等

专题聚焦

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国标发布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有关情况介绍


 

教学质量不合格的专业将被调整——专访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吴岩


三个一流建设将与《国标》紧密配合做好专业认证工作


     

教学动态

    


我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召开2018年第一次会议

314日,我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召开2018年第一次会议,出席会议的14名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各学院领导就各学院制定的2020年本科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以下简称“选考科目要求”)进行了审议和讨论。会议由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副校长赵永生主持。

会上,招生就业处处长张红兵对教育部相关文件进行了解读,介绍了选考科目的选择对学校招生工作和生源质量的影响;教务处副处长赵春梅就各专业选考科目与目前培养计划的不适应以及对教学工作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经委员会和列席代表严格审议,通过了相关专业制定的选考科目要求(23个理工类专业要求必须选考物理,1个专业要求必须选考化学,9个专业要求选考物理、化学、生物中的1门科目)。参会人员还就我校按选考科目要求招生后教学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如部分学生物理、化学、生物及其他科目知识掌握不足等)提出解决办法,如开设新生辅导课、选修课、网络课程,部分专业适当修改本科培养计划等。

近几年,我国进行了高考综合改革试点,高中学生不分文理科,在高考时可以自主从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6个科目中选择3科作为考试科目。2017年,浙江和上海进行了试点改革;2020年,浙江、上海、北京、天津、山东和海南6个省市将进行改革;2021年,改革将在全国推行。教育部在总结浙江、上海高考改革情况和经验基础上,出台了《普通高校本科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指引(试行)》文件,进一步明确了各专业应选科目,并对加强招生和培养环节的衔接做出要求。(供稿人:冯艳)

 

我校在全国高校教师教学竞赛综合排名中位列第29

2月,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校竞赛评估与管理体系研究》专家工作组在京召开中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暨学科竞赛评估结果新闻发布会,首次发布2012-2017年高校教师教学竞赛状态数据。我校获奖数量为17项,总分79.57,位居数据排行榜全国第29名。

专家组筛选了当前普遍得到社会认可、有公开数据的23项全国性教师教学竞赛作为研究对象,主要包括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全国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全国高等院校工程应用技术教师大赛以及教育部各教指委主办的全国性竞赛项目,涉及759所本科院校(包括985211和“双一流”高校),占所有本科院校总数的61%。通过采集这些竞赛项目自2012年到2017年共计6年的完整数据,采用竞赛的获奖贡献组织贡献作为评价指标,对高校教师教学竞赛现状进行了分析和评估。结果表明,我校对于本科教学改革和教师技能提升的持续关注和投入取得了良好效果。未来我校将进一步鼓励指导教师不断提升创新能力和教学技能,加强教师发展,培育更多更优秀的师资力量。

教师教学竞赛是对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教学水平的全面展示和检阅。此次数据发布是对教师教学竞赛评估的探索与尝试,项目组将于2018年继续发布2012-2018年状态数据,并于2019年正式开展对全国高校教师教学竞赛的评估。(供稿人:张亚靖)

 

我校在线课程建设工作取得新进展

37日,教务处组织召开了在线课程制作项目验收会议。经讨论审查,我校2016年立项的《线性代数》、《工程制图基础》、《大学物理》、《光纤传感技术》4门在线课程视频制作项目通过验收。其中,《线性代数》《工程制图基础》《大学物理》3门课程均已在“燕山大学慕课平台”上线并用于校内教学;《线性代数》和《工程制图基础》两门课程于311日正式在“学堂在线”主平台上线,成为我校首批面向社会学员开放的本科生课程。此外,河北省教育厅于312日公布的首批河北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立项建设名单中,我校《液压与气压传动》、《大学物理》、《化学与人类》3门课程位列其中。

我校在线课程建设工作始于20167月,在课程建设团队、教务处工作人员和课程制作公司历时一年半的共同努力下,经过脚本撰写修改、课程视频录制及加工制作、课程资源建设及上传等多个环节,首批课程建设已圆满完成并取得一定成绩。同时,教师团队和管理人员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学校开展第二批在线课程建设打下良好基础。(供稿人:黄丽)

 

我校启动2018年春季学期课程评估和教师教学能力

与水平评估工作

3月初,学校启动了2018年春季学期课程评估和教师教学能力与水平评估工作。本学期学校将组织47位专家对56门课程进行评估,其中,规范化建设立项课程7门、通过认证专业申请评估课程11门、教师教学能力与水平评估课程38门。

本学期课程评估和教师教学能力与水平评估工作继续依照《燕山大学课程评估方案》和《燕山大学教师教学能力与水平评估工作实施细则》相关要求开展。各位评估专家将通过听课、审阅教学文件及访谈师生等方式,对课程的教学文件与教学设计、教学过程、课程考核、教学效果及持续改进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估,了解课程落实OBE教育理念情况,并就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提出课程建设的具体意见和建议,完成《燕山大学教师教学能力与水平评估考核表》、《燕山大学课程评估考核表》及《课程评估分析报告》。此外,对于教师教学能力与水平评估,继续要求课程性质为专业课、专业基础课的须实施项目式教学,评估结果才能为优秀。

目前,教务处已完成课程评估系统前期准备及课程教学文件上传组织及审核工作,并将相关评估文件及材料发送给专家。教务处将于评估过程中,对专家的工作进行跟踪和配合,确保评估工作顺利完成。(供稿人:徐鹤)

 

教务处组织各学院开设《系列专题讲座》课程

为拓展学生的视野,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专业知识和企业实际运营情况,学校要求自2015级起各专业开设《系列专题讲座》课程。鉴于该课程首次开设,为保证课程的顺利开展,更好的落实课程内容,教务处开展了若干准备工作,以保障《系列专题讲座》课程的有序开设。

为了摸清各学院和专业准备情况,2017年秋季学期期末,教务处对《系列专题讲座》课程教学任务落实情况进行了调查摸底。结果显示,全校都已落实了《系列专题讲座》教学任务,多数学院或专业以“专业前沿”模块为主,“专业实务”模块安排较少,部分专业未安排“专业实务”模块。各学院预计在2018年春季学期为2015级学生安排讲座544场次,其中校内教师讲座355场次,校外专家讲座189场次。考虑到邀请校外专家讲座会产生差旅、住宿、讲课费的支出,教务处参照学校相关财务管理规定,就产生的经费支出进行了预算,同时提出了经费支持方案。

本学期开学初,教务处制定并发布了《关于<系列专题讲座>课程的组织要求和安排》,鉴于各专业培养需求和发展状况参差不齐,本着尊重专业意见的原则,《系列专题讲座》课程由学院自行组织落实。为保证课程开设效果,教务处提出了明确的教学要求和经费支持政策。首先,要求各专业认真规划讲座内容、明确成绩考核办法、规范教学行为,做好外聘专家进校后的座谈活动;其次,为鼓励各专业聘请校外专家进校讲座,学校参照相关标准,对专家进校讲座产生的讲课费、交通费、住宿费给予相应的补贴,同时每年理论教学工作量核算时,外聘专家举办的讲座工作量正常核算拨付,用于学院组织落实《系列专题讲座》课程的补贴。目前,电气学院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已经邀请美国国家仪器(NI)公司专家来校讲座,其它各学院已陆续上报了讲座安排,教务处后期将持续跟踪,了解教学效果。

2015年本科人才培养计划修订原则性意见》中规定:各专业应开设《系列专题讲座》课程作为必修的专业选修课,在第6学期授课,共8次讲座,计1学分。课程包括“专业前沿”和“专业实务”两个模块。“专业前沿”模块主要介绍专业前沿知识、实用技术及发展动态等;“专业实务”模块主要聘请用人单位管理人才或者行业专家,解读用人单位文化、战略规划、技术创新理念、项目管理模式、用人单位与社会环境等实际工作中的问题。(供稿人:马明健)

 

我校发布规范网络课程学习的通知

为丰富我校公共(通识)选修课课源,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引进了网络课程供学生选修。近期,学校就学生在网络课程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不良行为进行了梳理和调研。为引导广大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规范网络课程的学习行为,教务处在本学期开学初发布了《关于网络课程学习的重要通知》,明确了网络课程学习的相关规定,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明确了网络课程的基本修读要求,再次强调了“自2017年秋季学期起,2016级、2017级及以后学生的所有课程考核成绩将纳入学分绩点的计算范围”等政策。第二,明确提出了“使用违规软件学习”“委托他人学习”“利用第三方软件学习”等不良学习行为的认定。第三,明确了对网络课程学习中的不良学习行为的处理,即对某门课程的视频观看期间有不良行为记录的视情况给予观看记录清零、成绩计为F等处理;对考试期间发现不良学习行为的直接计为F;对于网络课程学习中屡教不改、行为恶劣的学生,将其列入黑名单,取消其今后网络课程学习的资格,并参照《燕山大学本科生课程考试管理规定》进行认定和处理。第四,特别提醒了各位选课学生应保护个人学习账号和密码,以确保网络课程学习时个人设备或借用他人设备的正常和安全。

为进一步规范网络课程的学习,教务处正在研究并部署本学期网络课程校内机房统一考试工作。希望各学院做好政策的解读,加强学生的诚信教育,让学生在网络课程学习中真正受益。(供稿人:马明建)

 

我校举办第35期教学沙龙

38日,教务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举办了第35期教学沙龙。本期沙龙以“创新方法教学的交流研讨”为主题,围绕如何利用TRIZ及相关创新方法教学展开。本期活动由教务处副处长赵春梅主持,邀请建工学院周洪彬教授为嘉宾,20余名热衷于创新教育教学的教师参加了本期活动,其中包括寒假期间代表我校参加教育部高校创新方法特训营的7名教师。

会上,周洪彬教授结合自己10多年来从事TRIZ创新实践教学及指导学生参加全国TRIZ杯大学生创新方法大赛备赛、参赛等经验,做了题为《TRIZ及大学生创新教育实践探索》的主题报告。彭加耕、史小华等7位教师分别就寒假期间参加教育部高校创新方法师资特训营的收获体会做了分享,指出了目前我校在创新实践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就创新教育对于今后我们开展教育教学实践提出思考及期望。

通过本期研讨活动发现,目前TRIZ在我校还未被广泛认知,只有极少数教师了解和接触过,从事相关理论研究和实践的师资相对不足,师生对TRIZ方法及其子系统的学习还不够充分、不够全面,在开展创新教育和对TRIZ在其超系统(教学、科研)中的应用及规律的掌握水平亟待提高。为弥补这一短板,使更多教师了解和掌握创新方法相关知识与方法类课程的授课技能,进一步推进创新方法的研究与教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将于近期陆续推出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主题系列培训活动。(供稿人:张亚靖)

 

我校举办第36期教学沙龙

315日,教务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举办了第36期教学沙龙。本期活动围绕国培计划返岗教师教研工作环节展开。我校参加第二期河北省高校新入职教师国培示范项目的教师及其校内指导教师参加了此次研讨。沙龙由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主任姜文超主持。

与会教师代表曲政一、王爽、陈天慧分别介绍了参加国培示范项目的培训历程,结合参训以后半年的教学实践,分享了自身如何将学习成果运用到教学实践中的宝贵经验和心得体会。同时,他们也指出了省国培示范项目在培训方式方法方面需要改进的地方,并结合学校教师发展实践,提出了建议及期望。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培训项目主管朴波也向参会教师介绍了有关培训政策等。指导教师代表外语学院教师马兰就所负责的青年教师在返岗教研期间的教学表现做了中肯的评价,并对学校在促进新入职教师全面发展、努力搭建青年教师交流提升的平台方面做出的努力表示肯定。

根据相关文件精神,教育部从2016年至2020年实施高等学校新入职教师国培示范项目,旨在建立健全高校新入职教师培训制度,加强中西部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中西部高等教育质量。(供稿人:朴波)

 

教务处完成2018年春季学期公共(通识)选修课

退选、补选工作

根据相关文件规定,学校于近期组织开展了2018年春季学期公共选修课退课及补选课程工作。截至39日,共计退选3191人次,补选2150人次。目前,教务处相关工作人员已经将补选网络课程的1184人的名单录入到网课平台,学生已可以登录平台进行学习。

此外,考虑到教育部和我校2017年秋季学期以来实施的“成绩单全程记录课程成绩”、“公共(通识)选修课成绩纳入绩点计算”、“2017级开始实行学分制收费”等政策,教务处还对此次退选、补选后选课学分达到8学分的学生进行了统计。目前有231名学生本学期选修公共(通识)选修课学分达到或超过8学分。教务处将组织学院对这些学生进行提醒辅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政策。(供稿人:韦震球)

 

我校2018届预计毕业生问卷调查工作完成

近日,省教育厅公布了2017年“三项制度”学生问卷调查结果。本次我校答卷抽样率为100%46012018届预计毕业生中有3327名学生参与答卷,总答题率为72.3%。从学院和专业答题率来看,部分学院答题率不足50%,个别专业答题率为0。各学院答题率如下:

各学院2018届预计毕业生参与2017年“三项制度”学生问卷调查答题率

所在学院

专业名称

总人数

答题

人数

专业答题率 %

学院答题率 %

材料学院

材料物理

26

10

38.5

39.9

材料学院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31

15

48.4

材料学院

金属材料工程

66

28

42.4

材料学院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60

20

33.3

车辆学院

车辆工程

131

103

78.6

83.2

车辆学院

交通运输

28

26

92.9

车辆学院

能源与动力工程

79

68

86.1

车辆学院

石油工程

53

45

84.9

电气学院

测控技术与仪器

181

118

65.2

56.5

电气学院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239

150

62.8

电气学院

生物医学工程

37

21

56.8

电气学院

自动化

228

98

43.0

环化学院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23

20

87.0

79.7

环化学院

化学工程与工艺

55

41

74.6

环化学院

环境工程

56

47

83.9

环化学院

生物工程

46

32

69.6

环化学院

应用化学

86

72

83.7

机械学院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101

95

94.1

81.6

机械学院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547

434

79.3

建工学院

工程力学

44

32

72.7

65.0

建工学院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61

37

60.7

建工学院

建筑学

41

19

46.3

建工学院

土木工程

171

118

69.0

经管学院

电子商务

49

39

79.6

81.0

经管学院

工商管理

60

47

78.3

经管学院

工业工程

61

50

82.0

经管学院

国际经济与贸易

56

46

82.1

经管学院

会计学

109

88

80.7

经管学院

经济学

31

27

87.1

经管学院

旅游管理

56

45

80.4

理学院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75

53

70.7

82.2

理学院

统计学

56

52

92.9

理学院

信息与计算科学

52

46

88.5

理学院

应用物理学

53

43

81.1

体育学院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62

35

56.5

56.5

外语学院

俄语

23

19

82.6

76.9

外语学院

法语

25

22

88.0

外语学院

日语

40

23

57.5

外语学院

英语

46

39

84.8

文法学院

法学

47

42

89.4

79.0

文法学院

公共事业管理

24

24

100.0

文法学院

广播电视学

28

19

67.9

文法学院

国际政治

28

26

92.9

文法学院

汉语言文学

49

37

75.5

文法学院

行政管理

47

31

66.0

文法学院

政治学与行政学

25

17

68.0

信息学院

电子科学与技术

57

42

73.7

77.9

信息学院

电子信息工程

117

111

94.9

信息学院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30

25

83.3

信息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154

121

78.6

信息学院

教育技术学

24

17

70.8

信息学院

通信工程

118

106

89.8

信息学院

软件工程

228

145

63.6

艺术学院

产品设计

103

64

62.1

63.3

艺术学院

雕塑

16

0

0.0

艺术学院

工业设计

46

32

69.6

艺术学院

环境设计

94

56

59.6

艺术学院

视觉传达设计

70

37

52.9

艺术学院

音乐表演

52

52

100.0

此次问卷调查主题为大学生学习体验,分为74个答题指标。与以往不同的是,此次题目设计更注重从学生自身体验来判定叙述与实际情况的符合度。教务处还将对答卷的所有指标做进一步的分析处理,形成2018届预计毕业生学习体验调查结果分析报告。(供稿人:冯艳)

教务处完成2017级学生补考工作

根据学分制管理要求和教学工作安排,33日至4日,教务处组织进行了2017级学生补考工作。此次补考首次开通了学生网上报名业务,该业务是在原有教务管理系统的基础上增设的补考报名业务模块,不但提高了教务管理的工作效率,也简化教师考试办理流程,方便广大师生办理考试,减轻学院工作压力。

此次补考共涉及课程76门,学生2122人次。其中,参加《高等数学》补考的学生共计1105人,是本次补考人数最多的课程。《高等数学》是理工类最重要的公共基础类课程,对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极其重要且不可替代的作用,需在今后加强重视,着重探讨提升其教学质量的策略并加以落实。(供稿人:张宁)

 

教务工作简讯

3月初,教务处完成了对2017年秋季学期67名教师教学能力与水平评估结果的汇总校对工作,并将结果公布,课程评估分析报告已反馈至相关学院。此次共有21名教师获得优秀,占比31.34%41名教师获得良好,占比61.20%5名教师获得合格,占比7.46%供稿人:徐鹤

近期,教务处完成校级领导和督导团成员听课安排工作,分别筛选了121门次和105门次理论课任务,主要包括:进行各类教学改革的课程,评教低于4.4分课程,青年教师讲授课程,学生有意见的课程,结合十九大精神的特色示范课程和名师示范课程等。同时,对督导团检查补考、实验教学工作计划进行了明确。(供稿人:冯艳)  

31日,我校与麦可思公司合作开展的2012届和2017届全体毕业生调查工作正式启动。目前,2017届毕业生有效答题率为58.82%2012届毕业生有效答题率为36.04%供稿人:冯艳

2017年秋季学期末,学校组织开展了2017版培养计划课程教学大纲修订工作。截至315日,12个学院(除体育学院和机械学院外)提交了纸质版培养计划;电气学院、经管学院、建工学院、理学院全部专业提交了毕业要求及指标分解,机械学院、材料学院、信息学院、外语学院、文法学院、环化学院、艺术学院、车辆学院部分专业提交了毕业要求及指标分解,体育学院尚未提交。近期,教务处将组织已完成毕业要求及指标分解提交的专业和公共课开课学院召开协调会,确定公共课对毕业要求的支撑。(供稿人:马明建)

截至35日,教务处依据培养计划及调整情况,完成了2013级至2018级各专业2018年秋季学期培养计划数据修正工作,补充录入了2017级各专业的毕业学分信息和第3-8学期培养计划数据,并根据各学院开设专业方向情况制作了教学任务安排表,完成了教务系统教学任务下达工作。近期,教务处将进行教学任务落实和课表编排工作。(供稿人:韦震球)

近日,教务处在征集各学院校企合作意愿的基础上,完成了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育创新校企合作研究分会组织的会员调研问卷(高校版)填答工作。(供稿人:黄丽)

 

     

教改交流

    


创新方法教学之我见

——高校创新方法师资特训营学员学习心得摘抄

寒假期间,教务处派出7名教师参加了由中国科学院大学主办的为期5天的“高校创新方法师资特训营”学习活动,开学后每位学员就学习活动提交了学习心得。教务处对各位老师的心得进行了摘抄,总结如下:

机械学院史小华老师的体会和感受:创新方法可以改变我们已有的思维定势,超越已有的系统束缚,站在更高的视角上思考问题,并形成多向思考的模式,转换视角、开拓视野、拓展思维。

机械学院陈建超老师的学习认知:创新是有工具可用,有捷径可走的,运用TRIZ理论可以大大加快发明创造进程,提高产品创新速度。

机械学院翟富刚老师关于校内推广TRIZ的思考:全面或大范围推广、讲授TRIZ理论及相关方法需要大批师资投入,目前存在一定难度;在专业课与TRIZ理论方法结合方面,还需要加大对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培训力度,从而促进教师将创新方法与课程体系紧密融合。

机械学院刘丰老师关于如何将TRIZ等创新方法理论引入本专业课程教学的建议:一要进一步提升专业教师对创新方法的认识;二要开设TRIZ创新课程;三要将TRIZ基本原理、概念和工具引入到专业基础课课堂教学中;四要在专业课程、实践环节和毕业设计中引导学生运用TRIZ等创新方法理论。

建工学院吴吉贤老师关于今后运用TRIZ理论开展教学的思考:一要引进培育师资,开设专门的创新方法课程;二要加强专业教师创新方法理论学习,促进教师开发贴近专业的优秀教学案例;三要引导教师在实践环节推行TRIZ理论。

车辆学院彭加耕老师对于学校开展创新方法教育的期望:一是学校要高度重视,制定有效的实施路线图,有专门的政策支持;二是组织一些校内比赛,鼓励学生(含研究生)参加国内、国际比赛;三是鼓励教师参加国内、国际学术交流。(供稿人:黄丽)

 

     

学院采风

    


建工学院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启动评估(认证)工作

(文稿来源:建工学院教务科孙连京)  

结合专业本科教学实际情况和改革需要,建工学院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拟于2018年申请专业评估(认证),并分别于31日和2日召开了专业评估(认证)工作启动动员会和协调会。

动员会上,学院院长杜国君、党委书记宗家富、副院长郝圣旺,以及专业全体教师参加了会议。杜国君院长强调了专业评估(认证)对学院和专业发展建设的重要意义,并对评估(认证)工作提出了几点要求,希望全体老师通力配合,确保各项准备工作的顺利进行。他指出,建工学院有通过专业评估(认证)的成功经验和坚实基础,大家要充满信心。宗家富书记对全体教师提出期望,要求大家齐心协力,积极投入,把评估各项工作做好、做实。郝圣旺副院长就如何做好评估(认证)准备工作进行了部署安排。

协调会上,杜国君院长、郝圣旺副院长、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系、土木工程系、实验中心及学院各科室负责人参加了会议。学院领导就如何协调开展评估(认证)工作进行了分工和部署。

此前,建工学院土木工程专业已两次通过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评估(认证),此次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将在此基础上,继续以评估(认证)为抓手,做好专业建设工作,深入推进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创新,加强人才培养过程监控,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马克思主义学院举办教师网络教学技术专项培训会

(文稿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务科于秀春)  

31日,马克思主义学院举办了主题为思想政治理论课信息化建设与教师教学软件技术能力专题教学培训会。培训会由学院教学副院长刘永志主持,学院全体教师参加了会议。

会上,刘永志副院长介绍了教学信息化建设的目的和意义,并以我校教师运用超星学习通燕云伴课教学软件为例,现场演示了如何将课堂教学与超星学习通软件教学功能相结合。他还结合自己使用超星学习通的经验,详细讲解了班级创建、组织签到、课题小测、投票、题目抢答等辅助功能的操作及使用方法,并对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进行了详尽提示。会上,刘永志副院长对教师进行了现场体验操作指导,并对教师提出的如何对接学生名单、如何导出签到表和测试成绩,以及软件使用的网络、手机和电池等限制条件等问题进行了详细解答。会后,他还通过学院微信群、QQ群进行了后续跟踪指导,实时解决教师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工作提示

    


近期教学工作提示

序号

通知名称

截止时间

备注

1

关于重修《线性代数》课程学生使用在线平台学习的通知


在线学习

2

关于继续组织教师试用移动端软件开展信息化教学的通知


继续推广试用课堂教学移动端软件

3

关于开展2018年“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相关工作的通知

319

提交立项申报、结题验收工作实施方案

4

关于2018年普通话水平测试报名的通知

321

提交纸质版和电子版报名汇总表

5

关于举办燕山大学第一届TRIZ技术创新方法大赛的通知

3月下旬

提交报名表

6

2018年上半年全国外语四、六级考试网上报名工作

49

网上报名及缴费

7

关于2018年春季学期重考报名的通知

412

办理考试手续

8

关于修订2017版本科专业培养计划课程教学大纲的通知

428

提交电子版及纸质版大纲

9

关于2014级、2015级学籍异动学生创新创业学分的认定说明

5月底

提交申请和佐证材料

 

   




     

专题聚焦

    


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国标”发布

(来源:人民日报,2018131日,张烁)

日前,教育部发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以下简称“国标”),这是我国向全国、全世界发布的第一个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与全世界重视人才培养质量的发展潮流相一致,对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等教育质量标准体系具有重要的标志性意义。

据悉,此次发布的“国标”涵盖了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目录中全部92个本科专业类、587个专业,涉及全国高校5.6万多个专业点。“国标”明确了各专业类的内涵、学科基础、人才培养方向等。对适用专业范围、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师资队伍、教学条件、质量保障体系建设都作了明确要求。特别对各专业类师资队伍数量和结构、教师学科专业背景和水平、教师教学发展条件等提出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要求。同时,明确了各专业类的基本办学条件、基本信息资源、教学经费投入等要求。“国标”还列出了各专业类知识体系和核心课程体系建议。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介绍,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关键是要牢牢抓住提高质量这个“纲”。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能力,必须建立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实现政府以标准来管理、高校以标准来办学、社会以标准来监督,用标准加强引导、加强建设、加强监管。

据介绍,首次颁布的“国标”有三大特点:既有“规矩”又有“空间”,既对各专业类提出统一要求、保证基本质量,又为各校各专业人才培养特色发展留出足够的拓展空间,“保底不封顶”;既有“底线”又有“目标”,既对各专业类提出教学基本要求,“兜底线、保合格”,同时又对提升质量提出前瞻性要求,追求卓越;既有“定性”又有“定量”,既对各专业类标准提出定性要求,同时注重量化指标,做到可比较、可核查。同时,“国标”突出学生中心,推动本科教学从“教得好”向“学得好”转变;突出产出导向,切实提高人才培养的目标达成度、社会适应度、条件保障度、质保有效度和结果满意度;突出持续改进,建立学校质量保障体系,把常态监测与定期评估有机结合。

下一步,教育部将推动“国标”的应用,以标促改、以标促建、以标促强。“国标”发布后,各地、各相关行业部门要根据“国标”研究制定人才评价标准;各高校要根据“国标”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多样化、高质量人才。教育部将把“国标”实施与“一流本科、一流专业、一流人才”建设紧密结合,对各高校专业办学质量和水平进行监测认证,适时公布“成绩单”。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有关情况介绍

(来源:教育部网站,2018130日,吴岩)

党的十九大提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质量为王,标准先行,教育标准建设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基础工程。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落实教育部党组写好高等教育奋进之笔行动,关键是要牢牢抓住提高质量这个,努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等教育质量标准。

下面我从以下五个方面介绍一下《国标》的有关情况:一是《国标》研制的简要情况;二是为什么要研究制订《国标》;三是《国标》研制遵循的三大原则和突出的三大特点;四是《国标》的八大内容;五是《国标》颁布后下一步工作打算。

第一,《国标》研制的简要情况

研制《国标》是一项系统工程,工作量巨大。20134月,教育部委托92个专业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启动了《国标》研制工作,前后历时四年多,先后组织了几百场工作研讨会和征求意见会。参与《国标》研制工作的专家教授达五千多人,很多知名专家和两院院士参与其中。《国标》涵盖了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目录中全部92个本科专业类,包括全部587个本科专业、涉及全国高校56000多个专业点。

第二,为什么要研制《国标》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对高等教育发展做出了一列重要指示,提出高等教育要做好四为服务,即高等教育要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总书记强调,办好我国高校,办出世界一流大学,必须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总书记对高等教育最大关切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专业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制订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就是回应总书记的最大关切。有了标准才能加强引导、加强监管、加强问责。颁布《国标》特别特别重要,非常非常重要,是天大的事,因此,宝生部长说:质量为王、标准先行

第三,制订《国标》遵循的三大原则和突出的三大特点

《国标》研制过程中,我们紧紧把握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先进理念,遵循三大基本原则。一是突出学生中心。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创新形式、改革教法、强化实践,推动本科教学从教得好学得好转变。二是突出产出导向。主动对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科学合理设定人才培养目标,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设置,更新教学内容,切实提高人才培养的目标达成度、社会适应度、条件保障度、质保有效度和结果满意度。三是突出持续改进。强调教学工作要建立学校质量保障体系,要把常态监测与定期评估有机结合起来,及时评价、及时反馈、持续改进,推动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

首次颁布的国标有三大特点,一是既有规矩又有空间。我们可以把它概括为既有规定动作,又有自选动作,所谓规定动作就是对各专业类提出统一要求、保障基本质量。所谓自选动作就是为各专业人才培养特色留有足够拓展空间,形象地说就是保底不封顶。二是既有底线又有目标。既对各专业类提出教学基本要求,也就是兜底线、保合格,同时又对提升质量提出前瞻性要求,也就是追求卓越;三是既有定性又有定量。既对各专业类标准提出定性要求,同时注重量化指标,做到可比较、可核查。

第四,《国标》的八大内容

此次发布的《国标》涵盖了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目录中全部92个本科专业类,尽管专业类之间各不相同,但《国标》内容形式基本一致,主要包括八个方面内容:一是概述。明确该专业类内涵、学科基础、人才培养方向等。二是适用专业范围。明确该标准适用的专业。三是培养目标。明确该专业类的培养目标,对各高校制定相应专业培养目标提出原则要求。四是培养规格。明确该专业类专业的学制、授予学位、参考总学时或学分,提出政治思想道德、业务知识能力等人才培养基本要求。五是师资队伍。对该专业类师资队伍数量和结构、教师学科专业背景和水平、教师教学发展条件等提出要求。六是教学条件。明确该专业类基本办学条件、基本信息资源、教学经费投入,包括实验室、实验教学仪器设备、实践基地、图书信息资源、教材及参考书、教学经费等量化要求。七是质量保障体系。明确该专业类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专业的持续改进机制等各方面要求。八是附录。列出该专业类知识体系和核心课程体系建议,并对有关量化标准进行定义。

第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质量为王,标准先行,我想再加一句标准为先、使用为要,立标准很重要,使用标准,让标准发挥以标促改、以标促建、以标促强更重要,决不能让标准束之高阁或者只挂在墙上。

一是让教指委用起来。按照规定,今年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要进行换届,我们要成立2018-2022年新一届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新一届教指委共有119个,将由数千位高等学校和相关行业的顶级专家组成。教指委一项最重要任务就是把《国标》学好吃透,用《国标》指导全国高校开展专业建设,使教指委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参谋部、咨询团、指导组、推动队。

二是让高校动起来。《国标》涵盖92个本科专业类、包括目前587个本科专业,涉及56000个专业点。《国标》发布后,各地、各相关行业部门要根据《国标》研究制定人才评价标准;各高校要根据《国标》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多样化、高质量人才。

三是把《国标》与三个一流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一流本科、一流专业、一流人才2018年全教会和教育部工作要点提出的重要任务。专业是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我们将依据《国标》,做好兜住底线、保障合格、追求卓越三级专业认证工作,按照2018年教育部工作要点的要求,公布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版建设专业名单,同时对各高校的专业办学质量和水平进行监测认证,适时公布成绩单

 

“教学质量不合格的专业将被调整”

——专访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吴岩

(来源:光明日报,2018131日,邓晖)

记者:《国标》从2013年就开始制定,这么长时间才出炉,主要面临哪些争议点?是如何解决的?

吴岩:我们从2013年开始做这项工作,确实历时很长,但我更愿意把你所说的争议点称作是重点、焦点。每个专业都有特殊的要求、规定,要想从浩繁、巨大的专业中抽取出它们共同应该遵循的规律、标准,是一件难度很高、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我们紧紧依靠各个专业教指委,它们集中了一个领域里面最好、最优秀、最有经验的专家,经过长时间的讨论,就是要尽最大努力把标准制定得科学合理、有前瞻性。应该说,我们把这件事情要想深、想透了以后,做出来的东西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

记者:《国标》给出了各专业办学硬杠杠,也允许高校做一些自选动作。对于这些有特色的尝试,如何进行评判、考察?

吴岩:中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后期,马上要进入普及化阶段,这一阶段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多样化。多样化就必须有特色,就不能一个模子,因此在《国标》基础上,我们鼓励学校特色发展、个性发展,在规矩和空间、底线和目标方面,做了一个非常好的结合。比如,高校可以根据地区发展和行业发展的要求、自身办学条件及专业属性,选定符合本校的人才培养类型、课程体系;同时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在国家标准基础上,制定高于国家标准的本学校的专业发展标准,办出高质量、有特色的专业。

记者:《国标》提出将对各高校的专业办学质量和水平进行监测认证,公布成绩单。对不合格、不达标的高校专业将怎么处理?

吴岩:我国有1200多所本科学校、2800多所高等学校,办学历史、条件差异很大,既有百年老校,也有刚升格的本科学校;老校里面也有新办专业,专业差距也很大,既有追赶世界一流的,也有领跑世界的,还有需要达到合格、最低底线的。我们正在跟教学评估中心进行磋商,在《国标》基础上实行三级认证工作,分别是兜底线、保合格、追卓越。追卓越是三级认证中最高级的认证;第二级的要合格,第三级是要把不合格的想办法让它合格,或者在校内进一步优化专业调整的时候调整掉。

 

三个一流建设将与《国标》紧密配合做好专业认证工作

(来源:中国网,2018130日,周继凤)

130日,教育部召开了新闻发布会,介绍《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以下简称国标)。在发布会上,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吴岩司长明确表示,专业是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下一步工作把《国标》与三个一流建设紧密结合起来。

一流本科、一流专业、一流人才2018年全教会和教育部工作要点提出的重要任务。未来,教育部将把《国标》实施与一流本科、一流专业、一流人才建设紧密结合,依据《国标》,做好兜住底线、保障合格、追求卓越三级专业认证工作,按照2018年教育部工作要点的要求,公布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版建设专业名单,同时对各高校的专业办学质量和水平进行监测认证,适时公布成绩单

吴岩表示,三个一流建设与《国标》的紧密配合,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国标》为三个一流的建设提供了遵循的标准。第二,《国标》颁布以后,首先要在最好的专业、最好的人才培养基地里,落实《国标》中提出的要求标准。第三,三个一流和《国标》都有两个需要特别强调的,第一要夯实基础,《国标》就是夯实基础的合格标准。第二还要有自选动作,就是在夯实基础的情况下,要有特色、有前瞻、有自己的个性化发展,《国标》在标准上提供了遵循。我们的六卓越一拔尖”2.0版,是在《国标》的基础上,既要体现中国特色,更要达到国际实质等效的标准。因此,《国标》的颁布就给了一个保底的标准,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再往上提升。第四,公布六卓越一拔尖2.0版。

吴岩将其形象地称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领跑计划。记者了解到,这个领跑计划,今有两个非常重要的实招。一是推出六卓越一拔尖建设的国家1万个一流专业建设的计划。就是在高等学校56000多个专业点里,到2022年二十大召开之前,中国有20的专业可以达到世界一流的水平,这样就保证了中国人才培养质量能够在国际上一较高低。二是在推动鼓励省市各地方建设1万个省级一流专业,也就是省队。通过国家队1万个专业和省队1万个专业,占中国高等学校专业40的专业数量,建成国家队、建成省级一流队,使中国高等教育实现内涵式发展,建设高等教育强国,能够顶天立地。

 

 

 

编辑:李洪岩 徐鹤 宋歌

审稿:姜文超

 

    

 

   

上一条:2018年第3期(总第142期) 下一条:2018年第1期(总第140期)

关闭

联系我们

微信公众号:ysujwc 学生意见邮箱:xsyj@ysu.edu.cn 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河北大街438号  燕山大学 066004
Copyright © 燕山大学教务处
技术支持:燕山大学信息技术中心